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彼得_82hU
19关注6被关注0夸夸
彼得_82hU
1月前
白嫖了公司监测账号,发现几个AI平台有意思的现象
1、在国产AI大模型中比,Kimi之前投了不少广告,但是使用深度通义千问领先。但和GPT比人各项指标断崖领先。
2、使用AI大模型的人群整体非常年轻,国内男性用户显著高于女性(还是带有科技属性),但GPT已经相对均衡了(泛属性)
3、文心一言跨品牌流量行为是最低的,可能是在国内占据了较强的品类认知;或者可以解释为渠道最强,他触达的人群领域最高效都是其他品牌还没触达过的
00
彼得_82hU
9月前
好像很🐮,但是用户都看不懂是干嘛的。
大模型现在这么多,技术营销真的要避免在这种地方用力过猛…
00
彼得_82hU
9月前
还原一次用GPT写海报文案的全过程

1. 在23年年底的时候,接到了一个“为品牌写跨年海报”的需求,需求来自前同事,又因为自己在年底安排了出行计划,于是当下就准备提早开工,最后,我用10个小时,借助GPT写出了初版广告文案
2. 其实,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的岗位并不会直接上手写文案。但在广告公司干了这么多年。我起码知道什么是好的文案,什么样的稿件在客户那里能卖过。当下,我起码需要明确3个问题
1、什么是好的“海报文案”?
一定是有态度的、年轻化的、不那么传统正派的
2、什么是甲方喜欢的“广告文案”
一眼就能看出来好的文案,比如对仗的、玩谐音梗的
3、在当下这个需求初始阶段,工作要做到什么程度?
甲方更喜欢做选择题,因为他们有向上汇报和内部讨论的需求,所以会多要几个方向

3. 接下来,明确任务难度。让GPT产出内容,其实没什么难的,尤其是大篇幅的口水内容,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人用GPT写公关稿、写口水文、写毕业设计效果都不错。但这次,是让GPT写海报文案,说实话这很难。因为“字越少,对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技巧性就越高,就越难写”

4. 带着以上需求,我开始了GPT的调试过程,
- 首先是定义角色。要想让GPT产出优质的内容,前提是让它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如何让你的GPT成为专家并且一直持续可用?那就要喂养行业的优质语料库。我用了空手老师整理的466条文案语料库,我将这个信息to给了GPTs,让GPT学习并点亮了自己的技能树。
- 接下来,是明确需求,尤其是广告文案非常的精简,只有将需求说的越详细,GPT才能够输出符合要求的内容。在第一步中,GPT已经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了,现在,就按照背景+目标+细化要求的格式,将此次要做跨年海报的任务给了过去
- 简单来说,就是要求GPT为我输出一个跨年热点海报,要符合新年的语境、要带上前期沟通好的5个圈层、要带上汽车品牌特质

更多的内容,可以参考我的微信公众号内容
mp.weixin.qq.com

这里写写感受吧
1. 回顾一下调试的过程,你会发现
1. GPT擅长“复制”,当你有明确方向的时候,用方法论+案例的方式,可以让GPT帮你“大力出奇迹”
2. GPT可以在方法限定下发散创意,但内容的输出是一个“收敛”的过程,我们在不断沟通的过程中,要将产生的灵感信息固化到指令中,让GPT产出的内容能逐步符合我们的要求。

3. 不过GPT依然不够聪明,针对多元需求,GPT很难直接输出符合要求的文案,比如广告文案的产出,就需要结合使用手法、应用场景、人群特征来写,而当下的GPT无法一步到位。更适合的方式,是让他只针对一个方向发力,比如在这次交互中,我们不断的收敛指令的过程,就是将应用场景和人群特征在逐步限定,而将AI的功能聚焦在修辞应用上。后,看看我是怎么花时间的,即使GPT能够大力出奇迹的进行复制,这个过程依然要耗人,前后从找资料开始到调试,这轮输出花了我10个小时。只不过有了GPT,我们不用再倚赖文案大佬的咬文嚼字了
4. 总结完这次的广告文案调试流程,以后,只要“我的前同事们足够争气”,能够源源不断的把业务外发给我,我就能一个人实现文案类创意内容的交付了
5. 回到现实,最后的问题,甲方选了哪一版呢?最后,甲方通知广告公司,立项没下来,这个很急的活儿,不干了。这就是现实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广告公司总是看起来收费很高的原因!
00
彼得_82hU
10月前
蹭一下东方甄选的热点,抛了了3个问题
可惜面对这样的选题,Ai并不能很好的回答,还是要靠人+高质量的二手信息
(AI整合句子的效率还是很高的,基本上我没有写完整的句子,只给关键字与核心信息)
01
彼得_82hU
11月前
给Ai吐了一些Temu的文章+财报+研报,最后生成的效果如图。体会:最近的GPT4.0不如国产的Kimi好用。
GPT在疯狂的“答非所问”
41
彼得_82hU
11月前
这种题材感觉在小红书上一直很受欢迎。今天尝试用AI做了一份“简易版本”的,准备持续优化
01
彼得_82hU
11月前
用视频还原了下“用GPT改简历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大概会分为这么四步
1、先给出具体的公司岗位信息
2、GPT结合上传到知识库的履历,来分析我和岗位的匹配程度,最后给出评分
3、如果需要,会直接润色履历文案

