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李小粥的茶水间
57关注10k被关注12夸夸
旅行/互联网/职场/吃瓜,
上海交大,剑桥。关注年轻人的一切,享受在路上的行程。
置顶
李小粥的茶水间
3年前
把两年前写的回答再发一下,送给新晋打工人。

1,要清醒的认清自己的位置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绝大部分是私人企业,他们所做的一切决策,无论打着什么样的旗号,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为股东负责,并让资本得到增殖。

所以,他们会并购拆分、会扩张业务,也会招聘人才。

对于我们大部分从业者而言,就是这一环环流程中的一个螺丝钉。我们付出劳动和时间,换取企业的报酬,仅此而已,不要给自己加戏。

99.9%的互联网员工,并不是企业的主人,千万不要有主人翁意识,因为对于资方而言,他只希望你有“主人翁的责任”,但是不会给你“主人翁的权利”。

我们普通员工,就是劳动者,打工仔,仅此而已。

2,要清醒的认知“企业文化”

几乎所有应届生新员工入职时,人力资源部门都会举办培训,比如新人见面会、入职培训等等。

他们会在这个流程中,给员工灌输所谓的企业文化。无论什么企业,其文化都会号称一点:你要奉献,要努力,要负责,就一定会有回报。

然而,在管理学当中,“企业文化”只是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的一种工具,它只不过被资本精心包装成了一种精神和文化,其目的是让人相信资本的谎言,让人更容易服从管理,并且降低你的离职率、提升你的业绩,从而实现资本更快增殖的目的。

所以,一定要认清楚这个事实,不要看见几个前辈在那里感恩戴德,感恩企业,哭着喊着要“以公司为家”,就真的信以为真了。

3,为互联网企业工作,一定要以“个人”为中心

这句话不是说要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而是说,在“个人”和“公司”面前,一定要以“个人”权利为中心。比如在考虑是否跳槽的时候,比如在争取升职加薪的时候,以及在考虑是否加班的时候。

因为你是属于你自己和你家人的,但绝大部分私人互联网公司,是属于股东和资本家的。有了第1点和第2点意识后,就很容易认同这一点。

千万不要以牺牲自己健康的代价,去为公司谋利益。

工作如果干不完,不要憋着委屈自己、强迫自己透支身体,一定要反馈,要说出来。因为你不反馈,你的领导和HR就会乐见你无私奉献,只有你反馈了,而且反馈的多了,他们才会考虑增加人手,再招聘人来干活。

会哭的娃才有奶喝,虽然不是每次哭都有奶,但是你不哭,就一定不会有奶。

以上逻辑只有一种场景不成立,那就是你的额外付出 ,有可能换回极高的额外回报预期。但这种场景非常少,而且你认为的“预期”,往往是被管理者塑造出来的假象。

4,认清楚HR、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

很多时候,HR只是老板转移矛盾的一种工具。

这篇文章下面,很多人骂HR,他们当然该骂,但并非问题核心。

HR采用很暴力、刻薄的手段辞退员工,很大可能是因为老板把“裁退员工、且以最低的成本”纳入了HR的KPI中,所以HR才有动力做这种无良的事情。

这样一来,事情表现得就像是HR和员工之间的矛盾了,可这个事件本质上,是逐利的资本和员工之间的矛盾。资本家企图通过管理手段,把矛盾隐形化,并转移出去。

我们不能上当。

HR该骂,但是矛盾的核心,一定要认准。

5,如何对待工作

工作当然要努力,但努力是为了自己,而非公司。

当自己的工作量明显超负荷的时候,一定要自己给自己解压,要学会“假装很忙”,要懂得怎么在工作时间给自己放松,并且还显得自己非常忙碌。

其实一个人在职场的成长是否顺利,只有很小一部分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程度,更大部分是取决于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公司整体的发展趋势、以及运气。

可很多年轻人脑子总是转不过弯来 ,总是有学生思维,觉得工作也像学习一样,一份努力一份回报,这实在是非常幼稚的想法。

说一句不太好听的实话:

工作中绝大部分你认为的努力,只不过是为了领导的一个错误决定,而买单。

工作不是考试,不是打怪升级。在今天这样的互联网大环境下,同样一份职位,你干9分和干6分,差距真的不会特别大。造成人和人的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选择、时机和运气。

