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关者 The Gatekeeper
不管你的想法从哪里来,看上去怎么样,它们最终会通过你的某个特殊角色之手发布出去:那个编辑——或称其为把关者。
把关者,是决定作品最终表达的那个人,无关乎有多少自我的面向参与这个作品的构建。
这个编辑是汇集和筛选的角色,详细描述关键之处,删减其他部分,从而精简作品,凝结成它最好的形态。
有时候,这个编辑会挑出缺陷,让我们去收集数据填补它们。有时,在信息过于丰富的地方,编辑会删掉不必要的部分呈现精致完美的作品。
编辑工作是一种品味的表现,但它不表现在指出我们喜欢的项目:悦耳的音乐,或者反复观看的电影。而表现在如何掲示我们的作品:留下什么,删掉什么,以及不同部件怎样组合。
创作中,你可能会被不同的节奏、颜色、模式所吸引而采纳,然而它们也许不能和谐共存。要成为作品,这些碎片必需和谐共存在一个容器内。
这个容器就是作品的组织原则,它来指定那些元素应该属于其中,哪些则不然。例如:同一件家具,适合放在宫殿里,但放在寺院就不合适。
这要求编辑把自尊暂且放下,自尊会使你对自己创造的每个元素都感到骄傲。而编辑这个角色,被要求独立地,不顾私情地去追寻统一、平衡。有才能的艺术家如果没有好编辑的才能,就会发布平庸的作品,辜负他们的天赋。
不要混淆编辑的铁面无私和内在的自我批评,自我批评是在质疑作品,中伤它,放大来看鸡蛋里挑骨头。而编辑则是退后几步,从全局视角审视作品,协助它发挥最大潜能。
编辑是诗人。
当一个项目几近完成时,对作品做一次极端的修剪,只保留必要的部分,我们姑且称之为「无情编辑」。
因为到目前为止,很多创作过程都附着于作品之上,所以把这个看作给项目做减法的部分。这个过程通常发生在所有的建造都完成,所有选项都被尝试过之后。
通常,编辑被看作是修剪,砍掉冗余。但在「无情编辑」中,不是这样的。我们正在决定什么必须留下以确保作品还是它自身,而什么是完全没必要的。
我们不是在缩减作品到它最终的长度,而是着力于超远其尺寸的修剪。如果缩减 5%是你认为可以接受的作品规模,在这个阶段我们要砍掉一半,甚至只保留三分之一。
如果你正在做一张包含十首歌曲的专辑,而且你已经录制了二十首歌,你不应该致力于删到只剩十首,而是只剩五首,直到剩下没它们你不想活了的那些。
如果你已经写就了一本超过三百页的书,那么试着把它删减到只剩一百页的精华。
除了获得作品的核心以外,通过这种无情编辑,我们改变了和作品之间的关系。我们开始理解它的底层结构,认识到什么是真正关键的,打破与它的创造和被创造的关系,去审视它到底是什么。
每个部件都有怎样的影响?它是强化了本质,还是削弱了本质?它对整体平衡有贡献吗?对整体结构有贡献吗?他是绝对必须得吗?
随着外壳的剥离,你退后几步观察,可能会发现作品的最简形态也是成功的,或者你可能觉得有必要把一些元素放回去。只要你在维护作品的建全,个人喜好是最关键的。
值得花些时间去留意添回去的元素是否强化了作品,我们不是为了更多而添加更多,我们是为了更好而添加更多。
目标是让作品到达一个状态:当你欣赏它时,你知道它无法以其他更好的方式编排了,它存在某种平衡感。
那就是所谓优雅。
把你费尽心力添加的元素废弃掉,并不是容易的事,有些艺术家迷恋所有他打磨过的部分,以至于拒绝删掉任何元素,哪怕是对整体有好处的删减。
「让简单变复杂司空见惯」Charles Mignus 曾说 「让复杂变简单,变到令人敬畏的简单,才是创造力的体现」
————————————
作为艺术家
意味着持续发问
「它怎么能变得更好」
无论它是什么
也许是你的艺术
也许是你的生活
The Creative Act:A Way of Being
Rick Ru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