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sccc_slience
440关注4k被关注9夸夸
ENTJ前广州鹅厂产品锦鲤
现在在搞电商出海
从0-1操盘过千亿流水级平台
热爱交流 并且逢龙遇虎
总是输出我认为是事实的观点
置顶
sccc_slience
2年前
我们发表观点,是为了找到同类,而非改造他人。

凭借敲几个字的只言片语要改变他人的想法,这怎么可能,但是如果是同类,他就可以共鸣。

这是我发即刻的意义,希望你也是
189
sccc_slience
6天前
感谢@七个梦 提醒,即刻日历今天有一点点不一样!
我继续努力,写更多的内容嘿嘿!
00
sccc_slience
7天前
看到了不少朋友的点赞和评论,感谢即刻能有这么好的社区氛围,旨在抛砖引玉,能给大家带来些许启发,看起来目的已经达到了,也给大家分享下我的答案吧。

1 如果今天重复100次,生活会更好还是更糟。
我目前的答案是更糟,在对未知的探索里摔了不少跟头,对人和事情的判断结合自己的筹码,没做到希望的样子(有自己能力还不足,也有环境和市场的原因),希望自己的变化是对于机会和节奏的把控,对于下注和执行的提升。

2 有人记录一个月的生活,如何评价我的做事风格?
小步快跑,快速试错,无头苍蝇,虎头蛇尾。
对于事情的把控,启动速度很快,形成判断很快,但是持续下注,耐心等待的时间不足,对于不同行业充满好奇,很多看好但是很多没有看懂,少数看懂的倒是没有做到,学习面对失败还需要一些时间。

3 当前焦虑的事情,是否真的阻碍我了。
其实没有。阻碍我的事情不是焦虑,其实更像是希望快速的正反馈,而在这个过程里,面对失败和关键卡点,缺少的信心和对事物的节奏把控反倒是更应该去解决的问题

4 更多信息是否=更好的决策?
分情况。如果是小决策,更多信息≠更好决策,比如去快速试错,这个时候速度远大于质量,如果是大决策,更多信息不一定=更好决策,但可能性更高,因为这个过程里,要基于共识的基本判断,做非共识的风险决策

5 有哪些我认为是事实但是别人不认可的观点。
太多了,随便说几个。
我认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我认为知行合一是规律而非行动,我认为当前下行的经济环境,正是创业试错的好机会。
再讲下我对自己从事/经历过的行业的一些判断
微信仍然是国内电商最大的流量洼地而非流量入口,应该基于微信做决策而非把微信当做工具
跨境电商里,传统北美市场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反倒是信息不那么发达的部分地区,差异化竞争会更容易脱颖而出

6 回到5年前我会做什么?
2019的话,我想会去做抖音和跟人一起搞一个公众号,不管是当一个达人还是博主或者幕后玩家,背后可以等到电商/广告/私域流量的机会,从而上更大的船和牌桌

sccc_slience: 好的问题胜过好的答案: 1 如果重复今天100次,你的生活是会更好还是更糟糕? 2 如果有人记录你一个月的生活,他会如何评价你的做事风格? 3 你当前焦虑的事情,真的阻碍你了吗? 4 更多的信息是否=更好的决策?而更多的信息=更多的时间=一定程度上阻碍你的行动 5 你有哪些你认为是事实而别人不认可的观点(或者真相) 6 回到5年前,你这个时候会去做什么? 被问得头皮发麻的一天,我觉得每一个有想法的年轻人都应该被这么问一遍!

00
sccc_slience
10天前
我惊呆了
现在是晚上24点,极越遇到公开危机的一天
这个销售居然还在线!!!
瑞思拜
10
sccc_slience
11天前
好的问题胜过好的答案:
1 如果重复今天100次,你的生活是会更好还是更糟糕?

2 如果有人记录你一个月的生活,他会如何评价你的做事风格?

3 你当前焦虑的事情,真的阻碍你了吗?

4 更多的信息是否=更好的决策?而更多的信息=更多的时间=一定程度上阻碍你的行动

5 你有哪些你认为是事实而别人不认可的观点(或者真相)

6 回到5年前,你这个时候会去做什么?