选对了一个好公司,进入了一个有前途的业务团队,比什么都强,但这基本都是不可控的。

所以相信我,99%的互联网企业,不值得你真的投入9分的精力。

如果你精力确实太多了,那就用在这些方面:
与其他行业、其他公司的人交流,开阔自己的眼界;多积累人脉和资源,为自己准备plan B;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增大自己抓住风口的可能;积累一份有潜力的副业,提升安全感;坚持锻炼身体。

6,以上这一切我都明白,但是应该怎么做呢

不建议直接表达出来,更不建议直接把这篇文章转载到公司群里。
要学会表演:
虽然我内心清楚这一切,但是并不妨碍我表演得爱公司、爱工作。

那些资本家不也如此行事的吗,他们内心都知道自己和员工的关系是什么,也都知道996的本质其实就是剥削,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公开场合大讲空话、假话。

但是,我们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可以把这些讯息传到私人群里,可以在各种社交网络和媒体平台上表达自己的立场。

很多事情,是量变引起质变的,是靠自己的争取换来的。
96582
李小粥的茶水间
26天前
对琼瑶阿姨的赞美和诋毁,体现着浓厚的时代特征和人群取向。
比如很多人一边嘲讽琼瑶阿姨在婚姻里「知三当三」,另一边又称赞晓庆阿姨谈小鲜肉是独立、自信、姐姐真飒,
为何同样的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两幅面孔呢?

大概是晓庆阿姨事件里,受害者是个不讨喜的老头,没有代入感,
而琼瑶阿姨事件里有个所谓更值得同情的原配,有代入感,
观众体验不同,不自知的双标起来。

再比如,琼瑶作品里的经典元素:特立独行的女主角,这些女性特征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受欢迎的,
她们敢爱敢恨,追求自由恋爱,具有浓烈的反封建特征,反对包办婚姻,

这些桥段做到极致,就是“你只失去双腿,她却失去了爱情”的荒诞台词,以及《还珠3》里小燕子实则成了知画的第三者的荒唐剧情,
可在当年播出时,这些元素是被称颂的,却在今天变成了琼瑶作品乃至琼瑶阿姨自身的黑料,
也是非常讽刺。

我是无论如何都支持琼瑶阿姨的,她和金庸不一样,金庸作品虽然经典且耐看,但夹带私货严重,尤其《笑傲江湖》对某些时事的臆测,以及《鹿鼎记》里对满清和包衣的洗白,都有着小资阶级的局限性。金庸作品很伟大,但对金庸本人的评价则要辩证的看。

琼瑶阿姨的作品,永远有着进步性,她反封建和崇尚自由与平等,
除了自由爱情外,《还珠》里小燕子的漱芳斋里也是个社会乌托邦,太监宫女们和主子们相对平等,不用下跪,没有规矩,甚至小燕子这个角色本身的塑造,就在反对基于封建等级的宫廷规矩,包括「民女成为格格」的阶层跨越,这些元素直到今天,都太稀缺了。

要知道,今天很多现代小说作家,写出的作品却像个老太太裹脚布般恶臭,不断突出嫡出庶出之别,鼓吹媒妁之言,强调规矩等级,
塑造的正面角色都是富二代画像,主子们永远伟光正,负面角色则是穷苦出身,奴才丫鬟都有原罪。严重脱离人民史观,为权贵唱赞歌,这群人比琼瑶阿姨落后不知道多少。

所以,为了突破封建和等级,琼瑶阿姨适度美化「第三者」,这不是知三当三,而是矫枉必须过正的一种艺术表达,内核是反对封建父权对人身的禁锢,反对包办和等级,

换一种思路想,父母之命下的男女结合的原配,和第三者基于自由恋爱追求的感情,还是后者更具有时代进步性吧。

琼瑶阿姨的时代,离个婚都会被万人指点,她却选择追求自由,无视世俗眼光,
而今天这个时代,看似崇尚自由恋爱,琼瑶作品又被批判,被保守派指责为出格,不检点,
这种强烈对比,也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社会心理的演变吧。
20
李小粥的茶水间
2月前
马斯克现在是烈火烹油,从龙之臣,人生顶峰,这是他ALL IN懂王的回报,这从他2022年4月花440亿美元收购推特,然后第一时间解封懂王账号,就已经开始了,堪称美利坚站队之王,未来几年享受丰厚的回报。

可在这种爽文故事背后,很多人没意识到,美利坚的重大问题,既所谓灯塔信誉的彻底破产,
马斯克不止一次说过,“如果懂王败选,自己也会坐牢”,

一个美国公民,他是否犯罪坐牢,不是应该由法律决定吗?
他「过去」是否违法,都在法条规则能判断了,
是「当下」的客观事实,
怎么会由「未来」他的朋友是否当选来决定?

