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应是南风
99关注91被关注0夸夸
修心、搞钱、做内容。专注于写作疗愈
应是南风
8天前
对于内驱创作者来说,活出来,才能创作出来。将生活作品化、将个人产品化。
00
应是南风
18天前
感谢我的剪辑师,我的女朋友,小雨老师!有她帮我剪辑、制作(当然我也付费),我就可以专心在嘉宾邀约和访谈上了!

以前总觉得自己要亲力亲为,事实证明到了某一阶段,就是要解放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把一些环节交给更擅长的人去做。

刚才收到听友微信消息,说想加入《具体聊聊》听友群。

目前暂时没有听友群。自从我那次解散了一个1000人规模的QQ群、也退出了很多微信群以后,对于建群这件事,一直都比较谨慎。

主要是,在没搞明白why之前,我真的没有动力去建群,乃至于做任何事。

不过,现在好像有些眉目了,好像那个why已经清晰到wh了[破涕为笑]

特别是在我自然成长出“修心、搞钱,做内容”这个创意人生系统之后。就像是一棵树的重要支干长出来了,那一些更小的旁枝侧干就自然也会生长出来。

上午写东西,写到这些的时候,起身跑到小雨工作间给她拍了张工作照。在剪的这一期是我和王喜儿的对谈。

吃早饭的时候,我突然跟小雨说,喜儿这一期播客我想到了一个标题:

17.许愿精灵王喜儿:若今日死,有何遗憾?

周五上线!
10
应是南风
20天前
昨天早上播放量300+,今天已经2400+了,和启师傅录的这期播客,感觉还是有挺多创意工作者感兴趣的。

感谢朋友们的收听和分享。

更开心的是,因为这期播客,链接到了几位早已有些缘分、现在通过作品重逢的朋友。

还有一件开心的事:

上午和读研时候的班长聊到她想做播客,感觉有很多想法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开始。其实也是常见的问题。

我给了一些支持,聊完她就觉得清晰多了,甚至接下来几天如何一步步推进都想清楚了。

播客也是一种创造,凡是在创造,就是在释放自己的力量,幸福也由此而生。

希望支持更多人更多创造和创作。

16 从996到慢生活,杭州良渚真是创意工作者的乌托邦吗?

具体聊聊

01
应是南风
21天前
喜欢这样一起讨论内容创作的场景。现在是在我的小小客厅,将来会有一个更大的空间,一群真正在创作中抵达自我的人,会围坐在一起。

@吕淮190 @叫我Ronan @倪克寒 @心想事成的兰卡

想起来我对一个故事有了新的感受,这个故事来自《Show Your Work》:

一个诗人在街头摆摊,卖书,一位年轻人走过来表达感谢,说诗人的诗歌对他影响很大,甚至改变了他的命运。

诗人说,那么,买一本诗集吧,5美元。

年轻人说,那算了。

诗人:那你的命运也不是很值钱嘛。

当初刚读到这个故事,我觉得自己就像是那个诗人,我觉得那个年轻人虚伪、不真诚、白嫖。

后来有一天我散步时,又想到这个故事。

我依然觉得我是个诗人,但我觉得年轻人并没有什么错。

错的是这个诗人自己,错在他不该让自己沦落为一个饥饿艺术家,不该让自己去街头摆摊,更不该把一本能够改变别人命运的诗集,仅仅只卖5美元。

搞好商业,做好生意,把自己的创作卖出去,这是创作者自己的课题,不是别人的。

这是我自己的命运,不是别人的。

这是你自己的命运,不是别人的。
00
应是南风
22天前
@启师傅今天逛动物园了吗 录了这期播客之后,感觉对启师傅的了解才逐渐丰富起来。

同住文化村,平时倒也有见面的机会,但如果不是录播客,有些话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被认真聊起。

聊他的互联网工作经历,聊他对社区、空间、人与人之间链接的热爱,聊他为了实现个人自由、发挥创造力而进行的一切尝试,聊他一直以来都有的开店梦:咖啡馆、书店、民宿等等。

即使这些梦,在现有的空间尺度上,只是白鹭郡北的一间客厅。

但是由此延展,未来或许真的会有一座楼,一片花园。

反正我是相信的。

同时我也相信,将来会有一处大大的空间,那是我打造的创作学院。

16 从996到慢生活,杭州良渚真是创意工作者的乌托邦吗?

