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天才也有那么多失意与不甘
1906年9月,不到12岁的维纳进入塔夫茨学院,开始他的大学生活。进入塔夫茨学院而非与其近邻的哈佛学院,也是他父亲的主意。他父亲明智地认识到,哈佛的紧张的入学考试,以及随后对这神童的宣扬对这个神经质的孩子没什么好处。根据维纳的中学成绩表以及几项简单的考试(大部分是口试),他被录取进入塔夫茨学院。
在塔夫茨学院,维纳主修数学,他自己感到他的水平已超过大学一年级水平。于是一进校就选择了方程论这门课,但他感到困难。而其他数学课程大都是以培养工科学生为目标,对他来说在他脑子里一闪而过,并没有什么困难。如果说数学上他还算不上天才的话,他在工程方面的确是个奇才。物理课和化学课以及工程试验对他更有吸引力,他曾动手设计粉末检波器和静电变压器。
......
维纳在哈佛的两年,总觉得失意而不快,而在他父亲和别人看来,却是成功的两年。他在1912年夏天取得硕士学位,到1913年夏天又得到哲学博士学位,这时,他不过18岁,也就是其他人刚考上大学的年纪。维纳在这两年中,受到了过去从来没有的最有价值的训练,特别是讨论班使各种专业的人讲出他们的方法及其哲学意义,无疑预示着维纳后来的跨学科研究及哲学方法论研究的模式。在这里他结识各种人物与各种思想,对于像维纳这种有着广博知识、开放心胸以及兼收并蓄态度的人,会有多么大的收获。许多伟大的思想也在讨论班上看到它的萌芽。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维纳在欧洲的学习难以为继,于是经颠簸的旅行后于1915年3月回到纽约。1915年秋天,他被任命为哈佛大学哲学系的助教。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多产了,而且处处受到歧视。一位广博的天才往往总要被人讥讽为半瓶子醋的,这时期可以说是在任何一个专业领域他都前途渺茫。
1926年,维纳与父亲的学生玛格丽特在费城结婚,随着两个女儿的出生,他更稳定地进入了家庭生活。他期待升职及改善经济状况,但1927年他还是助理教授。他在英国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上看到伦敦和澳大利亚的教授招聘广告,于是在1928年申请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职位。尽管有当时世界第一流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哈代、卡拉提奥多瑞、维布仑等人的推荐信,但还是没有被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