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奇绩创坛
25关注1k被关注3夸夸
「奇绩创坛」官方账号
公众号:奇绩创坛
奇绩创坛(原YC中国)
像联合创始人一样,为中国早期创业者提供最有价值的服务。
奇绩创坛
3天前
创业公司的九种商业模式和定价策略 | 奇绩分享

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一篇翻译自 YC 合伙人 Aaron 的文章《Business Models and Pricing 》,文章从商业模式和定价策略的视角,分享了 YC 指导早期创业公司的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

在投资超过4000家初创企业后,Aaron 针对 YC 投资价值最高的前100家公司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中最成功的商业模式包括 SaaS(软件即服务)、交易平台和交易市场。这些模式之所以备受青睐,是因为它们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容易构建赢家通吃的市场格局、能够产生显著的网络效应以及与交易紧密相关。显而易见的是,今天知名的科技公司 Airbnb、Opensea 等都在运用这些成功的商业模式。

Aaron 强烈建议,早期创业公司应集中精力关注其中一种商业模式。同时,在定价策略方面,他认为创业者应对产品进行收费,寻求合适的定价区间,甚至通过较高的定价来彰显产品价值。

创业公司的九种商业模式和定价策略 | 奇绩分享

00
奇绩创坛
3天前
对话陆奇|比较看重创业者团队的哪些方面?

第一,驱动力是很重要的方面。我个人认为,以larger than life的这种使命去追求,是一个很珍贵的创业团队的质量需要。因为真正做到很大规模的企业,观其历史,它的创始者基本上都具备这样的驱动力。

第二,领导能力,创业团队特别需要能够有效沟通,有效地组织与各个层面的连接能力。任何一个追求逐渐做大的企业都需要足够的沟通,足够的执行能力和组建团队能力。所以早期团队如果具备这样一种基因,是我认为相当重要的一种品质。

还有一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是一种综合能力:既要有对技术的充分理解、对人的需求和产品体验的把控,又要有对商业模式足够的敏感度。

我认为真正能够长期落地的关键是要懂人性,就是懂得用户的需求,特别是深层次的、长期性的需求。Jeff Bezos(亚马逊创始人)曾讲过的一句话给我很大启发。以前的理论是说,做一个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就可以了。但是他说了一句这样的话:用户永远是不满足的。我个人认为确实如此,需求是一直在演变的。如果一个创始团队在这方面有很强的能力,能够用技术、商业模式等各种手段来长期地、持久地、更高价值地满足人的需求,这样的团队能够走得非常长远。

系列内容可扫P1二维码查看~
00
奇绩创坛
6天前
在校生创业:保持勇气与信心

在校生创业,勇气与信心缺一不可。要 think border ,去找那些现在的你还不认识的人、去做那些现在的你还不敢想的事。相信今天的你还不具备的资源和能力,一定是可以被构建的生产要素。要专注于理解这个世界和提升自己的认知,跟更多更专业的人士交流,这可以让你更快地成为一个创业者。创业当然是辛苦的、充满困难的,但越是黑暗的日子越要坚持。一件事的成败往往是由执行者的韧劲所决定的——你的韧劲越大,压得越大,弹性就越大,跳得就越高。
奇绩创坛校友、小熊猫生物创始人兼CEO郭昊天在分享中谈到:留在学术界成为终身教授,完全专注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个概率是非常低的,大多数的生物学博士最后还是会走向各种各样的工作单位,留在学术界的是极少数。除此之外就是加入一家初创公司,成为一个初创公司的005号员工或者前100号员工,挣的都不会比自己创业要少。

但是只是看成功概率是不可行的,要考虑自己真正喜欢做什么事情、更适合在哪里做事情。学术界跟产业界有非常明显的结构性区别:学术界保护长期研究,研究三年可能都没做出来什么成果,也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但产业界激励的是短期迭代、快速优化,即便是生物医药、新药创新领域,外界也想要看到项目在两三年甚至一两年之内就能实现阶段性成果。两者的工作方式也不一样:学术界更多是种漫无边际的探索,大家可以试错,再不停地进行讨论,去探究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而产业界往往是已经存在一个明确的问题,通过一个非常明晰的工程化方式对这个问题不断地进行拆解,然后解决掉它。

这是两条特征差异很明显的路,想清楚哪条更适合自己后,just do it!不要期待能够等到把所有的风险、所有的风口都看清楚了再去做。 当资本入场时,你就会发现竞争者已经非常多了,所以一旦想清楚了自身的需求,就赶紧行动起来。
00
奇绩创坛
11天前
对话陆奇|创业可以从巨头不愿兼顾的低级市场切入吗?

