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Kelly.soul
1k关注2k被关注3夸夸
做了一款AI Agent产品 Opencord AI
1️⃣键海外社媒全自动化运营
📍🇸🇬🇫🇷🇺🇸🇨🇳
年更YouTuber|月更📕er|周更📒er
Kelly.soul
3天前
这个帖子发了快一年,多亏有个网友回复,又把这篇经典的帖子翻出来。很好奇,大家对于这两个团队的执行和方向有没有探讨😊Arc 的GTM 团队分两类:1️⃣讲故事2️⃣会员

Kelly.soul: 在几个月前(去10月左右)在ph看到了arc,作为一款新的浏览器,在尝试过chrome后我几乎就没怎么探索过浏览器产品这件事了。但最近arc和perplexity 的出圈,以及自从下载后订阅了他们的newsletter和youtube 后,让我对创始团队非常的好奇。newsletter 的设计,内容质量,以及分发形式,youtube的内容都堪称一绝,强烈建议大家深入了解学习模仿,再超越。 而且我也想出一集关于使用arc 产品的使用视频来蹭一蹭🔥度。 长话短说,这期内容是lenny (之前搬运过好几期他的干货了)在十个月前采访了arc的ceo, josh。arc的全名其实叫the browser company,感觉arc是他们作为想要征服浏览器方向的第一个大产品. josh说到arc的增长,他们其实只看一个数据📊,叫d5 d7,很多公司叫这个数据L5L7, 用人话说就是有多少用户在一周里会来用arc至少5天。对于arc, 这个数据可以告诉团队留存,活跃,和增长在一个数据表格里。 为什么这个数据可以说那么多: 1. 从留存的角度- 可以看到用户打开了多少个tab, 而并且只是打开 2. 从活跃的角度- 5天/周的使用频率几乎很少有产品能做到这样 3. 从增长的角度- 每周的增长数据比更小数值的更有用。 在产品发布后的8个月,每周的增长都有10%。arc并不看每天/和周的活跃用户留存,只看d5d7,他们当时的数据是30%-40%左右 josh也谈到最近很火的“building in public”的行为,josh 录制并且发布了board meeting的过程,josh也录制了和head of design 的关于产品已经落后1周发布的会议。在发布了这些公司内部内容录像后到底有哪些好和不好的地方? josh👎后悔的地方: 他不喜欢产品和公司以及公司的内容和他自己链接的过近。但作为一个ceo, 这是不可避免的,需要自己出来为产品代言并且很容易成为视频里的主角。 他不想成为一个youtuber,但是没有办法。他也鼓励观看的视频的人如果觉得视频做的太偏向于他个人,也希望别人告诉他 josh👍感激的地方: 通过视频以及building in public的方式展现了他和他的团队作为一群理想主义者,为了自己的工艺向外界展示做出一个好的浏览器产品是有可能的。 通过视频展现出团队的渴望,他想通过视频让用户和互联网公司建立更多的信任。把很多让自己都没有觉得很舒适的会议的视频给用户展现出来,是通过用户的角度告诉ta,为什么这个公司值得被信任。 arc可以有世界上最完美的隐私协议,但最终还是屏幕后的团队和人。这些building in public的视频是arc团队对于绝对信任(并非绝对透明)的搭建的方法。 对于一个面向消费者每天会使用的产品,arc很需要得到用户的信任。因为一个浏览器是我们和互联网打交道的连接点,无论是私人还是工作业务。 arc的里有两种和传统创业公司的架构里不同类型的团队 1⃣️讲故事团队 主要服务于还没来使用arc产品的客户,从潜在的投资人,到媒体,到普通用户,到付费用户。整个团队把还没使用产品的人统一起来。 整个团队只有3个人-nash, ellis 和 一个跟随josh 在Facebook的时候做产品设计的实习生,到成为了一个成功的indie film director. 三个人都是非常非常不同的人,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观念,就是为了把故事讲的更生动,让更多人看到故事后想要使用arc的产品 2⃣️会员团队 无论是customer service, customer support, user research,只要整个过程里有用户在使用产品,无论是第一次使用还是持续使用,这些都是和用户关系直接打交道的。所以会员团队是掌握用户从头到尾的使用感反馈和需求的地方。 josh举了个例子,假如团队请了个video produer去制作一个媒体内容,目的不光是要让视频本身有病毒分发性,更是要从最基本的原则考虑,这个视频是让已经使用的用户更好的使用还是让新的用户来看到。 lenny也提到了airbnb早期营销团队,通过制作极其精致的故事把airbnb的营销预算节省了很多,并且大多数用户都是在看到airbnb的视频后来使用这个产品。

