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Wen张闻
86关注73被关注0夸夸
十多年死硬INFP
前数据打工人,心理咨询硕士
播客:耳朵向内/公众号:Wen张闻
在幻想与现实间体验有爱的生命
Wen张闻
1天前
看完这个故事气炸了:

1. 自杀风险的管理和干预缺失,这明明应该是所有咨询的第一优先级
2. 正如文中所说,脱敏疗法适用于恐惧症和焦虑症,而非双相;动力学,TF-CBT,EMDR,EFT哪个都应该更合适吧。从用脱敏这种方法来看,这里的咨询师似乎专注于表面上解决问题,而不是以人为中心,以来访者福祉为中心,没有真正的共情
3. 咨询师自创的是什么奇怪混搭疗法,精神分析的概念用在CBT,而且还是那种暴力CBT,主打一个又快又狠,但完全忽视了创伤和情绪,again缺乏对人的理解,只是在“解决问题”
4. 咨询师自己有很强的权威感和自恋。这些都在夺走来访自主的力量。而在这个案例中,来访最需要的就是自主的力量,而不是去按部就班去“学习”,“解决问题”
5. 咨询师把自己的奇怪价值观灌输给来访者
6. 来访对父亲有依赖和厌恶的复杂情绪,非常容易移情到带有权威性的男性咨询师身上,这一点又被咨询师的自恋所增强了,没有被处理。权威的头衔在这里反而是有害的
7. 来访缺少独立隐私的咨询空间,即使是需要家庭成员参与,也应该是有明确目的的,有限度的,和来访本人的咨询分开的。由于母亲参与而形成的家庭系统动力也没有被处理。
8. 咨访关系不清晰:有一开始的正式咨询师和后面的实习咨询师,正式咨询师似乎也缺乏合格的督导能力
9. 收费不合理,有剥削和引导倾向,以及明显胜任力不足还硬干,应该转介

这篇报道很好,展现出了心理咨询行业和方法本身大众不熟悉,有很多问题。也一定程度上科普了“好的心理咨询应该是怎么样的”。然而作为一个行业有这么多的问题,需要这么费力科普,本身就是个大问题。相比半小时送达的外卖和卷的不像样子的娱乐餐饮,心理健康这么重要的领域,服务却极度低效、杂乱、有风险。这背后是培训方法甚至培训内容本身层次不齐,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这样一个没有效率,没有的行业,还能兴盛存活,只能说全靠同行半斤八两。即使是在美国这种有较完善的执照和医疗体系的地方,违反伦理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治疗无效、低效,性价比低也时常是问题。也难怪人们缺乏信任,找各种各样的其他方式来去解决心理问题了。最近AI+心理健康越来越火,希望也能一定程度上能倒逼心理咨询行业自我进化。

走进心理咨询室后:一个女生的最后六年

11
Wen张闻
2天前
睡得不好,今天就“废”了,吗?

最近看到不少人都有睡眠困扰,其中一个困扰是”昨晚睡得不好,今天一天又废了”,由此会在意自己睡得好不好,够不够,最终反而更焦虑难以入睡了。

我也这样。之前几天,我会早晨醒了之后看到离预定闹钟时间还有多久,并在看到了还有多少时间时立刻产生这么个想法:我又睡少了,今天又过不好了。白天还想着什么时候能补觉。

其实这“睡不好“—>”今天就废了”之间并不是充要条件。举个例子:我在非洲safari有一天只睡了4个小时,之后很困,但是早上上的瑜伽课对我启发很大,下午去游泳也很爽。虽然那天确实是累的,但不是糟糕的。那段时间整体也睡得不多,挺困的,但是体验非常丰富,很开心。另一个相反的例子,则是即使缺觉但是有工作的时候,撑一撑,进入状态,也就过去了,后面还可能去干点别的有意思的事。反倒是没工作的周末睡了懒觉,但可能赖在床上刷一天手机,最终啥也没干。

当我把“睡不足”当成一个问题时,它本身就吸取了我的注意力。然而事实上这个问题已经是无效问题了,因为我已经醒了,和这个问题已经没有关系了,然而大脑还觉得这个问题重要,还有恐慌,反而占据了白天用来活着的时间。

一天过得好不好不是由那天开始之前决定的,而是由你醒着的时间做了什么,体验了什么决定的。不要预测自己,不要限制自己,own your time。

这并不是纯打鸡血说你可以不顾科学和健康,每天睡很少还能精力充沛,而是说很少有什么事是“一切都完了的”。你能一定程度上主观决定自己一天的状态,只要你“know your why”。

于是今天醒了后,我刻意不看时间,不去计算,不让自己的大脑来预测,而是想着“今天怎么样,取决于我想要它怎么样”起床。一天下来,我发现自己过得也挺好,做了不少事,最重要的是把自己从“我没睡好所以我不行”的无力感中摆脱出来了,没有浪费精力在想自己睡没睡够上。

最近在看coach lily的每日睡眠行为实验视频,其中讲到睡去象征着死去,醒来象征着新生。那不愿睡去就是一天没活充分,不想死去;不愿醒来,就是不敢充分去活着。这样不恶性循环了嘛!

往大了说,这也让我想到命运决定论,即人的基因,出生背景,和早年经历及创伤决定了人生是什么样的。虽然有些背景条件会影响,但具体怎么活,人还是有选择的。你的人生价值最终取决于how you lived,not what you are born with or brought up with,相信自己的生命力,充分地活。
00
Wen张闻
2天前
本期播客的嘉宾又是在读心理学博士的茄子。在这期节目里,我们根据自己作为咨询师和作为来访者的双重经历,去尝试探讨好的咨询关系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共性?

Highlights

00:01:00 - 来访者怎么看一段咨询关系的好坏?

