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22号钢筋混凝土
744关注54被关注0夸夸
导购员。
置顶
22号钢筋混凝土
2年前
这条评论区统一放关于微信的思考
60
22号钢筋混凝土
2天前
微信输入法Mac端这个通过V键触发日期和时间的方案还是不够简单。感觉下面这种方案更快体验更好。
rq即可打出当天日期,sj即可打出当前时间
并在候选里提供多种格式

#输入法研究系列

22号钢筋混凝土: 微信输入法更新了Mac端 1.1.0 版本,在快捷键上又做了动作。真的感受到团队的创造力👏 1⃣️ V 键可以快速触发 V 功能(数字计算、大小写转换、日期格式、快速输入当前时间)、剪切板、常用语 2⃣️ 例如可以用⌘键选择第二第三位候选词(相当于空格键选中第一个,左侧⌘键选中第二个候选词,右侧⌘键选中第三个候选词) iOS 端体验也很不错了,想到哪记录下 微信输入法已经支持了一些词库,无需设置自动候选,首字母就可以打出来:例如 yyjjxq=义勇军进行曲,xjw会出现小酒窝候选,fhcq=凤凰传奇,但还是不够智能和完善,很多也打不出来。(微信输入法 iOS 端默认都有 338M 大小,这么大容量应该无需联网就内置足够常用的词库匹配更好。) 随便测了下,支持符号 ⬇️ (iOS 自带键盘大多不具备的) 数学符号: dayu>; pingfang ² ; lifang ³ 单位符号:du ° ; lifangmi m³ ; genhao √ ; limi 厘米 cm ; gongli km ; gongqing hm² 复制的长文本可以炸开后滑动选中 删除键长按、上滑和下滑 的快速操作设计(快速删除,删除所有,撤销) 剪贴板在换行后依然可以保留在候选(讯飞输入法一换行就会消失) 有几个没那么好的体验❎ 1️⃣ 常用语的功能设计感觉不太好(按新增排序,只能 3 个首字母替换,总量限制 1000 等),有待改进。 2⃣️ 语音转文字的体验也不丝滑-词上框的实时显示不行,准确率也不够,连续输入也一般,还经常无反应说了一大段完全没转化 (这几点讯飞和 iOS 自带键盘体验都更好) 3️⃣ 跨设备复制粘贴目前体验一般,感觉也不稳定。(Mac 到 iOS 比较稳定,iOS 到 Mac 比较一般,尤其粘贴图片) 4️⃣ 其中一个期待是微信输入法在未来能实现针对不同职业角色有更好的输入解决方案。以常用语为例其实对用户而言设置成本过高了。 相比之下,腾讯文档、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做得太难用了,无数槽点,这些应用都应该为提升效率和体验服务,但很多设计是在加大使用者的成本。 微信输入法的确做到了提升输入效率。无愧它说的“简洁、好用、打字快”。 目前整体实测真是好用的。讯飞感觉已经走歪了,弄的 AI 都感觉瞎整,本身就复杂重得不行。搜狗百度也一样。 输入法是很重要但可能被严重忽略的工具,微信输入法的确带来了一些新的东西。期待它未来的更多优化设计和创新🎆

00
22号钢筋混凝土
3天前
微信输入法更新了Mac端 1.1.0 版本,在快捷键上又做了动作。真的感受到团队的创造力👏

1⃣️ V 键可以快速触发 V 功能(数字计算、大小写转换、日期格式、快速输入当前时间)、剪切板、常用语
2⃣️ 例如可以用⌘键选择第二第三位候选词(相当于空格键选中第一个,左侧⌘键选中第二个候选词,右侧⌘键选中第三个候选词)

iOS 端体验也很不错了,想到哪记录下

微信输入法已经支持了一些词库,无需设置自动候选,首字母就可以打出来:例如 yyjjxq=义勇军进行曲,xjw会出现小酒窝候选,fhcq=凤凰传奇,但还是不够智能和完善,很多也打不出来。(微信输入法 iOS 端默认都有 338M 大小,这么大容量应该无需联网就内置足够常用的词库匹配更好。)

随便测了下,支持符号 ⬇️ (iOS 自带键盘大多不具备的)
数学符号: dayu>; pingfang ² lifang ³
单位符号:du ° lifangmi genhao limi 厘米 cm gongli km gongqing hm²