关于“从巨头不愿意兼顾的低端市场切入”,我认为这是创业者永远有机会的一个地方。因为好的企业(比如一个大的巨头)不愿兼顾低级市场,成本太大了。
比如我们以前在微软,任何一个新的领域,我们考虑是否切入就看有没有20亿美元的毛利。鲍尔默先生会坚持,如果这 个切入进去没法带来20亿美元的毛利,那就不做了,因为机会成本太大,因此,囿于巨头的战略定位,创业者永远会有从低端切入的地方。

另外一个创业者还有大量机会的地方,就是创新的格局和范式迎来改变的时机。任何一个好的公司,它之所以做得好,都在于它有非常有效的做事方法,但这个做事方法是为原来那一代的范式来优化的。一旦创新的格局和范式改变,创业者机会会更多,因为创业公司很小,行动很快。任何一个时代,包括人工智能,原来的大公司确实有机会,但创业者持续关注前沿科技,不断保持努力,都会迎来越来越多的好机会。

*奇绩创坛陆奇博士最新演讲分享《大模型带来的新范式》全文实录、完整PPT和视频可通过置顶笔记查看。
31
奇绩创坛
11天前
陆奇最新演讲全文实录、完整PPT和视频

面临一场快速到来的技术变革,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去剖析:事物的内在结构,它的发展体系;什么是稳定不变的,什么是变化的,新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最近奇绩举办了以《新范式 新时代 新机会》为主题的分享活动,陆奇博士以“新范式”为核心,分享了他对当前技术变革的观点,我们基于他的演讲整理了文字稿,也同步分享完整的PPT和视频,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本文基于视频整理的文字和 ChatGPT 的调整,因此在表达准确性上相对有限,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强烈推荐大家扫描 PPT 右上角二维码观看完整视频,或者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获取完整 PPT 链接和不断校正更新的文字稿。

陆奇最新演讲全文实录、完整PPT和视频:大模型带来的新范式

02
奇绩创坛
11天前
各位关注奇绩的朋友们,奇绩创坛第三届科学家日活动将于5月28日(北京时间)举行。

本次活动将聚焦 AI、生物、能源、量子等多个创业领域,围绕大模型对科学发展范式的影响、高校创业知识产权如何解决、科研成果如何匹配市场需求等话题进行讨论。届时我们将邀请优秀的科学家创业者们,探讨科学发展的新范式,分享他们在一线的科研和实践经验。欢迎来倾听这些优秀的科学家创业者的故事,期待这些故事能为你带来灵感和启示,帮助你探索大模型时代下的创业机会。

此外,我们增加了头脑风暴和匹配联合创始人环节,帮助更多有志于科研成果转化的科学家和创业者们碰撞思想,让优秀的科学家和潜力无限的创业者们相互匹配,共同开拓创新的未来。

活动时间:
北京时间(GMT+8)5月28日 10:00-14:00
硅谷时间(GMT-7)5月27日 19:00-23:00

活动形式:线上 腾讯会议(会议链接具体见活动短信/邮件)

面向人群:有兴趣将研究成果商业化的科研人员以及有创业意向的在职人员

报名方式:扫描海报二维码

科学家日报名 | 探索大模型时代的创业

01
奇绩创坛
13天前
在校创业指南|在校生创业,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作为在校生想创业,正式启动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奇绩采访了校友中的部分大学生创业者,摘取了其中有普适性的内容。任何方法都有适合的具体场景,需要大家辦证地进行思考,希望我们的分享能为你的判断决策提供一定的经验视角。

1.计划:首先要有创业方向,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创业很酷也很苦,需要强大的内在动力驱使来做成这件事。创业更好的出发点是 “寻求改变”:只有你发现自己所做的事情非常有意思,才能够不断驱动你去向前迭代。

2.资金:大部分大学生的创业资金可能来自第一轮融资或是家里的支持。假如你能解決好信念和愿景的问题,那剩下就只有钱的问题。但假如你没解决前面的问题,这属于你自己的功课没有做好,还轮不到要解决钱的问题的程度。

3. 社会关系与资源:要学会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比如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讲座,论坛等。特别是科研转换的创业项目,老师可提供经验、科研指导和一些行业资源,而学校能提供一些比较前沿的科研设备硬件以及研发和部署。

