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李小粥的茶水间
57关注10k被关注12夸夸
旅行/互联网/职场/吃瓜,
上海交大,剑桥。关注年轻人的一切,享受在路上的行程。
置顶
李小粥的茶水间
3年前
把两年前写的回答再发一下,送给新晋打工人。

1,要清醒的认清自己的位置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绝大部分是私人企业,他们所做的一切决策,无论打着什么样的旗号,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为股东负责,并让资本得到增殖。

所以,他们会并购拆分、会扩张业务,也会招聘人才。

对于我们大部分从业者而言,就是这一环环流程中的一个螺丝钉。我们付出劳动和时间,换取企业的报酬,仅此而已,不要给自己加戏。

99.9%的互联网员工,并不是企业的主人,千万不要有主人翁意识,因为对于资方而言,他只希望你有“主人翁的责任”,但是不会给你“主人翁的权利”。

我们普通员工,就是劳动者,打工仔,仅此而已。

2,要清醒的认知“企业文化”

几乎所有应届生新员工入职时,人力资源部门都会举办培训,比如新人见面会、入职培训等等。

他们会在这个流程中,给员工灌输所谓的企业文化。无论什么企业,其文化都会号称一点:你要奉献,要努力,要负责,就一定会有回报。

然而,在管理学当中,“企业文化”只是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的一种工具,它只不过被资本精心包装成了一种精神和文化,其目的是让人相信资本的谎言,让人更容易服从管理,并且降低你的离职率、提升你的业绩,从而实现资本更快增殖的目的。

所以,一定要认清楚这个事实,不要看见几个前辈在那里感恩戴德,感恩企业,哭着喊着要“以公司为家”,就真的信以为真了。

3,为互联网企业工作,一定要以“个人”为中心

这句话不是说要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而是说,在“个人”和“公司”面前,一定要以“个人”权利为中心。比如在考虑是否跳槽的时候,比如在争取升职加薪的时候,以及在考虑是否加班的时候。

因为你是属于你自己和你家人的,但绝大部分私人互联网公司,是属于股东和资本家的。有了第1点和第2点意识后,就很容易认同这一点。

千万不要以牺牲自己健康的代价,去为公司谋利益。

工作如果干不完,不要憋着委屈自己、强迫自己透支身体,一定要反馈,要说出来。因为你不反馈,你的领导和HR就会乐见你无私奉献,只有你反馈了,而且反馈的多了,他们才会考虑增加人手,再招聘人来干活。

会哭的娃才有奶喝,虽然不是每次哭都有奶,但是你不哭,就一定不会有奶。

以上逻辑只有一种场景不成立,那就是你的额外付出 ,有可能换回极高的额外回报预期。但这种场景非常少,而且你认为的“预期”,往往是被管理者塑造出来的假象。

4,认清楚HR、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

很多时候,HR只是老板转移矛盾的一种工具。

这篇文章下面,很多人骂HR,他们当然该骂,但并非问题核心。

HR采用很暴力、刻薄的手段辞退员工,很大可能是因为老板把“裁退员工、且以最低的成本”纳入了HR的KPI中,所以HR才有动力做这种无良的事情。

这样一来,事情表现得就像是HR和员工之间的矛盾了,可这个事件本质上,是逐利的资本和员工之间的矛盾。资本家企图通过管理手段,把矛盾隐形化,并转移出去。

我们不能上当。

HR该骂,但是矛盾的核心,一定要认准。

5,如何对待工作

工作当然要努力,但努力是为了自己,而非公司。

当自己的工作量明显超负荷的时候,一定要自己给自己解压,要学会“假装很忙”,要懂得怎么在工作时间给自己放松,并且还显得自己非常忙碌。

其实一个人在职场的成长是否顺利,只有很小一部分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程度,更大部分是取决于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公司整体的发展趋势、以及运气。

可很多年轻人脑子总是转不过弯来 ,总是有学生思维,觉得工作也像学习一样,一份努力一份回报,这实在是非常幼稚的想法。

说一句不太好听的实话:

