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大脑的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会带来身体上的改变,这点比较明显,肉眼可见。但一些心理能力(比如学微积分)的训练对大脑的改变无法亲眼看见。
事实上,大脑的结构与运行都会为了应对各种不同的心理训练而改变,很大程度上像你的肌肉和心血管系统响应体育锻炼一样。
**研究案例:**
出租车司机的大脑中,海马体的后部比其他非出租车司机更大。出租车司机从业时间越长,海马体后部越大。海马体这个部位主要对应着空间导航能力。
### **大脑拥有无限的适应能力**
大脑的适应能力和身体适应能力非常相似,就像体育锻炼对身体的改变一样,如果你足够多地练习做某件事情,你的大脑会改变某些神经元的用途,以帮助完成那件任务。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会根据你对它们的运用方式而改变。因此,通过清醒的、刻意的练习,以我们期望的方式来塑造大脑,都是可能的。
**研究案例:**
50岁以上有老花眼情况的人群,通过连续3个月,每次30分钟的视力训练后,研究对象能够阅读比在刚开始训练时小了60%的文字,每位研究对象都改进了视力,还能够不戴老花眼镜读报了。
这个改进并非由眼睛本身变化造成,而是大脑对来自眼睛的视觉信号处理能力发生了改变。
### **走出舒适区的重要性**
人类的身体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保持“体内平衡”。
当体育锻炼不够费力,身体平衡机制可以照常运转,它就没有理由改变。只有当锻炼足够费力,让身体平衡机制无法正常运行,身体就会为了“保持稳定”而发生改变,走出舒适区。
所以,足够努力的锻炼,并且保持足够长的时间,那么,身体将以各种方式来改变,然后使努力变得更容易。你也会因此变得更强壮一些,耐力更好一些,身体更协调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身体改变过后,会到达一个新的舒适区,实现一个新的稳定平衡,改变也就停止了。
大脑的改变和身体的改变,运行着同一套原理。如果要提升能力,改变大脑,也需要走出舒适区才有效果。
### **走出舒适区不要太过**
挑战越大,变化越大,但不能太过。
人类大脑的神经元网络负责思考、记忆、控制移动、解读感官信号以及大脑的所有其他功能,重新调整和加快这些网络的运转速度,可以让人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为了适应改变,大脑会以各种不同方式来“重新布线”这些网络。例如,强化或弱化神经元之间的各种连接,同时还增加新的神经元连接或摈弃旧的神经元连接。
一个人遇到的挑战越大,大脑中的变化也会越大。比如人在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时,如果能够触发大脑结构的变化,那么,这种学习比起只是继续练习已学会的某项技能要高效得多,大脑也会感到吃力得多。
大脑和身体一样,对于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并不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
不要过长时间内过分逼迫自己,这可能导致倦怠和学习低效。
### **练习改变大脑结构**
长期的训练,使大脑中与那些特定技能相关的部位发生了改变。
**研究案例:**
音乐训练改变大脑。与非音乐家相比,长期进行音乐训练的音乐家,小脑更大,脑中在皮层的各种不同部位中拥有更多的脑灰质。
数学训练改变大脑。与非数学家比,数学家的顶下小叶中的脑灰质明显多得多。这个区域负责数学计算和看见空间中的物体。
**大脑改变的3个细节**
1. 年轻人的大脑(儿童和青少年)比成年人的大脑更具适应能力,因此年纪越小,训练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2. 通过超长时间的训练来发展大脑中的某些部位,可能得付出一些代价。代价就是在其他行业或领域的能力会退化,表现比一般人要差。
3. 由训练引起的认知和生理变化需要继续保持,如果停止训练,它们便开始消失,
### 潜能可以被构筑
对于刻意练习,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发掘自己的潜能,而且要构筑它,让从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变得可能做到。这要求挑战体内平衡,走出舒适区,并迫使你的大脑或身体来适应。
一旦做到刻意练习,学习便不再只是执行某些遗传命运的方式,它变成了一种控制你自己命运的方式,也是一种按照你选择的方法构筑潜力的方式。流行一点的说法,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个人在能力上的差别,不再由遗传基因决定,通过学习能做到的,并不局限在仅发挥遗传潜能而已。一个人成年后,大脑的“布线”也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去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