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High寧
472关注2k被关注6夸夸
🔗 Linkloud, ex 高瓴, Duke&CityU
✏️公众号:我思锅我在
🎙小宇宙:OnBoard!
🛰 wx:galenleo
置顶
High寧
1月前
🦾重磅长文(还有更多!),从美国回来后就一直在认真复盘所见所闻,带着对三天沉浸式 SaaStr Annual 的观后思考,我们挑选了跟【宏观及资本环境、增长、全球化和 AI 】四个话题里最最重要的几篇分享,融合了我们对这一年看到的美国企业服务和软件市场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AI 已来、SaaS 已死是真的吗?

✍️这可能是全网你能看到中文对这一年 SaaS 美国及全球市场大家最关心的事件和话题的一次最最完整的总结!

👀尤其在 AI 不断冲击软件行业之下,正如这次 SaaStr 上很重要的议题“what works and what doesn't”,我们也阐述了我们眼里到底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变,哪些行之有效,还有哪些重要的“非共识”:

1️⃣ 这里将会覆盖关于 Apollo.io 的向死而生的增长复盘与 Gainsight 的客户成功思考
2️⃣ 关于一家德国 AI 巨头的美国“出海”心得
3️⃣ 还有最最著名的 Theory Ventures的知名博主Tomasz Tunguz 带来的 AI 对软件 GTM 的变革和非共识,都非常有启发。

希望对正在从事软件和 AI 创业与投资,无论海内外市场的你们有所启发,一键三连,enjoy!

万字见闻|SaaStr Annual 归来,AI 已来,SaaS 未死,效率成新常态

13
High寧
1天前
Onboard! 在东京森大厦完成一期录制,猜猜你认出了谁🎙️🗣️

录着录着东京塔成了一颗圣诞树🎄是什么心情!!
71
High寧
3天前
给全中国(and 全球)最好的 AI 社区 WaytoAGI call

给今年最有趣最炫酷的社区活动 ComfyUI community summit call!

#ComfyUI #CCS
00
High寧
5天前
🚀在准备这次东京 Linkloud 沙龙报名征集之前,我们设想过很多主题、场景甚至“意外”,但绝对绝对没想到最大的意外是我们找到的唯一一个 99 个座位的空间竟然完全装不下,第一次“Go Global, be Global”的沙龙满满当当来了接近 👍120 人!日本朋友的守时与信任真的感染到我们,到来前一分钟还有朋友填了报名表才打招呼的!

🦻🏻这三场 Panel 是我今年主持以来挑战最大但收获最最丰富的,在 AI 与企服的主题,请来了Sales Marker(真羡慕他们的增速 in every way!)的 cofounder,进入日本 VC 理事的 Firstlight Capital (做创始人的曙光!)合伙人,以及在日 15 年今年决定创业辅助中国优秀产品进入日本的 Stella。

🦾第二个 Panel,我们非常振奋的可以喊出中国开源的崛起,无论是来自 WaytoAGI 这次 ComfyUI 峰会背后的大佬 AJ(国内从事 AI 的应该就没有不在 WaytoAGI 里的吧!🗣️)、还有走向世界的 EMQ Zilliz,还有台下的隐藏大佬 PingCAP 和众多开源创业者,我们真的看到在 GenAI 的时代,有更多声音不仅在硅谷,还能在日本甚至未来更多地方来倡导开源精神,因为这个市场的商业机会和开发者热情比任何人想象中重要!

✍️第三场,对 AI 的热情继续,Guru Network、有赞科技以及 FlashIntel founder & cofounders,能够坐在一起畅享作为软件的“L5”愿景,为什么自动化会替代 1000 万人还能再创造 1000 万个岗位,以及如何在公司内部倡导 AI 的普及和思想实验展开的一系列Impacts,还有对未来公司组织形式,人与人交流沟通和怎么在未来与 AI 相处的哲学问题!

🇯🇵回到日本市场,我太赞同每一位台上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箴言,就是——耐心和信任,this is a good market, but are we ready? 全球市场很多选择,但是否适合自己这个问题,才是 GTM 前最需要创始人花时间冷思考的。要给本土团队多一些时间,多一些耐心,你是否有做好3️⃣年准备,才可能在1️⃣年内看到一些火星?

✈️同时,AI 正在让企业服务变成更加“service focused”,那软件的价值不再是还能传递多少功能价值,而是对每一个客户我怎么能让你过的更好,这可能不再是日本客户对企业服务或 AI 的期望,是全球客户。就像 Renee 说的,先看 AI 能帮我做什么,然后再看“人”会什么,人才是 AI copilot, do you agree?

