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直在帮忙博士的朋友们收集湖南地区和宗教,尤其是道教和天主教的文献,其中有不少线装书。我们这几天讨论,说如果有一天文献电子化的程度、数据库开放的程度都比较高,人工智能的训练又更充足,那么我们现在做的文献工作将被彻底颠覆。这个真是一年前都不曾想过的事情。
我们也考虑到了所谓信息「封装」的问题,或者说乔姆斯基泰德姜等人说的一种「互联网模糊影像」,到底可以被接收到什么程度。比如说我们如何去确认信息、逻辑的正确?之前要翻纸质书而现在只用谷歌就能做研究的老师们,是不是也考虑过同样的问题呢?
目前还未能预见这种迭代对历史学研究所能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