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我们都是小霸王
226关注1k被关注7夸夸
Wx:wmdsxiaobawang
追求自由,是基于理性判断,付出了努力做必须做的事。
追求爱,是看自己,到底为了什么真的付出了真实成本。
置顶
我们都是小霸王
6月前
副业这个群已经460人了,以后短时间不会开二群,先把这500人的社群维护好。感兴趣要加入的,名额不多了
160
我们都是小霸王
12:30
你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看待人生

一、第一人称思维:感性&直觉

你要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必须要走在自己的路上。这是你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人生只有明白你自己要什么,并且切实的践行,才有可能到达人生的彼岸。

第一人称可以是理性的、非理性的;本能、直觉;价值的、知识的、情感的、审美的,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它也可以是初始或者高级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最开始的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但是随着岁月的变化,逐步的让渡了这部分思维方式,最终又有一个找回的过程,所有的围绕着自己内在的感受,自己的直觉出发的才是最持久的能量。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最后一段话写的是: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第一人称思维一开始都是以非理性为出发点的,当它逐渐的感受到了爱、自由、创造的价值,开始接受全新的价值判断的时候,第一人称思维也会成为简单直接但是很高级的状态。

二、第二人称思维:理性&深刻

第二人称思维是第一人称思维的理性发展,并且明确、理性地排除了自己作为思维中心,而以自我之外的某个主体作为思维的中心,但第二人称思维可能是临时的或者超越的。

我们往往可以运用第二人称思维,去做长远的价值判断,用理性的眼光看的更远,看到的群体更多,看到的更深的价值。这样能够让自己坚持做正确的事,能够看到自己的核心角色。

第二人称思维还有一个巧妙的使用方式,就是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处境,能够让自己做平常状态所无法做出的决策,因为如果不破局,就不能改变现状,这种思维方式是看到了面对当前的困局是一种临时性的,并不是自己的常态,所以用理性能够决策,克服自己的不适感。

思考的时候,人就会远离自我,第二人称思维不是盲目的远离,而是一种理性的远离,往往只有这种远离,才能更好的回归。但是人往往只有跳出第一人称思维,进行理性的思维,才能解决困顿于当前的困惑。

第一人称思维,追求的是内圣,而第二人称思维就是追求外王。

三、第三人称思维:抽象&普世

第三人称思维是一种抽象程度最高的思维。第三人称思维主要涉及知识或事实,人在面前是纯粹思维主体,提供辅助知识、法则和运作,即使人思考自己,这时的自己也是一个凝固的形象作为自己思考的一个事实。

只有纯粹自由思维的思想者才是第三人称思维,如果是为了自己或者某个集体思考或搞研究,那他的思维也就是第二人称的,而不是第三人称了。

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价值通常是相互排斥的,因为一个人为了自己就不能为别人,为了别人就不能为自己,但他们共同需要第三人称对价值作标记。

我所推崇的经营者的思维,是一种抽象维度的知识,同时它的普适性,能够帮助所有人去思考怎么面对自己的人生问题,并且它又能很好的统一第一和第二人称的思维方式。

经营者的思维方式,就是典型的第三人称思维

1、做一个价值判断。这部分是第二人称思维。

2、抓一个很近问题解决。这部分也是第二人称思维。

3、自己喜欢走在这条路上。这部分是第一人称思维。

在第三人称我举几个案例:

巴菲特的滚雪球:人生就像滚雪球,当我们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把小雪球放在长长的雪坡上,不断积累,越滚越大,优势越来越明显。这里很长的坡是价值判断,很湿的雪是当前的问题,而愿意越滚越大是他选择的一条致富的道路。

黄峥的管理理念:大部分人都over think,其实多数事情是显而易见,没什么可想的,你只需要用常识来判断就可以了。我也不会去规划五年、十年。我会想一个很远的目标和一个很近的落实。 这里很远的目标是一个价值判断,很近的落实是当前处理的问题,而通过尝试来判断是他选择的道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斯蒂芬:一天,我在学院图书馆的书架间漫步,一本特别的书引起了我的兴趣,其中一段文字让我彻底改变了余生。我反复玩味这段文字,它主要阐释了这样一个简单的理念: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这里刺激和回应是第二人称的,刺激是价值判断,回应是解决问题,而在这其中选择利用好这段距离,遇见自己的成长和幸福是他选择的道路。

四、三种思维的统一与分裂

三个人称的价值不可能分裂,还是三个人称是天然分裂,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不可分裂者接受了一个不属于他的视角先天融入第一和第二人称思维中,他的思维和价值也不是完全属于他的,而属于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只是被他发现了,或者被命运选中。

分裂者,就是从人的视角出发,这思维视角完全属于他一个人,他的第二第三人称思维只是他抛出去的临时性工具,他可以随时收回。因些世界也完全属于他,虽然他无法逃脱生命的短暂带来的缺失,至少此刻价值世界是完全属于他一个人的。

