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刘蔚涛
8关注2k被关注0夸夸
前麦肯锡全球副合伙人KKR执行董事
20年职场经验丨分享职场干货及感悟
14年管理咨询及投后管理经验
家有三只猫|爱喝可乐
刘蔚涛
2月前
我那些做副业很厉害的哥们儿

之前做了一次直播,和大家分享在职场人应该咋搞副业,来提升未来的抗风险能力。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是把爱好或者擅长的技能做副业,副业做着做着就做成创业和主业了,现在赚钱爱好两不误,可羡慕了。

今天和大家聊聊我那些做副业很厉害哥们儿的故事,希望对想做副业的小伙伴有启发。

朋友1⃣:从喜欢辩论到MBA培训

这位朋友大学时期和我都是辩论队的,特别喜欢研究逻辑,毕业之后还是喜欢做辩论和逻辑相关的事情。他发现国内的MBA考试中有一门课叫“逻辑”,但考试的人并没有专门的训练方式。我的这位朋友就通过总结逻辑学习方法,开始在业余时间提供MBA备考培训服务。后来搞着搞着,这个项目成为了他的主业,并且创立了国内最大的MBA备考培训机构,老牛逼了。

朋友2⃣:把摄影爱好做成赚钱的事

我在中学时期的发小,从小就喜欢摄影,尤其喜欢拍各种各样的飞机,我的手机屏保就是他拍的歼20。他还曾经拍到过一张特别难得的照片:在月亮的背景下,可以同时看到天宫一号空间站和飞机飞过的画面,太牛了!他痴迷于摄影和航空,在业余时间拍摄照片,最终被航空知识等官方媒体发现,光靠卖照片版权就能赚钱。别人都是摄影穷三代,他倒是拍出了一条自己的副业之路。

朋友3⃣:从读书到做讲书产品

我还有位朋友估计大家也都熟悉,就是樊老师(樊登),他在大学做老师的时候读到好书,就写PPT总结核心观点并与朋友分享,给大家录音讲书。后来听的人多了,于是他创建了樊登读书会(现在叫帆书)专门讲书,还邀请了一堆朋友和大牛来一起讲书。这哥们不仅自己把爱好做成了主业,还帮助他的好哥们们一起搞副业讲书。哈哈!我也在他的平台里讲了30多本职场和个人成长相关的书,包括聊咨询的《麦肯锡方法》、讲MBTI的《天生不同》等,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听听看。
10
刘蔚涛
3月前
20年前写的职业规划,全都实现了。

之前和大家聊过「该如何熬过咨询寒冬」,但如果你还在纠结于你自己是否真的热爱或者是否要长期做这件事情,那么我建议你冷静思考一下自己对未来的规划。也借此再和你们分享一些个人经验:从电视台编外人员到麦肯锡全球副合伙人的我,当年是如何给自己做职业规划的。

我在二十年前写过一份5000字的职业规划,现在拿出来看,发现几乎没有一点儿偏差,为什么?这并非因为我有多厉害或多有远见,而是被当时的情况「逼」出来的。大四时,我也拿到了工作offer。但英语四级没按时通过,导致毕业证延期发放,无法顺利入职,只能通过熟人去电视台打一份编外人员的工。错过校招,社招又没有经验,最后选择了好好学英语去英国留学,用时间换一个“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再求职。在留学的那段时间,我仔细认真的给自己做了一份职业规划。

起初,我也没有头绪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行业。我首先想自己喜欢和不喜欢干什么。在大学时最喜欢的事就是参加辩论赛,花了这么多时间打比赛、拿冠军,也帮我总结出了我喜欢的工作形式:
1⃣️ 我喜欢项目制工作,辩论赛的题目都是一次性的,打完就结束了 2⃣️ 我喜欢接触新鲜内容,碰到不同的辩题对我来说具有挑战性 3⃣️ 我喜欢团队活动和跟人打交道。

接下来从大势判断,咱们国家是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阶段,由治到乱,再由乱到治的过程。我觉得这个过程中对建立规范能起到推动和传播作用的,肯定有发展机会。再结合我所学的专业,最终确定了两个领域:咨询行业和广告行业。前者卖的是知识,起到规范和秩序的作用;后者卖的是信息,起到引导和传播的作用。

最后是目标公司的选择。除了广告公司和咨询公司,我还投了几家不错的行业领先企业。因为在零几年的时候,咨询公司不像现在招这么多人,也只能选择曲线救国:先进入某个行业领先企业,再跳槽到咨询。之后的故事,大家也很熟悉了。

未来,我对职业的长期规划在教育领域。虽然我不是师范专业,但我目前正在做的事情,都是为了退休后能有机会去做研究和教书,比如在帆书讲书、读在职博士、分享心得等等。

对于20出头的小朋友们,可以感到迷茫,但是不能不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花点时间好好思考自己的未来,虽然谁也无法准确规划将来的路,但大方向上做什么不做什么要心里有谱。
31
刘蔚涛
3月前
当老板想开除员工时,如何见招拆招?

