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ChipsandYogurt
28关注3被关注0夸夸
ChipsandYogurt
7天前
感觉自己一直像个局外人。
00
ChipsandYogurt
19天前

有趣的自律大人: 搭建指南|如何从0到1搭建自己的笔记体系?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目前为止我的笔记体系!这套体系让我切切实实输出了100W+的文字,还能让我在多个领域内积累的知识融汇贯通! 我的搭建思路是按照知识管理的流程进行的:输入 - 处理 - 输出,接下来我也会按照这个流程来梳理和分享工具。 1️⃣ 输入&处理 为什么输入和处理放在了一起,因为我平时输入知识时并不是纯摘抄,而是会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梳理一下知识。 这部分只要会用到两个软件:幕布+flomo(突然意识到都是少楠团队在做的工具!) 【幕布】我的专用读书笔记工具,在阅读干货类较多的书籍时,我遵循着:先记录后处理的原则,会先把阅读过程中最原始的笔记记录在幕布中,此时我可以不用太多的考虑这个知识点应该放在那个框架下比较合适,更多专注阅读本身。在记录知识的过程中,也会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梳理一遍。 比如读《模仿欲望》这本书时,对于模仿欲望的定义是什么?我会根据在书中阅读到的文字,自己重新解释,再结合我的经历去思考,我有没有出现过模仿欲望呢? 【flomo】阻力最小的笔记收集箱!flomo是根据标签的逻辑进行分类的,而我是按照少楠I.A.P.R分类+一个单独的自我模块组成,具体如何使用之间写过,可以参考https://weibo.com/6996675549/NrqO8A0XY 目前的使用较多的场景:突然的想法记录、在地铁上突然看到一段与自己研究领域很相关的文字,先输入&处理,然后再打上标签。 2️⃣ 处理&输出 前期的输入多了,才会有输出。当然也不能一味的只输入不输出,输出太太太重要了,毕竟只有真正被大脑理解和应用的,才是属于自己的知识。目前为止,我所有的输出都集中在notion中。 【notion】笔记被分为两个模块,知识卡片 - 所有的处理集中点,创作内容 - 对外输出。所有之前在幕布中第一次处理好的读书笔记,会再次加工提炼,并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结构变成一张知识卡片。 这张知识卡片还会与上一层的领域相链接,随着知识卡片的不断积累,你也就能看到自己在哪个领域里积累的东西多了! 知识卡片层面其实就已经是在处理&输出了,因为我是内容创作者,所以就单独建立了一个创作内容库~ 以上就是我的体系,如果你也想搭建自己的笔记体系,我建议你: 1️⃣ 思考自己为什么要搭建笔记体系? 2️⃣ 按照什么方式方式搭建? - 可参考我这篇知识管理流程 3️⃣ 用什么工具? 但记住一点:工具只是工具,它既重要,也不重要,选择工具的核心是要适合自己。 4️⃣ 先记、先积累!再分类 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果一开始就思考应该怎么联系,怎么分类,会增加自己记笔记时的阻力。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哦!

00
ChipsandYogurt
26天前
上班路上的路障
00
ChipsandYogurt
1月前
ChipsandYogurt
1月前
#今日体验 10分钟定格一组真实的自己

原本是很常规在家忙着带娃看书准备复工的星期五,非常随机地跑去南头古城和朋友见面,没想到还顺便拍了一组不修图的真实肖像照带回家,主打一个即兴~

和在店主理人段尚吉聊了聊天,才知道他有着十年商业肖像摄影背景,16年于工作外尝试在街头给素人拍照,从此开启了他的个人城市肖像项目,活跃在深圳街头和新兴创意市集。

如今他的“移动肖像馆”在深圳南头古城和成都玉林街区都开设了固定门店,希望给更多的普通人记录真实当下的瞬间,把自己还给自己。

“十分钟 记录今天的你”,这是 O口.studio 摄影工作室的slogan。

而他镜头中今天的我,是成为新手妈妈第6个月,匆忙从家里随性跑出来的状态,脸上长痘黑眼圈很重,心里还难以放下家里的娃、没写完的课程作业、没整理完的复工准备....

