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多抓书
535关注3k被关注13夸夸
📖我是一个谈「读书」的即刻号
💰也经营自己的小生意,网络上售卖「学生用品」,为宝妈群体用心服务
🔥瓦总也在关注,你要不要也
置顶
多抓书
3月前
多抓书
11:10
谢谢真诚分享。

猫叔叔说真的: 我突然觉得,某种程度上自己也可以实现财富自由,好像没有那么怕失业了,大不了找一份low一点的工作,哪怕去路边支个摊,好像也能过得下去,没必要天天杞人忧天,在公司像一条狗那样活着。 但是,我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心态,相反,我经历过很长时间的严重焦虑和迷茫,甚至一度有点抑郁征兆。 在几年前,头脑一热在深圳买了房,背上了巨大的债务,再加上职场的工作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我才深刻感受到了房奴的含义,至今仍然后悔做出这样的选择。 不过,确实也怪我决策不够谨慎,没有长远规划,如果当时多做一些考虑,多做一些调研,可能我就不买了,或许这几年的生活我会过得滋润很多,也有更多事业的可能性。 当时觉得每个月好几千的房租花得很心疼,什么资产都没留下,而且时不时还要被迫搬个家,总有一种在外漂泊的游离感,特别是老婆,作为女人嘛,对自己的家有一种特别的执着,住别人的房子终究不是滋味,看到别人陆陆续续买房很眼红,而且当时深圳的房价一直在蹭蹭地涨,眼看着就要一辈子都高攀不起的节奏,在那个节骨眼上,咬咬牙在房价顶峰期上了车。 当时面对每个月两万多的房贷也没多想,只是觉得我跟老婆都有工资,水平也都还不错,盘算着一个人还房贷,一个人生活,生活基本也能过得去,不至于断供或饿死,但是,却完全没有考虑我们两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未来就业的持续性,以及孩子教育的问题,高额的房贷基本上剥夺了30年除了维持生存以外的任何空间。 买房以后,我在职场过得并不顺心,老板压得很紧,工作的风格我不喜欢,每天回到家都很疲惫,只想躺着,糟糕的情绪也无暇陪伴老婆和孩子,没有精力规划生活,想到未来30年每个月都要固定支出两万多的房贷,对老板的要求不敢怠慢,再怎么压榨也得咬咬牙坚持下去,明知需要赶紧规划一份更长久的事业,但也不得不优先考虑覆盖房贷和你生活支出,实际上并无多少选择权,所以,埋头吃屎是目前唯一选择。 直到去年,雪上加霜,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裁员,经历了人生第一次遇见的就业环境大动荡,我才认识到,原来在职场找工作可以这么难。 原来我想过可以降低工资要求,以我的经验和思考深度,跟相对没那么牛逼的人抢一份工作应该是一件轻轻松松的事,但是我却发现并不是,降低要求后,有的是大把年轻人跟你竞争,你再有经验和能力又怎么样,人家要的只是能把一份简单的工作执行好就行,找个年轻,听话,能pua的是更优的选择。 即使相对高阶的岗位,相比于前几年还可以靠通用能力吃饭,现在几乎要一对一经验匹配,同样是产品经理,你原来干理财产品的,现在就只能找理财产品相关的岗位,不能干保险,不能干贷款,你原来干社交产品的,现在就不能做工具相关的,而市场上哪有那么多同业务类型的岗位,失业几乎是必然选择。 整个gap的半年,我投出去了上百份简历,邀约面试的寥寥无几,有面试的可能也只是简历没有完全写清楚,到了现场问了之后才发现没有干过完全匹配的业务,最后只能被pass,之所以能找到现在的这份工作,还是因为负责的业务跟前司几乎百分之百的重合,即便如此,我依然降薪了几乎百分之三十,否则,我目前可能还在茫茫的投简历大军中。 经历这次裁员后,我才真正认识到,除了做生意,原来作为一个原以为相对稳定的打工人,也是可以一夜之间就没有了任何收入,上一份工作还是年薪百万,下一份工作可能就只有月薪一万五,这是活生生的例子,再加上gap的半年啥副业也没摸索出来,所以,我意识到我必须提前准备了,不能再这么佛系下去,需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做好几年后彻底失业,完全没收入的准备。 所以,我不再奢求未来有什么好的机会降临到我头上,不像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我命由我不由天,别人干不成是因为他们不行,自己总能混出点样子来,现在我不这么想了,已经做好了未来可能就是平庸的一生,所以当找到现在这份工作稍微安稳下来后,我就把之前家庭的所有存款都提前还了房贷,并和老婆计划好未来5年内不留任何存款,争取把房贷降低到几千块的水平,把生活的固定成本在近几年还有收入的时候降下来,即便未来真的完全断了收入,找一份极其low逼的工作生活也能过得去,不至于断供。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开头讲的,我好像没那么怕失业了。我大概核算过,如果工作能够保住,到了35岁,房贷可以降到一万以下,到了40岁前,房贷基本可以到小几千,跟我们在外面租房差不多的水平,到那时候生活基本没啥压力,裁员就裁员,who care?从某种程度上看,我们也相当于实现了财富自由。 只要不让自己的欲望层层加码,你的生活就不会陷入那么被动,不至于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就把自己打入万丈深渊,在这个大环境下,一定不要去追求高风险高收入,而是应该积累资产积累存款,降低支出,应对随时可能面对没收入或者收入骤降的情况。 再苟几年,再吃几年屎,我就再也不忍受职场这些糟烂事,我可以去干销售,可以去摆摊,可以去做面包师,可以去调酒,可以去开小店,可以去探索一些有意思的小生意,总之,寻求一切的可能性,干有趣的事,陪伴家人过有趣的生活,不需要为了很多钱去忍受无聊且没价值的职场工作。

