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有事问春风
145关注96被关注8夸夸
太阳当空照
有事问春风
2年前
如果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首主题曲 你的是什么
20
有事问春风
2年前
去相亲 女方问我经济来源 我说中路兵线
10
有事问春风
2年前
除了老虎都被放在室外散养 这不公平 我替老虎发声(小猪是我们的导游
00
有事问春风
2年前
家乡旅游宣传大使在此 发现好多来泉州玩的人都抱怨太挤了 人太多了 可以在这里向我咨询任何关于泉州的问题 我也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些本地人才知道去 本地人眼里的古城生活(在评论区推荐一些地点吧)
218114
有事问春风
3年前
洗完头根本不用吹干 玩两把英雄联盟火冒三丈 直接就烤干了
02
有事问春风
3年前
讲他🐴认真一点!记得jiao剪指!

Aki.Erke: 每日一遍 抑郁再见

10
有事问春风
3年前
有事问春风
3年前
有事问春风
3年前
多少人来看明月 谁知倒被明月看
00
有事问春风
3年前

王紫君Zima: 你知道EDG是怎么给自己打气的吗😭? 「没有人期望我们能赢。 「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 「做到我们能做的,结果是什么我们就认…」 很多朋友不知道刷屏的EDG代表什么,用水友的话解释说就是: 好比今天的刘翔再拿了一把110米栏冠军。 就像从前中国人的田径被歧视一样—— 在lol的电竞世界赛中,中国区战队素来有个「恐韩症」的说法: 韩国电竞很强,比如体制完善、选手敬业,选手拿到冠军可以推迟甚至免除兵役… 任你在中国赛区如何所向披靡,到世界赛上遇到电竞强国的韩国队总会丢盔弃甲。 而EDG更是「恐韩」的典型代表,有着「1万经济被韩国SKT翻盘」的耻辱纪录。 但是今天凌晨的时候,EDG打「大龙」的果断凌厉,惹得解说也发出惊呼: 「这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EDG吗? 「你知道这8年来我们有多少次手握优势不敢打大龙而葬送的比赛吗?!」 此时的EDG完美契合了今年世界赛的主题——「不破不立」。 为这层荣耀披上浪漫色彩的,还是EGD曾经的光荣与悲伤: 2014年成立的第一年就包揽了中国赛区的冠军,2015年拿下了世界季中邀请赛冠军,荣誉数不胜数; 但是在世界赛中,被寄予厚望的EGD多年来都没有突破过八强; 甚至作为中国区一号种子却止步于小组赛,被调侃「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粉丝已经放弃了对EDG的期望。 在今年决赛的第二场和第三场,我也早早关掉了比赛: 「哎,还是那个熟悉的EDG,不能抱有太大的希望…」 毕竟EDG,这些年都没有被看好过: 半决赛的对手是三支韩国强队,包揽过6次世界赛冠军—— 去年的冠军战队DK、元老级强队(三星)GEN、手握大魔王faker的T1… 而EDG呢?不过是8年来首次进入四强。 但是,EDG带着中国赛区最后的火种,带着很多中年老粉的「抗韩」梦想,粉丝们最后的希望。 「从来没想过也把最后的期望压在EDG身上。」 所以粉丝们愿意调侃说,「EDG夺冠我就裸奔/女装」… 作为韩国战队GEN的铁粉,解说管泽元也说: 「如果EDG这次能夺冠,我愿称之为史上最强、含金量最高的冠军…」 面对放言「3:0淘汰你的对手」,EDG出乎意料地扛了下来,每一轮都打满了五局,两次3:2淘汰了韩国强队。 半决赛的对手(三星)GEN甚至直接被打散了,GEN战队负责人在推特宣布将重建战队。 而决赛结束后,大家也纷纷还愿,一个历时八年的愿望。 这就是电子竞技的魅力吧。 2015年的夏天过去也有6年了,所以我今天也大胆问一下: LGD什么时候夺冠😭