分裂者这种完全的第一人称视角,是人宣布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本质,也是人为万事立法的本质,也是尼采所说的价值透视的本质,也是一切价值的本质,但他也注定了人和人之间本质上是不可能和谐相处的,像一群挤在一起的刺猬。因为每一个人注定都是侧重第一人称思维去思维世界,第二第三人称只是临时抛出的视角,还是本真的自我,注定他们不可能长久和谐。

而我自己坚信不可分裂的视角,能找到一个属于普遍真理的思维,它本不属于我,但是被我发现或者选中,我遵从于他,愿意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这样走出来的一条路,就是我自己形成的第三人称的视角,它可以把我的第一和第二人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思维方式。

我不认为两类思维方式有对错之分,只是每个人所信仰的思维体系不同,最终造就不同的人生。

五、我的三种思维方式的统一

经营者的思维方式

1、做一个价值判断。我要做一个伟大的平常人,在事业、家庭、个人上坚持做正确的事,三者之间要合理的分配精力并且相互促进。

2、抓一个很近问题解决。找到当下的关键破局点,让自己能顺利进入到经营者的模式之中。

3、自己喜欢走在这条路上。享受过程,并用科学的方法和理念让事情变得越来越好。

我的家庭生活处于走在这条路上,我要学习更多的方法让家庭氛围变得更好。我的个人目前是也是这种状态,现在是挑战让自己能够通过内容获得更多的影响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放大。目前都能做到很享受,但是还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理念让事情变得越来越好。

我的事业当前处于破局阶段,要找到破局的方式让自己进入到经营者模式之中。这也是第二人称中描述的情景,也是我的短板,需要补齐的。
00
我们都是小霸王
2天前
学会给自己一个投身进去的理由

1.我尝试过很多次跑步,但是每次都没坚持太久,知道一个朋友跟我说,跑步要熬过最开始的一年,之后你每次跑感受到的都是愉悦,是这句话让我在寒冬腊月里也坚持了下来。

2.买人生第一辆车的时候犹豫不决,10万入门级到百万豪车都看,最后在知乎上搜了一个帖子,说年轻人在买第一辆车的时候,要买年薪的1.5倍,这样这辆车你会觉得有面子,而且不会让你太有经济压力。就这样我决定去贷款买了奔驰。

3.买股票的时候,研究了很久投资,直到段永平说他开始买入腾讯了,我就跟进也买入一点,就这样开始重仓,后面研究苹果和拼多多,逐渐的懂了美股的几支股票。

4.以前骑马都是溜达着,有一次朋友跟我说你要相信自己只要你不放手,马就不会把你摔下来。听了这句话我开始大胆的骑起来,现在敢放手抓着缰绳骑了。

5.之前看不懂比特币,看了反脆弱以后,理解了投资里损失确定,上限无限的投资逻辑,所以转而去研究比特币,看了李笑来的《韭菜的自我修养》决定买入,跟圈里的朋友打听,他坚信一币一别墅,一币一嫩模,所以我也买入了。

其实,很多事你只有开始以后,你才会发现更多的问题,更大的机会,或者发现自己错了。方面那辆奔驰卖了,因为去了广州外地车牌限号,换成了电动车。跑步也不跑了,因为过了一年,我发现跑步对我的意义,全来自于自我感动,我其实不太需要强化这个。比特币也卖了,因为我发现交易它是个问题,趁着这个问题不突出,我抓紧处理了。好在骑马和买美股的能力保持下来了。

其实去年发起100天赚100万的挑战,也是给自己一个投身去做一些事的理由,时间确定,目标确定,所以动作也会更聚焦。参与到酒吧,民宿,网店的经营,给了我不一样的生意经历,但是到了今年,这几件事已经无法吸引我投入更多精力,我还需要继续出发,探索人生的方向,需要继续找到那个说服自己能够投身进去的事。

在做过的那么多事里,有一个经验很重要,就是你的预期一定要清晰,如果你就是想赚点钱,那么你的预期满足了,你会很快失去斗志。如果你的预期是跑马拉松,当你能达到这个目标了,也会很快放弃。对于我来说一个长久的目标才能够持续激励我,所以我对事业的目标是,能够建立起好的企业文化,形成好的经营理念,让团队,用户和社会变得更好。所以,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我现在就是要去寻找到一个能让自己决心投入的商业模式,让自己看到做好这件事,有能够发展出一个事业的机会。
00
我们都是小霸王
2天前
小霸王的精华梳理

感谢@DemoChen 的邀约参与《即刻挖宝计划》,可是我的宝藏是脑子里一个一个的念头,没有啥信息和实操价值,索性我就把这些思考凝聚成一个完整的内容,供大家方便阅读。

全文5000字,大家可以先mark,摸鱼的时候看。文章围绕着我怎么去思考人生这个系统去展开的,然后具体到如何开启一份事业,这里面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入戏。

为什么要提到入戏,因为表面很浅层次就能打动自己,产生兴趣,决定坚持的事已经不多了,我们要真正开始一件事,需要有一个克服人性的过程,找到说服自己入戏的理由,投身进去了,深入过程中,满满的享受这个过程。

以下是文章全文:

