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才看完《哪吒2》,没有预期好,但肯定比唐探之类的强,鼓掌。
说实话,没预期好反而就对了!一方面是口碑烘托了这么久,二来是个人看电影量上去后,口味自然会偏离正态分布值一点。豆瓣8.5甚至9分的评分,的确是略有虚高了,也难怪短评都是高分,长篇全是1星.....我这么说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想说《哪吒2》的产品定位确实厉害 —— 它就是瞄准了春节档,要做一部全国老百姓合家欢的电影。
财新的数据证实了这点:“四线城市票房大幅增长,首次超越二线城市!”。饺子导演厉害,老百姓喜欢就是真的好。而且老百姓喜欢的,绝不是和他们品味一样,而恰恰是引领他们一点、惊喜他们一点的好电影。
好电影,好在哪里呢?怎么算好呢?引入一个小框架:
我很喜欢《JoJo》作者荒木飞吕彦对内容作品的分析理论(主要是简单),他说作品主要看4点:1.世界观 2.角色 3.剧情 4.主旨,一部好内容作品这四点总有一个强!
比如欧美超级英雄片往往是强世界观、强角色,剧情一般般、主旨可能zzzq一下,喂你一点东西。比如咱们的主旋律,主要就是卖个主旨....比如《三体》从小说角度除了角色,都很强,所以拍成电视剧就很难太差;少见的作品,如《大明王朝》、《巨人》、《BCS》是全都强。
个人观感,《哪吒2》就是典型的角色+主题强:封神世界观是老百姓最熟悉的东西(和黑猴类似);但角色突破正统框架,哪吒的个性、配音、动作都那么一致显著;剧情么,其实属于行活,没太丢分。让我们大家感觉不错的,可能还有赖于主旨,虽然不能说有那么创新(还是和黑猴类似),但反正统、反权威,从大众老百姓的角度,总还是新奇的。
关于第四点:主旨,还有些值得聊的话题。春节档还看了《唐探》,其实之前一直还是挺喜欢陈导的,前几部和部分电视剧集在商业和故事上结合的不错,我以为快靠近姜文老师的“站着挣钱”了。但很可惜,《唐探1900》非常之拉。这个拉点,不在世界观、角色(都很常规),而是给人一种“先有主旨,强推剧情”的感觉,甚至世界观和角色都在为主旨服务。这就造成了强烈的刻意感、虚假感。
据说这部唐探1900是24年8月份才开拍,很快就过审,这是冲着春节档设计了全环节的意思?陈老师不愧是大片“产品经理”...不过就个人品味而言,不太喜欢这种标品。
相比之下,前段时间还看了《好东西》,好东西不能说主旨不强吧?正常人世界,正常人生活,重点也在于:主旨和人设。但是这个“让你快乐的好东西”和背后的女性议题主旨,是通过宋佳和钟楚曦的表演自然流露出来的,相对自然、相对真实,就舒服很多。这部电影也被骂,被骂的地方主要在于很多人,感受不到这是身边真实的人物;但在上海,这些角色就仿佛是身边的人啊....所以,好东西虽好,就很难是“大众老百姓”喜欢的。
粗粗想一下,1.世界观 2.角色 3.剧情 4.主旨。
这四个要点,当前国产内容主要吃2、4,可能是有原因的:
- 造就世界观需要顶级小说家级别能力,需要大众教育和认知水平,难。
- 造就精彩剧情需要顶级编剧,真实生活体验+逻辑能力,对大众也没必要,难。
- 而好的角色、好的主旨,可能是相对容易的。国内首先不缺好演员,而好的主旨,需要一个对微观生活+宏大叙事有体感洞察的人。这些,相对没那么难。
所以你看,吃大众市场的内容产品,选一个大众熟悉的顶级世界观背景(封神榜、西游记)+ 优秀角色塑造 + 行活之上的剧情逻辑 + 有些洞察、契合文化叙事的主旨 = 一个好内容。
有公式,做题可能真的很快?
但有公式,还得真用心才是。这点《哪吒》比春节其他片子,更靠近我心目中的“好内容”。
“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至2月4日)总票房大幅刷新历史纪录——突破95.1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6%。”,还是财新的报道。
在低迷的消费市场面前,要恭喜大内容行业。也期待更多好作品,既能满足大众口味,又能引领大众审美,然后带着我们一点一点的完成创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