🎙️🎙️🎙️我们很荣幸能够在这个全球化有些逆向的时代,在东京看到不同背景不同行业的朋友们同聚一堂,Linkloud 沙龙下一站在哪里?stay tuned!
23
High寧
7天前
#Linkloud Japan Tour 今年第二期启程🗣️

🤖GenAI is still on fire in Japan.!作为 Glean 的日本唯一代理给我们开场,才了解到是在 GenAI 爆发前团队就去到硅谷亲自拿下代理,现在在日本全面铺开,全程陪跑落地,包括电视台采访,这样的合作伙伴真的是可贵!

📒“2024 Problems” 依然是日本企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式立法限定了特定行业对应的加班时间上限,加钱也不行,再加上本身就存在的劳力短缺背景,“数字化”的进程会被“自动化”的需求二级加速(尤其是办公室以外的工作场景,包括医生、司机等等)。

✈️SaaS 在日本创投市场也呈现两极分化,而近期上市的一个 AI 公司,40亿日元ARR,公司只有16个人!专注做好产品和技术,销售和客服都交给合作伙伴(再次感慨日本市场成熟的“中间人”和“代理人”商业文化)。

🚀倍感欣慰的是:去年跟我们进入日本深耕日本的中国出海 SaaS 公司,这一次摇身一变成为分享嘉宾!秘诀就是必须创始人亲自奔波,三番四次深入本土(屡次跟 Linkloud👍),才能结下良缘,找到合适的 GM 很难吗,真诚至上!

✌️终于看到陆续有二三四家公司,因为我们的牵线搭桥,逐步在日本有所收获,哪怕一点点进展,都是出海的一大步~Stay tuned!
00
High寧
8天前
真的 storytelling 的能力太重要,重要的不是考验口才,而是在 telling 的过程当中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创造真正的价值,解决真的问题,以及怎么告诉那些最焦虑的用户,嘿,选我吧,我就是你最合适的解药!