00
Kelly.soul
3天前
圣诞快乐🤶
00
Kelly.soul
4天前
让我们工程(Ai agent)作伴@Rubywang.eth , all in web3😻
11
Kelly.soul
5天前
有一种过节的气氛叫:
边过节边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就。

这种方式的GTM能够让工具类的AI产品迅速出圈,尤其是,长在社交媒体上的内容生成品。

比如最近在LinkedIn 出圈的Cleve.ai,是个马来西亚🇲🇾团队做的。之前一直发展的都很上不上下不下,但是,他们做了一个LinkedIn Unwrapped (Spotify做了这个很多年了),在LinkedIn 上大🔥,全世界用LinkedIn 的KOL们都愿意主动分享自己在LinkedIn 一年的深耕。

看看下面两个LinkedIn KOL的分享👀
00
Kelly.soul
6天前
💩in 💩out

怎么把💩变得高级✨
10
Kelly.soul
6天前
每每发一次新的海外科技播客推荐后,就发现有大公众号转译最新一期节目👀 这不是有新最新一期就说到这个节目了吧
mp.weixin.qq.com

Kelly.soul: 刚在健身的时候听了一期BG2 Pod- 主播是Bill Gurley 和 Brad Gerstner. 这个播客比相同类型的All-in 简直就是让人(说我自己)听了5分钟后就必须把一小时的视频当即听完。 👨这两个人是谁- Bill Gurley是Ex-Benchmark GP后者是Altimeter Capital GP,都是在北美创投超一线的投资人。用数字说话吧,Bill Gurley 在 Benchmark 对 Uber 的早期投资(2011 年投了 1200 万美元,后来坐等 Uber 上市市值冲到 800 亿美元),带来了几十X的回报;Benchmark 的多只基金在他的参与下普遍跑赢行业平均水平,有些MOIC甚至突破 10x(我帮大家问了下GPT, 北美VC平均的MOIC 3-5x是正常发挥,5-10x是头部) Brad Gerstner 和他的 Altimeter Capital,虽然起初基金规模不大,但很快就在 Snowflake、Grab、Unity 这些项目中取得了成功,尤其是 Snowflake IPO 时的惊艳表现,让 Altimeter 的持股价值一路飙升到数十亿美元规模。20年Altimeter 做了个SPAC-AGC和Grab合并上了Nasdaq. 👂谁可能适合听-前面说到了我是听了5分钟后就决定入坑1小时,而且是在健身撸铁的过程中。思考了下,这个播客的特点其实有三个: 1️⃣结合宏观北美科技/S&P500的财务分析去思考和启发听众对于各种AI投资和业务的理解。(他们有提到很多的金融词汇,说实话,我这种半吊子金融人是需要听过后消化的) 2️⃣不想听特别多搞笑,扯皮,个人政治思想讨论的科技话题(于此对立的估计就是我非常不喜欢的All-in😂,黑归黑,他们四个真的是把硅谷创投届一线大家拉到了创作者一线。) 3️⃣随便拿出他们里面讨论的观点去装x是完全💯没问题的。现在这个时代谁不需要点可以在各种场合装x的呢。尤其是,你还在身先士卒的做/投资AI的时代 🔗在油管和Spotify 搜BG2Pod

00
Kelly.soul
9天前
弄巧成拙🤡

这个virtual background 真是离谱🙃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