工作中绝大部分你认为的努力,只不过是为了领导的一个错误决定,而买单。

工作不是考试,不是打怪升级。在今天这样的互联网大环境下,同样一份职位,你干9分和干6分,差距真的不会特别大。造成人和人的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选择、时机和运气。

选对了一个好公司,进入了一个有前途的业务团队,比什么都强,但这基本都是不可控的。

所以相信我,99%的互联网企业,不值得你真的投入9分的精力。

如果你精力确实太多了,那就用在这些方面:
与其他行业、其他公司的人交流,开阔自己的眼界;多积累人脉和资源,为自己准备plan B;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增大自己抓住风口的可能;积累一份有潜力的副业,提升安全感;坚持锻炼身体。

6,以上这一切我都明白,但是应该怎么做呢

不建议直接表达出来,更不建议直接把这篇文章转载到公司群里。
要学会表演:
虽然我内心清楚这一切,但是并不妨碍我表演得爱公司、爱工作。

那些资本家不也如此行事的吗,他们内心都知道自己和员工的关系是什么,也都知道996的本质其实就是剥削,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公开场合大讲空话、假话。

但是,我们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可以把这些讯息传到私人群里,可以在各种社交网络和媒体平台上表达自己的立场。

很多事情,是量变引起质变的,是靠自己的争取换来的。
96586
李小粥的茶水间
4天前
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对于企业家资本家而言,其「公德」远比个人「私德」重要百倍。

刘强东为了从0到1进军外卖,直接宣布给骑手缴纳社保,这是要付出巨大成本的,在商战里等同于掀桌子,给竞争对手带来巨大压力,也让整个行业的规则改写。

无论是出于商业目的,还是他本人“为了兄弟”的江湖气,结果总是好的,让千万骑手直接受益,
这就是巨大的「公德」,也是人格魅力所在,

如果再翻点旧账,在家乡宿迁开公司造福老乡,给村里老人发钱,甚至包括几年前京东想要突破一些限制去往上海送物资,
都配得上一句东哥的称号。

如果不是那件事,刘强东的口碑完全可以比肩雷军和于东来。
360
李小粥的茶水间
5天前
哪吒票房破123亿超过头脑特工队2,登顶动画片第1,
一定有人阴阳怪气,“都是中国人华人在看,自嗨罢了”,这种论调就是典型奴才与自卑心理作祟,
因为同一件事,你换个乐观的角度:

仅仅凭借华人市场就能支持一部影片登顶,那未来等文化输出能力更强,能让西方人也买单的话,票房不得再翻两三倍,
那别人还怎么竞争?
不成降维打击了?
真要坐实咱们赢麻了吗?

这就是自卑者与自信者最大的差别。
哪吒最大的意义,在于证实了中国电影市场足够大,大到可以和全世界匹配,只是过去因为这个行业圈子太烂太落后没有发掘潜力;
就像黑悟空证实了,中国人有能力做3A游戏,且输出到全世界。
就像deepseek证实了,老美的AI并非断崖式领先,我们的科技能力有实力跟上,甚至反超。

只要这些里程碑式的作品和成果,证实了某些东西,就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因为已经迈出了最难的第一步,后面的突破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442
李小粥的茶水间
6天前
说不定不久后,马云会问一句
“where is ELON MUSK”
10
李小粥的茶水间
6天前
《哪吒2》现在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电影本身,成了一种图腾和象征:
体制内诸多单位开始包场观看,当福利发放,
短视频一堆人在直播哪吒的实时票房数据,看似无聊,仍然很多人去追,
海外上映后华人都在追捧,海外票房超越流量地球2成了近些年的冠军,
更有趣的是,这电影已经成了小孩子的社交硬通货。最近开学季,没来得及看的小学生都在闹着家长去看,否则根本挤不进同学们的聊天话题,
更别提,这电影让光线10天翻3倍的故事,撬动资本市场千亿级资金,早信的那批朋友赚得盆满钵满。