00
有事问春风
4年前
有事问春风
4年前

范米索Misso: 刚吃完饭在路上散步,看到一对父子路过,孩子清亮的嗓音好奇地问他父亲:“爸爸,为什么现在只下雨不下雪?” 当时我听到,内心一阵发笑,默默在心里回答: “因为这是通识呀,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表现形态,现在的温度不足以让雨水凝结成雪花,如果不知道通识问类似问题就会被嘲笑。” 我内心戏想完后,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点问题。如果我未来真跟孩子表达“会被嘲笑”这种词,他是否能理解“嘲笑”是什么意思…… 我之前看过一个视频,是一个父亲抱着孩子对着镜子一直在说“爸爸爱你”说了好几次,突然那个宝宝就开心地笑了起来。 于是我就在思考,如果那父亲换个词说“爸爸恨你“ 说好几遍,孩子又会什么反应呢? 所以不懂得单词的婴幼儿是怎么感知到那些”词汇“的褒义和贬义的?盲猜或许是通过表情和肢体逗弄。 其实这个场景又让我想到了一件事,今天下午我在给一个co-founder做咨询,她告诉我了一件事: 她说最近去一个线下工作坊,一位之前在上市公司做高层的老师跟她说,她太过于强调理性和逻辑了,让她去放下对于「万事皆要逻辑性」的追求,并且向她表达,她缺少的是对体验的感觉。 这会有什么后果呢? 假设她去到一个新的地方旅游,过分讲逻辑就会把旅游当成一个目的和任务去拆解和进行,而会忽略环境带给你当下的美好感受——海边的风吹拂的感觉,夕阳下的日落风帆等等。 这姑娘跟我一样是个INTJ,我听她说完,就真的忍不住笑了。 我说:“你是不是会老被称「直男」?“ 然后姑娘笑着跟我说,她老被称「直女」。 说实话,我之前跟姑娘现在的状态几乎一样,凡事都会去想着合不合逻辑,以至于该功能过度使用,经常被吐槽“直男”,“没情趣”…… 后来我谈了一段非常浪漫和甜蜜的恋爱,整个人从以前那种进攻型、目标型的状态变得“娘”味了不少。这不是贬义,反而我很喜欢这种“娘味”,整个人都柔和、温暖了很多,而不是那种没啥人情味的机器人状态。 恋爱对人的改变是巨大的,或者我应该只用「爱」这个词,无论是何种爱。 再回到开头的故事,我们能用理性和逻辑去向孩子解释什么是「爱」?什么是「恨」?什么是被「耻笑」吗? 很难。 那我们怎么去表达? 除了“告诉”以外,我相信更多的是一种肢体语言和表情的传达。 我们有很多词去形容「笑」,微笑、嘲笑、讥笑、讪笑、大笑……看到这些词你脑子里肯定会浮现出相应的画面,你能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但是让你把这些词用「说」的方式去解释给一个很小的孩子,我相信是非常难的。 孩子只能通过你的表情感受到你此刻对ta是带着善意,还是恶意。想到直接朱蓓说过一个案例,大概是说一个妈妈表扬一个孩子,嘴上说着表扬,但是表情充满了冷漠,甚至假笑,孩子其实能感受到母亲真实想法的。 包括伴侣之间也是,当你凝视对方的时候,眼睛里是否饱含深情和爱意,对方是能够「感受」到的;当看到喜欢的人,面部表情的开心微笑,同样也能让对方「感受」到。 所以真的要用神经科学和脑科学去解释一个人为什么会爱另一个人,反而会破坏掉这种「感受」。 那么放在亲密关系里,对方喜不喜欢你,说句实话,你感受一下是真的能感受出来的,观察下表情和行为举止就明白了。 至于对方喜欢你有多深?这都不需要反复问,同样是很容易感觉出来的,当你在一遍遍追求某个想听到的答案时,不妨问问自己,你是在调用理性还是在用感受?你发出询问,然后根据你的设定,对方需要给一个你想要的答案,才算正确。这样操作多了,可能对方都会形成条件反射,真的就会是你要的“感觉”吗? 所以“爱”这类涉及到感受的东西,需要理性逻辑吗?真的不需要。 如果你发现有人语言说着「我爱你」,而你的感受却丝毫感觉不到,那我建议相信自己的感觉。 身体是很诚实的,尤其对于接受外部的某些信息,反而会比大脑先于一步,告诉你真相和答案。 同样,很多时候,我们应当放下一些对于理性逻辑的追求,而拾起一些对于“感受”的信任。 Ps:吃个面我怎么思想这么能跳跃……碳水下去不是脑子会转不动吗……