复制的长文本可以炸开后滑动选中

删除键长按、上滑和下滑 的快速操作设计(快速删除,删除所有,撤销)

剪贴板在换行后依然可以保留在候选(讯飞输入法一换行就会消失)

有几个没那么好的体验❎

1️⃣ 常用语的功能设计感觉不太好(按新增排序,只能 3 个首字母替换,总量限制 1000 等),有待改进。

2⃣️ 语音转文字的体验也不丝滑-词上框的实时显示不行,准确率也不够,连续输入也一般,还经常无反应说了一大段完全没转化 (这几点讯飞和 iOS 自带键盘体验都更好)

3️⃣ 跨设备复制粘贴目前体验一般,感觉也不稳定。(Mac iOS 比较稳定,iOS Mac 比较一般,尤其粘贴图片)

4️⃣ 其中一个期待是微信输入法在未来能实现针对不同职业角色有更好的输入解决方案。以常用语为例其实对用户而言设置成本过高了。

相比之下,腾讯文档、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做得太难用了,无数槽点,这些应用都应该为提升效率和体验服务,但很多设计是在加大使用者的成本。

微信输入法的确做到了提升输入效率。无愧它说的“简洁、好用、打字快”。

目前整体实测真是好用的。讯飞感觉已经走歪了,弄的 AI 都感觉瞎整,本身就复杂重得不行。搜狗百度也一样。

输入法是很重要但可能被严重忽略的工具,微信输入法的确带来了一些新的东西。期待它未来的更多优化设计和创新🎆
51
22号钢筋混凝土
6天前
小宇宙CarPlay上的进度条怪怪的,节目在没有进入全屏模式下进度条不是铺满的。 @小宇宙App
01
22号钢筋混凝土
6天前
两个观点都看了,对夸夸的观点我也赞同🤝
夸夸并不是一个好的设计(关于好设计,即刻看长图的进度条就是个很不错的好设计)
夸夸是与人性之美相关的功能,即刻还有对应的人性之恶的一个功能:拉黑。我也不认为是个好设计。

让我有这样感受的场景主要为: 好好地客观地和某些人发布的观点表达不同意见,对方不一定会和你好好讨论,即刻的其中一个属性是“表达观点的公域”,但很多次遇到已经不能称为“交流”的场景了,就是一旦提出不同意见,会迎来只带着情绪的反问。然后就是拉黑你。……这实在是很无语的。且拉黑的呈现状态是点进去已经不能看到动态,作为用户有时候甚至想不起上下文逻辑-到底发生了什么?

拉黑的设计也是让人很难理解的:例如被拉黑的人看不到相关信息了,但其实除了被拉黑的人,包括拉黑者是可以继续看到相关信息的。(后面好像更新了功能,拉黑者可以选择不看与被拉黑者的互动)

也有些用户拥护拉黑的功能,觉得很好。 这个理解,尤其遇到过无理谩骂的。

但一旦这个功能运用在例如上面那种情况下的时候(当然可能有更多复杂的场景),拉黑就成了一种“武器”,一种情绪的助推。它并不产生有利于这个平台和用户的结果。

上述感受在拉黑功能出现后尤其明显。

我也拉黑过人。拉黑过只会谩骂的不能好好说话的。

感觉这个功能就是在加剧情绪的对立。

不止即刻,抖音小红书之类的,也好像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是什么我也没有答案,感觉很复杂。

☕有没有人看过比较好的产品设计呢?

乔木Diane: 三年前我对“夸夸”这个功能的预言算应验了,我从一开始就很讨厌这个功能,不抱团不社交是什么丢脸的事吗? 比之三年前,即刻的抱团之风更盛!现在不仅抱团涨粉,还能抱团割韭菜。

00
22号钢筋混凝土
9天前
赞同,典型的一个感受: Apple的很多设计,在第一次推出后,就放置。
随手一打 ,包括并不限于: 标签功能(备忘录、提醒事项、日历等) 、自定义短语(几乎就没优化过) 小组件、负一屏、相簿(也几乎没有优化,难用啊难用)。
但事实是Apple的很多功能完成度并没有他们自己认为的那么好。

林氪: iOS 上 APP 资源库,我宁可它直接拿 Android 方案,按照 App 首字母逐个排序。 现在这种混合了类别和推荐策略的方案,我虽然能理解背后的考量,但操作稳定感和确定性太差了。 发布这么久了也没个优化方案,用户体验真不太行。