4.找到你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可能能在资金方面帮助你,也可能在市场开拓或销售方面来弥补你的不足,或是在技术方面助你一臂之力,或是能起到很好的参谋或军师的作用。有了好的合作伙伴更利于形成对企业价值观的核心认知,在使命共同感的驱动下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5、想清楚自己的机会成本:对于学生来说,机会成本其实不高。在创业的过程中,创始团队能够认识很多投资人,与他们深入交流,也能认识相关产业里面的很多人,组建靠谱的团队去做产品——万一失败,这份经历很可能能够帮助创始人找到下一份工作。

更多系列合集欢迎扫码查看👋
00
奇绩创坛
1月前
Office Hour笔记|为什么早期要强调增长?

验证产品市场匹配,很核心的第三点是:收入在高速增长或者将要高速增长。

(关于产品市场匹配的三点详细内容,可查看本系列前文笔记)
我们的经验是,一个创业项目早期看不见增长,要么是产品没有做对;要么是产品做对了,但市场没有切对,这是伪需求。如果没有增长,创始人一定要重新考虑。

一个创业项目,在早期阶段就像是在挖一口井,第一滴水、第二滴水等都来自同一个水源,后面的水滚滚而来,这就是增长。同一种需求被你满足了,才叫做找到了水源。做得不好的创业者就是挖了一个大坑,里面只来了一滴水,再挖一个大坑,又来一滴水,三笔订单都是不同的人、不同的需求,这样没有用,没有增长。

在早期,如果你的业务已经有增长数据,这是好事。但如果没有增长数据,又需要去融资的时候,我们的建议是找到“将要增长的信号”。
创始人要诚实地用数据或者具体的事实来验证,有非常理性和逻辑的计算,比如“我们目前已经聊了 50 个客户,有了X个意向订单,在什么时候交付,未来 6 个月还会有哪些订单,会实现x%的增长”。核心的原则就是要完全说服自己,这样才能说服投资人。
00
奇绩创坛
1月前
我们即将在上海(4月22日)、深圳(4月23日)、北京(5月7日)举办陆奇博士的主题分享活动《新范式 新时代 新机会》。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将剖析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范式,探讨它所催生的新时代及大模型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机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生命科学、新空间等领域。

如果您对前沿科技和创新创业充满热情,对大模型带来的机遇充满兴趣,观迎报名参与。

陆奇博士主题分享:新范式新时代新机会|北京上海深圳活动报名

12
奇绩创坛
2月前
对话陆奇|如何判断创业方向是否正确?

创业中最关键的部分是从0到1,找到产品和市场匹配的点。从1到100的扩张其实更多的是系统性的方法论。最具有挑战性的,最无法预估的是从0到1的部分,而且在这里,时代机遇(能否赶得上一个风口)和运气起着很大的作用。
不过,还是存在高屋建瓴的思维方式方法可以借鉴使用的,我个人比较喜欢用的一个思维模型是“挖深井”vs“挖大坑”。

具体来说,最能够让我们知道自己是否在往正确的方向上前进,是否正在取得真正从0到1的进步的东西,是业务收入。如果有愿意付费的顾客,你一定做对了什么,一定做出了能创造价值的东西。 得到收入就如同在挖一口井的过程中发现一滴水一样,一旦你看到了第一滴水,你就必须挖更深,在这同一口深洞里,找到源源不断的水源。
在从0到1的最早期,尝试各种不同的东西来发现一条通往未来市场的道路是必须要做的。因为太早期了,你的未来目标还是相对披了层纱,你的能见度和能看到的距离有限。我们需要避免的,是试太多不同的方向,但一滴水都没看到。我们需要避免挖一个滴水无收的大洞,或者流水清浅的池塘。我们需要的是挖一口水流不断的深井,满足一批不断扩大的用户群体共同面临的一个深度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产品本质不同,有的产品想实现早期就获得收入是非常困难甚至不切实际的。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真实使用产品,并且产品实际解决了用户需求就是退而求其次的最佳评判准则。你需要到达一种用户没了你的产品就不行的境界,这才是标志着你在通往收入的康庄大道上看到第一滴水,并且之后可能会有更多源源不断的水源的重要作佐证。

最终你会拥有一口深井,这就是你可持续发展的公司。

更多系列内容可扫描P1二维码查看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