00
有事问春风
4年前

范米索Misso: 刚才在朋友家,有一瞬间难受到了。 她是个single mom ,也是个教育创业者,就在刚才她在劝女儿洗澡,然后问女儿说:“你想妈妈给你洗,还是外婆给你洗澡呀?” 她女儿想了想,突然来了句:“我要爸爸给我洗!” 我在沙发上内心真的就突然被揪了一下,因为我知道孩子父亲已经不在了。 结果她突然笑着和女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在一起,他们暂时回不来了哦。” 她3岁的女儿又天真地问她:“那你爸爸长什么样子呀?他们什么时候会回来呢?” 她说:“我爸爸呀 他很善良,那需要火箭才能送他们回来哦。” 她女儿后来就不再说话,但也转移了话题。 我观察她很女儿的教育方式,真的是做到了高度尊重和赞美。 她女儿今天跟外婆在一个滑坡走路,结果她反而称赞Es很棒,能带着外婆顺利度过险峻,Es听到后立刻开心地鼓掌蹦起来,随后把额头凑近她妈妈,只见她轻轻用大拇指给Es的额头按下了一个赞。 后来Es拿着剪刀想要剪麦片,她把剪刀竟然就递给了Es。当时我都吓得惊了,我说这剪刀给3岁孩子不会有危险吗?她笑着说不会的,学校还有让孩子用刀呢。 我全程就看着孩子在用着剪刀,而她只是在旁边小心叮咛,丝毫没有责怪,喊骂孩子的态度。后来我又看下剪刀,发现那把剪刀的尖头是被磨掉了的,完全是钝的。 吃饭的时候,Es拒绝喝药,她们母女俩突然说:“这个阿姨从来没有看你喝过药哦,要不要给阿姨展示一下呀?” 我听到后立刻一脸憧憬地补充道:“是啊!我从来没看到过,Es能不能给我表演一下一口气喝完中药呢?” Es看着我,开心地捧起药瓶说了句:“好!”然后咕咚咕咚就开始喝了起来。 吃完饭,Es中途抢走她正在处理工作的手机,跟她说:“你现在是baby。” 本以为她会训斥,没想到她竟然假装哭了起来,跟Es说要玩具,Es看到就把手机还给了她,她立刻笑了起来跟Es说:谢谢妈妈。 我后来问她为什么会这么处理,她说: “人类有权利的争夺,宝宝同样会去试探你的底线,没有人是希望被一直掌控着的。比如Es洗澡想把水泼我身上,我就跟她商量说能不能泼我腿上,她就很开心泼我腿上。 在多数情况下,孩子已经在听你了,偶尔你是要让渡权利的。把你的宝宝当成人一样尊重。能量是需要平衡和流动的,你不能把权利都握在自己这边。 另外孩子哭,你需要理解她的情绪,你可以跟她去谈判,比如如果我很累的时候,她拖着我玩,我会跟她商量下:“你看妈妈已经很累了,不是很想玩,可不可以让妈妈休息会?” ” 我听完,就觉得这一段需要记录下来。 我为什么要执着于教育呢? 教育真的和人的未来息息相关,而是我越发深刻的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人和人的成长差距往往未必在学校,还在于那些看不见的家庭成员相处的时刻。 怎样的人可以教育出怎样的孩子,即便很多父母身为家长,但并不能很好的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智商很多时候是没那么容易教出来的,但是情商可以,情感可以。 昨晚她跟我聊天说,看着一个个孩子被家长引导的越来越像机器人,她实在看着很揪心,很多家长强加自己实现不了的意愿给孩子,自然孩子会抵触甚至会叛逆。她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家长,无一例外大都是要“孩子进藤校”,但却忽略了自己跟孩子的关系问题和孩子心理健康的问题。 我后来笑着跟她说:“你不仅在做儿童教育,你才是在肩负成人教育的使命。” 下周@空无一物播客 嘉宾就是她,她是我愿意无条件去帮助的朋友,因为她给予我的教育理念更是帮助我在实现巨大的成长突破。她不善于网络表达,如果她本人能出来表达,这个感染力是绝对远远强于我的,所以我只能去通过自己的观察记录下这些真实的点滴。 我是真心愿意把这种在认真做教育,且超前教育理念的人推出去告诉更多人的,毕竟为人父母如果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需要学习,指望着学校解决孩子的一切问题,那么孩子又怎么可能成长为一个拥有真善美,拥有睿智头脑和强大同理心并愿意去创造价值的人呢? 市场上割韭菜的教育从业者很多,但如果市场就这么拱手让人,说实话我都会很不甘心,替那些真的在用心做教育的创业者们不甘心。见过好的Educator是怎样的,就能明白哪些打着教育称号的人只不过是在挥舞镰刀。