最近听闻太多关于裁员的消息,以前看似工作稳定的外企、头部大厂等也未能幸免。大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怎样能够更好的自保,尽量避开裁员大雷?在避无可避的情况下,又如何能迅速转身上岸?

💡裁员的类型

要避开裁员大雷,首先要了解裁员的类型,然后见招拆招。原因基本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原因:优化调整。有时候这类裁员会以别的形式出现,比如叫末位淘汰。它的特点是根据业绩或某个指标进行评估,对评估结果不好的人员进行淘汰。优化调整的裁员对象是个人。

第二类原因:降低成本。企业经营遇到困难,需要显著降低人力成本,但又不想放弃已经展开的业务。它的特点是按比例裁员,比如所有部门统一裁员20%,在有明确的裁员数量/比例要求下,对“不重要”的人进行淘汰。降低成本的裁员对象是群体。

第三类原因:战略转型。企业遇到生死存亡的选择,必须要放弃一部分业务来保存火种。它的特点是某个或某些业务单元整体裁撤,除个别人员之外从上到下全部裁掉。战略转型的裁员对象是组织。

💡怎样避坑

针对上面提到的三种裁员类型,避坑的方式就很清楚了:

1⃣ 不要让自己的业绩低于平均水平。在优化调整的时候不会是高危目标,在降低成本的时候也更容易上岸。

2⃣ 要有一技之长,即某个方面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在降低成本的时候会优先被考虑保留,即便在战略转型的时候也可能被别的BU看中而有转岗机会。

3⃣ 尽量培养可迁移的技能。也就是换一个业务、换一个公司、换一个行业依然有用武之地的技能,比如高效沟通的技能、结构化分析复杂问题的技能等等。在战略转型的时候这类人最有可能被保留,即便不可避免被裁了,也更容易找到下一个落脚点。

4⃣ 避无可避的时候,争取至少合理的补偿,不要纠结。纠结也没用,还浪费时间,争取到合适的补偿,尽快找到下一个落脚点才是更重要的。

💡未雨绸缪

环境变化越来越快,技术革新也越来越快,所以始终要有一个基础认知,就是越来越不存在所谓“稳定的工作”,不但公司不一定能基业长青,甚至行业都有可能被瞬间颠覆。未雨绸缪,最后从我读过的几本好书中摘取几个建议,在评论区也分享给大家。
21
刘蔚涛
4月前
什么类型的MBTI最适合做咨询?

之前有朋友问我
“如果测出来内向,可以做咨询吗?”
“咨询顾问啥类型最多?”
其实吧,咨询公司啥类型都有。我觉得MBTI是非常有用的,我自己也经常用。

💡我在进宝洁的时候,宝洁官方组织了正式的MBTI培训,二百多道题的测评,最后给你一个判断,你是什么行为倾向,比如说你偏E ,你的E是百分之多少的倾向性,你的N是百分之多少的倾向性。

📌我是ENTJ,而且我的NTJ是100%。
100%的NTJ,说明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按照我自己的意愿,100%的N代表我是倾向于忽略所有的细节;100%的T代表我做决策的时候不考虑所有的情感因素;100%的J代表我是那种特别喜欢按照工作计划一步一步去做的这种人。原来用钱包的时候,放在钱包里的钱一定是按照面值从小到大排列,要不然我会很难受。甚至有空的时候我会让所有的毛爷爷都朝向一边,就是强迫症。

💡回到标题的问题,什么MBTI最适合做咨询顾问。这个其实没有一个定数,都可以合适。比如说,大家可能都觉得咨询顾问是不是理性思维多一点,所以应该是T(Thinking) 。但实际上我有很多麦肯锡的同事都是 F( Feeling),他们很能够共情。就是客户有一些什么样的难处,或者情绪上有一些什么波动,他们会特别敏感。接收到这些信息后,他们能从客户的那个角度出发去思考这些问题,怎么去解决别人的烦恼。而不是像我这样,一上来就是你这问题好办呐,我给你分析12345,然后你就照着ABCDE去做就完了。客户心里难受,但是又不得不承认你说的还是有点道理的,但咋就不想听你的。

