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Josh的飞行日记
57关注141被关注0夸夸
🏊数字健康领域的创业者与投资者
🧘分享睡眠健康|运动健康| 个人成长
☀️ 致力于影响跟帮助更多人拥有全面健康的生活
置顶
Josh的飞行日记
9月前
每个人的能量高低如何判断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在《能量与压力》一书中,绘制了一幅“人类意识能量层级图谱”。

他认为,能量层级越低的人,越倾向于封闭、自我膨胀,因而总在质疑、挑剔、愤怒。

能量层级越高的人,越能进入“合一”“无我”的境界,能够做到兼听并蓄,慈悲包容。

人看到的世界,是自己内心的折射。

自身能量低,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缺点。当你能量越来越高,你就开始真正理解了每一个人。

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人的观念也是多样的。

一个人如何对待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比他自己持有何种观点更能反映他的认知水平。

能量越高的人,认知水平就越高。

他们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与观点,不强求别人跟自己一样,而是抱着开放的心态去理解。

就如作家拾遗所讲:
人生观是拿来看待的,不是拿来评判的;
价值观是拿来畅谈的,不是拿来否定的;
世界观是拿来享受的,不是拿来鄙夷的。

三观没有对错,见识不分高低。

人的选择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当你经历人生跌宕,尝遍世情冷暖,便对世事有了别样的领悟。

何为理解别人?

知道别人的不易,所以不去计较,看懂别人的难堪,但不拆穿。

理解了一切,也就原谅了一切。

一个人见识越浅,能量越低,看到的都是是非,纠结的都是过错。

当有一天,你不再有无法理解的人,令你忿忿不平的事,你才算是走到了人生的新高度。

守一颗宽容心,做人间自在人。

——洞见
49
Josh的飞行日记
1天前
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毛泽东

事物的发展在变化,但是人性不会变,如果你遇到了问题,你可以从历史中遇到同样处境的人身上获取答案,中国历史最强大的就是拥有无限量的资源库,让我们去找到对标的目标。
00
Josh的飞行日记
1天前
今年有一个自我感知特别明显的改变就是:不要轻易地在没必要的人身上浪费能量。

无论遇到任何的人,我都会在脑海里面过一遍这个人是否跟我的现在跟未来产生交集,如果没有交集,就用一种柔和的方式婉拒能量的过多损耗,这样的好处很多,首先你的大脑不会过载,这点很重要。
00
Josh的飞行日记
1天前
用大白话总结DeepSeek的核心优势:

1. 混合专家(MoE)架构——「用多少开多少,不浪费算力」
- 原理:这个模型总共有6710亿个参数(相当于“知识储备”),但每次处理问题时,只调用其中370亿参数,就像你家里有个超大的工具箱,但每次修东西只用挑几样工具。
- 好处:既保持了“大模型懂很多”的优势,又像“小模型”一样省电省钱,特别适合商业公司用(毕竟电费很贵)。

2. 多头潜在注意力(MLA)——「边学边用,高效不卡」
- 原理:类似人脑同时关注多个重点。比如你读合同,一边看金额一边看截止日期,不用来回翻页。
- 好处:训练时学得快,回答问题时反应也快,还能处理更复杂的内容(比如同时分析数据和文本)。

3. 无辅助损失的负载平衡——「让专家们不偷懒也不累趴」
- 原理:模型内部有很多“小专家”,有的擅长数学,有的擅长语言。这个技术让任务**自动均匀分配,不会让某个专家累死(比如全是数学题),其他人闲着。
- 好处:不用额外加监控程序,省事又稳定,模型整体表现更均衡。

4. tokens 预测训练——「一步看三步,学霸式学习」
- 原理:普通AI像学生做题,老师只批改下一题答案;这个技术是同时批改后面好几题,强迫AI学得更连贯。
- 好处:模型更懂上下文逻辑,回答更准更全面(比如写长邮件不容易跑题)。

5. 高效训练框架——「超级流水线工厂」
- 原理:用了一套叫HAI-LLM的系统,把训练任务拆成三部分:
- 流水线组装(16条流水线分工协作)
- 专家团并行(64组专家同时干活)
- 数据分块处理(数据切块不重复计算)
- 好处:训练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相当于用拼多多的价格,做出苹果的质量)。

总结成一句话:
DeepSeek-V3的核心优势就是——用最聪明的“偷懒”方法(该用才用、自动分工、一步多学),既省钱省电,还能保持顶级AI的智商。
(类比:就像你请了一个顶级团队,但只按实际工作量付工资,血赚!)
00
Josh的飞行日记
2天前
福布斯关于成功人士的9大共性