人生其实就是一条漫长的旅程,要过好这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你要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刚走入社会的时候总是想着,要是有人告诉我人生应该怎么过,我就按照他说的去度过这一生,这样就少走弯路了,但是不会有这样的人出现的。然后我去问自己,到底自己应该怎么走出这条路,直到最近我才发现了答案:你只有走在自己的路上,你才能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最近看余华的《活着》,他在后记里写他的创作经历,富贵这个人物一开始他是按照第三人称去写的,可是很难写下去,当他把写作的视角转为第一人称,写作可以顺利地继续下去了。从第三者的视角,富贵的人生是苦难是悲伤,但是在第一人称视角的富贵眼里,这就是真实的生活,一切虽然不是那么完美,但这就是自己的人生,毕竟他真实的活过。
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和自己和解的过程,认识到人生其实就是自己活过的经历,谜底就在谜面上,你的每一步都正走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最后你会成为自己本来的样子。认识到了这一点,你不会从自己以外的任何地方寻找自己人生的答案。

二、人生的道路上扮演什么「角色」

做一个经营者是因为用经营者的思维可以永远不下牌桌,能够持续经营,这个身份是一种理念,可以不是世俗的身份,只要你坚信它就会永远拥有,它可以对抗现实中各种诱惑、不确定性、短期利益的干扰,还有在起起伏伏过程中,让自己拥有平常心。
我认为做一个经营者的心法是:
1.想一个长期的目标,可以让自己永远有方向感2.抓一个很近的落实,能解决问题,得到真实反馈3.在远和近这段距离中,逐渐建立自己的原则,提高做事的成功效率,避免人性的干扰。
三、对你来说什么是正确的事

我用西方的一个经典理论来类比自己现在重要的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事业是石块,家庭是沙子,个人是水,而我的时间和精力就是这个容器,我需要把这三件事经营好,让自己的综合价值变得更高。我的做事方式就是做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事,必须要用逆向思维去掌握它,那就是不做不对的事。
不做不对的事有三层含义
1.一定要做一件事,先想办法去搞懂它,然后去做(Figure out what works, and do it.)
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多地去遵从第一条,也就是Figure out what works, and do it,找到那个自己能看懂的事。
2.有些事,如果你还没搞懂它,就什么都不要做
当我们有了一些资本,有很多诱惑,以为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时候,要保持警惕,自己没弄懂的时候,宁可什么都不做。
3.重要的事,如果发现了它是不对的,不管已经付出了多少成本,都要及时地停止掉。当我们在一件事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已经开始有一些惯性思维的时候,要保持动态观察,如果出现了错误的决策和行动,或者大趋势发生了变化,要果断对影响继续发展的事情做出干预。
四、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改造
认识和改造不是线性关系而是一个循环,是在不断地相互推进的过程中。而自我与世界也是类似的关系,但是我们很难察觉。

认识自我,就是改造世界。当你把一件事情彻底弄明白之后,你就会了解一切,但如果你试图了解一切,这样反而什么都不会了解。最好的方法是先了解你自己,了解自己之后,你就改造出了属于你的世界。一个完整的世界本身不存在,只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识,才能够形成一个专属于你的世界。

改造自我,就是认识世界。当你决定改造自我的时候,其实是你开始放下小我,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探索的过程。你会在为你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真实地接受到这个世界给予的反馈。这个过程很奇妙的地方在于,你开始理解了,你能够清晰的认识世界,放下小我,最终实现你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地改造自我。

认识和改造,自我与世界。它就像这个地球一样,当你认识到它是一个圆形的,无论你从什么角度切入,只要坚持探索下去,你都能回到原点,而当你带着探索的目标出发再回到原点的时候,你就完整地收获了认识和改造,自我与世界。

你如果还困惑于自我认知,无法确定目标,做事犹豫不决,其实你需要做的就是「入戏」,自己能够说服自己进入到一个情节中去。
五、谈谈「入戏」
说服自己开始一段旅程是最难的:如果你打算忙活一周,你可以策划一段旅行。如果你打算忙活三个月,你可以把房子重新装修。如果你打算忙活一年,你可以学习一门新的专业。如果你打算忙活十年,你可以选择一个新的事业。要开启一份事业,你必须要说服自己投身其中,这段经历可能要用掉人生的数十年,但是很多事都是要进去以后才能够知道其中的问题和乐趣。其实入戏的过程,就是给自己的整个人生系统,找到一个新的破局点,让自己投身其中,一切从而慢慢发生改变。乔布斯有一个避免自己「出戏」的方法,就是把人生的每一天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当他有一段时间感觉自己不是在为最重要的事情而活,就会及时修正。而我还在为人生怎么「入戏」而努力。
五、选择开始一份事业
事业、家庭、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我做过类比,事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石块,需要考虑怎么放置它。作为经营者的视角看事业:1、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目标:企业文化2、要有一个短期的落实:搞懂商业模式3、建立自己的事业原则:消费者导向