但这些好像“不完美”在照片中都不存在,尚吉边聊边拍,让我开心地分享了不少最近的心得与故事,自然流露了很多快乐的表情,照片也捕捉到了许多眼里发光的神情。:)

我最喜欢自己手臂充满肌肉的那张照片,充满力量的样子,是我爱的自己。

工作室的名字虽然很难打,但很有视觉记忆点,我猜​​O是摄影镜头,口是记录的照片,尚吉说没错哈哈。

​今年他们的店会搬迁至南头古城更大的店面,安利给更多在深圳的朋友随时去玩~
00
ChipsandYogurt
2月前
昨晚第二次体验教练对话后,我读了一篇飞书前员工大力聊飞书裁员的文章,相比网上的各种争抢流量注意力的表象信息帖子,我从他的书写中收获很多。

​在他的理解中,飞书裁员背后可能是高效但失去增长的业务困境,以及出现更多无意义卷的现状,导致需要通过裁员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可能是经历了阵痛明确了更核心的业务,公司希望精进某个方向,因此决定断舍离掉那些不最重要的业务板块。

​其实看完这篇文章,也让我发挥了自己的“关联”优势,将大力分析的企业决策背后对成就伟大的追求,联系上了自己刚才和人生教练非非的对话产生了进一步思考。

​今天我想要进行这次教练对话,是希望解决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还有10天,我就要结束产假复工了,但我一直忙于学习提升、自我探索和向外链接,迟迟拖着不去为即将到来的复工做一些执行上的准备。

​我想做要做的事太多了,我焦虑各种事情没有办法都推进,导致最近都是12点半以后才睡觉。我向AI求助,如何提升我的行动力和效率,如何制定明确的目标,如何基于目标对事情进行优先级排序。

​但在对话中我才意识到,其实不是排优先级的问题,而是需要先做选择和取舍的问题。

​我不可能给自己排10小时的todo,然后塞在5小时的个人时间里排优先级,那样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只会搞垮自己的身体和心智。

​我希望在这段时间加速自我成长,利用好难得的产假追求个人成长的最大化,通过自我升级来为日后做提效准备。

​其实我已经做出了选择。在心里判定了【自我探索>学习提升&向外链接>准备复工】,导致那些执行复工准备的部分一直推延。

​里面有我放任自己搜索和交往才干的部分,也有对于事情优先级的隐藏决策。

​但理智告诉我,那些难的部分我也是需要去做的,真的去执行实践了才能将自我成长学到的部分应用出来,在获得反馈中进一步迭代。

​只不过,我没有意识到如何去将复杂化的问题简化,比如思考希望投入多少时间比例在准备复工这件事上?当我回答20%,10天时间就能被分解为最多投入2天时间,这是一个可以被分解给10天每日一段时间的构成。

​同时,虽然早上是我状态最好的时间,我很希望留给自我探索,但假如能把一部分时间取舍出来,留给执行最难插缝处理的复工准备,那当我一大早就把最难的事情先解决了,剩下一天的其他时间除了带娃还是有动力去做更多自己热爱的事,不是想想就很开心吗?

​以及我也没有去评估自己真实的想法。比如我因为有着希望被认可的焦虑,对自己投注了过于以完美100分状态上阵的期待,但其实真实的预期或许只需要80分就够了,而80分不需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和那么多todo。

​在教练一个个“还有吗?”的追问中,我意识到原来我是有能力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做出进一步对困难的拆解。

​但这些思考为何我自己就是很难去做呢?

​可能还是缺乏对自己真实面貌与矛盾背后渴望的觉察与承认吧。而对话让我感受到自己被看见,帮助我面对了真实的自己,尤其是那些我不愿意去确认和澄清的部分。

​我的“完美”才干让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到100分,同时我也希望获得他人对我的好评价和认可。

​但身边人对我的期待真的有这么多吗?以及在这件事上,我真的一定要做到100分吗?就连做妈妈这件事,我都想过做60分就够了,为何到了工作这件事,却变成了想象中的100分?

​或许我是想补回一些缺失的认可,希望将自己的成长迭代快速显化展示出来,但难道我没有立刻百分百展现出来,就能否定我经历的整个成长过程了吗?

​还是需要多一些对自己的允许和包容,多一些耐心和鼓励。

​另外还想说,“迭代”这个词实在是太互联网了,我以前确实不怎么关注这个词。知道要进步,但缺乏这个意识,因此也陷入过困境,无论是心态还是现实的。

​当我问自己开始在意迭代,是为了什么?追求提升效率?追求成长速度?追求自我进化成更完美的人?

​是的,这些都是我,或许也都是你。

​但当我听到一门课程的老师说,希望一门3天的课可以帮大家加速3年所需的成长。我忍不住思考,成长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吗?