1. Resilience(心理弹性)
核心价值:在逆境中快速恢复并实现反脆弱性
科学机制:神经可塑性研究表明,经历挫折后前额叶皮层会强化抗压回路
案例:
埃隆·马斯克(SpaceX):前三次火箭发射失败后,用仅剩的零件组装第四枚火箭,最终成功实现海上回收
俞敏洪(新东方):教培行业巨变后,通过东方甄选直播转型,三个月GMV破20亿
实践策略:建立「压力接种」训练(如刻意暴露于可控风险)

2. Mental Toughness(心理韧性)
核心价值: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决策质量
科学机制:前扣带回皮层对干扰信号的过滤效率提升37%(MIT脑科学实验)
案例:
谷爱凌(冬奥会):大跳台决赛最后一跳选择从未完成过的1620动作,突破生理与心理极限
任正非(华为):2019年被列入实体清单后,立即启动「备胎计划」保障供应链
实践策略:模拟极端场景训练(如军事化决策沙盘)

3. Goal Setting(目标设定)
核心价值:构建可拆解的「目标动力学系统」
科学机制:洛克定律证明,挑战性目标比简单目标提升绩效达62%
案例:
马斯克「火星殖民计划」:将百年目标拆解为火箭回收-星舰测试-生态系统三步走
王健林(万达):「先挣1个亿」的小目标背后是商业地产标准化复制模型
实践策略:采用OKR框架(目标与关键成果法)

4. Discipline(纪律性)
核心价值:通过行为编程降低认知熵值
科学机制:习惯回路(Cue-Routine-Reward)形成后,决策能耗降低83%
案例:
扎克伯格(Meta):十年如一日穿灰色T恤,减少非必要决策消耗
C罗(足球运动员):每天雷打不动的3小时训练+严格饮食控制
实践策略:建立「决策节能清单」(如固定日程模板)

5. Routines and Rituals(习惯与仪式)
核心价值:通过神经化学锚定提升效能基线
科学机制:晨间仪式使多巴胺基准值提升28%(斯坦福行为学研究)
案例:
蒂姆·库克(苹果):凌晨4点健身+5点处理邮件的超早起模式
村上春树(作家):每日10公里跑步+固定写作时长,四十年未间断
实践策略:设计「启动触发器」(如特定音乐/空间暗示)

6. Adaptability & Collaboration(适应性与协作)
核心价值:构建动态演化的共生系统
科学机制:复杂系统理论中的「蚁群算法」显示,最优协作密度为0.68
案例:
微软Satya Nadella:将公司文化从「Know-it-all」转向「Learn-it-all」,推动Azure云服务反超AWS
特斯拉超级工厂:跨部门「透明协作」模式,使Model 3产能提升300%
实践策略:实施「敏捷小组」(Scrum)工作法

7. Mindset and Visualization(心态与视觉化)
核心价值:通过神经预演提升现实扭曲力场
科学机制:镜像神经元激活可使技能习得速度提升3倍
案例:
科比·布莱恩特:赛前闭眼模拟全场攻防路线,精确到每个脚步细节
埃隆·马斯克:用「第一性原理」视觉化拆解火箭制造成本
实践策略:每日15分钟「未来场景冥想」

8. Continuous Improvement(持续改进)
核心价值:实现指数级成长的复利效应
科学机制:1%每日进步在五年后产生148倍提升(复利公式验证)
案例:
丰田「改善(Kaizen)」:生产线工人年均提出35条优化建议,成本递减曲线行业领先
字节跳动A/B测试:每日数万次算法迭代,推动抖音用户时长年均增长40%
实践策略:建立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调整)

9. Risk-Taking and Innovation(冒险与创新)
核心价值:在可控范围内突破「邓巴数限制」
科学机制:蒙特卡罗模拟显示,最优风险配置为70%稳健+20%探索+10%颠覆
案例:
亚马逊AWS:2006年押注云计算,现贡献公司利润76%
比亚迪刀片电池:放弃主流三元锂电池路线,重构电动车安全标准
实践策略:设置「创新沙盒」(限定资源试错空间)
02
Josh的飞行日记
3天前
注意力赤字:数字文明时代的人类新困境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手机推送亮起的瞬间手指自动滑动解锁,短视频刷到凌晨却记不住任何内容,打开文档十分钟就忍不住点开社交软件?这不是简单的意志力薄弱,而是人类正经历着文明史上最严峻的注意力危机。

神经科学研究显示,普通人每天要面对超过3000条商业信息轰炸,平均每40秒就会被数字设备打断一次工作流。我们的前额叶皮层正承受着史无前例的认知负荷——这种负责深度思考的脑区,在持续的多任务切换中持续分泌压力荷尔蒙,逐渐退化成只会条件反射的"电子巴甫洛夫犬"。

