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叫我王愚
649关注286被关注3夸夸
喜欢听着Lofi hiphop修图
对世界始终保持好奇的infp
热爱阅读,电影和各种hiphop live
自己写一些散文,小说,聊以慰藉
置顶
叫我王愚
3年前
从2009年开始,云南连续三年出现强烈干旱,那时正值我在昆明市区念高中,感知其实不明显。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教我们物理的黄老师上课提问:你们都知道现在云南干旱吧?

学生们齐声说“知道”

“你们知道个屁!云南干旱学校里面的水龙头还不是免费哗哗地淌,云南干旱学校里边热水还不是24小时供应,云南干旱你们不也是该吃吃该喝喝,你们哪里知道了?”
教室里顿时安静的地下掉一根针都能听见。

其实那时候我想插嘴来着,因为我自认为比起其他同学来说还是知道一些的。无奈成绩差不敢和老师顶嘴。

一直以来家里田地的事情父母即便再辛苦也不会要求我或者我妹去帮忙劳作,说你们两个好好学习就行啦,家里的农活不用你们操心。

那会儿云南干旱虽然没怎么去地里干过农活,但在吃饭的时候还是听到了些干旱的消息。

“田里的香菜再不浇水就要不行了,怎么办才好呀!急死人了”

田地里引渠浇水,这家把水堵了,好浇水,那家的水就流不下来,各家各户都闹些矛盾。

“狗日的你这样引水活了你家菜地,我家菜就不活啦?”

“你看二妞家那井出的水满当当的,真是馋人眼睛,倒是怎向人家开口借点水灌溉呢?现在挨家挨户给田浇点水都不容易……”

一直盼不到下雨,干旱的日子也越来越长。最后我家决定自己打口井,我印象中一共打了三口井,只有一口井有水,不过也很不错了。听说那口也是打了很深很深才出的水,实属不易。

打井得花不少钱,除了工具费和人工费,就那儿工人每天给你家干活,每天还得给人包伙食,老妈在家又是个好面儿的人,属于钱包又紧吧,还得顿顿伺候人牛肉的那种。

不过不管过程如何艰辛,打井这事儿算是成了,自那以后干旱也就和我家没了关系。

不过自那以后,我洗衣服再也不是让水哗哗淌那种洗法(之前让水哗哗淌的洗法我是觉得,水这玩意儿,淌就淌它的,反正最后不都是要到地上,滋养脚下这片土地……)
,而是水即开即用,不用就关上。

前几天西湖区转塘街道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开始对工地施行限电政策,白天宿舍不许用电,办公室也不许开空调,并且威胁说敢开试试,开就立马给你把机器拆咯(这几天天气还不算太冷,不知道再冷一点会不会让开),就一下子好不适应。

想想限电之前的工地生活,宿舍空调肯定是24小时开着的(大家都这样,你也别急着批评我)。电磁炉时不时用用diy下火锅喝两杯,小冰箱冰可乐,冰啤酒喝喝。

现在却不行了,你问我难受吗?那肯定难受,但是除了难受之外呢?

只有失去的时候,才会觉得珍贵,才会在意。我的生活不会因为宿舍空调24小时开着变得美好快乐,因为我习惯了,这在我看来就应当如此。

当然,这篇文章不是来探讨节约能源的。想要说的是这就像是围城,里外两种状态,习惯了24小时开空调便再也感受不到寒冬早上被冻醒的滋味,习惯了洗衣服开着水哗哗淌就永远体会不到干旱时候水资源的珍贵,习惯了铺张浪费就体会不到农民伯伯们的“粒粒皆辛苦”,习惯了被人照顾就体会不到对方的付出……

习惯了就不觉得它珍贵,习惯了就觉得理所应当。

试想一个天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名伯伯穿越成为慈禧太后,叫他吃一顿饭布150道饭菜,可以吗?不行吧。

其实有一句话“跳出舒适圈”还是比较扣题的,所谓的舒适圈就是目前自己的种种习惯,跳出舒适圈就是打破自己某种习惯所做的尝试。

我们在围城里面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可能是更好,更美丽的居所,也有可能更脏,更乱,更差。

但是总归风景是不一样的。

自己不喜欢社交,习惯了独处,那是否也可以尝试去打破这个习惯。可以主动约一约朋友,聊天吃饭,感受别样的风景?尝试之后倘若自己实在是不喜欢,那就下定论,我就是喜欢独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就是我。

