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你一直在和自己较劲。较劲为什么别人可以不在乎任何工作意义感和成就感,上班就只为钱,而你做不到。较劲为什么别人可以抛弃感受、不谈情绪、不讲信仰,只谈逻辑,而你做不到。因为你想较劲出个结论,所以你一直在扮演一个理性的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就想证明自己可以像别人一样做个简单的「别想太多」的打工人。
事实证明,你似乎确实可以靠演技让自己看起来做得不错。
但可悲的是,你始终是一个需要靠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来获得满足感的人。你是一个感知力极强的人,你对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切感受到好奇。而这样的你,却在掩盖自己的需求,每天麻木地活着。只有你的情绪在呼救,它觉得你快溺水了。但你一直在忽视早已溺水的情绪,让它闭嘴,甚至把它往深水区拽。
直到昨天看到方大同的离开的消息,你哭了一下午。他的一生,仿佛就是来完成一些什么,完成之后就回去了。你就这么静静地坐着,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
这些眼泪,除了是在为一位优秀的音乐人的离开而感到恍惚难过的同时,也让你意识到「人是要像人一样活着的」。人的感知力和创造力或许是区别于AI时代的机器最宝贵的东西。大同不在了,但是他纯粹的灵魂及对人产生的影响力永远存在。他老去的、受疾病影响而变化的声线也真实存在。人不是无瑕的,也不应该是无瑕的。
所以,请务必千万不要越活越像AI。请你不要怀疑你自己,请你不要抛弃你身上「人感」的部分。那很重要。AI永远是概率学理论的结果,而人,是可以基于极低的概率中因感知而创造的。
要做个人,一个有人感的人。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