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压在箱底四年的书看完了,这本适读于12-18岁的青年读物,放到如今28岁来读好像也不晚。——质疑思克里特兰德,理解思克里特兰德,但成为不了思克里特兰德…
思克里特兰德在40岁之后,将自己的意识层面完全剥离世俗,追求绘画上的极致,书中没有大篇幅的提到他追逐“月亮”的过程,反而是“我”与其他人在反复用“六便士”(即世俗伦理道德的角度)与其拉扯。如此反复,也拉扯着我。
很喜欢船长与医生最后这一段对特兰德的侧写,以“好友/旁观者”的口吻,讲述“特兰德在抵达南太平洋的塔斯提岛前,已经上岛之后建起他的理想创作天地,最后死去。”这一段充满冒险色彩的经历,令读者充满着无限遐想。
在我的脑海里,书的前半部分,特兰德应该是灰色或黑色的;当他逃离英国来到巴黎,他的身上慢慢有了色彩;后半段远赴塔斯提岛,应该是颜色最丰富的高潮部分,我都似乎能看见他眼里的光,与彩色的房子;最后化为夜的蓝色,归于宇宙尘埃。
或许毛姆的这本书放在今天,会太过有性别议题,比如p6就真是真实反映了18世纪的人们对于男女对爱情的刻板印象。
But anyway~ 这本书对于在打破传统思维束缚的方面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