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李小粥的茶水间
57关注10k被关注12夸夸
旅行/互联网/职场/吃瓜,
上海交大,剑桥。关注年轻人的一切,享受在路上的行程。
置顶
李小粥的茶水间
3年前
把两年前写的回答再发一下,送给新晋打工人。

1,要清醒的认清自己的位置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绝大部分是私人企业,他们所做的一切决策,无论打着什么样的旗号,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为股东负责,并让资本得到增殖。

所以,他们会并购拆分、会扩张业务,也会招聘人才。

对于我们大部分从业者而言,就是这一环环流程中的一个螺丝钉。我们付出劳动和时间,换取企业的报酬,仅此而已,不要给自己加戏。

99.9%的互联网员工,并不是企业的主人,千万不要有主人翁意识,因为对于资方而言,他只希望你有“主人翁的责任”,但是不会给你“主人翁的权利”。

我们普通员工,就是劳动者,打工仔,仅此而已。

2,要清醒的认知“企业文化”

几乎所有应届生新员工入职时,人力资源部门都会举办培训,比如新人见面会、入职培训等等。

他们会在这个流程中,给员工灌输所谓的企业文化。无论什么企业,其文化都会号称一点:你要奉献,要努力,要负责,就一定会有回报。

然而,在管理学当中,“企业文化”只是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的一种工具,它只不过被资本精心包装成了一种精神和文化,其目的是让人相信资本的谎言,让人更容易服从管理,并且降低你的离职率、提升你的业绩,从而实现资本更快增殖的目的。

所以,一定要认清楚这个事实,不要看见几个前辈在那里感恩戴德,感恩企业,哭着喊着要“以公司为家”,就真的信以为真了。

3,为互联网企业工作,一定要以“个人”为中心

这句话不是说要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而是说,在“个人”和“公司”面前,一定要以“个人”权利为中心。比如在考虑是否跳槽的时候,比如在争取升职加薪的时候,以及在考虑是否加班的时候。

因为你是属于你自己和你家人的,但绝大部分私人互联网公司,是属于股东和资本家的。有了第1点和第2点意识后,就很容易认同这一点。

千万不要以牺牲自己健康的代价,去为公司谋利益。

工作如果干不完,不要憋着委屈自己、强迫自己透支身体,一定要反馈,要说出来。因为你不反馈,你的领导和HR就会乐见你无私奉献,只有你反馈了,而且反馈的多了,他们才会考虑增加人手,再招聘人来干活。

会哭的娃才有奶喝,虽然不是每次哭都有奶,但是你不哭,就一定不会有奶。

以上逻辑只有一种场景不成立,那就是你的额外付出 ,有可能换回极高的额外回报预期。但这种场景非常少,而且你认为的“预期”,往往是被管理者塑造出来的假象。

4,认清楚HR、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

很多时候,HR只是老板转移矛盾的一种工具。

这篇文章下面,很多人骂HR,他们当然该骂,但并非问题核心。

HR采用很暴力、刻薄的手段辞退员工,很大可能是因为老板把“裁退员工、且以最低的成本”纳入了HR的KPI中,所以HR才有动力做这种无良的事情。

这样一来,事情表现得就像是HR和员工之间的矛盾了,可这个事件本质上,是逐利的资本和员工之间的矛盾。资本家企图通过管理手段,把矛盾隐形化,并转移出去。

我们不能上当。

HR该骂,但是矛盾的核心,一定要认准。

5,如何对待工作

工作当然要努力,但努力是为了自己,而非公司。

当自己的工作量明显超负荷的时候,一定要自己给自己解压,要学会“假装很忙”,要懂得怎么在工作时间给自己放松,并且还显得自己非常忙碌。

其实一个人在职场的成长是否顺利,只有很小一部分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程度,更大部分是取决于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公司整体的发展趋势、以及运气。

可很多年轻人脑子总是转不过弯来 ,总是有学生思维,觉得工作也像学习一样,一份努力一份回报,这实在是非常幼稚的想法。

说一句不太好听的实话:

工作中绝大部分你认为的努力,只不过是为了领导的一个错误决定,而买单。

工作不是考试,不是打怪升级。在今天这样的互联网大环境下,同样一份职位,你干9分和干6分,差距真的不会特别大。造成人和人的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选择、时机和运气。

