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陶陶其乐123
75关注14被关注0夸夸
我想将自己的阅读的好文与遇到的video,分享给大家,也想获得类似题材或类型好内容。随便找到同类人。
陶陶其乐123
1月前
我为了下载百度网盘里面的中医课程资料,还买了12T的机械硬盘,专门选了一家网吧,来下载——以为完事具备,结果这个网吧没接口:网吧没机械硬盘所需的电源接口,有接口的地方,插数据线的又是坏的,我折腾许久。本来打算放弃了,还懊悔……

为什么不弄清楚就交钱了,还充了会员?
好烦。但是还是想问问网吧的管理员,有没有这个解决办法。

她帮了一下,但是还是不能解决。

我真打算走了。

突然我发现网吧一台电脑接鼠标的接口,和插数据线的一样——猛然想起,鼠标与键盘一般都是那种接口。我把键盘换了,不就可以接我数据线了吗?

顿时“焕然一新”。

然后开始换线,换完线之后,登陆网盘开始下载:结果网速奇慢。

白白浪费我两个小时和11块钱。
00
陶陶其乐123
1月前
对我来说,28岁,涉及的知识似乎有点超前——不过,也许中年就是28岁开始的呢?

广屿Ocean: 人最可怕的是知道的少,还特别倔强 最近看到一段华大集团CEO,生物学博士尹烨的分享,主要说的是人的认知思维 他说,“你能往过去追溯多远,你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引自丘吉尔) 这个意思就是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而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如果你把历史上一直看到比如这古埃及,这时候历史上好多人的一些想法,你会觉得我们在很多形而上的问题,大家其实是高度一致的 这个其实前后的跨度无外乎也就是几千年而已。那这几千年来,如果花一点功夫读一些通史类,概论性的东西,一年时间其实就够了 但是你就会看到整个人类的历史,对整个世界的格局,乃至对众生,对宇宙的来龙去脉,你会特别的清晰和透彻 因为我至少已经知道了,在这一刻,我们全世界最聪明的脑子,所达成的共识大概是什么 所谓不惑就是这个样子。相反,人最可怕的是知道的少,(他惑)还特别倔强” 这里尹烨分享的是,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持成长,去追求不惑 那有没有反面案例呢? 比如很多中年人你发现他们也“学习”,但就是不“成长”了? 比如好像男人总要在一个被管理的过程当中,在有约束的条件之下,才能保持成长性 你发现为什么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之后,通常是中年后,会突然心智闭合进入到一个不成长的状态 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王小波写的,“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被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跟挨了锤的牛一样” 这样的人不论从客观条件还是心力上,都很难去吸收新东西和成长了,我们也很难去苛责 另一种是相对“成功”的人群。他们停止成长可能就跟他们认为什么事都成了有关系。有一定财力,也没有人管了,通常老婆也管不了,公司也没有领导盯着管了,他们会进入到一个自我感觉自由的状态 这种状态对个人的成长到底有利还是没利?是个挺大的问题 有人可能尝试通过学习,通过读书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很大一批人会进入到一种功能性文盲的状态。他们也读书,也会跟你各种讨论,但你会发现他读的所有书,以及跟你讨论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为了印证他自己原本已经有的那个观点 他不吸收,就是为了要跟你较劲,证明自己是对的,看完书他找到一个跟自己内心观点相符的点就够了,成长对他来说没有作用 所以辩证的来讲,我想起英文世界的一句谚语“Constraint breed resourcefulness”,约束诞生智慧 人一旦无拘无束没有压力了,活在熟悉圈很久之后,是否依然有勇气和心力去解决新的问题,让自己持续进化,让自己的“分辨率”越来越清晰,可能就是人中到中年依然有魅力的来源