00
多抓书
4天前
读完盖茨的新传记《源代码》
立马续上了谌旭彬的新书《从刘邦到王莽》
00
多抓书
5天前
1975年也是风起云涌的一年,个人电脑PC开始问世。
10
多抓书
6天前
之前 AI 生成图片,没能解决图片一致性问题,chatgpt-4o 这一次更新的图像能力,通过多次迭代,最终生成满意、可用的图片。

AI 生成图片之前可能还是娱乐为主,这一次是不是更贴近实用了,生成的图片直接能拿到现实场景中用起来。

例如

为门店制作招牌
餐厅制作菜谱
知识卡片
10
多抓书
8天前
人生总是充满意外与不确定性,肯特因为一次意外,在登山时,失足跌落山崖,不幸丧命,可能微软的创立与发展必有其参与,因为在湖滨高中读书时盖茨和肯特关系更亲密,一起通宵达旦开发了很多程序。
00
多抓书
10天前
「源代码」时间跨度从盖茨 1955 年出生到微软创办之初,算是比尔盖茨个人自传的上部,也可以成为「天才的青春成长史」

一个人的成长受制于三大要素:

- 社会大环境
- 家庭小环境
- 个人禀赋与才华

上面三个要素在「源代码」一书中都有体现,二战结束之后,美国整个社会经济处于上升期,处于大周期内,类似于中国 2000 年到 2019 年这种大的社会氛围。

其次盖茨的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父母思想开明,认知在线,更重要的是父亲是律师,外公是银行家,不缺接受更好教育的资金实力,盖茨读的是私立学校「湖滨中学」,每年的学费不是小数目,他们家是中层阶层。

个人性格的特点以及天赋秉性使然。

大环境我们个人不能去改变,只能去选择,小环境可以尽人力,个人的天赋秉性实际上也和两个环境密切相关的。

盖茨第一次接触电脑的时间是 1968 年,中国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 2 年了。
00
多抓书
11天前
盖茨的母亲于 20 世纪 50 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之后,她并没有进入职场,主要的精力在家庭上,其次会参与社公益性社会活动。从盖茨的「源代码」一书中,只言片语之间,能感受到当时美国整个社会大背景是有性别歧视的,虽然女性接受过高等教育,可供选择的社会工作并不对其开放,大众对女性的期许是相夫教子。

问了一下 ChatGPT:美国20世纪 50 年代到 60 年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大致情况 ,情况确实如书中所言: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社会总体上强调传统性别角色,女性主要被期望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家庭和家务劳动被视为她们的主要职责。在这一时期,许多女性虽然可能从事一些兼职工作,但主流社会对“完美家庭主妇”的理想有很大影响,媒体和文化产品中普遍宣传温柔、顺从和专注家庭的女性形象。

进入60年代,随着民权运动和社会整体变革的推进,女性的社会地位开始出现转变。1963年,贝蒂·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一书引发了广泛讨论,促使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质疑传统角色分工,并寻求在教育、职场和社会参与方面获得更多机会。与此同时,大学入学率提高和就业市场逐步开放为女性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同时她们也面临着性别歧视和工资差距等现实问题。

总体来说,50年代的美国女性在社会上大多处于从属于家庭和男性的传统地位,而到了60年代,随着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社会变革的深入,女性开始争取平等权利和更广泛的社会参与,虽然这一过程充满挑战,但为后来的平权运动奠定了基础。
10
多抓书
11天前
创作者就是记录者,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这个世界,以此与这个世界产生联系。

—— 吕欣
00
多抓书
15天前
BMI(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是一种常用的衡量体重是否健康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𝐵𝑀𝐼=体重(kg)比身高(m)的平方
BMI 参考标准(亚洲人群):
<18.5:偏瘦
18.5 - 23.9:正常体重
24 - 27.9:超重
≥28:肥胖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