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施言
309关注6k被关注20夸夸
🐶行研战略搬砖民工
🦊只要睡觉就会做梦
🐷前暖男现傲娇毒舌
🙊哗众取宠、见风使舵、急功近利
🐺欠缺同理心,伪善且无趣
置顶
施言
4月前
抱歉占用公共资源,在此澄清两点:
1、不姓“施”
2、不是做自媒体的
来问的朋友很多,望周知😂
330
施言
3天前
从大学到职场,我们都曾经历各种迷茫和焦虑: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能做什么、能成为怎样的人,缺少建立对自我和外界认知的立足点,陷入无意义的内耗。

这期播客,我们从“最小单位的确定性”这个概念出发,聊聊我们是如何感受、理解所经历过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跟当下、附近、具体的生活产生连接,抓住身边微小的确定性,从而真正接纳自己。

BTW我们也在红薯上开设了“实验品626”的账号,欢迎逛一逛!

vol.13 寻找最小单位的确定性,真正接纳自我

实验品626

13
施言
5天前
记得当初《晚点》报道金钱琛因为私德问题被字节辞退,还在即刻上引发巨大争议和讨论。一帮人在撕,高管变动是否有媒体报道价值,以及当事高管的隐私权。今天人家受害小姑娘自己公开隐私,曝光人渣无耻行径,就显得当年即刻上精英们的口水仗有点可笑了。
1730
施言
6天前
青沼:希望游戏(王泪)能激发玩家的想象力,并将这种思维带到现实中。

玩家:
30
施言
7天前
听坂本龙一的funeral list,才发现他选了一首David Sylvian的歌《Orpheus》
10
施言
7天前
阿里企业文化最早源于B2B中供铁军的销售导向的文化。但是俞永福随着UC被收购进入阿里体系,一直能享有高度的文化自治权。UC事业群成立,彭蕾为他站台:“只要使命一致,允许他的事业群文化与阿里巴巴不一致。”包括他后来管高德,高德也是最不阿里味儿的业务板块。

但有意思的是,现在阿里从one company分拆1+6+N,不同业务搞文化改革有了合法性。而高德并了饿了么,本地生活赛道的竞争离不开线下地推,俞永福带着高德又开始推崇这种销售导向的铁血文化,强调“铁的意志和战斗的血性”。

从这个视角再来看高德董事会名单,就有点意思,彭蕾也在其中,晚点报道提到,俞永福和彭蕾是双向选择。

作为阿里首任首席人力官的彭蕾,被认为是阿里价值观、组织文化的代言人和守护者,是当年和关明生一起把初版价值观关键词(“独孤九剑”)写在玻璃板上的。
11
施言
7天前
刘强东说,京东是从三辆三轮车开始的。

在中关村创业早年,他还租不起档口。但他发现中关村所有的货都是从一个仓库中出来的,所以顾客购买之后,各个摊位都要打电话,去那个仓库取货,货送到大概15分钟时间。

于是,刘强东就在仓库和各个大厦中间的三个方向,等边三角形的位置,放了三辆三轮车,然后把货放在三轮车上,这样,有人要货的时候,他都可以5分钟以内先人一步送到。这个逻辑一直影响到现在的京东专注于供应链。
20
施言
7天前
在追《天国大魔境》,作者石黑正数的剧作能力真心强!尤其是《不灭教团》这个小篇章(最近两周动画也播到),看上去是悬疑惊悚+政治讽刺+反转幽默的类型叠加,伏笔一直埋到后续剧情主线,回过头才发现这段其实是悲情纯爱,虐死了
20
施言
8天前
Rediscover your sense of adventure
正式决定:五月从“戈达尔之月”,变成“塞尔达之月”!
00
施言
9天前
有早期创业项目,需要融资和加速孵化的,欢迎加我聊聊(edwardlh521)

今天在主要工作外,聊了四个项目,跟不同领域的创业者相互碰撞,学到很多。周六下午去北邮的机器人展,周日上午连上两节私教课,晚上安排了一个专家call,再录一期播客。忙里偷闲想玩会儿《塞尔达》,差点忘了还有一期播客没发、一期没剪。我林克大概连初始之岛都下不来。。。
52
施言
12天前
最近越发觉得,自己的共情能力在丧失,变得无法共情女性,无法共情弱小,甚至也无法共情身边认识的人。

如果说同理心更偏向女性气质,我曾经被普遍赞许的这一点正在退化。如今会觉得,内心里保守主义的男性气质和男权倾向在抬头,逐渐占据本位。

自私、傲慢、慕强、暴躁,自觉这些性格变化的同时,也相继被不同的人戳穿面具——机械、套路、伪善、无趣。虽然心情不好受,但仍然感谢别人质疑的评价和拒绝的回应,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

一方面重新认识自我,另一方面也重新思考跟人的关系。原先以为“都可以是朋友”,现在看轻浮又不切实际。不管是对方意愿,还是自己的精力投入,都不允许。

可既然选择了“相会在顶峰”,就要清楚不是所有人都有意愿、有能力攀上顶峰,所以选择谁、舍弃谁、攀附谁、利用谁,就成了无法言明却又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同样,对很多人来说,我确实不适合同时也不配成为他们的朋友。收敛了同理心,我丧失了真诚感受理解对方的能力,也不知道能给对方提供的价值在哪里。

或是对环境的适应性调整,或是主观有意的训练,变化确实发生了。我不认为这样的改变是错误的,或许不同阶段就需要不同心态来面对。只是,还是会为某种“逝去的美好”感到悲伤又无奈。

不知为何,现在也变得,很容易被影视作品里的人物情绪所感动,哽咽冲动涌上来的频率也更高。至少我还不是冷冰冰的机器人,尽管只是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世界里。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