这些衍生到电影之外的元素,有些人会觉得太无聊或太夸张,觉得就一部电影至于吗。
但事实就这么个事实,哪吒就是2025年开局最出圈的话题元素,
差别只在于,一些人在破防和痛骂,另一些人在自信和欢呼。
191
李小粥的茶水间
7天前
微信搜索入口接入Deepseek,绝对是一个核弹级的合作,很多人严重低估了其影响。
1,用户层面。
Deepseek虽然很火,但目前国内实际会下载并使用DS的人,估算就千万出头。微信搜索接入后,用户量级直接翻10倍以上。

2,产品层面。
这是最重磅的变化。
虽然DS本身产品用起来也很方便,但最下沉的用户群体是极其懒惰的,多一个“下载安装”、“注册”流程,就会流失七八成用户,而微信是国内最高频的APP场景,男女老少无差别都在用,对DS是0门槛的无缝对接。
「搜索场景」也是微信生态内的高频场景,做个最简单的计算:
1是用户体量翻10倍,2是日活翻3-5倍,3是每日使用频率翻3-5倍,
无论简单粗暴的相乘,还是保守点就算用户体量的翻倍,都彻底实现了DS的全面铺开。

虽然我们经常吐槽微信产品不好用、太老套,但人家总是业内巨头。DS目前的产品形态,普通用户能低门槛用到的,就是对话问答,一问一答的形式,太过单调。
微信接入后,如果把DS赋能到生态内其他场景,想象空间指数级上升。

3,生态层面
国民级APP虽然很多,但只有微信是真正的全生态,搜索接入DS只是第一步,后续什么电商、短视频、打车、外卖、公众号,还有各种原生的小程序,未来的想象空间太大了。
微信本身就是基础设施,加上DS这样的AI基础设施,两者合作不是简单的双赢,而是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的翻新。

我们可以翻点旧账,当初美团和滴滴肯接受腾讯的投资,加入腾讯阵营,其中之一的交换条件,是在微信九宫格里争取一个入口资源。微信的一个常态高频入口,价值就是数亿到百亿人民币。
现在微信会有无数入口对接DS,你可以说是DS白嫖到了天量资源,也可以说是DS给了微信内部生态和入口超强赋能。

微信也是DS的恐怖AI能力真正触达十亿级用户的最后一公里。路径打通+生态铺开,后续业内最困扰的AI变现的解决,就是迟早的事情。

写到这里又像软文了,但这次还真不是。
我们回顾下历史,从2012年的移动互联网元年,到今天,其实已经快到末尾了,顶多2017的抖音和推荐算法让移动互联网有点新意,但也不多,至于元宇宙已经证实毫无作为,此外再无更多具有想象力的革新。

而当下,AI时代全面加速,有人会幻象是否有新的终端,比如AI眼镜去替换掉手机与移动互联网。但那太遥远,而当下过渡时期的新版本来了,就是微信+Deepseek,这俩组合是最有可能起到两个时代变迁过渡中的承上启下作用的。

再看远一点。一方面,无论欧美都没有微信这样垄断级别+全生态的国民APP,另一方面,chatGPT并不领先Deepseek,换句话说,这个地球上,无敌生态+强大AI的合作,仅此一家。可以合理论证,AI在落地应用层面的故事,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提前抢跑了。
99
李小粥的茶水间
9天前
自媒体时代,有一个很有趣、但很多人缺失的概念:「机位意识」。
即我们刷到的每个爆款视频,什么情侣博主秀恩爱、夫妻博主晒吵架、家庭博主搞婆媳矛盾...
都要意识到拍摄者是用什么设备、以什么姿势和角度,去记录下这些片段的。