00
22号钢筋混凝土
13天前
有点像流水线的发明,平台的目的是生产效率而不是需要每一个工人很全能。另外如果真的提供这样的机制,可能更加容易加剧两极分化,个体精力更分散无法专注,而具备全能创作的往往是MCN或者其它组织,个体更加难以获得资源。

汐笺: 运营的建议:账号要垂直,这样才能获得算法推荐。 我:垂你妈的直,为什么算法不能把创作者的内容聚成不同类打包推荐给不同的受众?算法不行,给爷改。 作为人类我们要 PUA 推荐系统,而不是被推荐系统 PUA。🤣🤣🤣🤣

00
22号钢筋混凝土
15天前
这种排版细节真的严谨,不过要人人都能掌握这种就太理想了。 这么强迫症的,要是能把这些AI自动化就好了😁就像之前有个浏览器插件,叫空格之神。把改空格的自动空格,美化浏览效果。 //@臻默: 好严谨,respect !

王盐: 我们团队内部的文档规范——正文中强调的使用规范 之前和j友们讨论文档视觉标注的细节(https://m.okjike.com/originalPosts/6616900bde5f287348aa42ae?s=ewoidSI6ICI2NDQxMjdmODFlMjJkZWQxZjBkZDU1YjYiCn0=),结合讨论整理了相关的规范,用作团队内部使用。 发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00
22号钢筋混凝土
15天前
一个很确定的感觉就是Cubox就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学习了很多其它App的功能,做了个缝合怪,也做了多端,的确什么功能基本都有。但细节根本经不起推敲。而且感觉并没有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只会做加法,不会做减法,也不会把细节不断做深做好。我是朋友推荐使用的,他说之前这个App就经过开发者自己的一断弃坑不再更新,后来才又变成一个收集器继续上线。怎么说呢,就感觉不负责,是跟风型(AI出来就跟AI,匆忙上线,又匆忙下线,现在又上线,用了依然是那么粗糙)。哪怕标注,能做好一点都靠谱,可惜这么不科学的标注呈现,从设计之初到现在就几乎没优化过。分享也做得极其复杂,见过最复杂的设计(完全一high就做好了,后面不管的那种)。 国内看一个App,除非它本身有超绝的产品力和技术,不然像Cubox这种在各个渠道完全看不见用心的听取或者重视用户意见的,且能有互动反馈的,笔记工具尤其慎用😂😂。Cubox可以说只输出观点,关闭一切双向沟通,也就是只为获客,哎。克制和专注,它是一个都没有。 //@黄少侠: 哎,如果基础体验的问题不优化的话,我也不敢深入使用下去了

黄少侠: 好像有很多人喜欢 Cubox ,今天在一篇文章的推荐下也买了会员。结果用了一会儿发现作为知识管理工具,他连最基本的概念和功能都没做好。 就是文件夹与标签的区别。 最开始人们会把一篇文章放到一个文件夹里,这样好找,但文件夹里的内容逐渐增多,为了找到一篇文章,就给一篇文章增加更多的标记: -建立子文件夹。这是加了一个纵深的逻辑,通过增加隶属关系来把一篇文章分的更细。 -增加多个标签。这是加了一个横向的逻辑,不再是隶属关系,而是平行的关系。好处在于不需要前置地想清楚文件夹的层级,因为后边收藏内容越来越多,会发现文件夹的命名有问题、层次不够细、修改麻烦之类,而标签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不需要想很多,先加进去,后边根据不同的文章进来再改成不同颗粒度的标签。 而现在 cubox 的功能有两个很奇怪的地方: 1. 不能选中多个标签来筛选文章。 2. 标签下能再创建子标签。 这明显是把标签当做文件夹来用。也行,也可以,但是,文件夹就要讲层级了,在你可见的地方要体现出层级来。 但现在文章的界面在展示时,又不显示这个层级结构。比如我在短视频下加了一个快手的层级,标签显示应该是「短视频/快手」,但在文章页面只显示一个「快手」。 反看 flomo,实际也是把标签当做文件夹来用,一个帖子里,标签是明显带有层级的,而不是一个单独的标签显示。就也行呗,人家功能简单啊。 如下图,「短视频」其实是「快手」的父标签。 说了这么多,主要是希望能加一个筛选多标签的功能哈哈哈。既然两个概念已经混用了,那就混用到底吧╮(╯_╰)╭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