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听了Outer的Cofounder访谈,对我的冲击还是挺大的,另外也是因为我跟Jiake很多点位真的很一致,所以莫名觉得很亲切。
他在访谈提到“品牌最终是创始人的精神溢价和价值观的浓缩,和对世界的一个宣誓”。我在24年1.10号写了一篇帖子:
“现在特别厌烦,单纯用similarweb,ahrefs这些工具去衡量一个品牌,然后扒出流量渠道,开始复制,真的是很低级很Low[汗]
渠道本质是只是渠道,真正品牌的内核永远是创始人的自我衍生。像是苹果,苹果的内核永远是乔布斯个人的衍生。
大部分中国品牌的精神都是碎裂的,从创始人到团队,一切的起因都是“做品牌赚钱”。
一定要做拥有自我内核的人,做有内核的品牌,跟同样有内核的人在一起做事。”
我发现我们俩对于品牌的看法居然出奇的一致。
然后很幸运,我现在身边做项目的人都是有内核的人。
再比如Jiake说:“如果不做品牌,往大卖的方向发展,自己的能力是绝对打不过深圳这一批卖家的,所以要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做自己擅长的事。”
正好我在前两天的文章写道:
“我到现在才意识到,原来我做的,是整个品牌出海最难的板块,没有之一。
既然这么难,为什么我还要这么坚持去做?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实在不喜欢内卷。
我不想跟跨境的各位同行去抢蛋糕拼低价,我也没有拓竹/大疆的那么顶级的技术颠覆能力。
我唯一的优势,就只能是自己做海外创始人IP,跟欧美品牌圈联动,跟当地行业的专家联动,跟艺术家合作,共同来打造护城河。
这种方式能很快甩开国内那么喜欢抄袭的卖家,让品牌得到更长时间的延续,站在中国品牌出海的角度来说,也是让中国的品牌以一种更正面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而不是无休止的内卷。”
我也确实是这样做的,跟国外的创始人做全英文播客,跟世界顶尖的作家、艺术家做全英文采访,我的中文名也被录入这个作家的参考页面。
我在国外的正式场合,一定是用我的中文名 朱吉(中文拼音 Ji Zhu),而不用英文名,因为中国和中文就是我的根,这一点没有必要去否认,一个人若是连根都不认了,那则是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和底线,我真的做不到。
跟Jiake一样,做这些就是我擅长的事,所以我会继续做,一直做下去,为中国品牌出海尽一份力!
看完Jiake的访谈以后,我就发了条朋友圈打趣道:
“看Outer的创始人访谈,真的就是跟我采访那些国外创始人一样的Vibe,从谈吐到面相,跟传统的中国创始人完全不一样。”
虽然只是玩笑话,但是真的,中国创始人活得太苦太沉重了,我们面对发达国家也太卑微了,真的希望大家能用好的产品、好的内容去征服当地人。
然后前段时间碰巧发现,Outer找的海外Creative ads agency,跟我付费学习的老师,是一个圈子里面的人,就连我现在自己做项目,很多爆款广告素材框架,都来自于这个创意广告圈。
这几个点叠加在一起,我真的挺感动的,让我知道,品牌出海还有这样的人存在,还有人做这样的事情。
这时候,忽然想起安溥在一席的演讲:“每一個人都有這個時刻--「你不孤單」!
在我們這個時代不看不聽,變得很虛無;要不是想看、想聽、想知道多一點事情,所以在深夜入睡時,一個人覺得焦慮痛苦,或幫不了自己的東西而感到無助。
I'm not alone, you are not alone either.
如何在這麼多選項當中找一個答案?
與其去找一個答案,就像是去超市找一個東西。再多的答案,都比不上為自己去做實驗印證出來的心得,對這世界幫助更大!
Yes, you are right. Why don't you just get up and do it for yourself, not for any others.
希望我們終其一生去找的答案,都是為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體驗,所以可以提供給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觀點。
我們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就可以突破上一代的政經和沒解決的事情,非尋找新的出口,而是去找新的申論方法。不只是Yes 或 No。這樣就會有存在感。”
献给在品牌出海路上的各位,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