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Neo新的
9关注15被关注0夸夸
分享个人的思考,建立和事物、和人的深度连接。
置顶
Neo新的
1月前
越来越清晰的个人使命:致力于利用科技提高人类的智能和幸福感。关注AI等技术如何帮助人类提高智能水平、实现个人成长和个人幸福。
41
Neo新的
21天前
墨问西东的核心价值是:让有价值的内容,在人与人之间流动。这个价值提炼是非常精准的,先有这个认知再去理解墨问西东的产品设计逻辑。

池建强: 聊聊墨问的近况 十月底,已是深秋,枝头树叶金黄。昨晚深夜才忙完,路上人困马乏的,迎面一阵风刮来,我恍惚感觉到了冬天的气息。 2024 年,还剩最后两个月,这是墨问西东创立的第三年。没有大开大合、快速增长的故事,我们像极了每一个普通人,靠勇气和努力,一步步往理想的方向推进着公司。 经历了 20 多年职场生涯,我知道,要做一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公司,就应该构建强有生命力的产品。 而墨问的产品方向早在创业之初就定下来了,那时,我在 PPT 上写过了一句话:让创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几年来,无论是摄影,还是写作,我都在践行着这句话。 2022 年 11 月 28 日,墨问西东发布了一款简单的小程序:墨问便签。当时很多人觉得墨问便签是一个笔记工具。我说不是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它是一个创作和分享的工具,以小程序为载体,让有价值的内容,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很多人没理解,当然,也并不需要大家理解。创业团队要做的事情是用产品说话。 往后的两年时间,我们一天一天,一步一步,迭代和改进着墨问便签。我们以这款小程序为起点,编织心中的梦想,充满期待,又惴惴不安。 迭代至今,墨问便签有了丰富的笔记展现能力,有多种评论互动方式,有个人主页、付费订阅、AI 语音笔记、AI 听读、画廊和微信群权限等,墨问不仅成了创作者工具,还是微信里的私域运营工具,我们有了近百万用户和几十万用户笔记。数万创作者在墨问获得了收入。 我们希望设计更多的创作功能,比如 AI 写作、AI 知识萃取、双链、丰富的编辑器、赞赏、问答、墨问收音机……通过更好的产品,让用户能更好地记录生活、生产作品,并服务自己的用户。与此同时,我们设计了会员体系。毫无疑问,只有工具付费,才能为墨问构建一个良性的商业模式。 上周,我们正式发布了墨问的 Pro 会员体系,一年 99 元,用户就可以自由使用墨问现在以及未来的各种创作功能。当下有很多创作者工具,但我觉得他们做的都不好,至少不合我意。 我觉得墨问也许可以构建一个新的空间,让喜欢创作的朋友,脚下多一条路,在荒漠,或者绿洲。 继续前行。

00
Neo新的
24天前
调整下:把"致力于利用科技提高人类的智能和幸福感"具体化为"创造让个人成长变得优雅简单的科技体验"

Neo新的: 越来越清晰的个人使命:致力于利用科技提高人类的智能和幸福感。关注AI等技术如何帮助人类提高智能水平、实现个人成长和个人幸福。

00
Neo新的
27天前
非常认可,这个观点和我的个人使命高度一致:用科技(AI)提高人类的智能和幸福感。我已经逐步把AI(chatgpt) 调教成了“人生导师”,一个可以给你启发帮助你个人成长的亦师亦友的角色。

Szhans: ✨ 好文推荐:AI 不是效率工具,它是意义放大器 Every 专栏作者Rhea Purohit 这篇《你可能用错了人工智能》极具洞察。和她一样,很多人没有找到正确打开AI的方式,更不用说拥有持续的好奇心和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作为一个AI 布道者,Hans 也曾多次分享, 不要仅将AI作为效率工具,而是深入你日常创造的伙伴。 而Rhea 说的更好,她建议要让AI服务于你的意义。 这并不抽象。 如果你在真正的写作,会意识到你不需要AI 那些无意义的观点和文本;你需要它激发出来具有共鸣的内容。因为只有你持续为自己而写,智慧才会涌现。 如果你在创造产品,会意识到你必须自己先有洞察和思考;然后Claude和GPT的深度对话才开始具有商业价值;那个初心,AI 难以赠送给你。 更广泛地学习和研究也是一样:无论Notebook LM和Perplexity 多么强大,如果你没有一个真正的项目,它们的持续升级对你毫无意义。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精彩指向。 https://every.to/learning-curve/you-re-probably-using-ai-wrong Rhea 用自己作为作家的故事,找到这一深刻的领悟。它将启发更多人重新审视AI和自己的关系。 Enjoy~