对于我来说,说服我入戏的方式就是找到一个自己能搞懂的商业模式,能够成功的养活一个团队,完成公司的组建,创造正向的现金流。
怎么赚钱,是否能规模化2.你能做出来的与别人的差异化3.怎么获取用户并且可持续
接着我就去研究各种交易方式,从中找到适合我的商业模式:
我分析一下,我能看到的几种主要的价值交换模型:1.上班,通过绑定雇佣关系的方式,让公司通过支付确定性的薪酬来获得个人回报,然后公司发挥劳动力的价值,与社会进行价值交换。这里面有两层灰度,第一层是公司的社会价值交换是否真实,第二层是你的劳动力价值如何评估。但是对于个体来说,他们的价值交易主要是入职合同,其它的交易与真实的产出相关性不好评估。
2.生意,生意有三种形态,第一种是买卖,它具有不确定性,发生了一次以后就不知道有没有下一次,时机比较重要,有时候也是运气成分,但是它的投入小,有可能回报大。第二种是个体户,他们虽然是通过交易实现回报,但是交易产生的前提是自己劳动力的完全投入,在个体户的模式里,一个人无形地付出了全部的时间成本,但是他的收益只能通过完成交易来体现。第三种就是通过交易来实现收益,而交易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市场化,供应链完善,人力环节可雇佣,用户群稳定,这样的生意算是好生意了,就是你建立起来的模式,能够通过交易本身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回报。
3.经营,经营与生意的区别是什么?经营要有一个明确的商业模式,星巴克卖咖啡是经营,渠道商买卖咖啡豆是做生意,星巴克为了稳定咖啡的价格,会去控制咖啡豆期货市场,稳定原材料价格,而渠道商会根据咖啡豆去赚利差。前者是稳定的C端需求,具备可复制的商业模式,而后者是一笔一笔的交易,存在风险,波动较大。还有一个区别,经营需要在好的商业模式基础上,建立起企业文化,员工会在制度无法覆盖的地方,用企业文化指导工作,形成员工层面的驱动力,而生意里员工往往只能扮演劳动力的角色,缺乏创造力。
4.投资,投资的本质是通过资金成本换取一家公司的部分所有权,你买入就是认可他们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如果是你经营的话,你也愿意这么去做,而且现在的公司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可能以为投资会比经营容易,这是从时间投入的角度看的,你只要买入好的公司,接下来就是等待它做时间的朋友,但是如果从财富回报角度未必如此,因为经营是自己掌握所有信息量参与其中做判断的,而投资你要在外围看清这些,投资有很大概率你没看懂。
5.慈善,这是最难的交易,因为前面的4种都是怎么赚钱,赚钱的事往往是顺应人性的,而且不懂不做,但是花钱有时候会去到陌生的场景里,而且它因为没有一个现金流正向循环的佐证,它的结果指标不是那么显而易见。但是慈善正是因为赚钱的人能够通过个人意志,把钱转到需要钱但是无法产生钱的地方,让社会的发展更加均衡,慈善行为某种程度上是帮助政府在完成政府无法覆盖的社会场景,实现全面均衡的发展需要。当然更多还是个人的情感因素,等到了人生的目标就是要把赚来的钱更好地花出去的时候,慈善是最好的交易模型。
这里面有一些灰度融合,大家要识别:
1.你是在投资机构上班,还是做投资管理的,那么你的交易属性是投资还是上班呢,其实是上班,因为你的收益不直接来自于投资获利,投资获利也是你雇佣合同里的奖金部分。
2.你创业做一件事,豪华桌椅板凳,员工福利,尊重平等,你是在做企业还是在做生意呢。其实,好的文化需要商业模式做基础,大家能够组织在一起的本质是因为有稳定的获利预期,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没有经济基础的保障,没有好的生意模式,这些无法持续。所以你选择创业,本质就是开始做生意。只不过因为你的生意发展成为了稳定的商业模式,你个人有意愿去建立一套企业文化,这样才发现出一个经营的组织。
3.你现在不是大富大贵,你就不能做慈善了。这也是错误的,其实慈善是你能看到社会还有通过交易服务覆盖的场景,但是他们又真实的有经济上的需求,你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就是在做慈善,并不需要很多钱,并且以花掉这些钱为目的才叫慈善。
除了交易之外,影响交易的一个重要因素:科技。
其实,科技的本质是迭代了生产力的能力,从根本上变革了社会总体的生产能力,当生产力实现新的突破,整个社会就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进行交换,其实互联网的出现是交易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更高效的,全球化,数字化的,移动化的交易能力。而人工智能会是生产力的一个重大变革,它会让各种受限于人力,算力的事,再也没有成本,从游戏引擎,到无人驾驶,基因测序,各种场景都会加快提速。
所以,如果交易能够选择赛道,一定要到生产力有重大革新的赛道里做交易,因为这个场景下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会产生更多交易的可能性,加速交易的发生。
未来,能够运用互联网的交易模型加上人工智能的应用,这里一定会产生一个更大的交易市场,发展出好的生意模式,具备成长为一个经营型组织的可能。
交易还需要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自己擅长的场景出发。