选对了一个好公司,进入了一个有前途的业务团队,比什么都强,但这基本都是不可控的。

所以相信我,99%的互联网企业,不值得你真的投入9分的精力。

如果你精力确实太多了,那就用在这些方面:
与其他行业、其他公司的人交流,开阔自己的眼界;多积累人脉和资源,为自己准备plan B;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增大自己抓住风口的可能;积累一份有潜力的副业,提升安全感;坚持锻炼身体。

6,以上这一切我都明白,但是应该怎么做呢

不建议直接表达出来,更不建议直接把这篇文章转载到公司群里。
要学会表演:
虽然我内心清楚这一切,但是并不妨碍我表演得爱公司、爱工作。

那些资本家不也如此行事的吗,他们内心都知道自己和员工的关系是什么,也都知道996的本质其实就是剥削,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公开场合大讲空话、假话。

但是,我们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可以把这些讯息传到私人群里,可以在各种社交网络和媒体平台上表达自己的立场。

很多事情,是量变引起质变的,是靠自己的争取换来的。
96586
李小粥的茶水间
8天前
订婚强奸案的大众观感很有意思,无论微博知乎抖音快手B站虎扑贴吧豆瓣,无论什么价值倾向的群体,他们的观点居然非常一致,有种诡异的和谐与默契:
建议重判,树立标杆。
反而是真正下决断的一方,不断延期,极其谨慎。

这里面缺了一个平台:小红书,上面几乎看不见对此案件的讨论,偶尔零星几个帖子的流量也极少,
可以看出不同社交平台,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对待方式,背后也值得琢磨平台用意。

一个案件,也是某种情绪的缩影,底下人的观点已经固化确定了,并都在期待给一个权威的结论。

走到这一步,其实案件到底如何判决,都不是最重要的了,
把案件放到公共平台,供大家讨论,把一些事情公开化的辩论,消除模棱两可的灰色空间,这才成了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事情。而这种阳光下的讨论,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相信大同会给所有人一个满意的结果。(狗头表情)
80
李小粥的茶水间
10天前
最近有个叫大祥哥的博主,分享近些年他从年入几百万,到破产负债的真实经历,还挺有警醒的,一些朋友看了也有共鸣。

2019年:月薪1万打工人,做博主和B站签约,25万/年平台补贴,那时B站正值烧钱风口。

2020年:仅签约费就暴涨到120万/年,还不算其他广告收入,烈火烹油。

2021年初:借博主影响力,社交突破“上等”圈层,此时转折点到来,被社交圈某“大佬”认识邀请开高级餐厅,直接转账240万,连合同都没签。

这位“大佬”也很牛,住上海500平豪宅,有明星朋友,在上海有3家人均2000消费的大餐厅,有价值3个多亿币的账户...
而大佬展示这一切,都是会为了后面让博主投足1000多万,并许诺有1个亿超额回报。博主开始飘了。

2021年末:博主拿出积蓄200万,又找了认识的6个自媒体朋友,每人凑100万,共600万转给“大佬”。

2022年:特殊时期到来,大佬资金周转出了问题,找博主借钱。又借出去100多万,还转借出朋友的100万,共200万。
(此时博主给大佬的钱,达到1200万,博主自己积蓄500万+担保负债700万)

2023年:平台的合同到期,补贴不再,加上自媒体不景气,做博主收入骤降。
2024年:大佬跑路,博主收入依然不景气,只能求助家里...

至此,原本年入几百万的青年才俊,跌落神坛,变成债台高筑的失落者。
原因有仨:
1是高估了自己,把短暂平台风口和机遇,当成永久的实力。期间博主还置换了两台百万豪车;
2是高估了人性,被做局几年,太信任所谓大佬的自我包装;
3是低估了风险,无论个体、行业、还是时代,都有起起伏伏,风险无处不在。

我周围有几个朋友和这位博主的经历也类似,缩小版简化版,都是高开低走。

这种真实的人生经历,还挺值得琢磨和拿来自省的。
任何时候都不能太飘,只赚自己认知内的钱,以及最重要的:
不要相信任何许诺带你赚大钱的大哥。
3882
李小粥的茶水间
18天前
真不知道怎么想弄这一出的。
「胖猫」一词在互联网语境,其实已经被乐子人解构和戏谑化了,甚至被玩起了地狱梗图,
换言之,即便最初胖猫的支持者,很多也脱离了「严肃语境」,不再追问案件细节,胖猫原本也失去了“纯爱战士”的标签意义,并沦为亚文化主角。

如果事件发酵之初,是大众一边倒的站队胖猫,通报后55开,并随着时间而37开的话。
现在好了,比例又要颠倒。
因为旧事重提,并把焦点放在“浪费粮食”“流量寄生虫”这些正经词汇时,势必又让氛围重新回到「严肃语境」,
甚至原本玩梗的人,也开始重新思考,这个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法律上,到底谁对谁错?
道德上,到底谁应该被推崇,谁应该被指责?

