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Rowan雄起
64
关注
11
被关注
1
夸夸
做个有趣的人🚴♂️٩(●´৺`●)૭
Rowan雄起
12天前
马克
广屿Ocean的笔记本: 为什么你一定要弄懂世界运行的基本规则 最近听到一件让我特别触动的事 前两天著名出版人方希的直播,事情是关于她和著名作家顾衡早年在某互联网大公司的第一次相遇。意外的是这位特别风趣幽默的女士,在聊起这段经历时会略带怒色,因为描述的太生动我直接转换成文字: “当年的互联网公司发展很快但管理跟不上,真的是求贤若渴,什么人都有。当时公司就组织大家团建,各种团建我觉得是我毕生经历中非常难忘,多的不说了,我在这个里边遇到了非常多可笑的坎坷(苦笑)。 然后呢,其实把我击垮的是最后一次团建,也就是他要求开会的这些人,大家各自站起来一个向左转一个向右转,面对你身旁的同事要情真意切的喊出“我相信你”四个字。 同志们,在那一刻我真的崩溃了,我觉得怎么能这么侮辱人呢?我现在为止依然对这种用行为用话语去对员工洗脑的这种方式极端厌恶,我觉得这是对人的一个极大侵害。 当时在现场我觉得就有点懵,这是什么时代?然后我就瞥了一眼,因为那个时候热钱很多,所以其实光在那家公司的好多中层都是世界各种学校金光闪闪的宾大的哈佛的MBA,我觉得他们应该反感吧? Actually no,他们喊得比谁都大声,他们叫的比谁都虔诚,你知道吗?这是让我特别吃惊的一个事。 我当时就觉得特别受侮辱,然后在会议休息期间我真是扶着墙慢慢挪到了外面,就在吸火因处遇见了顾衡,那是我们俩第一次深入聊天。 我在他哆哆嗦嗦的拿出火因来要抽的那个状态下,我清晰的看到了他和我同样受了伤害,你知道两个受伤的人是会互相辨认的,然后我们俩互相看了一眼,他就把他手上那只火因哆哆嗦嗦给了我。这个时候我就知道了,噢,彼此是个同类。” 后来就是ta俩都离开了这家公司,回到了文化行业一个干了出版,一个从事写作直到今天 故事中让我觉得特别讽刺或可悲的地方是,方希说,“那家公司的好多中层都是世界各种学校金光闪闪的宾大的哈佛的MBA,他们喊得比谁都大声,他们叫的比谁都虔诚。” 想也知道,会议室的那些精英,也是从“小镇做题家”开始,经历了很刻苦的努力才“卷”到海外读完了大学,终于回来加入了互联网“大公司”的 他们学会甚至精通了某一门谋生的技能,能够在一套高效运转的系统中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坑位,但唯独缺了一样关键的东西,就是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公民 什么意思? 你会发现在应试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做题家,一旦遭遇了一些系统正常运转外的情况的时,很难很好地保护自己 比如我见到很多人在职场突遭裁员或一些其他陷阱时,根本不知道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再比如我之前写过一位遭遇了车祸的女孩,稍微反应过来后第一句话是想起“下午3点要去工作。”,整个人是懵的,根本没有基本的法律和医学常识在遭遇意外情况下应该怎么保护自己(最后一张附图) 我们受的教育(至少是笔者90后这一代)目的就是把人培养成一个合格的能就业的技能人士,而不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够掌控自己生活,独立处理自己生活问题的公民 比如拿我自己举例,我在大学学的是会计,而不是珐律(人与人的权利互动),医学(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且没有基本常识容易被忽悠),经济金融(社会物质运行的基本规律,保护自己的财产)等这些专业,等毕业后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世界运转的底层逻辑是啥,因为基础教育甚至不会教你这些知识的基本入门 而这些知识门类其实涉及到了社会运转的基本法则,一个独立生活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是必然会用到的,我在刚毕业进入社会时遇到类似的问题,感觉自己简直就是一个识字的“文盲” 后来这些基本的常识和技能,都是我在毕业后自己花钱花时间去补的,并没有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去教给你 所以,你需要很多很多现在教育没有提供的在社会上生存的自由技艺或人文技能(liber atrs),不仅是让自己智识独立,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好自己 最后,补充一些我学习这些常识的途径,需要您自己去搜我只提供人名,仅供参考没有广告,详见评论区。也欢迎你补充上你的推荐 不含人文艺术类(太多): 1. 经济金融领域 • 薛兆丰:北京大学教授,提供经济金融入门书籍和课程。 • 唐涯:北京大学教授,提供相关书籍、课程和公号内容。 • 徐远:北京大学教授,提供经济金融课程和公号内容。 • 余剑锋:清华大学教授,提供经济金融课程。 2. 珐律领域 • 胡高崇:劳动领域资深律师,提供相关课程。 • 杨立新:民珐典专家,提供相关课程。 • 罗翔:刑珐学专家,提供相关课程。 • 建议:结交法律行业的朋友或加入相关社群以获取更多实践知识。 3. 社会常识领域 • 吴军:计算机科学家,提供课程和书籍。 • 顾衡:作家,提供相关课程和书籍。 • 万维钢:作家,提供相关课程和书籍。 4. 医学领域 • 王立铭:生物学专家,提供书籍和课程。 • 仝卿:医学博士,营养学专家,提供相关课程。(感谢读者帮忙整理)
0
0
0
Rowan雄起
28天前
F/1.44
SU7: 15系列的徕卡水印,能看着出区别么?