如果在罗翔老师等崇尚西式程序正义的学者们看来,上述逻辑简直荒诞,堪称是对法律和制度的践踏。
用他们的语气描述一下:
“这个世界太癫狂了,我不能理解,民主投票选的是总统,怎么还能决定另一个人是否蹲监狱呢?”

有趣的是,国内一堆所谓法律学者、律师博主、满口仁义道德崇尚西方制度的大V们,很少提及此事。只是念经般的重复着,他们的灯塔都不相信的刻板语录。
142
李小粥的茶水间
2月前
不行了,看到一个地狱里喷饭笑话,叫“巨额知识来源不明罪”
82
李小粥的茶水间
2月前
主办方阿里和达摩院,是最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巨头,这些科技企业平时在招聘员工时,「背调」也是业内最严格的一批,非常严谨细致甚至苛刻,你过去某段工作经历有造假,哪怕是过度美化,都会被识别出来,收回offer。

可谁想到,却在一个比赛的宣传上犯了错误,没有把平时在招聘时的严格要求,用到自家选手的调查上。匆匆的拍摄宣传片,然后全网投放,以至于打脸后下不来台。

原因,无非是流量优先,营销品宣部门抢跑太快。

当然很多宣传方也有责任,这在猫一杯事件里就有体现了。很多方面,太期待一件正能量的事的发生,而「中专女生逆袭清北」就是一件完美的故事剧本,都不愿意错过,也忽略了查证过程。

至于咱围观群众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过去判断错误,现在承认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这次反转就有太多原因,围观群众不是犯错主体。
就怕执迷不悟的,因为不愿意承认一个错误,而犯下更多的错误。
40
李小粥的茶水间
2月前
社交媒体时代,激励了虚假剧本的产生,
从巴黎捡作业的猫一杯,到全家都在演连猫狗都是演员的东北雨姐,再到「天才少女」的闹剧,
都反应了人们对于正能量的渴望。这种集体渴望很容易催生套利空间,催生各方面乐此不疲的创造假故事,

说到底,还是社媒时代大众注意力太值钱了,各个利益方对流量的争夺太激烈了,
正常的故事已经不够用,大众们的阈值也越来越高,只能不断给或真或假的剧本和人设叠加更多buff,才能获取到最丰厚的流量。

在对流量和利益的追逐过程中,很多本应承担重要责任的方面,比如互联网巨头、社交平台,以及超级媒体们,也在向下试探底线,
甚至抛弃了本应承担的求证过程,

你不能奢求吃瓜群众每次都保持理性,大家都很忙,平时上网冲个浪只为打发时间、图个乐呵,群众是信息的消费者,不能主要提供者,

只能要求这些掌握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大单位,他们和吃瓜群众有本质区别,且是从整个环节中获利最大的一方,

我们的吃瓜群众,已经是全世界相对理性客观的了,此前事件出现很多怀疑点,比如期中数学成绩很差、“主=6”的错误,以及访谈时明显不符合数学天才的发言时,就已经有很多人提出质疑。

所以不能每次事件一反转后,就让本应负责的大平台大媒体大公司们躲在背后,反而苛责吃瓜群众不理性。
12
李小粥的茶水间
2月前
姜萍事件发酵到一定程度,就和姜萍本人无关了,她只是工具人的存在,因为「天才少女」和「中专逆袭清北」的人设太完美太稀缺,再加上某些人群对其女性主义的不断上高度,认为破除刻板印象,这太适合讲故事,才被架了上去。
她当然有责任,一个高中生当然不能作弊说谎,但对她的苛责是有限度的,一个中专女孩子而已,一开始可能都没意识到事件发酵到如此地步,觉得就和日常在宿舍与朋友们吹个牛一样。

很多信息说她已不在学校,且名字和照片全网皆知,还有“主=6”的梗,这样的代价已经够大,甚至超标。数学是骗不了人的,不会就是不会,哪怕短暂获得了荣誉也迟早被摘干净。

而与之对应的,是平台方主办方,以及推波助澜的宣传方,
如果姜萍和王润秋是从0到1的责任,
那他们才是1到100的责任。
154
李小粥的茶水间
2月前
姜某数学竞赛系老师提供帮助,通报出来以后,大部人理性的吃瓜群众是认可的,只有少数人还在诡辩,但事实证明,平时搞小作文的那套是无法套用到数学上的。
1,「不要陷入自证陷阱」,这话在某些圈层非常流行,但显然这种后现代的正确语录,压根儿不属于学术界,
数学没有立场和偏见,数学没有歧视和压迫,不会就是不会,且必须接受质疑,无论男性女性还是沃尔玛购物袋都一样。