💡按照MBTI的理论,不管测出来是什么类型,其实I/E、S/N、T/F和J/P这四对八个行为倾向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只是在行动的时候你更倾向于使用那种而已。那我为什么会特别看重这个MBTI?因为通过MBTI,我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跟对方去沟通。而且我可以更好的去理解对方的行为。

💡在一个团队里面,我还是希望我们团队的成员能多样化一点,如果大家都是同一个风格,那大家错会错成一样的,而且会更容易错。比如说一屋子都是N的人,没有人会注意细节,那出去的报告就有可能会有问题。如果一屋子都是P的人,你可能永远没法按时开会。
11
刘蔚涛
4月前
前麦肯锡副合伙人:职场上,I人能混得好吗

我经常会在各种场合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内向的人能在职场上混得好吗?

在充满竞争的职场环境中,MBTI中“I”人(内倾)有时可能会被误解缺乏社交能力或领导潜力,实则不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和丰富。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I”属性并非弱点。内倾的人通常具有深思熟虑、倾听能力强、对细节的关注以及高度的自我意识等特质。这些特性在职场中同样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比外向的特质更为重要:

💡深思熟虑:决策的智慧

过去几十年的职场生涯中,我发现“I”人在做决策时往往更加谨慎,他们倾向于深入思考,这使他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表现出色。我曾在麦肯锡和KKR任职时,见识过非常多优秀的“I”人同事,他们在策略规划和风险评估方面的表现,往往超出预期。

💡独立工作:细致入微

“I”人在独立工作时尤其出色。他们能够不受外界干扰地专注于手头的工作,并通常能够产出高质量的成果。无论是需要详细规划的项目管理还是深入分析的研究任务时,虽然话不多,但总能突然带来惊喜,帮助项目取得优异表现。比如曾经在宝洁时,我就发现那些对采购细节精益求精的同事,往往能够发现别人忽视的机会点。

💡倾听能力:搭建团队桥梁

聆听是沟通的一半。虽然职场“I”不爱持续输出表达,但往往更加擅长倾听,这让他们在团队中成为理解他人、构建团队协作的关键人物。在团队项目中,他们的这种倾听能力,有助于抓住问题的核心,促进团队更高效的沟通和合作。

💡 “I”型领导者:冷静与深思熟虑

在管理层面,内倾的领导者以其冷静、深思熟虑的决策风格受到欢迎。和上条内容说的一样,他们倾向于通过倾听团队的意见来做决策,而不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管理风格有助于创建一个包容、尊重的工作环境,鼓励团队成员提出创新的想法。

总而言之,“I”人也完全有能力在职场上取得成功。他们的深思熟虑、倾听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是职场上非常宝贵的资产。职场不仅仅外向者的天下,内向者以其独特的方式,同样可以在职场上发光发热。
04
刘蔚涛
4月前
工作后还想进咨询行业,有哪两条路?

💡如果你已经工作了,你将来想进咨询,那我给两条路

📌第一条路,在你现在的这个工作或者是在你行业里面的领先企业,最好是行业的领先企业,在工作岗位上积累大概5到8年左右,知道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尤其是在领先企业这种环境当中,你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那么你通过社招进咨询公司,做一个专家型的咨询顾问,这个这条路是通的。

📌第二条路,读MBA。如果你说我想通过读书去申请咨询公司的话,那么一定要读 MBA ,读博士没有太大用。

🖇对于咨询公司来讲,博士的设定是你做某一个方面的科学研究,咨询顾问他不是做科学研究的,他是解决商业问题的,而 MBA 它就是解决商业问题的,这叫专业对口。

👨‍🎓但是有一类博士是咨询公司喜欢的,就是你没有工作经验,一路上到博士。在校招的时候,他会去考虑把你招进来,因为代表了你的分析能力是他们想要的。

📖但你说我工作了很长时间,我去读博士,读的可能又不是商科,读的是技术类的,后来我又去做一个咨询顾问,你会不会觉得很拧巴?就是你本来已经在职场工作了,然后你又去做科学研究,但你做完了科学研究,你又想做商业咨询顾问,这个逻辑是不通的。

