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隔壁老梁
554关注901被关注1夸夸
互联网战略
关注智能硬件、内容消费
比较懂手机、对眼镜感兴趣、学习内容消费中
之前搞过手机、智能电动车、咨询
13994590648
隔壁老梁
5天前
不知道是 bug 还是有意

拼好饭取消订单,但记录还在,所以…我可以不用等人拼单,重复 x 次点单+取消操作,即可拼成
00
隔壁老梁
5天前
趁着周末搞定了宕机已久的🪜,用 Vision Pro 看完了 Apple 的《submerged 》,水漫过鼻子时候的震撼感难以用文字描述

只是可惜因为设备价格、重量等限制,这样的优质内容还无法广泛传播,单内容的 ROI 必然也算不平。期待更多平价设备出现,让更多人可以踮踮脚就够到,空间照片、空间视频、immersive video 等新内容载体能有更广泛的传播
00
隔壁老梁
6天前
今日的卫生间小便池
20
隔壁老梁
19天前
数码圈少见的高质量访谈,比起 PR 性质严重的 Tim cook 及各企业高管的访谈要有价值很多

对话华为终端 CTO:揭秘「三折叠」_哔哩哔哩_bilibili

00
隔壁老梁
29天前
朋友圈支持 live photo
不知道安卓手机适配要多久
冷知识:最近一年发布的安卓手机应该都是有 live photo 开关的(可能不叫这个名)
10
隔壁老梁
1月前
今天得空翻了翻三年前的研究
看完感觉不咋地
不错,说明进步了
00
隔壁老梁
1月前
刚刚回顾完华为 mate XT的发布会,还是挺让人心潮澎湃的。随手记录下想法:

自从去年 mate 60 突然回归之后,手机行业应该也只有今年 WWDC Apple intelligence 有更高的热度。事实证明,手机这个相对成熟的行业,除了苹果外,也只有华为能引发高热度的讨论(小米已经是依靠雷总 IP 和汽车引起讨论了)。趁着三折发布,正好聊聊我对折叠屏的观察和看法

从销量角度看,

无论大家如何议论纷纷,折叠屏仍然是个小众品类,甚至比大家想象的更加小众。在手机大盘的渗透率 2.x%,把分母换成高端机(4000+),这个数字大概 x5;把分母换成平板市场,这个数字大概 x7-8。当然做这样的分母替换是不公平的,折叠屏价格无法降低,是厂商策略也是成本限制;折叠屏叫手机不叫平板,也是因为手机的基本盘更大,能在更大的基础上乘转化率,叫折叠平板销量只会更差

任何一个创新品类如果是这样的渗透率,恐怕早就被大众宣判死刑(MR 行业可能深有体会),但折叠屏手机有大厂扛旗,声量足够大,看起来还有不少机会。另外,以上的折叠机包含各种形态的折叠产品,引起更多关注的大折叠销量要再÷2,甚至在海外,三星的小折叠销量要比大折叠更多

这个市场的实际销量是匹配不上它带来的热度的,只是由于品牌、渠道等各种诉求,各个厂商也在持续迭代。其实,如果持续关注这行业的话,也能发现有些厂商已经在局部撤退了。说这些倒并不是看衰折叠屏,只是想反映一些客观事实,折叠屏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确实没卖出去太多

以上数据均可以在公开渠道获取,顺便提一嘴这行的数据,有些数据的确极具误导性。手机(及一些消费电子)通常包括 sell in,sell through,sell out 三种数据,其中,

- sell out 数据最准,我们通常将它理解为激活量数据,即手机在消费者手中激活了(当然也可能是在渠道或门店激活的,但已经相对接近最真实的情况),这一数据通常参考 BCI,但这家机构几乎不做公开披露,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在微博上关注一些数码博主,他们会周更 BCI 的销量数据;另外,因为腾讯系、字节系的产品覆盖范围够大,这些互联网公司也会有类似的数据统计,从原理上看,做好数据校准,都相对准确

- 更常见的是 sell in 数据,也是各厂商披露最多的数据,通常理解为出货量数据,即手机从工厂出去。为什么用的多,因为这个数据厂商相对来说可操控,所谓向渠道压货就是这么来的。做这类数据的一般是 IDC、canalys,相信大家一定经常在各种媒体上见到。虽然与SI 数据与真实销量有偏差,但拉长时间周期看,也有一定参考性,毕竟也很难有渠道商忍受长期的货量积压