1.内容交易,这是一开始最看好的模式,我认为内容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有着天然的优势,做好内容能够直接链接用户,然后设计接下来的交易产品,形成一个价值闭环。不过探索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内容商业化最大的优势要来自于自己对内容的理解,能够找到平台,用户,产品三者之间的关系。我身边有在视频号卖玉,有在抖音里做健身卖运动装备的,他们都是有一套完整的商业化运营思路,但是我对内容的理解并没有核心竞争力。2.服务交易,开始思考服务商业化,是从内容商业化转化过来的,内容商业化需要通过自身的内容能力经营流量,但是我自身的内容更多是自我表达,能够去理解平台和受众的能力比较弱,所以想着如果能以平台的形势,聚合一类能够给用户提供服务的供给者,去做平台型的业务,是我更擅长的业务能力。但是这件事依然绕不开流量,不过,如果这件事与供给者是双赢的,倒是能通过供给者的流量获取能力,给平台带来私域流量。找到这种业务逻辑,是业务的关键点。3.商品交易,这是最简单直接的表现方式,线上化最成熟,链路最直接,你把商品放到平台上然后把它卖出去,就能实现现金流,过去一直没有这么去想,确实是觉得这件事太成熟了,做的人太多,我没啥门槛,自己也就没有去研究,不过现在想起来,既然是想做交易,为什么最直接的不去做,或者不去研究一下呢。因为我身边的朋友有卖水族一年千万级别的,还有卖带鱼一年上亿的,他们的模式就是电商渠道商逻辑。最后
开始一份事业,是我验证整个人生系统的方式,在整个系统中,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要「入戏」。有些人很幸运对自己喜欢什么很清楚,很自然得就进入了那个角色中的状态。可我是一个天生比较呆滞一些的人,对世界有一种抽离感,要真正的喜欢上一个东西很难。
一开始跑步的时候,总是放弃,有一个老友跟我说,跑步的快乐要熬过头一年以后才能够体会到,正是因为这句话,让我度过了艰难的第一年。也许很多事你即便一开始不喜欢,但是你找到了说服自己打开这扇门的方式,以后你就会喜欢上它的,这样你也就有了开始的动力。
人生过了近40年,再浅浅的问自己喜欢什么,可以为什么兴奋、付出,可能已经没有浅显表面的答案了,游戏、机车、旅行、兴趣这些都已经尝试过,很难让自己持久,可能就是找一些方法,让自己「入戏」,进入到一个经营者的游戏中,在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喜欢。
找到一个自己熟悉的商业模式,然后开始一份自己的事业,也是对自己理念的一次践行。
10
我们都是小霸王
4天前
人生的意义,要边走边想

贪婪有一种共性,就是对想要的结果很痴迷,却对过程不会真正的喜欢。

那种对具体的贪婪,例如追求成绩,财富,权利,他们会不折手段,到最后可能会精疲力尽,达到目标后,就开始厌恶这件事。

还有对抽象的贪婪,例如追求自由,人性的本质,宇宙的起源,这种会在大脑中不断构建理想的模型,穷尽所有的逻辑和认知,就为得到完美的真理,但是现实中却没有真正迈出一步。

贪婪的另一面是喜欢。喜欢是享受这个过程,关注的是它能够健康长久的发展,自己真正投身于这件事的决策,犯错,冒险的所有经历,并且愿意享有它的所有权。

要从贪婪变成喜欢,需要一些技巧,去打破自己对自己的禁锢,让自己开始经历过程,让自己真正的回到当下。

对于我来说,要开始一段经营者之路,这个过程以消费者为导向,能够撬动自己启程的就是找到一个自己认同的商业模式。
1.怎么赚钱,是否能规模化
2.你能做出来的与别人的差异化
3.怎么获取用户并且可持续

如果我能找到一个我能够回答以上问题的事,那么就给了我踏上路途的充分理由。

当然喜欢上一个事业是一件非常复杂的过程,家庭和个人的生活中,找到让自己在行动中的方式就没那么复杂了。

例如家庭生活我们展开的每周一山活动,决定了这么做,选择哪座山过程,爬行过程的疲劳,这些都会用享受的状态去接受。

人生除了偏执,还要有一些技巧,让自己能够享受过程,并且喜欢上它。有一段话很有意思:如果你打算忙活一周,你可以策划一段旅行。如果你打算忙活三个月,你可以把房子重新装修。如果你打算忙活一年,你可以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如果你打算忙活三年,你可以选择一个新的事业。其实,你选择的是过程,你就是真正的喜欢,你要做的就是给自己一个有效决策。

而,这个决策能力,只要够让自己开始上路就行,人生的意义其实更多在于过程中,边走边想。
00
我们都是小霸王
4天前
交易与经营

交易是从获利角度出发,以赚取利益为目标,便向于市场导向。

经营是从一个长期的目标出发,会建立一套稳定的经营理念。长期来看要建立自己的组织文化,通过文化实现更深远的影响。短期要掌握商业模式,实现现金流,保持业务的可持续性。而在这个过程中要一直以消费者导向作为理念,根据自己的能力,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所以做交易和做经营本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其中的相似之处是他们都涉及到商业部分,而区分点就是放长远来看那种模式会更持久更健康。

