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在老家实在无聊,骑车逛了一圈周边考察了一下。
像这种广东的小乡镇,从自建房的样貌就能看出附近村民的生活水平了。大点的尺度看,好的房子都是聚集在一起的,且两三公里就有不同的模样。
这些聚集的人的钱从哪里来呢?
一种是在外工作的收入,分配给家乡改善乡亲们生活,但毕竟这种个体少、体量也不算大。另一种是,政府征地后交付资方修建工厂,能给农民们土地的直接补偿和长期分红,又能带来外来人口流入,以产生可持续的收入,如居住、零售、餐饮、娱乐。
对于第二种,到了今天开始讨论落后产能淘汰、人力成本提高的趋势,就没有那么美好了。通常来到乡下的工厂都是为了降低排放成本的轻工业,也通常不具有形成产业集群、吸引配套的潜力。低成本、低利润、重人力,若做个十几年被淘汰,除了老板们赚够了,村民的积累其实并不多,周边还承担了很多环境污染、景观破坏的结果。
最终看到的是,整个乡镇多了十几幢好看点的洋房,但环境恶化、人口结构变老、工厂倒闭撤资留下空厂房、凌乱拥挤的空公寓和空宿舍,仿佛宣告着这个乡镇的工业时代完结。乐观的是,现在还有很多人在这里居住,甚至会有人想从一线城市回乡下改善生活。但已经被破坏的环境,如何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呢?有没机会让这些渴望远离城市喧嚣的人,聚在一起创造新的乡下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