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撸喵喵喵酱
315关注39被关注1夸夸
好好吃饭
撸喵喵喵酱
22天前
刚好小宇宙今天也发了漫游日的回顾贴,试图结合活动策划 + 产品功能 + 社媒传播 + 志愿者一手体验等视角,总结了自己的体验。可以分享的内容太多了,总有种还没讲完的感觉。
长文预警~

小宇宙漫游日体验感为什么这么好?各种视角大杂烩~~~

00
撸喵喵喵酱
1月前
#小宇宙播客漫游日 本期小宇宙摘录的主题是联结,被分到文化回响专场做采写,没想到被种草了四档播客。

《文化有限》让用户A用3分钟的时间介绍书籍,对这本书感兴趣的用户带走A的书并介绍另外一本书,看似简单活动的能感受到兴趣和兴趣,经历和经历的联动。

比如对于一个观点的隔空对话,或者是对于一个城市相似的记忆。很喜欢一个剧场韭菜推荐的一本书《六朝遗石》,她说:“我特别喜欢的是我其实不喜欢一类艺术书,他把艺术作品作为工具去讲历史政治,讲人物传记,我觉得我只想知道艺术品它从审美上怎么去欣赏它,它的力量,它的结构,它的美是从哪个角度可以欣赏,然后这本我觉得它是艺术入门书,我就觉得他从建筑艺术的角度,这样一种告诉我这个作品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它的美,而不是说把艺术作品作为一个工具去给你介绍历史背景,所以你期待从这套书里面看到历史政治的,你就不要用这套书,但是你如果真的想得到一种审美体验的,就可以去看一看。”甚至还准备了她拍的这些石头小卡。

《佟晨洁的听友会》推荐了陈冲的《猫鱼》,“艺术是能够带给人美的感觉的,最终艺术会让你找到你在生活中有的时候找不到的答案。”

《东腔西调》的玩法是每个观众随机抽字母,说一个国家或者城市,主播就开始讲关于那个地方的故事。真的坐地日行八万里。也被主播的那句话所打动“因为你去看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你看到越多的跟我们不一样,你才知道我们的边界是什么,我不是说一个国界的一种边界,而是我们自我身份应用边界是什么?去看越多的,你才越能够体会到自我的边界,从而对于我是谁,获得一个新的理解。”

在《姐姐好读》姐姐和观众,以及几位主播之见大那种能量流动。“我们虽然素不相识,但是我们可能心里跋涉过相似的道路,然后我觉得这种碰撞的一刻就是我不认识你,但是我们感受过同样的感觉,我觉得这个是一种隔着屏幕在跟我握手的感觉。” P人听到这段话,真的很共鸣!
00
撸喵喵喵酱
4月前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对于“XX+”嗤之以鼻,比如“互联网+”,“区块链+”,“元宇宙+”,一直觉得只是卖概念的。

但是这次采访完Game for Good(以下简称“G4G”),我对于“游戏+”有了新的理解,并且对于G4G所倡导的多元价值观表示非常认同。

游戏,在很多人眼里都存在着刻板印象。比如小时候,父母总是不让我们玩游戏,怕分心,怕影响成绩。或者像小时候的13君,担心自己会沉迷,所以不敢去玩游戏。

但你有想过吗?

游戏可以辅助儿童治疗弱视,可以帮助传播科普非遗文化、环境保护、航天航空的知识等。
所以本期,我们邀请了Game for Good(G4G)的负责人小甘酱来给我们分享关于游戏的更多可能性。

Vol.05 用游戏解锁10000+种社会价值——G4G(game for good)

艺术慢炖

00
撸喵喵喵酱
9月前
很开心文广公众号转载了我们艺术慢炖的文章,3月份在上海的朋友,有空可以去玩玩《number7》《旧物盒》

PODCAST丨剧场不止舞台,有人经过的地方都成为剧场

00
撸喵喵喵酱
9月前
播客是infp极度友好的创作方式

Infp的脑子里总是装着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
比起事先准备好所有脚本的短视频
抑或是有着完整结构逻辑的长文章
本infp更擅长的根据临场嘉宾的反应,
去补充去提问
也更擅长记录自己当下的情感,
2024年如果你也有想记录的东西
不妨去录制一档播客吧
把你感兴趣的东西都记录下来。

Vol.3 上海文化广场剧艺堂郑天然:剧场不止舞台,有人经过的地方都成为剧场

艺术慢炖

00
撸喵喵喵酱
10月前
做了一档关于创作灵感以及方法论的播客。第一期邀请了喜欢的科普游戏工作室。很喜欢这种深度访谈和探讨的过程。
00
撸喵喵喵酱
1年前
mark