而这两种方式,过程的体验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作为经营者会享受过程,会对拥有自己的这份事业为荣誉。而交易者会更追求目标,可能不太会喜欢自己的这个过程。

经营者的喜欢,是这件事的全部,交易者只喜欢交易带来的结果。
00
我们都是小霸王
4天前
做好事业的本质,是读懂交易

你去思考一个情景,如果把你丢到一个孤岛上,然后给你一个亿,这钱对你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金钱的价值是在交易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你是不是好奇过,为什么体制内的人愿意接受一份很低的薪水,还长期干下去,因为这份工作本身就能带来很多他人给予的身份认同,在择偶,社交上都有很多交易优势。这些优势有时候比纯粹的金钱都有用。

现实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各种交易构成的世界,但是我们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有些国家发展的好有些差,同样的为什么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社会发展天差地别。

社会之所以会持续、长期、不断地产生累进式的经济增长,根本的原因在于自由交换产生附加价值。参与交换的人、个体越多,商家越多,它产生的附加价值就越大,从而形成的规模效应让成本递减,网络效应让价值扩大,从而越来越有竞争优势。

所以,我们认清这个社会,想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事业,就要认清交易的价值。

我们再把视角放回个体身上,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交易方式,让自己更好的参与到这个社会的价值交换中呢?

我分析一下,我能看到的几种主要的价值交换模型:
1.上班,通过绑定雇佣关系的方式,让公司通过支付确定性的薪酬来获得个人回报,然后公司发挥劳动力的价值,与社会进行价值交换。这里面有两层灰度,第一层是公司的社会价值交换是否真实,第二层是你的劳动力价值如何评估。但是对于个体来说,他们的价值交易主要是入职合同,其它的交易与真实的产出相关性不好评估。

2.生意,生意有三种形态,第一种是买卖,它具有不确定性,发生了一次以后就不知道有没有下一次,时机比较重要,有时候也是运气成分,但是它的投入小,有可能回报大。第二种是个体户,他们虽然是通过交易实现回报,但是交易产生的前提是自己劳动力的完全投入,在个体户的模式里,一个人无形的付出了全部的时间成本,但是他的收益只能通过完成交易来体现。第三种就是通过交易来实现收益,而交易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市场化,供应链完善,人力环节可雇佣,用户群稳定,这样的生意算是好生意了,就是你建立起来的模式,能够通过交易本身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回报。

3.经营,经营与生意的区别是什么?经营要有一个明确的商业模式,星巴克卖咖啡是经营,渠道商买卖咖啡豆是做生意,星巴克为了稳定咖啡的价格,会去控制咖啡豆期货市场,稳定原材料价格,而渠道商会根据咖啡豆去赚利差。前者是稳定的C端需求,具备可复制的商业模式,而后者是一笔一笔的交易,存在风险,波动较大。还有一个区别,经营需要在好的商业模式基础上,建立起企业文化,员工会在制度无法覆盖的地方,用企业文化指导工作,形成员工层面的驱动力,而生意里员工往往只能扮演劳动力的角色,缺乏创造力。

4.投资,投资的本质是通过资金成本换取一家公司的部分所有权,你买入就是认可他们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如果是你经营的话,你也愿意这么去做,而且现在的公司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可能以为投资会比经营容易,这是从时间投入的角度看的,你只要买入好的公司,接下来就是等待它做时间的朋友,但是如果从财富回报角度未必如此,因为经营是自己掌握所有信息量参与其中做判断的,而投资你要在外围看清这些,投资有很大概率你没看懂。

5.慈善,这是最难的交易,因为前面的4种都是怎么赚钱,赚钱的事往往是顺应人性的,而且不懂不做,但是花钱有时候会去到陌生的场景里,而且它因为没有一个现金流正向循环的佐证,它的结果指标不是那么显而易见。但是慈善正是因为赚钱的人能够通过个人意志,把钱转到需要钱但是无法产生钱的地方,让社会的发展更加均衡,慈善行为某种程度上是帮助政府在完成政府无法覆盖的社会场景,实现全面均衡的发展需要。当然更多还是个人的情感因素,等到了人生的目标就是要把赚来的钱更好的花出去的时候,慈善是最好的交易模型。

这里面有一些灰度融合,大家要识别:

1.你是在投资里机构上班,还是做投资管理的,那么你的交易属性是投资还是上班呢,其实是上班,因为你的收益不直接来自于投资获利,投资获利也是你雇佣合同里的奖金部分。

2.你创业做一件事,豪华桌椅板凳,员工福利,尊重平等,你是在做企业还是在做生意呢。其实,好的文化需要商业模式做基础,大家能够组织在一起的本质是因为有稳定的获利预期,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没有经济基础的保障,没有好的生意模式,这些无法持续。所以你选择创业,本质就是开始做生意。只不过因为你的生意发展成为了稳定的商业模式,你个人有意愿去建立一套企业文化,这样才发现出一个经营的组织。