0
0
0
Rowan雄起
1月前
齐全了。
42Channel: 各类营养素的高效补充时间 ⭕️益生菌:饭前/随餐(饭前30分钟) ⭕️鱼油:饭后/随餐(与鈣片隔开2小时) ⭕️铁剂:饭后[睡]前 (晚上7--8点) ⭕️叶黄素:饭后/随餐 (饭后与油脂食物一起) ⭕️B群:随餐[饭]后 (饭后 避免夜间) ⭕️胶原蛋白:空腹[睡]前 (空腹较好,配合维生素C) ⭕️维生素C:饭后/随餐 (分次食用) ⭕️钙片:空腹[睡]前(与鱼油隔开2小时)
0
0
0
Rowan雄起
1月前
这么相关词,猜猜看搜索哪个进到这个视频的😬
1
0
0
Rowan雄起
1月前
会好起来的,一切。
沈老板Sean: 良渚数字游民,我的近距离观察 前些天与一位今年搬进村不久的“数字游民”交流后,有了一些新的感受与发现。或许,称他们为“数字游民”就是一种单一化、标签化、异类化的理解,如果只是将这群“新兴群体”的群像简化为一个称谓,那一定会忽略他们的多样、丰富与独特。这里写一点我的观察与解读: 他们是一群在玉鸟集开业前后搬进村里的“流动人口”。他们大多从大城市撤离,也有的从云南海南等地迁居,选择“移民”到杭州西北郊的良渚文化村,作为他们的“落脚城市”。良渚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这里高性价比的房租水平,而他们也似乎心甘情愿与早期享受地产红利的居民“捆绑”在一起,共同构建了这个多元社区。在当下社会巨变的浪潮中,作为一个包容文化的社区,我们要接住这批社会的多样化群体——这是时代留给我们的挑战与机遇。 他们是一群选择不随波逐流的“早期创业者”。其实选择良渚之前是杭州,杭州因为电子商务产业的崛起,在这里聚集了一批“New Money”的财富与科技信徒,于是也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产业生态。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创业者身上特有的敏锐与自驱,对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强烈好奇心,迅速学习的能力和分享的热情。我们所看到的活跃社群、新媒体、Web3、AIGC,以及出海项目和财富渴望,只是他们手中的武器与战场。与其说他们是游民,不如说他们是拒绝“躺平”与“盲从”、仍然在奋力创造价值的一群人。可能会有些短期逐利,那也是在一起正大光明的搞钱。 他们是一群对世界充满好奇且热爱生活的年轻人。每次看到活跃群里的那些话题让人羡慕,聚餐、桌游、飞盘、踏青、看展、看剧、分享、学习……年轻意味着对世界仍有探索的渴望,也有能力面对时代的起伏与摔打。他们厌倦了城市中朝九晚五的“社畜”生活,选择一种自给自足、自洽自主的生活方式,没有啃老,也没有躺平。可能看起来散漫凌乱,但是干起活来丝毫不含糊。这让我想起2005我刚入职地产行业的那些年,正值地产的黄金十年,那我是绝没有勇气与能力离开职场自我存活的。 他们还是一群数字技能加持,各显神通的“数字原住民”。他们将对世界的热情与表达写在社群活动、自媒体账号里,偶尔话多而显得聒噪,偶尔话少觉得是社恐,打扮的奇怪说是异类。但在我看来,这恰恰揭示了我们对“数字原生物种”认知的盲区与误解。在物理社区里,他们可能青涩害羞,自称是社恐的“I人”,但在二次元世界的数字社区中,他们往往表现了“数字E人”的活跃,与一种原声状态的自洽。相较之下,我们这些传统的“老钱居民”倒成了数字领域的“新移民”,比如面对AIGC,我们更像是一群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连安装一个Chat-GPT都不知道有几步骤,更不用说是用十几个AI助理在帮助工作。 写了这么多,并非想刻意讨好,或者炫耀自我,更不是借此Diss谁,只陪伴社区中的记录观察与发现,并学习像他们一样“即时表达”,这也是我近期的一种学习与训练。长期参与社区叙事,难免带着一些“老资格”和“过来人”的视角——毕竟,我也算是享受过“早期地产红利”的一员,如有言辞不妥或冒犯之处,还请轻喷,我先在此谢过。《离岛》有一句话特别合适他们: “来到小岛,恰恰不是为了躺着。是为了不在城市里摸鱼打发人生,为了不让生命成为机器上的一枚齿轮,为了自己定义生活,而不是被生活定义。”