具体聊聊

01
应是南风
1月前
看南瓜的这段脱口秀,越看越想哭。

郭麒麟好奇他出行打车的时候,坐在车里再看到那些横冲直撞的外卖员,后来有什么感受。我也很好奇。

后来小雨发现我真的哭了,帮我抽了两张纸巾。

不知为何,我又一次联想到这个场景:

10年前,我读高中。有一年暑假,我留校准备参加安徽省的模联大会。带队老师给我们从淘宝上买了正装,印象中一套下来也就70多块钱。

夏天很热,但是参会的大酒店很气派,空调也很凉快。我穿着70多块钱的正装,脚踩一双劣质皮鞋,胸口戴着一块参会的牌子,在不同的厅堂之间穿梭,密集说着英文。

我凭着会说一点英语,就可以参加那样精英气派的活动。而且我还是学生会主席。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厉害。

几天之后,我们几个同学从省会城市回农村老家,一起包了一辆黑车去火车站。路上遇到一辆反方向的白色轿车斜撞过来,我还没来得及开口大叫,冲撞已经结束。

幸亏黑车司机师傅敏捷,及时躲闪,只是擦撞。我的左腿撞到前座背部,膝盖处留了很大一块淤青。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第二天,我已经躺在农村老家的自建楼房二楼房间里,那时候我很喜欢听周传雄的《黄昏》。

那天下午,我和我妈一起到后庄的庄稼地里种玉米。

我妈手拿长柄锄头,我拿着一袋玉米种子。我妈站着,弯腰,一锄头一个坑。我蹲着,往每一个坑里撒几粒玉米种子。

后来我腿麻了,站起身,迎头撞见天边火红的夕阳。

我想起自己前一天还在大城市的大酒店里,第二天我就出现在自家的农田里。

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原来人可以有很多样貌。

10年过去,我变化很大。用我现在常和朋友描述的话来说,我在朝着最高版本的自己不断进化。

这个最高版本的自己,他真诚、勇敢、创造、自由,他一笔一画地写他的创意人生。
00
应是南风
2月前
创作者的一天世界是什么样的?

之前醒来第一件大事是写晨间笔记,现在是醒来赶紧喂猫咪。暂时给他取名叫可颂。我和小雨喂完了可颂,再到玉鸟集Migo吃可颂。

秋天的良渚,让人觉得只是散步就是一种享受。

取一本书的快递,《创作者的一天世界》,走在路上就开始拆了阅读,随手翻到一页,读完后心满意足。因为这一页刚好是写卡尔·荣格:

“在波林根塔楼,荣格上午七点起床,向他的锅碗瓢盆道过早安,然后花很长时间准备早餐。

他一般在早上留出两个小时专心写作,剩下一整天的时间则在他的私人书房里画画或沉思,到山上去散个步,接待客人,以及回复每天源源不绝的来信。”

我为自己感到幸运,如果对中间过程的曲折探索暂且按下不表,那么可以说,我也在过自己理想的生活:

我起床,照顾猫咪(可颂),然后书写晨间笔记,和小雨一起吃早餐。

剩下的时间里,我和咖啡、猫咪、音乐、书籍在一起。思考,然后创作,或者出去散步。下午的时间也会接待客人,喝茶、聊天,我们的相聚不论是何缘起,势必都会走向内心深处。

有时候创作高手的私教学员会到家里,我们写字、修改、讨论、拍摄。我也会回信,回的是写作疗愈私教学员的飞书文档,我知道他们在经历怎样的内在和外在旅程,我们是同路人。

仿照荣格的话来说:在良渚,我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我是深沉的自我。简单的动作让人简单,而要简单是多么困难。
00
应是南风
3月前
早起,然后写晨间日记,突然想问自己:除了写作,我还有别的更好的自我关怀的方式吗?我暂时想不到,而且对内写作确实是我坚持最久的一件事,甚至谈不上“坚持”。

我也遇到一些朋友、学员,明明知道做什么事情可以自我关怀,可以看见自己的情绪,或者是托住自己、脱离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比如写作、阅读、画画、冥想、瑜伽、做家务等等。

大家知道这些方式会奏效,但有时候就是想不起来去做这些事,或者是有意无意地不去做这些事,觉得除了这些事情之外,总还有一个更高效的解决方式,一个更终极的答案。

比如,试图通过某种认知上的觉醒来一劳永逸地解决个人问题,如果没找到那个答案就一直找、一直报课、一直学习、一直向外求。

不妨问问自己呢?曾经做过什么事情,当时是解决了自己的某个课题的,甚至觉得自己很厉害,自己也能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这样的方式,值得你一而再、再而三、千千万万次去实践。

我很多时候敲击键盘,或者拿起纸笔,我都知道我在书写一些或许永远不会被别人看见的文字,也会有些瞬间觉得这样的动作枯燥无比。

可是每一次,我都用这种看似枯燥的方式托住了我自己。没有一次,我在写作后会感到后悔,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没有一次。

这些拯救过你的方式,比如写作,从未背弃我们,反而是我们一次次背弃它们。
00
应是南风
3月前
通了通了!对于创作者、创造者而言,你不能只享受结果,而排斥过程。

说实话,我是用咖啡机做了一杯美式,然后冲洗器具的时候才又一次感受到这一点的。

我发现我不像之前那么排斥这个过程了。以前我会觉得,咖啡都冲好了,喝咖啡才是头等大事,冲洗器具这件事能拖就拖,能不做就不做。

现在我发现,冲洗器具的时候我也可以很专注,也可以享受其中,而且我在倒掉咖啡渣和脏水的过程中,也是在创造,创造一个从脏兮兮到干净清爽的状态。

假如我真的喜欢做咖啡,那我不能只喜欢喝到最后的咖啡,同时又排斥咖啡渣,对吧?

那内容创作呢?我不能只喜欢最后的上传发布、收获点赞收藏和评论对吧?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整个过程中的繁琐、无头绪和抓耳挠腮都是创作必经环节,都是创作者的一部分才对。

只喜欢喝咖啡、不喜欢清洁器具,或者只喜欢享受内容创作带来的影响力,而不喜欢创作过程,本质上都还是一个消费者,而不是创造者。

你觉得呢?
00
应是南风
3月前
坦白说,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自如地面对关系课题。有时候我也会遇到挑战,同时又要求自己把两个人的共同课题,当成自己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比如两个人之间有一些矛盾和误会,我会要求自己通过主动沟通来修复关系,一次不行就两次,直到把耐心耗尽。

但现在我明白,有的关系不是要修复,而是要放下。只能修复,且只能通过自己的主动沟通来修复,这只是一种执着。放下,然后两个人继续各自的命运轨迹后独自修炼个人心性,处理个人的课题,这也是宇宙的安排。

宇宙让我们通过我们的一切创造、一切与他者之间的关系来认识自己。这种关系里,除了相聚相识的缘起,也包括分离和无疾而终的缘尽。

就像有人在恋爱中开始感受爱,但是从失恋中才学会爱自己;有人在合作中获得进步,但是从闹掰和不欢而散中才变得成熟。

关系,并不是成了的、圆满了的、长久的才叫关系。关系也包括关系的破裂。

人无法从圆满中感受圆满,人从破碎中感受圆满。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