00
有事问春风
4年前

泉宇: 批评的目的是激励而不是打击,是唤醒而不是压抑,是叫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 先举一个例子: 初二男生小毛经常躲在厕所里抽烟。一天,我遇到小毛,他跟我打招呼。 我说:“小毛,我听说你在厕所里抽烟了。”小毛看着我,停下脚步。 我说:“你在厕所里抽烟是对的。”小毛望着我,一脸疑惑。 “你看,小毛,因为你知道在学校抽烟是不对的,才躲在一个不容易被人发现也不影响别人的地方抽。但是,在厕所里抽烟你会感觉很压抑,空气也不好,又有负罪感。这些对你都不好。” “谢谢校长。我知道了,我不会抽烟了。” “抽不抽烟,你自己选择。但我真不想别人因为你抽烟而误会你。” 小毛抓抓头,笑了,跑了。 从处理小毛抽烟这件事,我们可以解读批评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批评孩子?我认为 纠正错误、建立关系、传递善良、发泄情绪……都可以是批评的目的。 一、以“纠正错误”为目的的批评 批评不是叫孩子认错,而是叫孩子学会思考;批评不是叫孩子认输,而是叫孩子学会尊重。 批评可以用沟通的方式进行。 首先,假设孩子没有错,事实上也没有绝对的错。 教师完全可以一种“什么也没发生”的姿态倾听事情经过,以及孩子对事情的看法。然后,帮助(“帮助”的姿态很重要)孩子分析“对”或“错”原因,一起制定解决方案。 我们要善于使用描述性批评,而不是评价性批评。对孩子的错误加以描述,就事论事,保持态度中立,不谴责、不侮辱。这样孩子就容易重新认识自己、反省自己。 批评针对的应是孩子的过错,而非本人。批评孩子前,我们一定要弄清楚批评的价值,给孩子一个挨批评的理由。 我们要坚定地与孩子站在一起,只把过错本身放在对立面。 因为,我们要孤立的是错误,而不是孩子。批评是表达善意,不是唠叨,更不是变本加厉。 二、以“建立关系”为目的的批评 批评的目的也不是分胜负,而是为了帮助孩子建构自我关系、融洽师生关系。如果师生关系“玩不下去了”,那批评无疑是失败的。 如果孩子也感觉自己的生命“玩不下去了”,他的人格就可能解体。 这不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太脆弱”,而是因为他们被不适合的批评伤害了。 批评,必须让孩子看到希望。因为,人人都活在希望里。 三、以“传递善良”为目的的批评 批评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和谐的批评让孩子感受和谐;善良的批评传递给孩子善良;蛮横的批评让孩子学会蛮横。 有些错误,孩子可能一辈子都改不了,但 我们批评孩子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一个犯错的孩子,在他最需要尊重的时候,如果能够得到尊重,他应该会终身铭记。 20多年前,我就听说过关于李镇西老师的一个故事。李老师班上有个男生,抽烟,戒不掉。 一天,李老师在校门口等到这位男生,他从男生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来,抽出一支后把19支还给男生,说:“今天你就抽19支,明天我还在这里等你。” 第二天,李老师抽出2支,把18支还给男生,说:“明天17支……19天后就只有1支了。我希望你可以戒掉。” 故事说到这里,有人会问:“男生最后戒烟了吗?”还有人会问:“李老师这样的教育方法,学生会听他的话吗?” 说实在的,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甚至我根本不赞同李老师的做法。 好多年,我一直读不懂这个故事。 一直到10年前,我才慢慢读懂李老师的用心。 其实,学生是否戒烟了这个结果不重要,李老师要传递的是 善良与尊重,这是教育的智慧,也是教育的起点。 四、以“发泄情绪”为目的的批评 孩子接受批评的姿态,与孩子是否改正错误无关。 批评孩子要注意“五不责”:饮食不责、疾病不责、烦躁不责、悔改不责、初犯不责。而且切忌在有情绪时批评孩子。 如果彼此都有情绪,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孩子的情绪。 在情绪爆发的时候,批评只会火上浇油,让批评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变成“加害”孩子的利器。 “发泄情绪”的批评,往往是悲剧的导火索。 给予孩子空间与自由,允许并鼓励孩子辩解。给孩子“回嘴”的权利——只有在孩子“回嘴”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觉察到孩子的痛点和泪点,才可以反思自己、对症下药。 要允许孩子“屡教不改”,因为价值观是自我建构的不是灌输的,“屡教不改”才是正常的认知过程。 好的批评双方都是赢家,而不是一方得意洋洋,另一方垂头丧气,那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当然,批评的艺术不是“钻研”出来的。一位关注学生个体生命需求的老师,眼神一定是温暖的、期盼的,这样的老师才是学生的依靠。 文丨 詹大年编丨喀戎

00
有事问春风
4年前
言语无法形容,我只能说:
星际穿越 永远滴神!
00
有事问春风
6年前
为什么这样子

周杰伦 - 半岛铁盒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