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两年前写的回答再发一下,送给新晋打工人。
1,要清醒的认清自己的位置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绝大部分是私人企业,他们所做的一切决策,无论打着什么样的旗号,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为股东负责,并让资本得到增殖。
所以,他们会并购拆分、会扩张业务,也会招聘人才。
对于我们大部分从业者而言,就是这一环环流程中的一个螺丝钉。我们付出劳动和时间,换取企业的报酬,仅此而已,不要给自己加戏。
99.9%的互联网员工,并不是企业的主人,千万不要有主人翁意识,因为对于资方而言,他只希望你有“主人翁的责任”,但是不会给你“主人翁的权利”。
我们普通员工,就是劳动者,打工仔,仅此而已。
2,要清醒的认知“企业文化”
几乎所有应届生新员工入职时,人力资源部门都会举办培训,比如新人见面会、入职培训等等。
他们会在这个流程中,给员工灌输所谓的企业文化。无论什么企业,其文化都会号称一点:你要奉献,要努力,要负责,就一定会有回报。
然而,在管理学当中,“企业文化”只是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的一种工具,它只不过被资本精心包装成了一种精神和文化,其目的是让人相信资本的谎言,让人更容易服从管理,并且降低你的离职率、提升你的业绩,从而实现资本更快增殖的目的。
所以,一定要认清楚这个事实,不要看见几个前辈在那里感恩戴德,感恩企业,哭着喊着要“以公司为家”,就真的信以为真了。
3,为互联网企业工作,一定要以“个人”为中心
这句话不是说要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而是说,在“个人”和“公司”面前,一定要以“个人”权利为中心。比如在考虑是否跳槽的时候,比如在争取升职加薪的时候,以及在考虑是否加班的时候。
因为你是属于你自己和你家人的,但绝大部分私人互联网公司,是属于股东和资本家的。有了第1点和第2点意识后,就很容易认同这一点。
千万不要以牺牲自己健康的代价,去为公司谋利益。
工作如果干不完,不要憋着委屈自己、强迫自己透支身体,一定要反馈,要说出来。因为你不反馈,你的领导和HR就会乐见你无私奉献,只有你反馈了,而且反馈的多了,他们才会考虑增加人手,再招聘人来干活。
会哭的娃才有奶喝,虽然不是每次哭都有奶,但是你不哭,就一定不会有奶。
以上逻辑只有一种场景不成立,那就是你的额外付出 ,有可能换回极高的额外回报预期。但这种场景非常少,而且你认为的“预期”,往往是被管理者塑造出来的假象。
4,认清楚HR、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
很多时候,HR只是老板转移矛盾的一种工具。
这篇文章下面,很多人骂HR,他们当然该骂,但并非问题核心。
HR采用很暴力、刻薄的手段辞退员工,很大可能是因为老板把“裁退员工、且以最低的成本”纳入了HR的KPI中,所以HR才有动力做这种无良的事情。
这样一来,事情表现得就像是HR和员工之间的矛盾了,可这个事件本质上,是逐利的资本和员工之间的矛盾。资本家企图通过管理手段,把矛盾隐形化,并转移出去。
我们不能上当。
HR该骂,但是矛盾的核心,一定要认准。
5,如何对待工作
工作当然要努力,但努力是为了自己,而非公司。
当自己的工作量明显超负荷的时候,一定要自己给自己解压,要学会“假装很忙”,要懂得怎么在工作时间给自己放松,并且还显得自己非常忙碌。
其实一个人在职场的成长是否顺利,只有很小一部分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程度,更大部分是取决于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公司整体的发展趋势、以及运气。
可很多年轻人脑子总是转不过弯来 ,总是有学生思维,觉得工作也像学习一样,一份努力一份回报,这实在是非常幼稚的想法。
说一句不太好听的实话:
工作中绝大部分你认为的努力,只不过是为了领导的一个错误决定,而买单。
工作不是考试,不是打怪升级。在今天这样的互联网大环境下,同样一份职位,你干9分和干6分,差距真的不会特别大。造成人和人的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选择、时机和运气。
选对了一个好公司,进入了一个有前途的业务团队,比什么都强,但这基本都是不可控的。
所以相信我,99%的互联网企业,不值得你真的投入9分的精力。
如果你精力确实太多了,那就用在这些方面:
与其他行业、其他公司的人交流,开阔自己的眼界;多积累人脉和资源,为自己准备plan B;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增大自己抓住风口的可能;积累一份有潜力的副业,提升安全感;坚持锻炼身体。
6,以上这一切我都明白,但是应该怎么做呢
不建议直接表达出来,更不建议直接把这篇文章转载到公司群里。
要学会表演:
虽然我内心清楚这一切,但是并不妨碍我表演得爱公司、爱工作。
那些资本家不也如此行事的吗,他们内心都知道自己和员工的关系是什么,也都知道996的本质其实就是剥削,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公开场合大讲空话、假话。
但是,我们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可以把这些讯息传到私人群里,可以在各种社交网络和媒体平台上表达自己的立场。
很多事情,是量变引起质变的,是靠自己的争取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