舆论的作用,不是增加分裂和对立的,
而应该是拉近不同群体的共识,弥补分歧,求同存异。
有时候出发点虽然好,但却造成了截然相反的局面,这是何必呢?

下次性转一下,一个涉世不深的年轻女孩子,和成熟老辣的男人相恋,又因“不够成熟理性而s”,那又该如何判断呢?
70
李小粥的茶水间
18天前
有些媒体和平台,为了引导舆论向善,在315时间点把胖猫事件翻出来,说不要被流量寄生虫骗了同情心,观点当然没错。
但方式方法也要靠谱、经得起推敲才对。否则旧矛盾没解决,又出现新矛盾,那不是在追求和谐,而是在拱火。

我们的确不要被流量寄生虫骗了同情心,但这个“90多吨粮食被浪费”是怎么算出来的。不是才说要整治标题党和虚假营销吗,首先自己要做到数字精准、用词准确。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汉堡才200g,加大加料就算300g吧,相当于30万个汉堡,这是否经得起推敲。
把重点放在浪费粮食上,也埋下了雷。因为未来还会有许多案件,会让人们出于善意而献花献奶茶或者献其他一些什么东西,到时候网友再翻出“不要浪费”的旧账,搞个回旋镖,咋办?

而且各路评论区、各大平台对胖猫事件重提的讨论,氛围也不够和谐。旧事重提,如果拿捏不好,就是在帮倒忙。
要引导不同人群的互相理解,从容和善;不要做唯恐天下不乱的事。
72
李小粥的茶水间
1月前
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对于企业家资本家而言,其「公德」远比个人「私德」重要百倍。

刘强东为了从0到1进军外卖,直接宣布给骑手缴纳社保,这是要付出巨大成本的,在商战里等同于掀桌子,给竞争对手带来巨大压力,也让整个行业的规则改写。

无论是出于商业目的,还是他本人“为了兄弟”的江湖气,结果总是好的,让千万骑手直接受益,
这就是巨大的「公德」,也是人格魅力所在,

如果再翻点旧账,在家乡宿迁开公司造福老乡,给村里老人发钱,甚至包括几年前京东想要突破一些限制去往上海送物资,
都配得上一句东哥的称号。

如果不是那件事,刘强东的口碑完全可以比肩雷军和于东来。
481
李小粥的茶水间
1月前
哪吒票房破123亿超过头脑特工队2,登顶动画片第1,
一定有人阴阳怪气,“都是中国人华人在看,自嗨罢了”,这种论调就是典型奴才与自卑心理作祟,
因为同一件事,你换个乐观的角度:

仅仅凭借华人市场就能支持一部影片登顶,那未来等文化输出能力更强,能让西方人也买单的话,票房不得再翻两三倍,
那别人还怎么竞争?
不成降维打击了?
真要坐实咱们赢麻了吗?

这就是自卑者与自信者最大的差别。
哪吒最大的意义,在于证实了中国电影市场足够大,大到可以和全世界匹配,只是过去因为这个行业圈子太烂太落后没有发掘潜力;
就像黑悟空证实了,中国人有能力做3A游戏,且输出到全世界。
就像deepseek证实了,老美的AI并非断崖式领先,我们的科技能力有实力跟上,甚至反超。

只要这些里程碑式的作品和成果,证实了某些东西,就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因为已经迈出了最难的第一步,后面的突破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552
李小粥的茶水间
1月前
说不定不久后,马云会问一句
“where is ELON MUSK”
10
李小粥的茶水间
2月前
《哪吒2》现在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电影本身,成了一种图腾和象征:
体制内诸多单位开始包场观看,当福利发放,
短视频一堆人在直播哪吒的实时票房数据,看似无聊,仍然很多人去追,
海外上映后华人都在追捧,海外票房超越流量地球2成了近些年的冠军,
更有趣的是,这电影已经成了小孩子的社交硬通货。最近开学季,没来得及看的小学生都在闹着家长去看,否则根本挤不进同学们的聊天话题,
更别提,这电影让光线10天翻3倍的故事,撬动资本市场千亿级资金,早信的那批朋友赚得盆满钵满。

