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一坨菜酱
173关注990被关注1夸夸
🌟前媒体资深编辑 | 撰稿人 | infp
☁️写作| 生活 |记录自由职业探索摸爬滚打历程
👉公众号/小红书:一坨菜酱
🌝创造的乐趣是无穷的
一坨菜酱
16:20
提问🙋‍♀️:你们介意朋友圈的人屏蔽你吗?完全屏蔽你的人会不会删掉?
60
一坨菜酱
13:09
这两年频繁发朋友圈,时不时看到有人给我私信,留言,甚至是付费,很多人甚至我都记不清是谁了,有的点进通讯录一看,已经是七八年前加的了。

ta 们向我表达:原来你还在写作呀,在你身上我看到了坚持,持续的力量。

一直没有想过这些词会用在我的身上,因为我经常觉得自己三分热度。

从几个月的时间长度看,我们看似都在不同的事情上反复,跳跃,但只要专注在同一个领域,不断精进自己的成长,从三年,五年,十年的维度看,一定会有惊喜。
00
一坨菜酱
3天前
大一的时候去了 1200 书店过夜,那一晚来了一位前新东方老师分享他当时的创业经历,模糊记得他做的是小孩的夏令营方向的项目,讲述得很有激情,刚创业不久。

刚刚整理通讯录的时候点进了他的朋友圈,发现了他现在有了一家公司,做的事情还是原来的方向,可能因为有了余力,公司也在扩大,还做了一些帮助留守儿童这样的公益项目。

持续在一件自己有热情的方向上深耕,还看到它生根发芽,这种感觉真好。
00
一坨菜酱
4天前
今天第二次点了同一家外卖店的奶昔。

拿到外卖的几分钟后,接到了商家的电话,问我觉得奶昔怎么样,能否在美团上给他一个好评,表达感谢后他立即就挂了电话。

我在美团上看到这家店的好评挺多的,而且奶昔确实好喝。

奇怪的是,商家的电话没有让我感到困扰,反而觉得他是在努力用心经营这家店的。

有时候在出品质量不错的前提下,多麻烦客户,多询问,反而给人你至少很用心的印象。
00
一坨菜酱
9天前
在笔记本里发现的一段话,当时忘记标出处,实在不知道是谁写的了: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文青的那种不适无措实际上是由于他需要不停地建构真实,但真正的真实是不需要建构的。

接受现实的人不需要建构,因为现实就是他的真实;将自己沉入某样事物的人也不需要建构,因为他已经全然认同了那个事物所包含的逻辑,不需要假模假样地不断提醒自己。

文青可能缺少的是勇气,那种将自己置身于世界中的勇气。」
21
一坨菜酱
9天前
如何平衡商业表达和自我表达?

这个老难题或许可以参考伍迪艾伦。

他的电影绝对不算是在大众行列,算是“文艺”领域。

但是,他的电影主题很大众,爱情,出轨,婚姻,还有哪个话题比它们更烂大街呢。电影表达和节奏也是以喜剧,轻盈为主。

但他不能再大众了,他无法去追求和驾驭像漫威这样覆盖口味更大众的电影。

也就是说,找到你的一小撮观众和读者,就面向他们生产内容,再提高你的商业表达技巧,这就够了。
00
一坨菜酱
10天前
“要影响力还是要转化和收入?”
以前我不理解这个问题,有了影响力不就有了收入?
有些人可以做到两者兼有,但大多数人还是要从两者中选一个路径。
00
一坨菜酱
11天前
我家的猫,只要我们在家,他都只喝花洒里流动的水,举着花洒头一动不动让水滴流下,等他喝完。

有时候夏天一天喝四五次水,这还是我和对象轮流的情况。

但是猫猫的需求很固定,一次喝水也就几分钟。

实在想象不出如果猫咪是婴儿的话,每天说哭就哭,晚上还哭,我该有多崩溃😡
50
一坨菜酱
13天前
一边写稿,一边做自媒体的第3年,最近终于对“IP / 自媒体 / 商业”这件事,摸到一点门道了。

最大的变化是: 我开始慢慢放下自己的ego,开始更真实地看见付费客户的真实需求。

前段时间我上线了「人生故事写作营」。最初的想法很纯粹: 我是撰稿人,也为媒体写非虚构故事,擅长帮别人梳理经历、写出他们的人生。 我热爱这件事,也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

但当我真正开始和付费学员深入沟通后,我发现—— 他们更强烈的需求,其实是这两件事:

1️⃣学习写作变现,非虚构投稿,影视、人物等新媒体写作

2️⃣写IP故事,提炼出IP的故事原型和人生故事线,提高IP的信任力和成交力

于是,这两个方向就自然变成了我现在的写作私教服务:

💡 写作变现陪跑:我最擅长的写作变现实操,过去两年也在偶然做陪跑

💡 IP故事打造:帮你写出“别人愿意买单的故事”

你觉得重要的,不一定是真实客户愿意买单的。

所以,与其憋大招,不如先把想法推向市场,边做边看反馈。
01
一坨菜酱
14天前
每一个阶段的消费观念都在变化。
辞职后,我觉得自己好像不需要太多东西也生活得很好。
但这个月买了相机,咖啡机,磨豆机等咖啡配件,一点点捣弄,研究,体会一把“消费”的快乐。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