被问得头皮发麻的一天,我觉得每一个有想法的年轻人都应该被这么问一遍!
1969
sccc_slience
12天前
聊一聊企业文化。

李想给企业文化做了个定义,很有意思:
一帮人约定好以一个简单有效的标准,定义什么叫:对企业好。然后在这个定义里,大家一起去做事。

在一个团队搭建的过程里,会有不同背景的人才的加入,而不同背景的人,做事的逻辑和风格完全不同,好的文化可以筛选出来合适的人,去陪伴长期走下去,长期的熵增最小。

举几个例子:
我理解好企业文化的公司:华为,拼多多,阿里。

说下原因
1 对公司好有明确定义。
这几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人才筛选机制,使得人才可以在同一个文化里发展,而不出现组织内耗(大公司病其实就是组织内耗的体现)

2 在该文化下诞生过优秀的项目。
比如Mate P系列的手机,比如百亿补贴,多多买菜,比如云,淘宝,支付宝。这些是在对应的组织文化内,用不同的风格叙事讲出来的故事,执行力强,战术落地不会出现政令出而不行的情况。

3 企业文化好≠对每一个员工好。好的企业文化,是需要能让一群人(注意不是所有人)在一个统一文化的环境里,熵增最小的做事。所以重点是统一文化,低管理成本和可持续性,这里面注定会有一些【代价】,比如舆论,比如员工体验。所以对于这些公司,享受其发展红利而不置身事内被伤害到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买股票2333

李想说的企业文化这里和老王曾经分享的一个点(战略)很像:战略是不同时空里ROI最高的Strategy。以这个角度来理解,很容易发现,长期来看,好的文化一定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显而易见,那就说明不是好文化,长时间来看,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付出的代价,换来的收益会形成一条内外的【护城河】,即,你要是不适用于这种文化,强行去学习,会把自己搞死。
00
sccc_slience
19天前
阿干分享的一些方法论,把高瓴和美团的同学的分享拼了下,今天是收获巨大的一天:

1 三层四面分析框架。
三层:市占率,在线率,市场阶段
四面:交易频次,客户数,客单价,货币化率
判断市场的阶段和发展情况,用于决策是否切入,生意本身与你努不努力聪不聪明无关

2 创业早期,创始人的精力比钱更重要,钱可以融,但是你的注意力和时间不可以

3 波特竞争策略与巴菲特护城河理论
竞争策略:
差异化产品:比如苹果
成本领先产品:比如中国制造(小米)
聚焦类产品:比如大疆
护城河理论:
品牌:一群人的价值主张,为这群人服务,比如耐克
转移成本:能够将A的成本转嫁给B买单,比如反向定制的爆款,比如电商平台
网络效应:形成规模化,压低各项成本和带来更好产出(比如京东物流)
结构成本优势:能比对手以更低的成本达成目的,比如获客成本更低的营销手段

4 人才三分法
野生纯天然:大多数的人才,只要在对应的行业公司待够以后,就会有的经验和简历
见过好体系:在业内公认的好领域内,得到过足够的锻炼,能沉淀系统方法论
建过好体系:建立过好的体系,空降的高管阵亡就是因为这个,无法在不同的组织体系里调整

个人成长里,耕瘦田,走窄门是最有效的成长方式和手段,呵护好自己折腾的心,不要去浪费心力和丧失能量,在更大的体系里,建立坐标系,去指引自己前行
05
sccc_slience
21天前
今天聊聊历史。

上了一堂从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的历史课,感谢刘宇老师。

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几个时间节点和阶段:
1979,78年底改革开放,79年上半年停止对越自卫反击战,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合此前的动荡的那些年来看,要回归到发展经济了,那么后来的结果就是82年的时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以此为例,中国经济开始发展,那会的人均收入,大概是一个月30-40元

1988,高速发展的经济和没管控好(货币超发,经济体制改革,财政支出过快等),导致增速下降,且发生人事调整,后来是在92年南巡和93年底开始税改,推动房地产发展和城市发展作为引擎来解决,那时候典型的就是92派的企业家们下海

1998,亚洲金融危机,以台湾,东南亚,包括香港在内的金融遇到了危机,泰国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香港当时也面临类似的压力,好在我们化险为夷,核心的点是美国希望把你锁死在低端制造业(这个后文会说),那么是在01年加入WTO以后,我们迎来了新的发展,与世界接轨

2007,金融危机,美国为首带动的风暴,也波及了中国,那么我们的解决方案是4万亿救市,于是中国的房地产,开始突飞猛进,棚改货币化,带来了新的增长,典型就是这些年的广东房东和拆迁暴发户,以及那些年的首富许老板,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也在这些年带动了新的浪潮,美团,字节等公司崛起,拉动了新的增长

