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哈哈小E
115关注169被关注0夸夸
心理咨询师一枚
密切关注自己因个人经历的局限而可能造成的思维限制。
🛀小宇宙:路边野餐roadtrip
哈哈小E
23天前
适合自我探索的电影推荐~
00
哈哈小E
2月前
海德格尔说,人类不是“活着的动物”,而是“此在(Dasein)”——一种意识到死亡、又不断向未来投射意义的存在。

人和其他动物的最大不同,是知道自己会死,却仍然选择去爱、去建造、去等待春天。

人知道不会彻底被满足,但仍然不停“想要”,本身就体现出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尊严。
00
哈哈小E
2月前
人类欲望永远是“缺”的,人无法真正满足,因为我们不是真的想要某样东西,而是想“成为值得拥有那样东西的人
00
哈哈小E
2月前
欲望不是危险的信号,而是我们生命力的来源。
00
哈哈小E
2月前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比如请了年假出去旅行,却在发朋友圈前犹豫半天,要不要屏蔽老板和同事?

明明是合法放假,却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一样躲躲藏藏。快乐明明来了,却总会飘过这样一丝忧虑“这样真的好吗?”

在职场,我们连放假都不敢太快乐

00
哈哈小E
2月前
这期节目源于近期我在女儿的拉丁舞课上,观察到的一个小细节:她在上课的时候会被老师涂上了口红。

也许这看起来只是件小事,但它让我开始思考:

孩子的身体是谁的?
我们是否在无意间,把“外表=美丽=自信”的观念提前植入?
在日常教育中,如何尊重孩子的身体边界?
在这期播客中,我会和你聊聊:

我是如何和老师温和表达我的边界和立场的
为什么身体自主权不该等到青春期才开始讲
我们可以怎样在生活小事中,守护孩子的“选择感”和自我感

Vol.8 从一支口红开始,聊聊孩子的身体与审美自主权

路边野餐roadtrip picnic

10
哈哈小E
8月前
不带评判的眼光
不含剥削性质的接受他人
不用理想化来防御
不畏惧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00
哈哈小E
8月前
我记得女儿在三岁多时就开始有死亡焦虑。

焦虑的不是她自己的死亡,而是家人,特别是妈妈的离去。

在四岁多的时候,她偶尔会突然大哭,非常伤心,毫无预兆地带着哭腔说:“妈妈,我不想你老,妈妈,我不想你死。”

一开始,毫无经验的我第一反应是觉得很搞笑(怎么这么小的孩子就想这么深奥的话题),另一方面又不知道该如何反应。我想好好安慰她,于是说:“啊,宝贝,不哭,妈妈会陪在你身边的,妈妈不会老。”说完这些话,再转移到其他话题,能够顺利安抚她。但是过不了多久,在某个突然的时刻,她又会触景伤情。

终于有一天晚上,我们一起听睡前故事,讲到小兔子的妈妈变老了,走不动了。女儿又开始哽咽起来。我想我不能再继续忽悠她了,决定好好共情一下她的感受。

我说:“乐乐,你是不是想到妈妈如果也变老了,你会很难受呀?”

乐乐红着眼眶说:“是啊,妈妈,我不想你变老。”

我用一点遗憾的口吻说:“啊?!可是妈妈想变老诶!”

乐乐很惊讶得问:“为什么啊,妈妈?”

我说:“因为妈妈也想试试变成外婆那样的年纪会是什么样子。就像妈妈猜弟弟可能也想变成你这样的年纪。弟弟也想变老,变成姐姐一样,有更大的力气,可以吃更多的好吃的。”

她突然很开心得说:“是啊!弟弟变成我这样的年纪就可以吃冰淇淋了!还能从很高的地方跳下来也不怕!!”

我回应:“对呀,如果弟弟一直是现在这样,那他就体会不到其他年纪是什么样子了,对不对?”

乐乐点头:“嗯嗯,我也想变成妈妈这样的年纪。”我说:“所以说哦,长大了就会变老,变老一点都不可怕。”

女儿从哭腔慢慢变得开心起来,似乎对未来长大的日子有了更多的期待。

自从这次对话后,她再也没有哭着问过变老的事。有一次想到这个话题,她跑来跟我确认:“妈妈,你也想变成外婆那样的年纪,对不对?”我很坚定地说:“是呀!”

其实这次的对话我还没有跟她解释死亡是什么样的过程,也回避了她假如妈妈不在了这个问题。但是似乎给了她更多的力量去看着妈妈变老,也让她对成长充满了一些期待。

祝福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能享受这个阶段的美妙。
00
哈哈小E
1年前
在心理咨询师的群里,一个群友说接了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过两天要去医院和一个朋友的弟弟聊天。按医生的说法这个弟弟还有三个月的时间。

大家纷纷表示这太难了!

这时另外一个群友说: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正如见证一个生命的诞生一样。

是的,见证一个生命的离开和见证一个生命的诞生一样重要。
00
哈哈小E
1年前
一个孩子ta的核心,ta的最早的自信 ,来自于ta所看到的ta母亲在看ta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的那束光。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