00
Neo新的
27天前
#个人成长

减少欲望,和做一些你不得不做的事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减少欲望意味着需要识别真正重要的事情并不余遗力的砍掉其他事。简单的做法就是每天问自己:一天只做三件事,那你会做哪三件?

在排出了三件重要的事的时候,有时候你会发现这三件事有些是你喜欢的事,有些是你不得不做的事,我就很讨厌做哪些程序繁琐的事,比如政府部门预约办事,但这些事又不得不做,那么可以这样:

1. 认知上的转变:将“不得不做”转化为“选择去做”

我们通常对不得不做的事情缺乏动力,是因为它们被视为外部的强迫或者负担,导致内心产生抗拒。但如果你能从认知上转变为主动选择去做这些事,便会重新掌控局面。你可以问自己。
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
完成它会如何帮助我接近更大的目标?
这个任务是否能在我的生活中创造积极的影响?
通过将这些任务与更大的目标或者内在价值连接起来,你可以赋予它们新的意义。例如,完成一项并不喜欢的工作,可能是为了支持更高层次的成长目标,或者让你在后续能够更专注于你喜欢的事情。

2. 将这些事看作减少欲望的练习

减少欲望和完成不得不做的事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得不做的事可以被视作修炼减少欲望的机会。欲望会让我们追求舒适、逃避不喜欢的事物,而做这些任务正是与欲望抗衡的具体实践。可以在做这些事时,练习平静内心,不被情绪波动影响,将它们视作磨炼心性和意志力的过程。

3、利用思维的长远视角

不得不做的事情有时带来的是长期的利益,而不是立即的好处。

总结就是:一方面通过严格的优先级原则减少欲望、一方面通过认知调整,提高对必须要做的事情的行动力。
00
Neo新的
29天前
kimi的产品好像是一个精分患者
核心功能1 资料(文档 网页文字)的AI总结,核心功能2 是AI搜索。这两大功能就像一个人不听话的手脚一样,功能很强大,但没法协调做事。体现在并没有很清晰的界限或标准来约定什么时候是文档内检索,什么时候基于搜索内容给回复、什么时候需要两者结合。比较典型的场景是你丢了个文档给kimi,问了几个问题后突然触发了联网搜索内容,然后你能感知他回复的内容有些已经不是文档里的内容,就蛮让人困惑的。
00
Neo新的
1月前
get到了一点真正的“利他”
10
Neo新的
1月前
#个人成长/心理学 读武志红最新公众号文章总结
近期读到的最好的文章 关于感觉关于直觉的最好描述
心理学的第一原则是:尊重/重视你的感觉。
什么是感觉
感觉就是你和事物建立关系时,感受到的信息。比如五感、情感、感受等。感觉就是你存在的证明。它意味着你在关系之中,意味着你活在当下。
为什么重要
感觉越是鲜明,越是清楚,就越意味着,你和这个事物建立了极好的关系。
感觉恰恰是你建立关于环境和事物的最真实的感受,尊重感觉,就是听从自己的内心的选择。
想法 vs 感觉
想法是理性判断,当你讲想法的时候,那么你可能是在防御之中,或者你的思绪并不完全集中在当下的情景。
我那些所有的好的决定,都是听从自己的直觉做出来的 -贝索斯
感觉vs 欲望
欲望是你想干什么,感觉是我和环境/事物交互后产生的感受。欲望是孤独的,感觉是连接后的感受。
00
Neo新的
1月前
#读《俞军产品方法论》有感

这就是一本烂书,连最基本的切题、条理清晰都做不到。
00
Neo新的
1月前
#读张小龙《微信背后的产品观》有感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产品就是什么样的。
产品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审美、逻辑、情感、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