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觉主要是看怎么算
你列出了17个条件,去掉一个身高算16个。如果是严格要卡每个条件,那么即使每个指标都看起来很宽松,也会筛掉绝大多数人。做一个最简单最粗暴的数学模型:如果每个条件都有70%的男性达标,那么全部达标的人的概率就是(70%^16)≈0.33%。 乘一下我国的适龄男性,似乎也有不少人,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每认识300个男性,才有一人完全达标,这还没考虑男性是否结婚/恋爱/性取向。然而除了“没有狐臭”这个个别例子比例高于70%,其他要求的达标率几乎都是低于70%的。举一个最好量化的例子,“聪明”至少也要比50%的人聪明吧……但实际上你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个中位数智力的人,应该不会觉得他聪明的。所以说全中难么,我想是很难的,可能至少是万里挑一了。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评估,以加法的方式按照权重计算。比如聪明+5分,会开车+3分,……
然后每天打鼾-10分,狐臭一票否决,然后60及格,70不错,90分理想型这样子算,可能就更容易找到心仪的对象,而且权重是你自己决定的,更贴合你的“理想型”。
最后,我本人天真的认为亲密关系的发展,和“预设条件”这个行为是十分对立的,人际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大概才是让人沉迷其中的魔药;如果只是想搭伙过日子的话,不妨考虑一些更“实用”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