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朋友来跟我聊女性不上班呆在家之后的社会成就感问题,我的观点是:
1. 首先育儿所需要的心力和付出被大大低估了。
养育 3 岁以下的孩子需要极大的心力和认知投入,但长期以来,这种付出被社会低估,甚至被视为“没价值”。3 岁前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关键期,大脑 80% 的神经连接在这段时间建立,缺乏高质量陪伴会影响情绪管理、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缺少安全依附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出现焦虑、回避型依恋甚至心理问题。有人觉得在家带娃“啥也没干”,但如果请专业育儿师、心理咨询师、家政、保姆来提供同等质量的陪伴,成本可能高达几十万/年,就这还没算筛选合适的育儿师夫妻双方要付出的心力以及需要提供居住、活动空间带来的额外成本。
2. 你以为你之前那工作能给你啥社会价值啊,其实都是幻觉好不好。
没有任何人在任何岗位是不可替代的,你以为是工作需要你,其实是你需要工作来维持生计、让自己觉得自己很重要而已。事实上,大部分岗位都可被替代,离职 3 个月公司就能找到人补上。工作给你的身份认同,不过是商业体系让你“觉得自己重要”罢了。真正的价值感,来自创造,而不是被雇佣。
3. 工作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和人生意义完全有其他手段可以提供,比如自媒体,比如建立自己的互助社群。
全职主妇完全不等于没有社交活动,恰恰相反,相比于命运塞给你的同事,你脱离了职业身份才拥有交友选择的自由。很多人在不上班后,反而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赚钱方式,比如写作、插画、咨询等。人生的价值感从来不只有一种方式,选择做什么比“有没有在上班”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