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呆瓜小子
41关注6被关注0夸夸
置顶
呆瓜小子
23天前
2025.5.9
we’ll see
00
呆瓜小子
1月前

-子炎-: “生活不得闲,永远不赚钱。” 这是很久以前看李一舟视频时候,他说的一句话。当时就颇有感触。一直记在备忘录里,想着有时间就要聊聊这个话题。 钱是什么,创业之后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也逐渐摸索出一个清晰的公式: 钱 = 我喜欢并且擅长某一件事 + 这件事对于别人很有价值 这背后的核心逻辑就是昨天那篇写到的,首先找到你的「命运之域」,建立影响力,再转化为商业价值。 回想我的来时路,就关键就是刚离职那段时间。因为没有太着急重新回到职场,耐受住了寂寞慢慢来,才有了一点积累。 时间的冗余,心态放松,是真正的第一桶金。 就像塔勒布在《反脆弱》里强调的:冗余是应对黑天鹅的最佳策略。 忙碌的日程和停不下来的思考会毁掉你在这个世上“成事”的能力。创新来自于体验,而不是在已经身心俱疲的时候,继续做加法压垮自己,再自责说自己还不够努力。 现代人陷入"时间贫困"的认知陷阱,是用战术性忙碌掩盖战略性懒惰。并且持续高压状态会使前扣带回皮层功能衰减,会导致"越努力越平庸"。 想要做成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创业、做音乐还是搞投资——你都需要空闲的时间和自由的思想。 当一个人多了独处的时间,改变是会催生出来的,会自然地开始尝试、探索、积累。 我的创业历程中,几次重大转型都源自"计划外"的探索:在国企时做出半熟星球,周末读书会结识的投资人带来关键融资,骑行时偶遇的健身房老板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启发。这些随机性馈赠,都根植于看似"无用"的留白里。 “生活不得闲,永远不赚钱”——因为财富的本质,终究是认知时间的艺术。

00
呆瓜小子
1月前

Max_means_best: 最近和朋友在讨论AI陪伴赛道,也正好聊了几个在做这个方向的团队,有一些收获和总结的insight,分享给大家(つ≧▽≦)つ🎉 简单梳理一下目前的AI陪伴赛道现状⬇️ 目前分为两个大方向: 1️⃣软件类产品: 核心在于利用Roleplay来增强产品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同时,少数产品致力于营造感情层面的体验。 C.AI、星野、Talkie等通过角色扮演提供丰富的娱乐体验,而Pi等则专注于模拟深层次的情感交流。 大多数产品侧重于场景构建和对话交互的差异化竞争(模型能力的竞争 一小部分产品精准定位了特定硬需求,例如细分市场人群定制(例如针对Kpop的群体陪伴产品 但这些产品正面临用户流失的挑战以及商业化困境 以C.AI为例,尽管其通过丰富多样的角色和各种场景吸引了大量用户,但许多用户反映,这种场景难以形成真正的情感连接。 最终,MAU达到2000 万的C.AI 被谷歌收购,创始人入职谷歌 2️⃣ 硬件类产品 在陪伴硬件领域,AI玩具尤其是搭载智能技术的毛绒玩具,已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例如Folotoy、Haivivi、BubblePal等 这些产品通过结合传统玩具的亲和力和AI技术的互动性,试图为用户提供新型的陪伴体验。 但消费者对于毛绒玩具的首选标准可能集中在外观,例如触感和外观的舒适性及可爱度上。 这些传统属性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而智能特性虽然为产品增添了额外的魅力,但在用户的基本需求中可能并非首要考虑。 用户对于智能陪伴硬件的期待更多是在于其能否提供真正的情感互动和个性化体验。 其实陪伴这个事情很多team都没想明白(´・_・`) 真正能打动人的陪伴不是聊天,不是表达,而是让用户表达,甚至不一定是用户愿意说话,而且用户感到被看见👀 例如在你回家后一句主动的“今天辛苦了”,亦或是从上下文感觉到我情绪的低落,然后主动的问候。 核心是和用户对齐,主动和用户共情。

00
呆瓜小子
1月前
醒过来有一种最后一周的自觉

每一天的生活你都知晓如何发生。
生命的选择

听从心
00
呆瓜小子
1月前

Billyan30: 一个菜系一家店!2年上海吃喝总结 生活两年后离开上海,这些店是我一定会推给在这里生活的每一个人的。排序逻辑是:越往后面越是贵饭,也越适合专程去吃。大部分餐厅的详细评价我之前都写过了,本篇为他们写一段超级简介。 📍竹屋川菜(川菜 黄浦区·新天地) 💡推荐:每个小炒 作为一个成都人,竹屋深刻还原了“小区楼下生意最好的那家平民川菜”的口味,众所周知,家楼下的就是最好吃的。 📍芥菜园(湘菜 虹口区·四川北路) 💡推荐:小炒黄牛肉,金钱蛋 从开炒到上桌不超过1分钟的真正锅气,每个师傅专精几道菜,比其他湘菜馆调味都做的更好,做好狂吃米饭的准备。 📍豪生酒家 (本帮菜 徐汇区·广元路) 💡推荐:猪肝 每道菜都能品出不一样的好。弄堂楼下的氛围,默默无闻的米其林,大隐于市的气质。 📍匠心小厨(潮汕粤菜 闵行区·梅陇) 💡推荐:豉油鸡,黑椒虾,芋头堡 三个月去吃了四次,不远万里排队也要去,全上海最好的鸡,真的。 📍家康居酒屋 (居酒屋 长宁区·古北) 💡推荐:蘸面,烤年糕 去了东京我还是觉得家康的蘸面是最好吃的,日料泰斗看长宁真的名不虚传。另外更家庭的日式Bistro我还推荐Demo Cafe,老板娘真的很会聊天。 📍倍乐 (韩餐 长宁区·古北高岛屋) 💡推荐:都不错 韩料说实话差异不明显,但这家不用介绍了,有朋友来上海我基本都带他们吃倍乐。得体又舒适。 📍黔香阁(贵州菜 长宁区·虹桥) 💡推荐:酸汤鱼 味型丰富,场地宏大,有点水平。我目前觉得贵州菜的酸是最好的酸。(北京凯珍也很牛) 📍渔歌湛江(粤西菜 静安区·延安西路) 💡推荐:湛江鸡,陈村粉,酸菜大肠 能点半份的店是最牛的,每道半份的菜都很好吃是更牛的。 📍威海渔村(山东海鲜 闵行区•虹梅路) 💡推荐:油淋鸟贝,鲅鱼饺子 山东人的海鲜太有品了,人少在这里真的吃不尽兴,一道蛏子量就大到两个打包盒装不完。 📍家全七福(广府粤菜 静安区•嘉里中心) 💡推荐:猪肝,福建炒饭 相亲来这里准没错。吃得心服口服,随便一道菜你学一下里面的玄机也可以说的丈母娘心服口服。 📍遇外滩(福建菜 黄浦区·BFC) 💡推荐:红鲟,拌螺片,山苏 贵饭一定要选一家,我真的只能推荐遇外滩,服务绰气却不高傲,口味非同小可,整体体验高于新荣记。 还没找到上海真正值得推荐的菜系:云南菜(泓算北京的,柴米多没以前好吃了),新疆菜,江西菜。有推荐的话欢迎评论!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