有了这种意识,很多原本令人气愤或感动的视频,就显得极其可笑和荒诞。

你以为是博主男朋友突然表达爱意并索吻,其实他正对着一个摄像头念对白,完了博主还得给这段所谓浪漫视频加字幕和特效。

你以为是一个小男孩在绊倒小女孩的霸凌过程,其实她老妈在开拍前还对两个小孩讲“我说123,你们就开始走”。

大众往往都是跟着本能的情绪走的。博主的智能手机设定在哪个机位,观众就会代入哪一方的情绪,
再加一点动情的BGM和极具煽动性的文案,一款「新黄色新闻」就诞生了。

而就是这些人为编造又极其逼真的新黄色视频,充斥着短视频平台,带动用户的情绪,刺激用户去留言点赞互动,也催生了无数猫一杯们的出现。

平台真正应该管控的,是这些内容和博主,而不是介入明星富豪的家长里短里战队。
00
李小粥的茶水间
9天前
今年情人节有个很诡异的氛围,从电商网站、到社交媒体,几乎看不见任何节日宣传,这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截然不同,甚至没人发现和讨论这种奇怪景象。
以前的气氛,是214必须送对象礼物,满天飞的宣传语都是“不送就是不爱”、“爱TA就送TA...”、“嘘寒问暖、不如打笔巨款”,如今全部消失,
即便偶尔有一两个类似风格广告,评论区也是清一色的骂声。无论是营销传统的男送女,还是剑走偏锋的女送男,都会被出钱一方的群体所痛骂。

这说明,今天的年轻人,尤其大量单身人士,已经不分男女的全部集体觉醒,任何PUA式的规劝或营销都不起作用,甚至会给品牌带来负面影响。加上去年那句经典的不等式:
接受礼物≠我愿意

女性博主不断劝导女孩子不能送礼,否则就是倒贴。
男性博主有样学样,怒斥舔狗经济,传播“钱不是给人花的是给人看的”和西格玛男人理念。
各自都有巨大市场,且对受众影响深远而广泛。

大量业内人士也觉察到这种变化,主动规避。

于是彻底让214这个原本的恋爱经济高峰期彻底熄火。

这种熄火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当两人彻底抛开「物质」关系后,如果还能纯粹因「两情相悦」而在一起,关系便会更加长久,因为真爱的门槛提高了。
越来越少的人,会继续认可舔狗关系带来的感情,也不再因为外界舆论压力而进入一段将就的感情之中。
恋爱就好好的恋爱,单身也可以享受美好的个人生活,这样也挺好的。
108
李小粥的茶水间
15天前
汪徐两家能引起如此大的争议,不仅仅是婚姻或两性话题,而是一系列最基本核心的「底层价值观」的冲突。
举个例子,喜欢大S具俊晔那边的大博主们,他们一直在强调什么?
“为了一只宠物而选择吃素,这太伟大了”--素食,
“所以,这次你又和神明交换了什么呢?”--神明,
“具俊晔居然给你纹身了个戒指,太有爱了”--真爱无敌,

他们强调的,总是素食主义,神鬼玄学,纯爱这些「后现代叠加封建保守」的元素。包括对湾湾综艺节目里女主持人特有的性开放、咸猪手、百无禁忌的话题等,都当成宝贝呵护。

倒不是说这些价值观就一定错误,只是我们这边很多秉持朴实和唯物观念的人,不太接受上面这些玩意儿的。

而不喜欢徐家的大多数人,在强调什么呢?

后爸一定没有亲爸好 --天经地义的血缘规则,

孩子应该接受大陆教育,而非对岸甚至被韩国人带大-- 原则问题,

人应该自食其力,真正独立自主,而非绑定在前夫身上,至于男人更不能吃软饭 --反封建的基本素养。

秉持这类价值观的人,是实事求是的,无论是否支持张兰汪小菲,但都反感徐家和韩国光头的做派,以及其支持者渲染的神神叨叨和圣母白左价值观。

如果再深一步,还会一个更底层的BUG,即某些人群的自我矛盾。
比如,女明星逼走竞争对手嫁给富豪的行为,本身就是「雌竞」,
比如,他们怀念的对岸综艺节目里,女主持大尺度的、出位的、不合时宜的行为和言辞,拿老公家暴当笑料,本质也是「厌女」和「媚男」,
这些流行在中文社区里的经典女性议题,只因为出现在对岸女明星身上,就都被刻意忽略了。

所以我们才说,汪徐两家的争议,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底层核心三观的碰撞。
而上述讨论的话题,甚至都还没涉及两岸之间,和对日对韩的态度,但已经让普通大众得出答案了。
显然,我们这边大部分网民,是秉持的朴实的、唯物的、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就是不喜欢徐家以及他们支持者们的三观,
这和汪小菲张兰这对母子如何表现,没有关系。

