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不一.
245关注4k被关注4夸夸
🧑🏻‍💻前福报厂P8设计
🥃中产返贫-开了酒吧
🚗赛车爱好者-mini JCW
🌍充满好奇心,否则人类将永远被困在地球上。
不一.
3天前
新装备 in,大疆的包装和开箱体验要是有徕芬的水平就完美了。
20
不一.
3天前
昨天在杨光的这个食谱下第一次做成功了白切鸡,今天蒸汽加热的时候甚至吃出了鹅味,强推这个食谱

如何做出肉嫩骨红、鸡味浓郁的白切鸡?只需要一台电饭煲【解构家常菜】_哔哩哔哩_bilibili

01
不一.
4天前
今天营业了
50
不一.
6天前
一种克服设计师「伪装者综合征」的方法,也是一种作品集设计的新思路——构建自己的设计技能树。

22年,我在国内某独角兽公司工作时过得很不顺心,内心的自卑和敏感自然激发了我的「伪装者综合征」。明明之前的工作都能做得很好,而在这家公司却一直不太顺利,简而言之,就是自我怀疑,觉得自己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身价。

好在我没有过多怀疑自己,因为我认真思考后发现,在这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能力问题。于是,我开始构建自己的设计技能树:
1. 拆解能力大类
比如,我将自己的能力拆解为基础视觉、交互逻辑、动效表达、心理学、业务理解、创新力、领导力等几个大类。具体维度因人而异,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需求调整。
2. 细化能力颗粒度
在大类的基础上,继续拆解能力的细节。例如,基础视觉可以细分为色彩、文字排版等。而色彩这一类别下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色彩搭配、无障碍设计等维度。
3. 为每个能力配上产出或参考
对于每项能力,附上能代表自己水平的产出或已经熟悉的参考内容。例如,在「基础视觉-色彩-无障碍」下,我会附上 Material Design 的色彩相关内容,以及自己在社交平台的相关理解输出。此外,还有我参与设计的 Design System 色彩搭建方案、Dark Mode 适配动态颜色和 WCAG 相关研究的总结文章。又如,在「创新力」这一大类下,我暂时无法继续细化,于是附上了当时获得专利的一些创新功能设计案例和相关总结文章。

完成这一工作后,我发现自己得到了一张庞大的树状图,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能力的具象化。同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当学到新知识或能力,我都会补充到这张图中,形成了持续的自我迭代。

接着,我尝试用这张能力图重新设计自己的作品集。传统作品集往往以「作品」为核心,但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不能从「我」出发?通过介绍「我拥有什么能力」,再结合学习、思考与实践的成果,来证明「我具备」这些能力。

当然,面试时不可能逐一介绍所有能力。我会挑选重点能力详细说明,其他能力快速展示即可。通过这种方式,我不仅展示了自己能力的具体化,还能间接展现学习力和自我进化的潜力。

当时,我用这种方式制作了一份作品集作为 Plan B,主要针对非设计岗的交叉面试。我认为,在面对非专业人士时,让他们认识你这个人比认识你的设计更重要。后来,我带着这份作品集面试了一家国内一线车机设计岗位,终面的 VP 非常惊讶我的作品集方式,非常好奇的跟我聊了一个多小时,顺利拿到了百万+的总包(虽然因为北京太远,最后没去)。

之后的机会让我再也不需要用到这份作品集,但我仍然持续优化自己的技能树。也许哪天创业失败了,还可以用它做内容开课呢,哈哈。
10
不一.
7天前
服了,晚上要剪辑之前爬山的视频,从内存卡里把原来的东西复制后直接删除,黏贴到电脑后提示内存不足,清理时候发现废纸篓占了一堆空间,结果清空了废纸篓,黏贴不出来,然后废纸篓也是空的😂
00
不一.
8天前
不会问 AI 好问题,不妨试试笨办法-自己先做一遍。
比如我要写一个游戏策划,我不会一上来就让 AI 写个游戏策划,而是会自己学习和思考后写一个基础版本。这样再写的时候其实就能发现很多问题,例如我在设计数值的时候都是拍脑袋写的,是不是足够的平衡其实我不太清楚,但我去查找的资料又不够针对我的设计来解答,理解起来其实有点费劲。
那么这时我就可以把我写的策划喂给 AI,并且有针对性的让他看下其中数值的问题然后给我更好的优化建议。
这样的过程即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又能实际走一个发现问题并学习原理的过程。
00
不一.
9天前
深度研究 Material 3 的颜色系统后,发现其设计中有几个一开始反直觉但是非常实用的设计:

1. 品牌色不等于 primary color:使用 material theme builder 输入你的品牌色大概率会生成一个色值不同的颜色作为 primary 的色值,这其实是考虑到这个颜色作为核心元素在诸如 button 使用时,在不同深度的背景和上面又要放不同颜色的文字等多重情况时,为了保证足够的对比度,会取一个最能满足上述情况的色值,这个颜色甚至也不在Tonal Palette的11 个颜色中,但会接近 T30-60 的色值;

2.material theme builder 输入颜色后会生成一堆颜色:没有学习 M3 的颜色设计规则就直接使用 material theme builder 在 Figma 生成颜色系统的时候,会发现颜色选择面板中多了一堆 variables 和 styles,估计直接懵逼了。
这里首先要去学习下官方的 roles 章节中对每个颜色命名的场景介绍,理解了规则以后会发现其实很简单。
然后就是实际设计工作中该使用 styles 还是 variables 的问题。我看了官方的 Figma Material 3 Design Kit 和用 material theme builder 生成的颜色体系对比,发现差异在官方的 UI kit 里,所有 styles 在 light 模式下映射的不是 hex 色值而是对应的 variables(Dark 下就直接映射 hex 色值了,估计时受限于 Figma 中 style 没法直接映射 variables 的特定 mode下颜色的问题),而 material theme builder 生成的则没有。这里猜测下就是这样更方便设计师设计时直观的选择,因为在颜色选择面板中,style 的分类展示目前要比 variables 的展示友好很多;

3.没有专为文字使用的的颜色变量:浏览所有 variables 时会发现,没有一个包含 text 或 font 等字眼命名的变量,实际浏览 M3 kit 又会发现它的文字颜色也没有使用 Neutral 色系中的任何一个。而是用了「On XXXXX」命名的 variables。例如 primary button 上的文字用了 on primary 的颜色变量。这即合并了图标和文字同时出现在一起时,省去再给图标命名一个的多余变量,同时也简化了记忆方式,直观的使用位置关系来确定颜色变量的使用。

以上内容不完整阅读并查看官方的 UI KIT 后实际体验 material theme builder,估计上面的文字很难看懂,虽然这对规范使用者其实不太重要,但对规范的设计者来说,能帮助其在设计初期阶段就设计出满足深浅模式甚至更多动态配色的方案,并且覆盖到了非常全面的 UI 使用场景(一共 49 个,不包含 state layers,理解这个也花了我一点时间,有空再说这部分)。

听起来很复杂,但这本身也是一种复杂性的转移,把复杂性转嫁给设计者,简化使用者的体验。

学习链接:m3.material.io
22
不一.
13天前
意外捡漏买到了很喜欢的一套 Suits。
00
不一.
13天前
mac 上可以 1:1 还原手机尺寸,移动端设计验收神器啊。
20
不一.
14天前
万斯的书里这段海军陆战队的经历太精彩了,军队不仅磨练了体力毅力领导力,最重要的是克服了天生的习得性障碍,找到人生目标,甚至还能学会理财,也在无形中完成了和阿嬷关系的转变。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