​我们的成长,真的是这么简单就能加速,以及加速后生活的一切都能顺利吗?我知道答案大概是否定的。

​面对不可控的外界,我们真正深入内心的成长需要不断和变化的外界去碰撞,去修正自己的方向和动作。所有的心态思维认知自以为升级后,还是需要在日复一日的踏实行动验证中获得反馈,然后复盘,暂停,深度思考和休息,再继续行动。

​这一切都需要耐心,需要时间,需要自己亲身去走过那一程路。让生命本身引领我们。

​然后,当自己到达下一站时,无论是变得更加自信还是更加自洽,都是以自己的心为标准,不以单纯外界评判为参照。

​大力在文章里写:“效率可能是实现意义的最短路径,但效率终究不是意义。”

​追求成长和价值显现的背后,我知道自己也需要接纳和看见当下的自己,而不是只想着和那个希望变成的他者,或是想象中完美的自己与当下自己的距离。

​在我的生命进程中,我作为一个人与周围一切人事物建立的关系和互动的推衍,也同样重要,它们影响了我对自己的感觉和认识,影响了生活的质量和幸福度。

​这些是人生意义的重要组成。

​成长不是目的,效率不是目的,变成厉害的人也不是目的。但是这个自我追求完美与进步的过程中,我们收获到的远远比那个所谓完美的结果更多、更重要,对人生的影响更长远。
00
ChipsandYogurt
2月前
按照这个方法写下了我的祈祷语:
感恩我的身心健康,我选择乐观地开启新一天的可能性!我将专注于实现自己内心的愿景并保持觉察,通过每一小步的行动强大内心的自信!

悦悦在生长: 我发现微习惯对健康/活力状态/亲密关系等都至关重要,但是养成习惯,是个很难的事情,尤其是P人,总会因为起不来/没坚持/太忙等原因,没法改变原来的模式。 作为一个研究过动机心理学的产品经理,并且成功通过微习惯,把自己从情绪低谷自救出来的人,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怎么设计系统,开启锻炼的故事。 行动力=动力-阻力+触发 1️⃣提高锻炼动力,我迭代了好几个规则: -金钱奖励:和我男朋友约定,某个节日不用送礼物了,直接改成每天锻炼1次,就给我100块。3000元的礼物能锻炼30次。于是每天早上醒来,就变成,“啊我今天不仅锻炼身体更健康了,还能赚了100块,太开心了”每天的既时激励,让自己看得见摸得着,于是动力满满! -社交激励:把男朋友@清酒半樽 加入进来,跟我一起锻炼,晚上还可以一起交流。于是每天早上觉得不只是锻炼了,还是一场高质量的约会,动力又提高了。 -设置社交竞赛/损失厌恶: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100元吸引力不大了,而且我们锻炼的时间因为上班时间和习惯,也没有那么同步。有时一个人偷懒还会带着另一个人不锻炼。想到我之前在社交产品设计激励系统的方式,又更新了一下规则,让我们互卷起来: 如果今天我锻炼,男朋友没有,他给我200,反之我要给他100元,如果两个人都锻炼,就互相抵消,如果两个人都能坚持每周5天锻炼,连续1/3个月,就奖励两个人吃顿好吃的/去旅游。 现在就变成每天早上,我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着赶快锻炼,先占据主动权,至少不亏100,把压力给到对方🙃。果然,这个规则更新之后,我们就变成每天早晚给对方发锻炼记录。这不就是设置了两人的囚徒困境么,哈哈哈 -意义感动力:找到人生祈祷语,把最在乎的人生价值和做的事情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加强自己的意义。比如我很在乎我是有活力,有热情和创造力的状态,于是我就把热情和锻炼的联系强化,每天锻炼打卡的时候,就给自己鼓气:“啊!我又开启了活力热情的一天!我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自己拥有持续的热情和创造力”,就觉得朝自己人生在乎的价值观又进了一步。很多清晨冥想和正念,也是应用这个原理,慢慢实现想要的目标。 2️⃣除了增强动力,还可以减少阻力,比如我减少通勤去健身房的时间,就给自己在家买了台椭圆机,这样直接就可以健身。有些人买健身教练,也是减少去学习健身知识和动作的阻力。 3️⃣最后就是设置触发环境,让自己一xxx就xxx,比如一起床就去锻炼,一看到椭圆机就可以锻炼。现在用了@少楠Plidezus 做的习惯点点app之后,可以完美的通过设置固定时间的提醒,让自己固定时间触达某个习惯。 而且每次锻炼后的能量存储,就把我和男友设置的打卡和奖励机制,更可视化的呈现了!(期待后续app迭代,可以把价值观激励和社交激励一起放进来) 这就是完整的一套:提动力,减阻力,设环境的系统打造方式了,分享给大家!我们终将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

00
ChipsandYogurt
2月前
春分之后天气都不一样了,春天真的来啦~
从南头古城穿到中山公园,吃一碗巷子里的地道烧腊饭,好自在!
00
ChipsandYogurt
2月前
昨天看到小区里特别酷的一对夫妇
看起来年纪不小头发都白了
但是状态特别好
这个老太太我小区里看到好几次她
自己在遛狗
还以为是优雅单身lady
原来也有伴侣
两个人的状态都好年轻好优雅
在一起好快乐的感觉
是我年老最后向往拥有的vibe~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