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播客讲过一个观点,要活在你本应该活的标准之下,简单说按照你的收入一个月能有3000的零花钱,但你应该把零花钱标准放在2000甚至更低。
最近做「小预算千元挑战」有个感悟,少花点不一定会让你更痛苦反而可能会让你快乐。之前看思考快与慢里有个观点,进行消费高的活动的成本是没有时间进行低消费或者不花钱的活动,例如花钱去餐厅吃饭就没时间去散步晒太阳。不同的活动带来的快乐应该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要想实现快乐最大化应该尽可能追求活动的丰富多彩,而不止局限在花钱的活动中。
花比你能花的少一部分的预算,所能进行的活动丰富程度可能是近似的,可以push你发掘不花钱的快乐,反而甚至增加了快乐的丰富程度。但少花钱的心态会好很多,因为不差钱,不是只能花这么少而是选择花的少。相比之下顶格花会一直要担心钱够不够花,会一直有种稀缺感。
所以花比你能花的少的钱,(更丰富快乐+不担心钱不够花的松弛感)>(单纯花钱快乐+担心钱不够用的紧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