📎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工作后想要进入咨询,要么就在现在的岗位上成为专家,未来加入咨询公司成为一名specialist;要么就准备MBA,之后求职进咨询。
20
刘蔚涛
4月前
真正好的向上汇报,一定是简与精

转眼到了2023年底。年终汇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倍感压力。其实不用担心,这既是展示自己一年工作成果的机会,也是让领导了解你努力和成长的窗口。

曾在麦肯锡和KKR等机构担任高管时,我见过太多五花八门的汇报形式。但我认为向上汇报的艺术不在于堆砌繁复的数据,而在于精炼和高效的信息传递。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一个真正优秀的汇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简洁的方式,传达最核心的信息。

📈 简是效率的保证

在快节奏的商业环境中,每个人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因此,一个简洁的汇报可以帮助你领导快速抓住重点,提高决策效率。简洁不是信息不全,而是高度概括,每一个词都直击要点。

🎯 精是质量的体现

精炼的汇报需要深入的思考和周密的准备。只有深入理解自己的工作,才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化,将繁杂的数据提炼为精华。这不仅展现了你对工作的掌握程度,也体现了你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 如何做到简与精

1. 明确目标:在准备汇报之前,先明确你的汇报目的是什么,你希望管理者做出什么样的决策或行动。

2. 关键信息优先: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用“倒金字塔”结构呈现你的汇报内容。

3. 去芜存菁:省略那些非关键性的背景信息,只保留能够支撑你论点的核心数据和事实。

4. 结构清晰:一个清晰的结构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你的汇报内容,比如说用STAR法则。

5. 刻意练习:多次练习你的汇报,每次尝试缩短时间,凝练内容,直至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最关键的信息。

🔘我曾经在KKR时,遇到过一位刚入职不久的年轻人,平时接触机会不多,但他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让现场所有人都记住了他,他在短时间内明确地汇报了项目的关键进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具体的解决建议。

这种直奔主题的汇报方式,不仅赢得在场所有管理层和HR的赞赏,也极大提高了他想推动的决策效率。

作为职场人,我们要不断学习和练习如何做到“简与精”的汇报。这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总结,也是提升个人逻辑思考与高效关键。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帮助!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分享,年底你会如何做汇报?
1789
刘蔚涛
5月前
咨询顾问最好什么时候离开咨询?

前两天做了一场顾问线下交流会,很多准备进入咨询/仍在咨询的同学向我提问,什么时候离开咨询才是最好的时机?

我在麦肯锡做到全球副合伙人,身体实在撑不住了才离开咨询,跳槽到私募股权投资机构KKR做投后管理了。咨询是个高强度高成长的活,今天和大家聊聊,在咨询行业做到什么程度离开比较好?

🔴首先要先了解通常在咨询公司晋升的五个职级(不同公司可能叫法不同):

1⃣️Analyst 分析师(BA)
BA们要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有用的数据,再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解释。锻炼的是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2⃣️Associate 顾问
Asso的核心能力则是解决问题。有了BA给的信息输入,就要对问题进行客观的评估和判断,并且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与BA相比,Asso需要更进一步地利用数据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3⃣️Manager项目经理
顾名思义,职责就是管理团队、时间、沟通、预期、质量、成本。项目经理和人打交道的比重会大幅增加,而不是仅仅接触数字或事务。

4⃣️Associate Partner 副合伙人
当你已经在职场中学会如何有效的沟通和管理,那么下一课就是培养自己多任务处理的能力。在此之前,大家都是在一个时间段做一个项目。但如果到了AP,还是只有做一个项目的能力,就得等着被市场淘汰了。

5⃣️Partner 合伙人
在一步步摸爬滚打中做到了合伙人后,最需要的核心技能则变成了读懂、了解你的客户。当年我在麦肯锡培训时,公司就明确指出作为合伙人最重要的技能就是“dance with your client”。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将其需求与内部资源进行匹配,将项目分配给下属人员。

🔴在咨询行业里,大家都是按照这样的技能组,一层一层往上走,只要对自身技能足够了解,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我个人认为,如果是在行业内跳槽,在哪个级别跳都问题不大,主要还是看发展机会、平台和薪酬。

如果是跳槽到行业企业,那我建议你做到Manager或者AP再走。做没做过项目经理在团队管理和横向沟通方面有非常大的差别,咨询公司的环境在这两个维度的锻炼更大。合伙人和Manager或AP相比,市场可供选择的机会变少,不是每个公司都掏得起以及愿意掏这个钱。
12
刘蔚涛
5月前
跨行四次,我学会如何度过转行尴尬期