3.你现在不是大富大贵,你就不能做慈善了。这也是错误的,其实慈善是你能看到社会还有通过交易服务覆盖的场景,但是他们又真实的有经济上的需求,你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就是在做慈善,并不需要很多钱,并且以花掉这些钱为目的才叫慈善。

除了交易之外,影响交易的一个重要因素:科技。

其实,科技的本质是迭代了生产力的能力,从根本上变革了社会总体的生产能力,当生产力实现新的突破,整个社会就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进行交换,其实互联网的出现是交易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更高效的,全球化,数字化的,移动化的交易能力。而人工智能会是生产力的一个重大变革,它会让各种受限于人力,算力的事,再也没有成本,从游戏引擎,到无人驾驶,基因测序,各种场景都会加快提速。

所以,如果交易能够选择赛道,一定要到生产力有重大革新的赛道里做交易,因为这个场景下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会产生更多交易的可能性,加速交易的发生。

未来,能够运用互联网的交易模型加上人工智能的应用,这里一定会产生一个更大的交易市场,发展出好的生意模式,具备成长为一个经营型组织的可能。
02
我们都是小霸王
5天前
关于交易,切入点的选择

今年在生意上思考过从三个方向做切入:

1.内容交易,这是一开始最看好的模式,我认为内容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有着天然的优势,做好内容能够直接链接用户,然后设计接下来的交易产品,形成一个价值闭环。不过探索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内容商业化最大的优势要来自于自己对内容的理解,能够找到平台,用户,产品三者之间的关系。我身边有在视频号卖玉,有在抖音里做健身卖运动装备的,他们都是有一套完整的商业化运营思路,但是我对内容的理解并没有核心竞争力。

2.服务交易,开始思考服务商业化,是从内容商业化转化过来的,内容商业化需要通过自身的内容能力经营流量,但是我自身的内容更多是自我表达,能够去理解平台和受众的能力比较弱,所以想着如果能以平台的形势,聚合一类能够给用户提供服务的供给着,去做平台型的业务,是我更擅长的业务能力。但是这件事依然绕不开流量,不过,如果这件事与供给着是双赢的,倒是能通过供给者的流量获取能力,给平台带来私域流量。可能找到这种业务逻辑,是业务的关键点。

3.商品交易,这是最简单直接的表现方式,线上化最成熟,链路最直接,你把商品放到平台上然后把它卖出去,就能实现现金流,过去一直没有这么去想,确实是觉得这件事太成熟了,做的人太多,我没啥门槛,自己也就没有去研究,不过现在想起来,既然是想做交易,为什么最直接的不去做,或者不去研究一下呢。因为我身边的朋友有卖水族一年千万级别的,还有卖带鱼一年上亿的,他们的模式就是电商渠道商逻辑。

今年我会把时间聚焦在事上,做到目标清晰,过程简单,通过参与改造让结果发生。因为过去的时间,已经比较清晰的告诉我,到底要做什么事。
00
我们都是小霸王
5天前
在思考服务交易平台的时候,上次遗漏掉了C与C互为供需的求职和相亲场景,那类场景因为匹配效率低,匹配成功后无法持续提供价值,所以单次收费比较高。

其实,我还漏掉了一个更经典的场景,就是所谓的共享经济。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这类是平台统一购买,然后以单次租赁的方式提供服务。

大平台型的机会目前就是单车和充电宝,在很多细分的领域,像打印,乐高这些都没有形成规模效应,还是个体经营属性为主。还有一个失败的案例wework 共享办公的模式,国外和国内的头部公司都已经嗝屁了。

服务交易平台,C2C,C&C,B2C,都已经做了简单的分析了。因为服务交易平台,大多都属于独立的小程序模式在跑,所以大部分切入者都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和互联网产品背景,相对于传统的商品交易准入门槛更大一些。本质原因是服务交易没有协同属性,没出现全品类平台,所以没有商家生态,所以这个赛道的创业者需要自建一套完整的业务链路。

调研完服务交易平台后,我也会顺势去分析下商品交易的机会,毕竟这是传统生意里最大的构成,而且它的商业基础设施比较好,但是竞争会更激烈。
00
我们都是小霸王
5天前
思辨的技术

我其实一直没有把“经营者的认知”和“价值判断”结合起来。

经营者的认知

定位要做一个经营者是因为用经营者的思维可以永远不下牌桌,能够持续经营,这个身份是一种理念,不是世俗的角色,自己会永远拥有,这是为了对抗现实中各种诱惑,不确定,短期利益的干扰,还有在起起伏伏过程中,让自己的平常心。

我认为做一个经营者的心法是:
1.想一个长期的目标,可以让自己永远有方向感
2.抓一个很近的落实,能解决问题,得到真实反馈
3.在远和近这段距离中,逐渐建立自己的原则,提高做事的成功效率,避免人性的干扰。

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是为了具体分析什么是重要的事,以及做事的方法。

首先,我用西方的一个经典理论来类比自己现在重要的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事业是石块,家庭是沙子,个人是水,而我的时间和精力就是这个容器,我需要把这三件事经营好,让自己的综合价值变的更高。