这些衍生到电影之外的元素,有些人会觉得太无聊或太夸张,觉得就一部电影至于吗。
但事实就这么个事实,哪吒就是2025年开局最出圈的话题元素,
差别只在于,一些人在破防和痛骂,另一些人在自信和欢呼。
202
李小粥的茶水间
2月前
微信搜索入口接入Deepseek,绝对是一个核弹级的合作,很多人严重低估了其影响。
1,用户层面。
Deepseek虽然很火,但目前国内实际会下载并使用DS的人,估算就千万出头。微信搜索接入后,用户量级直接翻10倍以上。

2,产品层面。
这是最重磅的变化。
虽然DS本身产品用起来也很方便,但最下沉的用户群体是极其懒惰的,多一个“下载安装”、“注册”流程,就会流失七八成用户,而微信是国内最高频的APP场景,男女老少无差别都在用,对DS是0门槛的无缝对接。
「搜索场景」也是微信生态内的高频场景,做个最简单的计算:
1是用户体量翻10倍,2是日活翻3-5倍,3是每日使用频率翻3-5倍,
无论简单粗暴的相乘,还是保守点就算用户体量的翻倍,都彻底实现了DS的全面铺开。

虽然我们经常吐槽微信产品不好用、太老套,但人家总是业内巨头。DS目前的产品形态,普通用户能低门槛用到的,就是对话问答,一问一答的形式,太过单调。
微信接入后,如果把DS赋能到生态内其他场景,想象空间指数级上升。

3,生态层面
国民级APP虽然很多,但只有微信是真正的全生态,搜索接入DS只是第一步,后续什么电商、短视频、打车、外卖、公众号,还有各种原生的小程序,未来的想象空间太大了。
微信本身就是基础设施,加上DS这样的AI基础设施,两者合作不是简单的双赢,而是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的翻新。

我们可以翻点旧账,当初美团和滴滴肯接受腾讯的投资,加入腾讯阵营,其中之一的交换条件,是在微信九宫格里争取一个入口资源。微信的一个常态高频入口,价值就是数亿到百亿人民币。
现在微信会有无数入口对接DS,你可以说是DS白嫖到了天量资源,也可以说是DS给了微信内部生态和入口超强赋能。

微信也是DS的恐怖AI能力真正触达十亿级用户的最后一公里。路径打通+生态铺开,后续业内最困扰的AI变现的解决,就是迟早的事情。

写到这里又像软文了,但这次还真不是。
我们回顾下历史,从2012年的移动互联网元年,到今天,其实已经快到末尾了,顶多2017的抖音和推荐算法让移动互联网有点新意,但也不多,至于元宇宙已经证实毫无作为,此外再无更多具有想象力的革新。

而当下,AI时代全面加速,有人会幻象是否有新的终端,比如AI眼镜去替换掉手机与移动互联网。但那太遥远,而当下过渡时期的新版本来了,就是微信+Deepseek,这俩组合是最有可能起到两个时代变迁过渡中的承上启下作用的。

再看远一点。一方面,无论欧美都没有微信这样垄断级别+全生态的国民APP,另一方面,chatGPT并不领先Deepseek,换句话说,这个地球上,无敌生态+强大AI的合作,仅此一家。可以合理论证,AI在落地应用层面的故事,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提前抢跑了。
99
李小粥的茶水间
2月前
自媒体时代,有一个很有趣、但很多人缺失的概念:「机位意识」。
即我们刷到的每个爆款视频,什么情侣博主秀恩爱、夫妻博主晒吵架、家庭博主搞婆媳矛盾...
都要意识到拍摄者是用什么设备、以什么姿势和角度,去记录下这些片段的。

有了这种意识,很多原本令人气愤或感动的视频,就显得极其可笑和荒诞。

你以为是博主男朋友突然表达爱意并索吻,其实他正对着一个摄像头念对白,完了博主还得给这段所谓浪漫视频加字幕和特效。

你以为是一个小男孩在绊倒小女孩的霸凌过程,其实她老妈在开拍前还对两个小孩讲“我说123,你们就开始走”。

大众往往都是跟着本能的情绪走的。博主的智能手机设定在哪个机位,观众就会代入哪一方的情绪,
再加一点动情的BGM和极具煽动性的文案,一款「新黄色新闻」就诞生了。

而就是这些人为编造又极其逼真的新黄色视频,充斥着短视频平台,带动用户的情绪,刺激用户去留言点赞互动,也催生了无数猫一杯们的出现。

平台真正应该管控的,是这些内容和博主,而不是介入明星富豪的家长里短里战队。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