更危险的在于,注意力机制正在重构社会权力结构。当TikTok用强化学习算法精准预测你的兴奋阈值,当购物平台用眼动追踪技术设计视觉陷阱,当社交软件用可变奖励机制制造数字多巴胺依赖,我们实质上正在将自己的认知主权让渡给商业算法。剑桥大学的研究表明,普通用户对手机APP注意力的控制力,已弱于实验室猴子对香蕉奖励的自主选择。

这种集体性的注意力贫困正在制造三重危机:认知层面,人类平均专注时长从2000年的12秒降至8秒(金鱼为9秒);经济层面,美国企业每年因员工注意力分散损失6500亿美元;文明层面,我们正在丧失沉淀复杂思想的能力——这是启蒙运动以来人类首次出现代际性的思维退化。

夺回注意力的战争需要认知觉醒与技术驯化并举。

1. 建议建立"数字斋戒日",每周强制离线12小时重塑神经可塑性;

2. 运用"信息断舍离"法则,将手机应用按价值密度分级管理;

3. 更重要的是重建"深度注意力"训练体系,从每天20分钟的单任务冥想开始,逐步修复被算法解构的思维完整性。

正如麦克卢汉预言的媒介即信息,今天我们选择如何分配注意力,本质上是在选择成为怎样的人类。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意识到注意力的价值:将注意力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谨慎地选择将注意力投向何处。

2. 设定明确的目标: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才能避免被无关信息干扰。

3.练习专注力:通过冥想、番茄工作法等训练,提升专注力,抵御干扰。

4.减少干扰源:关闭不必要的通知,限制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为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5.关注当下:练习正念,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上,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记住,你的注意力是你最宝贵的财富,不要让它被轻易偷走。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管理你的注意力,将它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你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创造真正的价值。
03
Josh的飞行日记
3天前
听劝跟知人善用,是历史上所有功成名就人物的共性。
00
Josh的飞行日记
7天前
喜欢跟聪明人交朋友

聪明的人很多,他们大部分具有比如以下能力:
快速学习和适应能力、深刻的洞察力、优秀的逻辑思维、广泛的知识储备、创造性思维、高效沟通能力、良好的记忆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极度聪明的人,又是什么样子呢?

与王侯交谈不露谄媚之态,与村夫散步不失谦卑之颜。一般和谁都能打成一片的,基本上蠢不了。

喜欢独处,但是不迷茫,对周围的人和物分析得很透彻。

说话滴水不漏,而且做事情又快又好,基本上都聪明,双商都高。

自己的内务始终保持干净整洁的,一般蠢不了。

平时沉默寡言,但是说话恰到好处,而且一语中的,看问题有自己的深刻思想的,基本上都是聪明人。

能够忍受极致的孤独,也可以在嘈杂的环境里面放飞自我的人。

对人性有着十分透彻的把握,对自己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

与极度聪明的人相处,只需要记住,最重要的是保持真诚和坦率。
00
Josh的飞行日记
10天前
宇宙的法则就是等价交换,他的表现形式是不等价,是我们先对对方好,然后对方感谢我们,再对我们好,我们又觉得对对方更好,就这样在不平衡中求平衡。

不要怕吃亏,吃亏是福。对任何事不要报太高的期望,期望值高了,满足值低了,这个落差就是痛苦,反之则是幸福。

不是世界伤害了你,是你对世界的认知伤害了你,降低期望值,降低维度,你会获得幸福健康的。
10
Josh的飞行日记
17天前
人一生的时间非常有限,我始终认为只有两件事值得我们充分投入时间。

一件是意义感,它最好能唤起我们以毕生为跨度的追求和目标,也就是你的人生使命,只有这样的东西值得耐受辛劳和痛苦,因为它在精神维度同样是能把生命感立起来的体验高峰。

另一件事就是愉悦感,人生应该有很多玩得开心、玩得酣畅淋漓的时刻,它不需要归入是否有价值的范畴,甚至不需要追问意义,或者说愉悦就是这个语境下的意义本身,还有什么比有限的时间里让自己“爽”更重要的。

如果你认真审视这两个部分,会发现它们是完全基于主体性的所发起的纯粹经验,是作为一个叙事游戏的玩家最不能精简掉,却可以为之精简掉别的一切的事情。

就跟超越百岁最后那句话一样,与其不开心的活一百岁,不如开心的过好每天,即便没有那么长的时间。人生应该追求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这句话可以用在所有的领域。
00
Josh的飞行日记
19天前
想要登入人类荣誉的至关殿堂,享受死后最顶级的灵位供奉,让后世享受无穷无尽的荣誉加身,必须要有一种能把自己豁得出去,不畏生死的精神。观官渡之战有感。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