我的做事方式就是做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事,必须要用逆向思维去掌握它,那就是不做不对的事。

不做不对的事有三层含义

1.一定要做一件事,先想办法去搞懂它,然后去做(Figure out what works, and do it.)
!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去遵从第一条,也就是Figure out what works, and do it,找到那个自己能看懂的事。

2.有些事,如果你还没搞懂它,就什么都不要做
!当我们有了一些资本,有很多诱惑,以为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时候,要保持警惕,自己没弄懂的时候,宁可什么都不做。

3.重要的事,如果发现了它是不对的,不管已经付出了多少成本,都要及时地停止掉。
!当我们在一件事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已经开始有一些惯性思维的时候,要保持动态观察,如果出现了错误的决策和行动,或者大趋势发生了变化,要果断对影响继续发展的事情做出干预。

有了具体的角色和做事方法,我把每个角色分别代入到了具体的方法里面,但是我忽略掉了经营者的思维方式。就是在如何扮演好事业经营者,家庭经营者,个人经营者,这几个身份,我没有想清楚,如何做好一个经营者的角色。

这一段是之前的描述:

1.关于个人,我们应该去常识搞懂要做的事。就像把面粉做成面包的过程一样,愿意遵从事物的规律去做事,从真正找到方法这件事中获得乐趣。对于自我的维度,只要跟自己有关没有大小,都可以去尝试。我要做的就是内容创作上表现力更好,能吸引更多人关注。

2.关于家庭,如果没有搞懂的事,不要去做。有了一个家庭,照顾好大家的生活和健康,已经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了,在家庭这件事上,做好情感培养,学会沟通交流,控制好现金流,做好夫妻之间的预期管理,很多事例如学区,出国,移民,很多似是而非,自己还没有搞懂的事,宁可先不做。先把旅游规划好,带着家人多走走看看。

3.关于事业,如果发现做的事不对,一定要停止它,去做那件对的事。事业需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以消费者为导向,而且要达成自己的愿景。所以要尽可能的找到另自己心动,符合商业价值,能一直去做的事,这个过程一定有很多困难,一开始无法搞懂所有的事,中间也会尝试很多新的尝试,但是目标是不会变的。一定要找到让自己兴奋的事。

今天反思的主要是这一段,作为经营者,要看一个长期的目标,解决一个很近的落实,建立自己的原则,我好像并没有运用出来。

所以我从事业这个维度开始,我要对自己经营逻辑的描述做一个更新。

1.对于事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活着,这就是最长期的目标,只要能够让这份事业健康的发展下去就是最好的结果。所以在判断方向选择赛道的时候,活下去是最高标准。我要用这个价值去判断最重要的方向性问题。

2.在选择切入点的时候,我一定要搞懂要做的事,能够拿到想要的结果,这是迈出第一步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而且在不同的阶段,总会有具体的新问题,需要用这种方式去解决。

3.在事业推进的过程中,一定会面临很多抉择,如果没有搞定的事宁可不做,因为你已经有了动力和前进的方向,守好自己的阵地,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而其它的事,不做就是最大的收益。

这样描述完,我能很清晰的看到,在事业这件事上,经营者的思维方式还有价值判断里做正确的事的方法能够融合在一起了。也是引入了经营者的模型,让一件事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同时展开对如何做正确的事进行思考。
33
我们都是小霸王
5天前
乐高问题,应该是现实里一类最简单的问题,因为结果与过程都显而易见,用正向思维就能够解答。

现实中除了那些显而易见的问题,都需要用到逆向思维的方法,才能够更有效的找到正确答案。

我最近在琢磨的:做正确的事。其实最有效的方法是不做不对的事。为什么这样逆向去思考最有效呢,我暂时先打一个问号?

如果你一无所成,还想做成点什么,就不要浪费时间,花时间去搞清楚一件能让自己立足的事,这件事多小都没关系,只要能够解决你现实问题,并且你真的是搞懂了这件事。

如果你现在四平八稳,还想折腾点什么,不要急于去做决策,你只要对你可能感兴趣的事情多做分析,没有十足的吸引力就不要去手,因为对于不懂的事,你现在不做,对你的生活就是最大的保障。

假如你身兼重任,面对的事业或者自我的向往有一个极高的追求,而当前状态持续下去一定不会达到你的预期,而且未来还会被新的浪潮所取代,你必须要革新求变,因为时代的趋势决定了你的上限,而你有偏执的追求卓越,那你定要敢于挑战,放弃眼前的利益。

为什么say no更容易,因为否定是站在结果的角度出发的,它会让你看的更远更本质,而正向思维都是顺着路径往前走,往往会被各种因素带偏,但是人性的各种弱点,让你很难识别他。

刚才提到的三种不同的情景,是三种不同的视角去看清自己应该如何不做不对的事。但是你自己应该站在什么视角,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否定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你真的能够认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你才能做出清晰的判断,否定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所以现在可以回答那个问题,为什么逆向思维往往更有效,因为它能触动你真正在意的点。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