这么操作的核心,是利用了GPT的文字个性化处理能力来优化人类处理复杂信息的效率。
欢迎各位讨论
03:08
00
彼得_82hU
12月前
这是一篇自我介绍
也是一次低价分享的引流贴

【我是谁】
外企客户叫我Peter

本土客户叫我彼得
前公司小同学叫我P哥
前前公司前辈叫我小P

彼得这个名字,自我进入广告领域就一直用,
他的诞生,就在和一个外企客户的第一次开会前5秒开始;

当时在北京东四环边的华贸15层客户办公室外,我的老板说,待会儿你需要一个英文名和客户开会,叫中文名会很尬。我说,那就叫Peter吧,没想到这一叫就是9年,

客户换了很多波,我也从实习生变成了合伙人,每次离开的时候,大家都只记得我叫彼得,看到我的真名却没法对应上。

这个普通又无聊的名字,就一直这么用下来了,以上,算是一个对我过去职业生涯的简单自我介绍吧。

我的广告职场生涯在23年6月份告一段落,在这6个月的时间里,我没有直接找工作,而是折腾了好几个副业。

在潜意识里,我觉得互联网上,别人描绘的在家就能年入百万的生活太美好了。也是打工人的日常太卷了,工作之后,一直挣扎在“时间”和“金钱”的匮乏之中。

我期待副业能帮我消灭这个“匮乏”,但事与愿违,6个月的副业生涯没有给我大富大贵,倒是让钱包见底了。

不过,6个月没有工作打扰,四处搜寻项目的日子里,倒是让我看到了一些显眼但是被忽视的趋势——AI。

GPT、MJ在23年3月份就已经大火,但那时候上班,更多的是把他当做一个“新闻”“热闹”。也注册了国内最新推出的大模型,但浅尝辄止很快就丢到一边忙具体的工作去了。

而在这6个月的空闲时间中,因为我知道他是一个确定性的趋势,静下心来好好的研究了下他,也付钱加了好几个社群与项目。过程中,项目放弃了好几个,但AI用的越来越深。

AI已经变成了我做项目的深度工具了,而在每次执行项目的时候,过去9年作为打工人的经历一直“攻击”我。

我总是会想,“如果当时用上了AI,我就不用累到崩溃了吧”。AI,真的是职场人士的iPhone时刻。

这是一个肉眼可见的巨大革命,被工作挤占精力的你,可能像6个月前的我一样没有用起来。而革新的浪潮是缓慢而坚定的,就像PPT、Excel一样,早晚大家都会在日常工作中用上AI。

如果23年3月的AI是一个“很聪明但思维直线”的高中生,那现在的AI已经是一个“靠谱产出独当一面”的大四实习生了。(这也是ChatGPT 3.0和4.0的区别)

我总是在反省为什么当时没有用起来AI?现在想来,除了工作忙,还局限于初体验时的负反馈,觉得AI还不成熟太弱智。

一个崭新工具的使用,最好有人能带着你走一遍,切实的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实打实的拿到正反馈,你才会真正的用起来。

而AI一定是你不能错过的好工具,他将在接下来的2-3年内,让我们领先不会使用AI的人1个“效率”身位。

节省时间,把你的精力用在发展第二赚钱曲线、照顾家人早点下班上,只要不要让你的老板知道你会AI,把一周的工作用两天干完,你就能享受到这个效率红利。

我将自己在这6个月的AI实践和思考,浓缩到了这个海报的3个框架中。

定价99元,只要带着这3个问题从头到尾走一遍,你一定能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效率场景。

AI不难,你缺的就是一个入门过程。现在预定,11.15号正式开课。

课程采用“陪跑手册”+“直播”模式,用1个月的碎片时间,助推你拿到工作场景下的第一个AI正反馈!
00
彼得_82hU
12月前
自从插件D3出来之后,我用最简单的指令套用了下之前汽车客户的改装车需求
最后的结果让人惊喜!
在大公司中,营销部门的需求响应要快,但决策和执行链条长的吓人。
以甲方要驱动广告公司,找参考、绘图设计,最后汇报来达成共识。

身处其中的项目经理需要不停的拉人开会做汇报
领导不停的提想法要修改
广告公司的创意们不停的熬夜改图做图
最后发现忙活下来可能一大帮人忙了1个月改了4、5轮
而产出只有一个海报、一个视频,大量的精力都浪费在了来回沟通上
对于身处其中的甲乙方而言,最后核算物料单价和人员工时
1张平面海报要3k~20K元,看起来很贵实际上大家都不赚钱

AI真的很棒,以后能让真正有想象力、会创新的人赚钱
而中间执行、沟通的人将慢慢都被AI替代
00
彼得_82hU
12月前
从MJ到D3,AI也在互卷,

通过MJ或者SD做图,之前我们还需要使用一些系列的口令来做(口令不对,出来的图就很鬼畜)
为了解决这个痛点,国内的一些做图平台会直给参考图口令,以及当你写描述文字的时候自动帮你翻译英文
但是你依然会觉得用的“不爽”。

而为了解决你“不爽”的感受
D3作为GPT 4.0的插件,支持使用简化的指令快速生成
当我们需要一些轻量化的图时
使用脑海里蹦出的不那么专业的少量词语
也可以快速丝滑的出来高质量的图片

AI做图的门槛,降的更低了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