- 最少用到的是 sell through 数据,可以理解为在渠道里面的货,这一数据几乎没人看,市场上用这个数据的只有 counterpoint,但话已至此大家也应该知道数据可靠性如何

---------------

销量说的有点多,接下来说说对三折叠产品的看法:仅看产品形态,我认为三折叠有可能达到用户迁移的甜蜜点

我不看好二折叠形态,从【新体验-旧体验-迁移成本】的公式看,展开的新体验不够好,旧体验也不差,迁移成本又不小,用户自然斤斤计较

- 展开体验不够好。这里面有 App 适配的问题,但我觉得更本质地看是“不够大”,类似尺寸的 iPad mini 销量并不好,大多作为游戏机,这个尺寸没有击穿用户;尺寸再往上走看到显示器、电视,我们可以直观看到更大屏幕面积带来的效果

- 旧体验也不差。这个非折叠机之罪,直板机在过去太好地满足了我们的需求,并且直板机的尺寸已经经历过多轮放大,最终平衡在了现有的尺寸和握持手感,即用户不愿意为更大的屏幕,在手感上牺牲太多了,这是个相对的甜蜜点

- 迁移成本不小。贵是一方面,但我更想说的,是“打开大屏”这一动作(这或许不应该放在转化成本里,但也应该能表达清楚意思)。用户享受任何一个新体验,需要做“打开”这么一个费力的步骤,这在打开体验没那么优秀的情况下,过于致命

从这个公式上看,三折叠在展开体验上还是有些机会的。我不知道 10-11 寸是不是能够击穿用户的点,但以史为鉴看,平板设备的尺寸很长时间停在这个区间,某种程度上说明,这个尺寸或许是又一个相对平衡的甜蜜点

---------------

当然,这仅仅是产品维度的看法,商业成功远不止产品说了算

mate XT 仍然不可能卖出很多量,从供应良率、从价格、从品牌形象、从渠道商,各种角度看都不可能,但我觉得这仍然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除了产品之外,更重要的是华为通过这一动作,进一步建立品类品牌,让折叠机≈华为

任何一个品类的定义者,如果能获得成功,都是很难被超越的,它会牢牢占据用户心智,告诉大家这个品类,我是最好的。过去智能手机一直被 iPhone 占领,所以我们看各个品牌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望其项背。华为曾是世界第一、三星一直是世界第一,但恐怕都不敢拉出销售额和利润率来看看

折叠机一度是全村的希望,虽然仍在智能手机这一大的品类定义下,但看起来很不一样,讲起来也很容易不一样。因此三星、华为、各国产厂商前仆后继,努力在折叠屏上弯道超车。但三折之后,我认为这一品类冠军已经盖棺定论,只要提折叠屏,必然直接关联华为(海外未必),这会让华为彻底成为折叠屏扛旗者,其他人想通过折叠屏弯道超车直板机,可能性不大。只是从品类定位上看,华为也没有动力让折叠屏价格更低,普惠大众,成为一个“直板机的替代产品”

因此长期看,我觉得折叠机的销量不会有太大增长,这只会成为高端玩家的棋子,在高端市场上展开对抗,而那些无法进入高端棋局的玩家,可能会被折叠屏慢慢拖垮,及时止损可能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选项
01
隔壁老梁
1月前
早上爬起来看看总结,确实没有太多惊喜

iphone 上唯一值得说说的可能是“独立拍照按键”,比起这个名字,我更愿意叫他“AI 按键”

一年前在前司,就针对苹果的这一新增按键探讨过,我的观点一直是,苹果不大可能只为拍照功能新增一个按键,正如苹果历史上任何一次新增硬件,伴随着交互方式的革新。这枚按键也更像是一枚 AI 交互按键

只是,AI 还是期货,给一众国产厂商留出的半年时间,看看谁能更好抓住

iPhone16,开始挤AI的牙膏了

00
隔壁老梁
1月前
借此机会做些阶段性思考的输出

Ep21 【串台】老梁观点|把事情想明白、讲清楚、做成功

隔壁老梁的故事

00
隔壁老梁
2月前
难得的北京天空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