00
陶陶其乐123
1月前
得到APP的老师,梁宁的风终于到达即刻APP了。

琦墨墨: 梁宁老师《真需求》 ,推荐! ⭐️ 人们放弃一件事,原因往往只有不赚钱,或者没钱坚持了。 ⭐️ 一件事能成,是因为受益者驱动。一件事能做大,是因为受益者多。 ⭐️ 价值源自需求,因为被需求,所以有价值。共识来自对分歧的超越,共识的成果是成交与关系。模式是自己如何生存与发展,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是自身模式与环境互动下的产物。 ⭐️ 在商业世界里生存的方法:创造价值,取得共识,获得资源,强化竞争力,构建生存的优势。 ⭐️ 你能连接的人,不是你的人脉;你能帮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脉。反过来看,就是人只能与“对自己有需求的人”建立关系。 ⭐️ 能够在市场中变现、用户愿意付费获得的,才叫商业价值。 ⭐️ 做出有价值的东西和做出有商业价值的东西是两回事。 ⭐️ 交易是单次的共识,关系是多次长久的共识。 ⭐️ 中国人习惯用沉默掩盖分歧,直到忍无可忍,最后突然冲突就发生了。 ⭐️ 企业不是为了服务客户而生的,企业是通过服务客户从市场中获得资源,从而让自己生存和发展的。 ⭐️ 价值源自需求,因为被需求,所以有价值。 ⭐️ 共识来自对分歧的超越,共识的成果是成交与关系。 ⭐️ 模式是自己如何生存与发展,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是自身模式与环境互动下的产物。 ⭐️ ​“买单”是检验需求的唯一标准。 一些书中提到的有价值公式: 🚩产品价值=功能价值 + 情绪价值 + 资产价值 🚩情绪价值=生理唤起 + 认知标记 + 心理账户 🚩资产价值=专门交易市场(及服务)x对手共识(价值与价格依赖) 🚩情绪价值的三个付费要素:保障感、愉悦感、彰显性 🚩网红=产品价值+新鲜感+话题度 🚩大牌=产品价值+辨识度+情感唤起 🚩撬动改变的公式:不满情绪 × 愿景 × 第一步 > 改变的阻力 🚩一个人的长项 = 长期投资建设的结果 🚩人设 = 自我设置和自我投资 = 个人的愿景 × 自我期许 × 行为逻辑 之前是听了“产品思维30讲”和“增长思维30讲”了解到梁宁的课,让当年的我受益良多。梁宁老师观察力很强,新书《真需求》又是密集输出,速速看完,划了很多重点,收藏存档慢慢消化。

00
陶陶其乐123
3月前
看起来似乎简单,其实实际也就是如此。诚实、善良、好奇,这三者是“成功之人”的必要品质,假设一个动作,眺望远方景色——好奇,保证了“想看”的行为的最终发生,也作证了“看见”必定产生,认证了“看到”的结果最终样子必定显现,好奇让眺望远方成为一次愉快的自然而成的经历,也是“我为主”的生命力的释放;诚实,保证了对“看到”的一切保持“真”的信任,无论是在入眼之时,还是转述他人之时,以及对景色的探求本身有一种赤诚;善良,保证了对“看见”本身怀有“好”的角度,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它者”都是有好好的,至此,美“悠然自得”。——你看,眺望远方的景色,这个行为本身就蕴含好奇诚实善良,没有它们,你连望都不会望,连见都没见过,景色宜人就从来不会发生在你身上了。

其实应该讲反面,或许更好理解。愿,有人补充。(大清早的,还没起床呢~)

玉伯: 诚实、善良、好奇,最近越发感悟到这三个词充满力量,是内心的孜孜以求。 先说诚实。@崇旭_Ken 前不久分享过一篇文章:Do You Really Believe What You Believe? 你真的相信你所相信的吗?文中提到要确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相信(Belief),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去“听其言”,还可通过观察去“观其行”。如果言行一致,那么也只能姑且相信这个人可能相信某个东西。例如一个信上帝的人,你问他信不信,他说信,你看他礼拜天去不去教堂,结果每周都去,言行很一致。然而,你依旧无法确定他是否真信上帝。能确定一个人是否相信某个东西,只有他自己。自己可以通过所思(Thought)来与自己对话(与自己的对话,简称自省)。然而,自省也很容易充满虚假、谎言。这时,诚实是通往智慧的桥梁(也可能通往精神病)。诚实的自省,有机会让一个人看懂自己,开始逐步清楚我是谁,以及内心有哪些真的相信。 再说善良。经历过诚实自省的人,往往会看清世界和人生的无意义底色。同时也能明白言行一致,可能只是某种习惯或骗骗自己。诚实会带人经过地狱,地狱大概率是通往天堂的唯一道路(天堂也可能就是地狱,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经历过黑暗,还能内心有阳光,这叫善良。善良是对自己的好,也是对他人的笑。“英雄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这名言,或许可诠释为:英雄就是诚实与善良的人。 最后说好奇。这是一个宝宝的状态。对万事万物有好奇,想知道什么是什么,会问某个没听过的词是什么意思,会被电视上从没看过的影像吸引,这些都是好奇。从动物演化成人,这期间可能最神秘的因子就是好奇。如果地球上的动物生下来,和石头一样一动不动,那么可能就不会存在生命的奇迹。好奇是运动,敢去接触从未接触过甚至感到恐惧的东西。万念俱灰是因为没了好奇。好奇可发现美,并不断拓展美。 诚实、善良、好奇,貌似就是真善美。求真(自己的真实想法)是诚实,行善(寻找阳光,照耀自己也照耀他人)是善良,求美(美是极其广义的,美可能就是奇,奇观、奇迹、神奇,寻常的东西被暮然回首发现,也是一种奇)是好奇。 诚实善良好奇,或许可让人随心所欲不逾矩于世间。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