我们的各自的人生就像溪流里的一条条鱼,有的鱼早早找到了自己落脚的地方,大多数鱼只是顺着溪流这股大趋势,漫无目的地游着,不知道要去向何方。

改变就是鱼掌握主动权的第一步——跳离湖面,看看现在游到什么地方了。

自我出生就没离开过水面,有一天我突然一时兴起,纵深一跃,脱离水面。

看到了我此生难忘的一副画面——数不清的鱼跳离水面,这个刚落下隔壁又起一个,激流勇进。

生命的活力不过如此。
290
叫我王愚
2天前
辣味薯片之神
00
叫我王愚
2天前
骑前拜三拜
01:32
20
叫我王愚
3天前
我在家开这辆车是我爹花一万块钱从市场买来的二手。拥有着自然吸气四缸1.6L排量发动机,手动五档的大众捷达Cix。

而我开的本田飞度ge8,无论是驾驶舒适度、加速能力、还是价格上,都全面碾压捷达。我说白了,这辆捷达除了手动挡以外的其他东西在我这里通通都是小破车啦。

很早之前租车出去玩,本田CR-V。油箱加满四五百块钱呐!就一直对汽车的“加满”肃然起劲。相比行驶同等距离下的摩托车加油就跟不要钱一样......

但后来买了ge8,我发现油箱加满也不过二百多钱。可能还是suv和轿车的差异吧。至此我就觉得小汽车油箱加满也不过如此。

直到前些天我开车去昆明4+2骑车,出门油箱还剩1/4。那我寻思,自己那辆加满也就二百多,这辆加满估计二百顶天了吧。

开到高速服务区的加油站,服务员问我:“加几号的,加多少”?我和她说:“那我可能需要查一下,稍等”。

我一边上网查资料,她一边开油箱盖。还没等我查到,她就给我指了指油箱盖上的参数,说应该是加92的。这,这里写了......

那好,请你帮我92加满!
好,枪码已回零,请确认。

我看着油枪价目表,一直走,走得很快。慢慢的一百块,一百六十块,二百块,二百四十块!竟然还没有要停的意思。

我扶额叹了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这,这自家的车也没必要加,加这么满吧?我的意思是,下次要用家里车的时候看看还有油没。没油索性就不开了,有油再开。我去......

“能不能停下,不要再加了”!加油速度实在太快以至于还没等我憋出这句请求,油箱就已经加满了。最终的价格也来到了340块钱。但凡超过四百,我说白了,一天骑车的心情都没了。

对捷达这个油箱容量肃然起敬好吧。

我家第一台车是普桑,老款桑塔纳。1.8L自然吸气发动机,手动四档。车身长度几乎达到了4.7m,搭配黑色的车漆和超高底盘,超绝霸气!油箱容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0L,一箱油日行千里不是问题!(实际七八百)

时间过去太久,我对桑塔纳的记忆也只是在车里听潘玮柏《壁虎漫步》的磁带,听着听着我爹来说少听一会儿,车机电量会耗光掉的。哦,还有它的车窗是手摇的......可能当时人小吧,手劲儿也小。难摇的要死。

坐车上享风与自由的代价就是停好车要费老劲把车窗摇上去,越自由就摇得越费劲。所以我很小就明白,自由是有代价的。

现在的车越来越智能,直接导致人越来越笨。我天呢,我开ge8安全带没系都直接报警鸣笛的。我咧,开我爹这个车上高速半天才反应过来没系安全带。我的妈呀,下车第一件事情搜索这下被拍到要扣多少分了!一搜笑死,才一分。被科目二未系安全带直选接0分支配的恐惧,我只能说。

第一辆普桑固然很帅,但二手车的坑我家是一个也没落下。发动机经常修理,这种心脏固件,老是坏也不安全啊。何况修车的钱都够买一辆了。如此之下,没多久我家又换了辆新车,大众捷达。倒不是我现在开这辆,那辆去年就已经开报废了,94万公里真的很夸张。

我后来又开了几趟捷达,对这辆车有了新的理解。底盘硬,跑高速很稳,尤其云南各种盘山弯弯绕绕的弯道和连续下坡,轻松拿捏。超大后备箱和超大55L油箱的配置。

我才恍然明白,这么多年,从第一辆普桑,再到后面开了16年94万公里的捷达。是爸妈开着这辆车,风里雨里打拼,奔波来奔波去才撑起了现在这个家。

开车回来的路上,腰不太舒服,座垫太硬了,底盘也硬。毫无舒适可言。但它便宜,皮实耐造啊!

在生活面前,又有什么舒适的选择可言?

联想到桑塔纳,大众捷达在中国的销量。高速公路来来往往的他们,背后是千千万万辛勤劳动撑起来的家啊。
10
叫我王愚
4天前
学校虽小,记忆却好多
00
叫我王愚
4天前
登高
望远
00
叫我王愚
6天前
真带妹🐶
00:06
00
叫我王愚
7天前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在大城市立足,站稳脚跟,这本就是个很卷的赛道。
00
叫我王愚
7天前
牛啊哥,押题了。我看电视剧这个片段也是没绷住🤣🤣还得是以前的电视剧
原动态已删除
00
叫我王愚
7天前
而我也无法摸到上游的风
03:43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