2018,开始的中美贸易战,且19年底开始了疫情,使得我们的发展在这几年遇到了不小的困难,资本方也进入了寒冬。

此前,我们的解法是抱大腿,是对外开放,对内改革,早些年的时候,老外们不要的污染类企业(工厂)是我们一些老牌城市的机会,我们是20分,老外是100分,当你的人均gdp起来以后,你就希望做更高端的活,挣更多钱,比如大飞机,比如芯片,比如AI等,而这部分,老外并不想让你搞,这也是为什么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很难的原因,非高精尖行业,开放(比如贸易),高精尖行业,小院高墙保护,并且用金融的手段,给你加压力,日本,墨西哥,阿根廷,此前都失败了,举例说明:
假设你有1000万资产,其中800w是房子,200万现金,如果市场向好,800w会变成1500w,那么你这个时候消费毫无压力,但是如果800变成600甚至400呢?那么你的钱就不敢消费,同样的,股票没有了流动性,供应链不敢生产,居民端没动力消费。你的资产,被房子锁死了。

那么有没有解法?
有。一带一路。
具体的阐述可以看我这条内容
m.okjike.com

以前的能源,用汽油,现在可以用电,且用电的核心的三个问题:生产(光伏),运输(特高压),存储(电池),使用场景(电动车等),这里面目前我们薄弱的是电池,其他几方面,都可以以中国的能力向外输出。
同样的,为了解决卡脖子的问题,钱涌向了华为,比亚迪这样的公司,涌向了北交所,新三板这样的平台,涌向了张江,深圳这样的地区。

回头来看,我们面临过数次危机,只是你我当前感受到的是最近的一次,且很可能是最猛的一次,始终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好
13
sccc_slience
1月前
实在忍不住吐槽
星巴克这玩意太难喝了,苦,甜,完全没有生椰拿铁的柔和,第一口下去完全感觉就是东施效颦…
没有对比没有伤害,瑞幸在口感调和上做得太好了,而且平效还高
20
sccc_slience
1月前
今天听一个滴滴师傅聊了个故事,感受好深。

心慈是掌不了兵和财的。

大哥以前是做分拣仓的老板,就是什么米面粮油,饮料,一箱一箱地运,然后让司机和工人分拣,因为是体力活,基本上他们一个月能挣万把块,在当地算很高了,而且给这些师傅还提供了免费的水和一顿饭,生活上也是有不少关照,发烟或者请吃饭都是常有的事,寻思着自己对兄弟们好兄弟们也会卖力干活,真的是这样吗?

他发现手底下的兄弟们手脚不干净,一般情况下,供应商会多配几件货,一来是货损准备,二来是诚信测试(测你是不是会偷货),结果果不其然,手底下的人会偷偷拿货去卖,刚开始只敢拿一点,后来是直接拿,去找人要还要不回来,后来装了监控,结果监控就会动不动断电,断电那两天就偏偏又少了货,再然后就是过年给大家结工资,想让大家过好年,先给了工资,说好干完活回家,结果大年二十九去傻眼了,一堆货没分拣,打电话找工人,果然都回家了,年后有一堆工人没来上班。

后来,他慢慢成了那个【拖欠工资】要年后才结,而且开始一笔一笔扣员工【货损】,并且开始招新人,开始装监控和暗哨,开始抽样去核对,成为了他曾经最讨厌的工头的样子,直到疫情才关停。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又理解了一层。
124
sccc_slience
2月前
关于【交易】与【投资】。

不聊专业领域的内容,我不是专业的,聊聊在事情的处理上的这二者的区别,来自一位old money的分享。

如果你需要找人办事,有两种情况
1 第一种,办理的费用是xx元
2 第二种,没办法办,需要a+b+c资源,或者类似的借口

处理这两种事情的思路截然不同,但是大多数人会混淆。
第一种是交易,你只需要付出成本就可以解决,核心判断是ROI合不合算,这种是明码标价的,往往在关键的选择上,它是不贵的(比如某些渠道可以帮你解决某些关键的问题,不管是证明还是身份等)

第二种是投资,你需要未雨绸缪,提前规划,让关键的人在不关键的时候,就保持好关系,可以以一些合作,一些资源进行互通,用你们的非核心利益,保障对方的核心利益,那在关键的时候,这些人就可以关键的时候救你一把,反过来同理。

old money们的其中一个智慧是,团结年轻人,一些具有成长天赋的年轻人,因为资源会变,赛道会变,但是对成长的渴望会长期存在,且对这些人的投资,会成本极低,而回报,可能会巨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形成巨大的力量,从而找寻到财富可以长期传承的方式方法。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