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AaronQian
73关注1k被关注2夸夸
某前沿科技基金管理合伙人
🛰️ 公众号 鹿其鹿粦Chilling (对 四个字)
🔬 AI + robotics + xr + ∞
置顶
AaronQian
4月前
过去9个月我有幸和近100家国内外AI大模型华人初创团队交流🫡

在这篇文章中我总结了目前对AI大模型应用层的观察和想法与大家分享

全文逾万字 如果觉得文字太长 可以直接拉到文末彩蛋👀

EP.2 | 一年之后: AI大模型航海我们身在何处 将驶向何方 (I)

26
AaronQian
14:07
到货用了两天 基本有结论了:v3是一款硬件合格但软件拉胯的半成品

最让人不能忍的是1. 续航 2. 拍照响应时间 3. 语音交互识别

1. 续航:同样是ar1平台 150mh电池 雷鸟v3正常使用电量不超过2小时 被雷朋吊打 (你猜ak的视频为什么都是带充电线的👀)

2. 拍照响应时间:长达2s 对抓拍眼镜来说漫长如年 经常需要我在原地罚站 且忽快忽慢 不稳定

3. 语音交互识别:从后台交互记录看 做不到完整准确识别用户语音输入 室外环境甚至只能录入一个词语 (可能是RTC没调好) 这种情况下根本不能期望ai有很好的回馈

以上三大bug都是deal breaker级别 这些严重影响使用体验的问题不是投流一波KOL/KOC就能蒙混过关的

总体来看雷鸟在软件调试半成品的情况下 为了抢现货发售的第一波的策略非常失败 (目前各个平台已经停售) 有点像当年蔚来发的前几款车

任何电子消费品的第一代产品核心是考验团队的刀法 能在各种制约条件下做取舍 给出性价比高+体验没有致命伤的组合 雷鸟v3的首次亮相不太成功

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些都是软件问题 有望通过后续固件升级OTA解决

AaronQian: 雷鸟这波有点猛 直接现货 不愧是大厂

10
AaronQian
2天前
来一组雷鸟V3 (左) 与Rayban Meta直出对比
抛开雷鸟反人性的2s罚站式抓拍不说 图片质量本身还是挺能打的
00
AaronQian
2天前
很应景的一段话

不看好小红书这波所谓的泼天流量 (她目前也没能力承接) 反而体现了TT creator社区强大的生命力 而小红书可能只是一次群体运动其中的一个play 一个hashtag 一次集体玩梗

大概率会像当年的mastodon 喧嚣过后珉然众人

我还是那个观点 现在的小红书可能就是最好的小红书 不多也不少 不大也不小
21
AaronQian
2天前
第一天使用感受:

佩戴舒适度:满分
目前最好的佩戴体验 吊打meta rayban 真机比想象的小 毫无夹头感 真正实现了无感佩戴 -> 因为来不及配镜 我直接在我的近视镜上两幅一起佩戴都没有不适感 (针对亚洲人头型设计的就是不一样)

做工:一般
我选的是雅黑版 用料比较塑料 没有高级感 (可能也是兼顾了轻量化) 但我觉得包装上藏了一个大雷 -> 不同其他眼镜产品 雷鸟v3将镜片和镜框单独包装 原本很少被用户关注的镜框内侧反而吸引了注意力 (我的机子上就发现了不少不知道是怎么造成的划痕)

拍照:不及格
不及格是给快门速度的 在我目前的版本按下快门后需要至少2秒才会提示「咔嚓」定焦 这石化般的「罚站」体验对主打抓拍的智能眼镜来说直接是不可用的 都不用谈画面质量

摄像:还不错
没有拍照时的「罚站」感 画质也很不错 但帧数感觉甚至不到30fps motion blur非常明显 转头的时候画面非常晕感觉是1.5倍速了

AI智能:目前不太及格
接的是第三方ai模型 也不能苛求太多 大致体验和手机外挂模型差不多 「六脉神剑」时灵时不灵 图一乐可以 别要求太多
另外我这台目前语音识别应该有些问题 转到语音记录里模型基本不能完整识别我说的话

音频:
还不错 简单听了些播客和音乐 至少不比竞品差

续航:
比预期差 甚至明显不如meta 但充电很快

AaronQian: 开箱2025年的第一款国产智能眼镜🕶️ 更新:一上来就发现镜框上有条划痕👀

00
AaronQian
3天前
开箱2025年的第一款国产智能眼镜🕶️

更新:一上来就发现镜框上有条划痕👀
31
AaronQian
3天前
为什么最近几天蜜雪冰城 沪上阿姨 古茗下饺子一般拿到上市备案许可

原因要追溯到去年茶百道港股上市某基金执意高发行定价导致交易首日大跌30%一度冲上微博热搜造成了不良的社会舆论 此事件后证监会暂停了同类公司上市备案👀

大半年之后港股终于要迎来迟到的奶茶季🧋
00
AaronQian
5天前
当下创新者的一大窘境/瓶颈是不得不在存量的环境中竞争 很多时候要在没有增量时间没有增量用户且充分竞争的战场里向各个细分领域的巨人歌利亚发起挑战

在前端正面战场很难突破的情况下 是否可以换个思路在后端成本结构上寻求突破

已经出现了这样的一些实践:

跳海通过开源打酒师 科技新媒体通过AI编辑工具 都成功将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形成了自己的竞争力

对AI应用也是一样

现阶段无法脱离移动互联网分发渠道的大背景下 Cursor等AI Coding工具带来的最大变量是对后端生产要素关系的改变 更小的团队更短的周期会长期中可能会催生新的组织和生产关系 这是一个值得观察的趋势

提出一个猜想:应用会「合就比分 合就必分」

过去几年明显的趋势是超级app集合越来越多的features 变得日益臃肿 在新趋势下 基于小的feature有可能诞生更多小儿美的轻量化应用 在单点做到极致形成突破

在此基础上 @超级峰 提出了一个更有趣的猜想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 原本「黑盒」的研发过程也可以被制作出内容「build in public」的过程通过内容在前端促进产品的分发 形成产品和内容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 为小团队提供竞争的杠杆
11
AaronQian
8天前
看到很多朋友圈的都市丽人种草CES上很火的的陪伴AI机器人 Mirumi

我见过几个团队做这个方向 用过真机以后 我觉得这类产品目前有个致命硬伤:太硬了👀

因为需要一个硬体壳把电子器件包起来 就很影响玩撸时的手感

试想一下你的Jellycat看着软萌萌的 但捏上去触到塑料硬壳的那一瞬间 真的很出戏🫠
31
AaronQian
8天前
AaronQian
9天前
CES写照👀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