最后,”一个大男人睡现任老婆前夫的床垫”,这件事无论男权女权都无法接受,基本廉耻都不要了,但却能被某些人群洗白成真爱无敌,你就说谁的舆论战斗力更强吧。
275
李小粥的茶水间
15天前
几大平台对于张兰账号处理的尺度,完全不一样,说明纯粹是平台自身(或者内部高管)的决策。
某音:无限期封禁,且汪小菲账号也连坐。
视频号:无任何限制。
红书:无任何限制。

明星尤其涉及带货的明星账号,不是简单的个人社交媒体,而是「生产资料」,有估值,有带货产业链,背后涉及成百上千人的生计,

至于平台方,也不能仅仅当舆论事件的裁判,尤其某音是一个涉及万亿产业的庞大商业生态的维护者。平台的巨大权力背后,也是重大的责任。

对于谣言,当然要封禁,这方面视频号和红书就做得很好,他们的选择,是处理谣言信息本身。
而点赞和传播谣言,应该怎么处理呢?尺度在哪里呢?

我们拿现成的猫一杯事件,制造谣言的猫一杯当然封禁,没说的。
而那些不明真相却一窝蜂传播猫一杯作业本的媒体们,并没有得到同样的处理结果。
类似的还有某天才少女。如果都按照对张兰的尺度,那市面上可能不剩多少大媒体了。

总之平台的责任巨大,任何决策都应该慎重,
但如果标准不一,看人下菜碟,那后续再出现类似的事件,网民们可不是没有记忆的。
55
李小粥的茶水间
18天前
如果硬要把大S汪小菲一家的争议,上升到「女性困境」的高度,那张兰就是当之无愧的榜样了。
张兰有个废儿子,离了婚,自己白手起家创业,临门一脚遭遇失败丢了公司,抛开家庭私事不说,这些遭遇可谓顶级「困境」,但人家就是靠自己走了出来,还活的风风火火,

为什么我们这边很多人并不讨厌张兰?
不是因为她如何对待儿子儿媳的这些家长里短,而是她做到了真正的「独立」,在人生中永远扮演「创造价值」「解决问题」的一方,
而非「索取价值」「制造困难」的角色。

人创造了多少价值,就会获得多少话语权与影响力,这是天经地义的权责匹配过程,没人能改变。
事实上,我们大陆这边从49年以后开始的伟大的妇女解放,强调的「能顶半边天」,本质也是赋予女性劳动权,即创造价值的权力。

有了这样的地位后,女性才真正摆脱父权、夫权。想结就结,想离就离,想生就生,真正掌控自己的婚姻与身体,而非把这些当做自我销售的议价砝码。

反观湾湾那边,就是典型的反面案例,看似开放又文明,实则骨子里还是封建糟粕那一套。
小S敢在节目里调侃老公家暴、找会所女,却不敢离婚,只能忍气吞声。林依晨5点起床给公公做早饭。大小S闺蜜圈里也不乏非婚生子的。
类似的台湾女明星多如牛毛,即便她们个人成就再高,往往也是以“嫁给富豪做贵妇”为终极目标,说白了就是成为他人的附庸,
表面上是大女主,实则依然活在19世纪。

那些为了支持大S,而辱骂张兰的人,是本末倒置。说极端点,如果两人境遇对调,张兰遇到汪小菲那样的老公,她会怎么做?

不爱就不爱了,老娘自己依然过得好,第一天分割好财产,第二天理清儿女归属,第三天就和过去说拜拜,其他交给律师。
她也是不可能看得上又老又丑的光头的,更不可能把自己一生都绑定在前夫和前婆婆,这是独立女性最大的耻辱。

该直播就直播,该演戏就演戏,只要自己把钱挣到手、把工作和事业搞上去,谁会整天陷入短暂失败的小情小爱里。

所以抛开他们两家的情感纠纷的私事,可以说张兰坏,张兰精,但从过好自己一生的角度看,这两家人里,怕是只有张兰身上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