歸藏: 阅读了3000 份宣传材料后,原博主发现,成功的初创公司都具有两个关键优势:懂传播和会讲故事。 “增长的核心技能不只是扩大影响力,更在于能否以打动人心的方式展示你的价值主张。 市场拓展包含两个关键要素:(1) 增长引擎和 (2) 出色的故事讲述能力。” 里面写了详细的原因和传播学例子: 我阅读了 3,000 份创业项目路演材料。我想找出那些杰出项目的共同点。是否存在某种统一的"制胜法则"?确实存在。4 份最优秀的(让风投想要主动对接的)项目路演都有一个相同的关键点: 首先,让我们看看为什么大多数路演材料并不吸引人:创始人们认为,展示如何超越竞争对手就能吸引风投的兴趣。这种想法没错,但在很多市场中,提出比现状更好的解决方案并不难。更值得关注的是: ...你采用什么方式来实现客户规模化增长。换句话说,你在市场拓展方面有什么独特见解?而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创新。因为即使你做出了好产品,用户也不会自动找上门。 为什么市场拓展在 2024 年如此重要?因为在上一轮创业浪潮中,仅凭更好的产品就能赢得市场还比较容易,那时 SaaS (软件即服务) 概念相对新颖。但对于许多非人工智能项目来说,这个机会窗口正在关闭。SaaS 已经变得高度同质化。这意味着: 每个创业想法都面临着 10 个有风投支持的竞争对手。此外,许多现有大公司通过快速推出新功能来挤压创业公司的生存空间。我是这么看的:你的 SaaS 公司不再是在和 Netsuite 与 Oracle 这样反应迟缓的老牌企业竞争。 现在你要面对的是 Figma、Dropbox、Airbnb、Stripe 的创始人——他们仍然是这些公司的 CEO,而且正处于职业巅峰。他们依然保持着敏锐和快速的节奏。比如说:你要在设计领域创业吗? 以前,你可能只需要担心动作缓慢的 Adobe。而现在,你可能要面对的是 Figma 的 Dylan 和他的世界级工程师团队。他们装备了 Copilot (AI 编程助手),渴望通过扩展产品线来最大化市场份额,并最终实现上市。 就连"动作缓慢"的 Adobe 现在也比以前快得多。你看到他们多快就推出了类似 Midjourney 的功能了吗? 你注意到 Notion 多快就集成了大语言模型吗?你发现 Microsoft 多快就将 ChatGPT 整合进了 Office 吗?诸如此类。关键是一些风投不仅仅想听你的产品有多么出色。 包括我在内的投资者还想知道:你有什么独特的方法能够可持续地、有说服力地触达客户?因为好的创意最终都会被其他优秀的创始人模仿。所以让我们来谈谈市场拓展: 首先,说说背景,这个话题的市场拓展见解来自我对 DeepChecks. vc 为期一周的路演材料评审,在那里硬件创始人可以从顶尖的能源/芯片/机器人/生物领域投资者那里获得风投资金。好,这就是为什么市场拓展如此重要: 1. 大多数创始人在业务增长方面并不擅长,所以如果你在这方面表现卓越,就能获得显著优势。想想看:大多数创业公司失败,不是因为创始人能力差或产品不好,而是因为他们找不到有效方法让用户尝试他们的产品。 2. 如果你能快速发展并在竞争对手之前赢得用户的青睐,再加上你有优质的产品,用户就不太可能轻易转投其他品牌。 用户粘性是真实存在的。成为市场第一个尤其重要,特别是当用户对你的品牌产生情感认同时。而且,如果你已经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竞争对手就更难出现和获得融资。 这就是为什么我有时会投资那些产品技术虽然不是顶尖、但具有出色市场拓展策略的项目,尤其是当我相信这位 CEO 未来能够成长为一流人才时。不过,这里有个重点——也是这整篇文章要说的核心:创始人们在路演材料中几乎从不谈论市场拓展战略。 他们缺乏市场营销思维。而那少数具备这种思维的创始人正是打动风投的 4 个项目!Peter Thiel 之前就谈到过这一点,但似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市场拓展策略是产品设计的核心要素。如果你发明了一个产品,却没有找到有效的销售方式,那这就是个糟糕的生意。单靠出色的市场渠道就能建立市场垄断,即使产品本身并无特别之处。但反过来则不行。" Paul Graham 也表达过类似观点:"不要创办那种必须依赖他人才能获取用户的创业公司。" —Paul Graham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 真正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壁垒的公司通常可以更专注于产品本身,而不是市场拓展。然而,真正具有创新性的软件公司并不多。现如今,真正的创新更多地出现在深科技 (Deep Tech) 领域,比如硬件、机器人、能源和芯片等。 当你的产品不够创新时,你的主要优势就来自于出色的市场拓展能力和良好的用户留存率的结合。那么,最后让我们来谈谈,如何做好市场拓展?最成功的创业公司是怎么做的? 首先,你的市场拓展策略一开始可以是个小技巧。比如 Airbnb,他们早期的策略是将房源同步发布到 Craigslist 平台,因为那里已经聚集了大量急需住处的用户。Airbnb 为 Craigslist 提供了急需的房源供给,这让他们迅速获得了增长。 再比如 Hotmail,这个云邮件服务的先驱,他们的增长策略是在每封邮件的签名栏添加"通过 Hotmail 发送"这样的文字。每个收到邮件的人都自然而然地了解了这个产品。这个做法甚至比 iPhone 还要早。 我把这称为"展示效应"。这是我最推崇的创业公司增长策略之一:产品主导获客 (Product-led Acquisition, PLA)。PLA 的核心是让你的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邀请其他用户。这是对科技创业公司网络效应的一个更具体的定义。举个例子: 产品主导获客的另一种形式是*主动用户邀请*:当你开始使用 Slack 时,你会很自然地邀请团队成员和合作伙伴加入,这样大家就能方便地交流。通过这个过程,你其实在帮助 Slack 扩大用户群体——这让他们省下了大量广告费用。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用 Venmo 或 PayPal 给一个还没有注册账号的人转账,他们会为了收到这笔钱而注册账号。毕竟,谁会嫌弃花 30 秒时间就能领到钱呢? 这样一来,通过使用应用程序,你在帮助平台吸引新用户注册。我在我的网站上详细介绍了更多产品主导获客的方法。现在的关键是:对于软件公司来说,要把大量精力放在市场拓展策略上,而不是仅仅专注于产品创新。还有最后一点要说。 市场拓展策略至少包含两个要素。第一个是传播渠道:你通过什么方式来传播信息,比如产品主导获客或广告投放。第二个是传播内容:你要传达什么信息,以及这个信息是否足够有说服力能引起共鸣。这就意味着: 要让人们愿意尝试你的产品,你需要用一种能让用户直观感受到产品优势的方式来展示,让他们清楚地看到产品带来的提升足够大,值得他们立即转换使用你的产品,并愿意承担转换过程中的各种成本。 这说明,用户采用新产品不仅仅取决于你是否提供了比现状更好的价值,还在于用户是否能直观地感受到这种价值的提升。 增长的核心技能不只是扩大影响力,更在于能否以打动人心的方式展示你的价值主张。因此,市场拓展包含两个关键要素:(1) 增长引擎和 (2) 出色的故事讲述能力。这正是我投资的那些最优秀创始人常常制胜的法宝。 这里有个讲好故事的例子。我称之为"品牌源起故事":Synthesis 公司的 CEO 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们开发的这款尖端在线互动游戏,旨在提升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灵感来源于 Elon 在 SpaceX 为自己的孩子们创办的学校。 来源:x.com/Julian/status/1853510703388524979

01
High寧
11天前
Palantir 市值在SaaS 行业(尽管还有人认为他不是 SaaS)一片寒冷中悄悄突破历史新高,达到 1000 亿美金,是今年最成功的 SaaS (以及 AI?) 上市公司,一点不为过。

在这次财报电话会上我最喜欢创始人说的一句话,也送给仍在逆境中,这些年备受市场或投资人质疑甚至不屑的创始人,希望共勉:

“And in fact, what we see is the deeper and better the product, the more we drive sales, the more we have our singular advantage as Palantir, not as a commodity product. We are not a commodity. We do not want our customers to be commodities. We want them to be individual titans that are dominating their industry or the battlefield.

