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啥都知道点儿的麦子
397关注529被关注4夸夸
😇简单心理接访60h,戏剧治疗团体100h
👹人类学小硕,大厂用研2bc,10年采访经历
🌞坦诚需勇气勇气需练习,觉察即自由自由即责任
啥都知道点儿的麦子
14天前
成都人民公共夜生活,好安逸。

​以前在民大读书每周六都有锅庄,但一次没去过。(以及每年都有宋干节古尔邦节blabla)
​每晚都在挑灯夜战读弗雷泽帕森斯韦伯列维斯特劳斯中度过,理论确实比经验精华但对年轻的小朋友来说未必都能全部消化来…

这里领舞的藏族小姐姐乌黑光泽及腰的麻花长辫子,缎面的藏袍配珠串,真的漂亮,明艳豪爽,开玩笑说要去前排跳的条件是…嫁给藏族小伙做藏家媳妇。
男孩子跳得更热情洒脱。
转大圈的同时转小圈,我跟着转了一会儿就转晕了…但被他们叽里呱啦的笑声传染了…
00:30
00
啥都知道点儿的麦子
1月前

溪溪溪子: 为什么我不建议新手咨询师做精神分析咨询 今天上午群里有人问我,新手咨询师怎么精神分析流派入门。 作为一名七年的心理咨询师督导,我一般不会建议新手咨询师上来直接只学精神分析,并且把精神分析/动力学作为唯一的临床应用。市面上目前精神分析正规的培训都希望咨询师有1000+的个案小时数和稳定长期的个案。比如capa的门槛是两年以上的全职心理咨询从业经验, 换句话说,正规的精神分析培训都希望咨询师最好有一定的积累再来学习。 根本原因我觉得有三点 第一个是流派和技术在实际咨询效果占比比我们想象的少很多 国内的咨询环境,流派的争论好像武当少林 江湖之战,承载了太多本不该承担的东西。其实在具体的临床咨询中,流派并不是关键性因素,Michael J. Lambert 在1992年的研究中指出,心理咨询的具体技术只占心理咨询疗效的 15%。这个结论基于他对多种心理治疗研究的综述和分析。而咨询关系占到了30%左右。对于新手咨询师,除了夯实心理学理论基础和督导指导,咨询初期应该重点练习上如何建立关系,如何理解来访者,如何共情上。 第二,精神分析复杂抽象 实践要求高 学习精神分析很容易感觉到某种”爽感“甚至满足”小小的自恋“但是精神分析作为一个主要流派,理论体系非常庞大、复杂且抽象。自体客体传统精神分析关系动力学等,都需要很多的时间理解和学习。临床实践中,对于咨询师的临床经验和敏感度要求都很高,很多新手咨询师还没有足够的临床基础,很容易用错方法。 第三 咨询周期长 效果短期不容易看到。 我督导的经验是新手咨询师在初期很容易焦虑和迷惘,对自己的胜任力没有信心,也会担心到底能不能帮助来访者。 很多来访者也需要“咨询效果”去相信新手咨询师,继续和ta工作下去。精神分析都是按年计算的,短则1-2年 多则3-5年都会更多。对双方都需要很大的信心和耐受性。来访者可能会因为没办法看到“效果”脱落,咨询师也可能会容易感受挫败。相比较 认知行为疗法(CBT)或人本主义疗法EFIT等其他流派的技术体系相对较为直接、结构化,且易于理解和应用,更适合新手上路。 我并不认为新手咨询师应该完全避开精神分析。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技术可以为咨询师提供深入理解个体心理动态的工具 总结来说,新手咨询师临床实践可以初期从相对短程,结构化的入手。建立信心积累经验,与此同时,如果有兴趣,咨询师可以逐步学习和整合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技巧,最终在有足够经验和信心时,开展更深入的精神分析工作。

00
啥都知道点儿的麦子
1月前
道德是被建构的,
但良知是公理。
00
啥都知道点儿的麦子
1月前
我觉得咨询师的姿态,准确说倒不是温和,
是平和、中正、特别稳,
所以给人一种温温吞吞的感觉,
但这不代表不促进来访的改变,不激发他的潜力,
只是站在中正的位置上平和地讨论来访的内心活动、心理需求、畏惧何在力量何在、也会challenge他让他自己意识到自己未觉察的逻辑矛盾何在,让他对自己有觉察和顿悟,然后自己选择变或不变、如何变。
真正的接纳,并不是“我说我接纳你、就现在这样吧、挺好的”……是建立在非常准确地理解你的基础上的。