🎒20多年的职业生涯:从电视台编导,到宝洁采购经理,到科尔尼咨及麦肯锡做咨询,再跳槽到投后管理。我的职场平台越来越大,面临的挑战也随之变大。尤其是到了新行业后,必然会遇到接踵而来的新问题。

🎒当年刚进入麦肯锡,我做的前几个项目非常艰难。还记得有个客户是电解铝企业,希望降低工厂自备电厂生产每度电的用煤成本。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到电厂跟煤打交道,客户的项目经理带着11个分公司的22个专家,一半是买煤的专家,一半是烧煤的专家,坐在我面前等着我告诉他们该如何做。当时面对这样的场面,很难招架住。

🎒做每个项目,都会遇到不同的挑战,但就是在这一次次受到挑战与煎熬、学习与调整的过程中,我获得了持续成长,并练就了几项本事:

1⃣ 心态好、脸皮厚

虽然面对的是新问题,但万变不离其中,始终都可以用结构化分析的路径去拆解、了解和分析,进而找到可能优化的地方。在这个自信基础上,面对客户的心态就不慌了。即便遇到没想好的问题,我会直接告诉对方,让对方多留一些时间,并且也会寻求对方的帮助,一起解决问题。

2⃣ 快速学习的能力

每到一个新环境,都要迅速学习对应的行业企业,以及找到所有要解决的问题和关键信息。 对于行业,跟专家和老鸟请教,了解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价值链、重要影响因素。对于企业,多跟内部人士聊天,关键是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业绩表现、核心问题等。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多跟接触这个问题的人沟通,目的是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做过的尝试、难点、各方不同意见、内外制约因素等。

3⃣ 与人打交道、带团队的能力

与一般企业严格的组织架构不同的是,在咨询公司,你与某人在某个项目里会进行合作,但未必会与其合作下一个项目,因此作为团队管理者,你与其他人之间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汇报关系。更不用说作为一个咨询顾问,客户是甲方,我是乙方,更没有管理权限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依靠的就是用共同的目标搭建团队、共同的价值观鼓舞团队、共同的行为方式规范团队的横向领导力。

🎒培养好以上三种能力,我相信你在哪个行业都可以脱颖而出。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其他转行时度过尴尬期的技巧,我们一起讨论、成长。
00
刘蔚涛
5月前
40岁后发现,工作的价值要自己衡量

📕 很多前辈都会提醒初入职场的小朋友,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可迁移能力、学会向上管理等。然而,很少有人会教你如何衡量这份工作带给你的价值?如何判断在你勤恳地付出努力后,能否得到想要的回报?今天,作为一名经历过编导、采购、咨询、投后管理的职场老人,我想分享一下:如何从4个维度衡量工作带给你的价值?

📕 选择工作时尝试问自己以下四大黄金问题,并进行自评分,10分为满分。再拿100%进行权重分配,思考现阶段这四项对于你的重要程度是什么样。最后再把自评分和权重相乘,找到四个领域的总数。700分以上就意味现在的工作与你的期望契合。

1⃣️ 学习:我目前所处的职位和职场环境是否有助于我的成长?

2⃣️ 影响力:我的工作是否会对他人、公司、行业、甚至社会带来一定影响,并带来价值感?

3⃣️ 乐趣:我是否喜欢自己的工作,享受正在做的事情?

4⃣️ 奖励:这份工作是否为我提供了足够的奖励,包括固定薪水、奖金、福利、假期、股权等

📕 现在的我对于现阶段工作权重是:

1️⃣ 成长性10%:成长性不是我现阶段最看重的,但是在职业初期,这绝对是我的重中之重。

2️⃣ 影响力40%:现在至少要影响我的企业,如果连企业都影响不了,那我投后管理的工作也做到头了。

3️⃣ 乐趣20%:我人生的大部分乐趣并不来自于工作,我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输入。

4️⃣ 奖励30%:奖励也是随着年龄增加占比。

📕 无论是新入职场还是职场老手都可以每年用这个模型测测分数。通过自评分和权重分配,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工作选择,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当你在不同工作中做选择时,也可以通过这个模型量化工作带给你的价值感。同时,欢迎评论区的朋友们分享自己的分数,我们互相讨论。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