2,「XX抢夺荣誉」「XX刻板印象」「XX不应被定义」「你们就是看不得XX比你们优秀」等上价值的阴谋论,也完全没必要。
姜同学一开始就是个独立偶然事件,但一些人迫不及待的将其纳入自己的叙事逻辑,即便现在通报了,都还在狡辩,这就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完全不顾实事求是的原则。

至于大部分理性的吃瓜群众,在中途看到太多反常识的线索后,就已经改变观点了,
比如板书上的错误,主办方反常的撇清责任,以及突然集体停止对姜的宣传,
然后重新回归理性的质疑。

该质疑的就要质疑,哪怕对方是完美人设,也有合理质疑的权利。
20
李小粥的茶水间
2月前
东厂给不了的,我夕厂给你😂😂😂
4710
李小粥的茶水间
2月前
京东杨笠的争议里,最应该负责的,是大厂里某些严重脱离群众的管理层们,可能他们平时开会习惯说「颗粒度」「破圈层」「用户教育」之类的黑话,忘记了自己用户群体基本盘了,拍脑子做决策,靠PPT画大饼,加上下属吹嘘几句就飘飘然, 才忘记了尊重市场和客户。

杨笠的脱口秀本身也没问题,她的策略自洽且合理,就是面向喜欢自己的核心受众,不断巩固粉丝基本盘。
脱口秀演员有立场、有价值取向,太正常不过,男性喜欢杨笠的也不少。

可是你一个电商平台,是一家市值千亿的巨头企业,不应该有人格啊。你请一个争议极大的人物做代言人,本身就充满了风险,说难听点,是明确的站队。这就好比海外某些企业去支持LGBT、环保,甚至站队ZZ人物一样。

不是说不能站队,而是要有愿赌服输的觉悟。比如百威曾经请了个跨性别者代言自家啤酒,貌似是很拉风,很正确,但老美里爱喝啤酒的红脖子们,就是不认可,于是百威销量暴跌,道歉,才结束这场闹剧。

企业的受众,和脱口秀演员的受众不同,不是某一群人,而是默认所有人都是潜在客群,
做生意嘛,谁还挑客户啊,况且现在你连自己核心客户群体的画像都不了解不尊重,
不翻车才怪。
282
李小粥的茶水间
3月前
爱奇艺为什么要找胡哥演《楠丁格尔》?难道他们没想到会被骂惨吗?
得了吧,一开始就知道的。
一个国内TOP3,市值百亿的长视频巨头,其中的从业者,都具备超高的网络敏感性,
他们当然清楚,在今天如此紧张的氛围下,让男演员出演女护士的性转版,“窃取女性荣誉”这种一点就着的话题,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有的人,只是在利用女性的群体愤怒,把谩骂当成流量。反正剧没播就火了,后续引导引导,说不定还能反转。

在今天,利用大众情绪宣传影视片的行为,越来越没底线,
比如很多热门话题,什么“丈夫出轨小三暴打怀孕妻子”,看得人牙痒痒吧,结果你一点进去,发现只是某个电视剧的情节...

搞长视频影视的,尤其宣传策划执行的,都是人精,深谙人性和舆论走向,当然懂得如何通过炮制性别议题,制造对立和撕裂,来给剧集引流。

你猜《楠丁格尔》这剧的策划们,是真的不懂舆论呢?还是一开始就冲着这样的套路去的呢?

先激起目标受众(女性)的愤怒,被全网声讨,然后绑架外围的男性,企图引得一些男性帮剧集说话,然后两边对打,给片子带去天量流量。

后续如何将黑红洗白,可能早就写在策划的宣传计划书上了。

现在的影视行业,真挺惋惜的,
已经不想着好好打磨剧情,而是想着如何把「互联网思维」带进来,

有人怀念煤老板时代,投钱的土老板们不会介入创作,所以叫好又叫座的好电视剧层出不穷,
而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投钱的视频平台巨头们,完全颠覆了电视剧的创作逻辑,

一小部分从业者,只顾流量至上的思维,甚至不惜以撕裂社会共识为代价,社会价值让位于经济利益和流量逻辑,

以至于今天的很多片子,空有流量和话题性,点播量动辄百亿,讨论度突破天际,但内核就是一堆翔,毫无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这实在非常令人遗憾。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