And we reflect that in how we do things. We are not trying to be your averag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ferred company that reduces the margins has a thin product and then has a lower Rule of 40 and presumably, higher growth.

事实上,我们发现产品越有深度、质量越高,我们的销售额就越高,我们作为Palantir的独特优势就越明显,而不是作为一种商品型产品(Commodity)。我们不是商品。我们也不希望我们的客户成为商品。我们希望他们成为各自“战场”上的主宰或巨头。

我们在做事方式上也体现了这一点。我们不想成为那种普通的、受哈佛商学院青睐的公司,那种公司利润率低、产品单薄,牺牲了40法则(Rule of 40)表现,尽管可能有较高的增长率。”
02
High寧
11天前
当一个 founder跟你很兴奋地说一个场景和点子,我频频点头,然后他说道:“所以你听过……”

我脱口而出:“是 xxx 吧!”

同频说出一个产品的时候,他就知道我是他的第一个种子用户了😏✌️
00
High寧
12天前
[咖啡]这是我十一月看了最多遍,最值得推荐给所有在做 AI startup SaaS 的创始人的一篇文章,如何你正在设计价格和商业化,那绝对不应该错过(及阅读原文!)

✍️AI 将会彻底改变 SaaS 产品的定价模式,SaaS 产品的定价方式将会从传统的售卖软件的使用权变为直接售卖“工作成果”。这将导致一系列的变化,比如销售提成、财务指标预测、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都会因此发生变化。

🦻🏻甚至,连 ARR 这个过去衡量 SaaS 公司的重要指标都可能不再有效。而是“ARRR”,这是什么概念?

🗣️这篇文章将通过分析海外先锋 SaaS 公司的案例,详细探讨了这场变革是如何发生的,以及 SaaS 公司将如何应对这场变革,包括如何让客户接受新的定价方式、如何预测收入、如何重新评估各个岗位的员工的价值等等,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一键三连, Enjoy!

出售“成果”而非使用权,SaaS 公司该如何重新设计定价模式?

01
High寧
12天前
[咖啡]坦率说这是我这个月听到最有启发的 podcast 之一(可能第二是 Joe Rogan vs Trump😂),一个欧洲的 SaaS 独角兽,只花了两年时间,然后疫情期间受到重创,因为服务餐饮行业,但是他选择了“进攻,不裁员”,为什么?而且对 AI adopt 简直200% all in,为什么? Few takeaways:

1️⃣SaaS 公司不再是向客户销售一个解决方案,而是会销售一个拥有特定技能的“员工”,这会带来一系列的改变,比如如何考虑这个“员工”的定价,如何为这个“员工”设计营销内容,如何保证这个“员工”的产出质量等等,都需要 SaaS 公司好好考虑。

2️⃣ 未来 SaaS 产品只会有两种产品形态,一种是能够让客户能够直接使用的产品,以 CUI(对话式交互界面)为主;另一种是能够帮助更好地训练 AI 的产品,以 GUI(图形交互界面)为主。这两种交互形态是结合的,CUI 为主的产品直接帮助客户解决问题;GUI 为主的后台帮助用户更方便地完成数据准备、数据清晰、流程编排、模型训练等工作,两者各司其职,相互增益。

3️⃣ 美国、英国、德国、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国家,政府都在推行各种福利政策,邀请世界一流的 AI 公司将核心团队迁移到本国来,为了吸引这些人才,政府甚至愿意替公司支付 3~5 年这些核心人才的工资。

4️⃣ 公司面对危机时,最重要的是两个心法:不要失去幽默感,不要放弃价值观。失去幽默感会让你丧失理智,无法清晰思考;放弃价值观会让你迷失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路该怎么走。

btw,我们的 AI越来越听话了,Enjoy~欢迎转发!

AI 必将颠覆 SaaS?我们正处于抢夺 AI 人才的“冷战”时期

02
High寧
13天前
终于可以放点大选前写的感想,是在听 Rogan podcast 时在 flomo 写下的。

其实不管谁赢,这次都是个 milestone。而 trump 的storm back 更有意思,只是作为普通人,我想看到有一些unpredictable 的世界。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