0
0
0
Rowan雄起
1月前
好的决定。(连听歌🎶会员都是31天断一次,再等优惠活动再续31天🌚) //
@西野七濑的唯一男友
: 我看了一下也气,背刺兄弟们了,明年的会员就不续了……跟东哥——续费断了,不再是兄弟🐶
Guagua: 原来那一波对杨恨之入骨的人是这么想的, 好像明白了点。
0
0
0
Rowan雄起
1月前
不要看表象,内在很重要。
当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值得深究了。为何会🈶债务六位数以上?买车了还是日常消费了亦或说赌了?
原动态已删除
0
0
0
Rowan雄起
1月前
什么开始着手右舵了嘛
SU7: 小米 & 香港理工大学
0
0
0
Rowan雄起
1月前
天亮了。
0
0
0
Rowan雄起
1月前
这是很多段书摘。分开理解而不是合并一起 //
@NotFound-404
: 是我阅读理解有问题吗?怎么越看越感觉前后矛盾😅
我听风说过: 你若是学不进去,玩不尽兴,睡不踏实,心情不爽,浑身不对劲,却又食欲旺盛。没有扎实基础,却总犹豫不决,渴望出类拔萃,却难以脚踏实地。看见别人勤奋就焦躁不安,到自己行动时,却总是明天再说。 要知道,在一无所有的年纪,你唯一能与命运较量的,便是那为数不多的筹码,也就只剩下努力。怕只怕你不甘堕落,却又不思进取,既痛恨自己的拖延,又沉迷于眼前的安逸。” 很多人啊!在需要全力以赴时总是偷懒,看到别人努力却又没有安全感,最后带着这种焦虑继续装模作样地放松自己,却在微末细节上尴尬地暴露自己的焦虑。不要成为那种人,很丢脸。 生而为人,要么就努力到能力出众,要么就懒得乐天知命。最怕你是见识打开了,可努力又跟不上;骨子里清高至极,性格上又软弱无比。 一个人如果天天加班,从不迟到,任劳任怨,那这个人根本不叫努力。真正的努力是能提升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追求卓越。凡是努力奋斗的人,精神状态都特别健康,他们积极向上,充满活力。 每个人都在努力工作,但不等于每个人都能成功。许多人只是在吃苦而不是在成长。真正的努力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那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挑战自我的人,才能在努力中找到成长的机会,最终取得成功。 正如余世存所说: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当你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时,只管去做,不要犹豫,不要去看结果。即使这件事最后没有达到你的预期回报,你还是得坚持、专注去完成。在这过程中,你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潜力,明白自己真正渴望什么。 给自己一个目标,不用告知所有人,不要迟疑,直到你真的竭尽全力为止。冲动,你只是后悔一阵子,但要是活得太失败,就会后悔一辈子。 生活总是奇妙的,一旦你认真去做一件事,即使结果不如你预期的那样,那么命运也一定会给你一个更好的结果。要记住,这世间许多美好是需要时间和耐心去等待的。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