尼斯: #读书/读书笔记 #读过的书/入关 《入关》带给我的新视角 读库今年新出了一本书《入关》,从历史的细节讲述明末清初,讲述了东北亚地缘关系下的的一系列明清双方力量的变化,以及哪些内外因的变动,导致最终清军成功入关。 这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是最近几年逐渐流行起来的“微观史”——从历史的细节角度去分析人、地理环境、技术的变化,而非宏大的“历史视角”,这些书往往聚焦一些不太起眼的甚至默默无闻的小人物,通过这些小人物的故事,来从另一种视角展现当时的社会与时代。 这本书,也带给了我一些挺有意思的“新视角”: 1.一些之前被忽略的历史: 全球化和中国古代历史:同印第安人第一次面对欧洲的火器感到震惊不同,其实明末清初的中国已经在实战中“应用火器”了,但是真正意义上改变战局形式的是葡萄牙的红夷大炮,且有葡萄牙的军事技术官员,在明清冲突中深度参与并永远留在了中国。 辽人、边境地区军民:同《长安十二时辰》中边防军民的委屈类似,中国历史上,有一类人民总是被主流社会所”忽视or鄙视“,从唐代的节度使(后期几乎成为反叛的代名词)、到明清时期的边塞”军户“,这些无论地理还是政治上的”边缘“人群总是被社会主流歧视,他们其实是有自己的文化、坚守、信仰,也都是有家有生活理想的人民,但是往往会沦为炮灰或者被历史忽略的”百姓“。这本书就重点描述了明清斗争下,“辽人群体”复杂的心理,没有对错,只有惋惜。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好在台州参观以前军民留下的”石头城“,其实在中国的很多”历史边塞地区“,都有大量”军户“聚集后留下来的历史遗址,很值得好好挖掘。 ”中体西用“的伏笔:清朝在后期面对西洋的兵器优势的时候,只承认技术上和兵器上的落后,不觉得组织、战略、战术问题,导致”中体西用“成为政治正确,原因可能是“归因惯性”,在入关之前,皇太极曾经因为明朝率先使用了”火炮“守城而吃亏,最开始是在反思自己的攻城战术不当、战争意志不坚,没有识别到是”技术发生了变革”,当时皇太极花费了很久,才意识到是”技术落后“才是主因,赶紧从海外购买火炮,才弥补了和明军的技术差距。 2.一些共鸣: 大公司的惯性或者局限:创业公司的机会往往在于在局部可以allin并且局部优势大于”大公司“的某个创新部门——在东北,明朝虽然大,但真正能投入的机动有生力量的质量和数量,和女真部落相比,并没有绝对优势;且由于动力问题(打工 vs 生存),主观能动性也差一些; 明朝总是希望通过换“辽东经略”这一“大明公司辽东部门总监”的方式,来一次性通过团灭的方式解决努尔哈赤威胁,这一点很像大公司的短视或者”毕其功于一役“的决策路径——如同腾讯的短视频团队、阿里的内容团队,虽然大公司看到了趋势和威胁,但是总想着通过年度规划、选择一员猛将的方式快速解决战斗,还经常会因为”政治“原因选派不懂业务的将领(虽然其本身素质非常高),总是寄希望于一波推平,但结果往往是不断被拉大差距; 3.一些想法: 读历史,多去了解细节和实际发生过的事情: 历史的有趣在于它不是线性的,不是一句话可以概括的,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地理、思维惯性、技术变革、不同族群的思想,都会形成对历史产生影响的一个个因子,而“从细节和事实着手”往往能看到多样的历史; 当事情变得具体,文科的一些概念就好理解了: “地缘政治”,“地理历史学”这类很虚的词,如果是出现在抽象的、极为简单的历史教材中,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这些“形而上学”的词是什么意思,但是当深入历史的进程中去,会发现这些概念很自然,因为实际发生的事情就是这样。 如果不用工作,我可能会去当一位历史写作者、以为”考古+地理+历史+社会学“的研究人员。 4.一些关于“微观史”的好书(都是近两年我自己看过的,值得推荐给各位的好书) 书: 罗新(北大历史学家,湖北襄阳老乡)《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鲁西 《喜:一个秦吏和他的世界》,王迪(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碌碌有为:微观历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与民众》,王迪《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1900-1950》,《叫魂》,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书比电视剧好看多了)

00
撸喵喵喵酱
2年前
🐱&🐶
00
撸喵喵喵酱
2年前
活力喵饭
00
撸喵喵喵酱
2年前
🐶变🐑了,投喂汤汤水水中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