00:04:45 - 咨询师也是真实的,有缺陷的人

00:08:15 - 咨询师如何处理自己的权威性和包容性之间的平衡,去处理冲突?

00:12:20 为什么在咨询观众中咨询师好像有更多power?为什么不能对等地和来访分享秘密?

00:16:20 咨询师是否要自我暴露?

00:24:00 咨询关系需要容纳(在伦理边界内的)一切

00:26:45 随着关系的深入和安全感,来访会表达出自己最深的恐惧

00:32:30 越过头脑的阻碍,我们的身心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00:36:00 权威的指责在于守护探索的边界,而不是告诉你正确答案

00:40:20 咨询目标会随着成长不断变化

00:45:10 人格成长还是解决问题?这两个问题最终是合一的。没有体验为基础的成长是揠苗助长

00:48:30 改变和成长没有标准化考卷,而是去体验的未知旅途

00:51:00 好的咨询关系是陪伴来访走过连绵的山峰,最终让来访有自己的工具箱继续走下去

00:56:05 基于交易的咨访关系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关系?

01:06:45 对边界的探讨是关系深入和成长的一部分

01:12:10 作为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双重角色让我们对咨询关系有更丰富的理解

--- 关于《耳朵向内》---

分享自助与助人,自我探索和成长的感悟

Authenticity Worth Spreading, A Sounding Board for You

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同步更新中,欢迎收听,订阅,分享,评论

主播:Wen张闻 - 宾大心理咨询硕士,数据科学工作五年,留美十余年

公众号|小红书:Wen张闻

耳朵向内17 - 好的咨询关系是什么样的?作为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双重体验

耳朵向内

00
Wen张闻
5天前
再见爱人从第二季开始就没看完,这季干脆一点没看。然而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切片(我甚至都没怎么看切片!)和评论就把我喂饱了,并且这都多久了呀还在不停地喂。每天一打开任何平台总能看到这些信息,极度占据心智。感觉对这些的关注也是一种奶头乐或者说肥皂剧式的紧张快感,人们把各种剧本和评判投射到剧里,不知道是不是在把注意力从自身交给了外界。

还是多感受下自然,世界,和具体的生活吧。我不觉得在回顾自己的过去一年时会把看了再见爱人和参与了相关讨论当作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的事(当然不排除它对自己引发的思考很有价值,如果真的思考了的话)
00
Wen张闻
19天前
付航有没有去给百香果代言呀?passion!
00
Wen张闻
19天前
感觉即刻有点像以前校内/人人
00
Wen张闻
21天前
一个顿悟!多动症这个大众说法造成了一个很大的误解,就是这个人多动,那他会想法很多,可以做很多事,擅长multitasking。

但其实想到和做到是相反的。想到依靠发散,做到需要专注。注意力缺陷障碍的本质是缺注意力,容易分心做很多事,但什么都做不成。需要的是补注意力,专注,让自己可以做完事,做成事。即使在想到的十件事中只做完了一两件,也比开始了十件但一件都没有完成好。最终基于对自己充分的了解,也许一天的planned和done都会是三五件事。
00
Wen张闻
21天前
万即,想问问本周末/周四周五上海有没有万圣节相关的活动啊,从国外回来人生地不熟,求带
00
Wen张闻
22天前
所有问题,在存在性焦虑(孤独,死亡,自由,无意义)和you only live once面前,都只有一个答案
00
Wen张闻
27天前
今天一件小事让我有点理解自己情绪敏感的来源。

下午1:30,我饿了,便去问我妈中午吃什么。一般我们家中午12点多我妈便会张罗着吃午饭,今天我还很惊讶她竟然没有来叫我。

她刚洗完澡,在吹头发,没好气地(略带吼地)对我说:“不就那些剩的菜嘛!没看到我在吹头发”

我感觉心里一紧,担心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同时又有些懵,因为我一直在房间里没干啥,而且现在又确实是午饭时间了,我问的语气也非常轻松活泼,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却被吼了。

然后我去把剩的红烧肉拿出来热,热的过程中,又听到不远处我妈说了句“怎么有这么饿了”,然后过来叫我把绿豆芽择了。

我注意到自己有一个“自己被吼了”-“内心紧张害怕”-“对自己反思想想自己是哪做的不对”-“去自己解决然后疑似被惩罚”的感受。

现在的我作为成年人,思索之后的理解是我妈可能因为什么事儿生气烦躁了,和我无关,然后有些急,也不是为了惩罚我,而是她确实事儿太多要我帮忙(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她被打了几个骚扰电话,股市跌了,下午要送小狗去寄养因为明天要回老家处理舅舅的后事-这对她打击也很大,而午饭还没有做。她后面又跟我说啊这个豆芽很难择的,我感觉是对我的感谢)

但是对于一个小孩,养育者的烦躁和愤怒,意味着对自己的危险。所以就会非常敏感,在意养育者的情绪,并且非常会反思和讨好式行动,想尽一切办法来让养育者满意开心。

我今天也有很想去安慰我妈,去取悦她的倾向,但是因为她没有说是什么原因,我并没有想要去通过我的行为来去尝试取悦她,而是在后面洗菜的时候对她说“你好像有点烦躁呀”,同时帮她抄菜(因为对我来说这很容易)。

但那个心头一紧的感觉,我仍然印象深刻。

还有一点,就是从小我的爸妈都是不会承认自己错误,尤其是不会承认自己观点错误的人。那如果他们都不会错,有矛盾就只有我错咯。我长期会在我爸和我妈这两个正确的观点里倾听和顺从,缺少提出并实践自己观点的空间,也很容易怕犯错。

我会给我爸妈打个80分以上,但这不意味着他们是完美的。

但我也不会纠结于他们是对是错。我意识到了我的反应,就知道自己可以选择不这样反应。

长大真好。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