之所以对这条很有感触,是因为我就见过把“棒喝”变成PUA的😂,仿佛自己有上帝之眼认为自己分析出来访的潜意识,来访不改变是他不愿意自我成长…名门正派科班出身收费极高但是带领的团体宛如大型身心灵洗脑现场…也可能造成二次创伤。

当然“棒喝”“挑战”本身没问题哈,还是要看,
咨询师自己的自恋是否修通、专业度是否足够、
位置是否中正客观,能否接受和理解来访的不同声音,
能清醒谦卑地意识到本质上没有感同身受、咨询师对来访的所有理解都只是经验假设最终还要和当事人验证,
能行为上做到尊重来访的感受和选择。

吕淮190: 最近和朋友聊天,聊到一个我们都认识的心理咨询师大V。然后我才知道,这位大V也有自己的师傅,好像是修禅宗的,主要特点就是“严厉”。 平时形象很温和的咨询师,居然会找一个严厉的人当师傅,的确有点反常识。姜Dora十一去家附近的寺庙禅修了一下,我就请教了她这个问题。 她说,世界上有两种力量: - 父系力量:决心,原则,边界,逻辑,理性——对边界的守护,姿态强硬 - 母系力量:团结,宽容,爱,陪伴,同理——对人的接纳,姿态温和 一个人首先要被看见和接纳,接着才能承受棒喝。市面上之所以接纳和包容很常见,因为大部分人还处于一个困顿的状态。还是三岁小孩。成年人被棒喝,可能会激发潜力,但是小孩被棒喝,可能一棍子就打死了。 我想到在学人生教练的时候,老师也经常说,要敢于挑战客户,抻一抻客户,激发客户往前走,而不仅仅是让他在原地感到很舒服。 要不然为啥没有“教练水平”这个词,而是只有“教练状态”。能在母系和父系两种力量中找到平衡,可能才是值得追求的状态。

00
啥都知道点儿的麦子
1月前
史蒂夫的文字,
和简里里的声音,
对我来说都像感冒时的阿司匹林。

史蒂夫说: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想分享一个想法:你不需要期待创伤可以痊愈,缺失和遗憾可以被弥补,尤其是不要期待这些事情可以通过他人的拯救、道歉、或者补偿来化解。因为这些期待都会让你一直不直面自己的痛苦,一直觉得这些经历都只是一些等着药到病除的无妄之灾。 但这些经历都是你人生的一部分,创伤的经历虽然令人痛苦,但也是你的内心和灵魂在发出声发音。你真正需要做的是承认它、拥有它、接受它是自己的生活经历之一,然后用自己的爱和理解去抚慰它,将它转化成某种建设性的力量,在内心为它找到合适的安放之处。当你能够这样对待这个部分,也才学会了不忽视自己。 一直期待,就一直自我忽视,你就始终活在不被看见的感觉里,一直期待他人那永不会发生的救赎。这虚幻的希望感会让你的痛苦不至于太过难忍,但也会让你的生活里没有为自己而活和活出自己的空间。 我非常坚信每一个人都拥有无与伦比的潜力,可以适应,生长和进化,不论经历过什么,后面也依然有十足的可能性拥有精彩而充实的人生。我希望没有人需要一辈子活在某种缺憾或者等待中,我希望每个经历过匮乏、缺失、忽视或者伤害的人,最终都可以慢慢构建起一种对自己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同情,让自爱可以从这当中生长出来,甚至可以延伸出对他人的爱。 大家都要加油!

00
啥都知道点儿的麦子
3月前
第三视角写真产品,比原片生动。
20
啥都知道点儿的麦子
3月前
爱情像便利店上新的有期限的凤梨罐头。
爱像手作陈酿,历久弥香。

闺蜜说小时候早恋,就顺着期末成绩排名,哪个男生这学期考第一,下学期就喜欢谁。第一名有女朋友,就喜欢第二名……(当然那是小时候的她)
每个人都曾是别人的crush也被别人crush到,小半生不知道crush过多少人。
爱人的能力真不是人人都有,需要学习。有人可能在爱商方面一辈子都低分飘过。

爱是接纳、爱是看见、爱是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爱是选择而非只是需要,
爱是我本具足,但惺惺相惜、肝胆相照,任何长久关系里质朴宝贵真挚的义气,或许是关系的最高境界。。
也许没有办法所有关系都惺惺相惜、肝胆相照,阶段性有过也是珍贵体验。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