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笔记、写作流程构建记录
链接:
www.jiajiewu.top这篇文章主要受到最近两个月的一本地铁读物—《卡片笔记写作法》的影响而诞生,我想记录阅读这本书的一些收获,以及参考它的做法搭建的一套写作流程。
图一可以概括我当前的阅读、笔记、写作流程,里面也提及了一些软件和插件的使用。从设备类型上分类,我会把常用的软件分为移动端和桌面端两部分。移动端会常用微信读书和omnivore,微信读书大家都熟悉,非常方便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多设备同步足够好用,支持导入外部书籍。omnivore是一个开源的强大的稍后阅读软件,还支持导入RSS源,我在对比了一系列稍后读和网络划线的软件和应用后,终究还是回归omnivore怀抱,真的很香。平时在闲逛兔子洞时,我会把感兴趣的文章先保存到omnivore,在omnivore中阅读,划线和评论,非常类似在微信读书的操作。
我会使用obsidian的一个叫thino的插件来记录闪念笔记,在手机端我会给obsidian设置一个超大的图标入口,并且调整了thino的设置,一打开移动端的obsidian就会切换到thino。我会在微信读书或者omnivore批注时,顺手把批注和引用文章这些闪念粘贴到thino。
上面只是记录了闪念,每隔一段时间(几天或者一周),我会把这些闪念整理到obsidan的临时项目文件夹中,这时候就不能只对闪念笔记做文件搬移操作了,我们需要把它们整理归纳,尽量让这些小的记录嵌入到更大的上下文中,来为一次写作积累素材。
微信读书和omnivore的所有划线,会通过对应的obsidian插件同步到本地obsidian仓库,未来做信息检索使用。
以上就是我会在移动端做的事儿,主打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如果是在某个比较闲的周末(比如今天),我会用obsidian的Remotely Save插件把移动端的所有信息同步到桌面端,如果觉得临时空间中关于一个主题的素材积累的差不多了,就可以把它们整合起来写成一篇文章,注意这里只是我的个人偏好,在上面的卡片笔记法中,没有对临时空间的硬性要求。你可以参考上文对卡片笔记的结构的介绍,发展适合你的笔记结构。
最后,我会在桌面端利用notion来写作,并后续通过github的一个叫react-notion-x的项目来把notion的文章解析到我的个人博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