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三大误区
大部分人读书都经历过几种情况:
🧗不理解脚手架的意义。没有章法的读书,不能建构认知的高峰。所谓建立学科的合理性正在于此,慢慢爬是对的、必要的;但是,学科的边界也是「知识的诅咒」,很多人爬的过程遇到一些挫折就被打败了。例如,学数学。
假如代数不行,微积分就更没戏了。(好的书,不用数学也能解释万物,而且数学学不好,大多不是你们的错)数学的历史,全是故事,无理数哲学家被杀的故事,《几何原本》构建古希腊思想大厦的故事,全是科学和启蒙最好的故事。它带给人「想象的快感」
m.okjike.com📝 不能区分记忆的类型。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种老古董经验,只适合「程序性记忆」的认知活动,特别是一些工业Geming之前的职业体系:战士和工匠、厨师和音乐家等。昨天正好和AI聊了Billy Joel的故事,应该充分解释了不同的记忆类型。
m.okjike.com 补充一点,长期记忆,虽然难以维持,但可以依靠更多故事(人、冲突和情绪共鸣)这种语义记忆模式。
就算我们对亲友的悲伤,也会被人忘却,但故事总会流传。
🥅 构建「模型」和它们之间的网,是读书的正途。把模型看成一个个小小的记忆体。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沉淀「模型」,写作也是。人们说「实践出真知」,这正是记忆巩固的一种方式。不输出的作家、科学家和艺术家,都相当于「不存在」。
但是,思想实验(哲学家常用)这种方法,也可以对抗记忆的消退,需要不停巩固:用新「记忆体」去融合旧「记忆体」来对抗消退。(为什么消退,这是最了不起的一个问题,指向了演化论和生物学)
ps:如何收集心理模型,见Naval的读书方法
m.okjike.com 以上矩阵展开时,我心中是有个明确的「敌人」就是教育系统。我们每年几千万做题家,做到大学毕业,可能连怎么读书都不会,这就是华夏大地充满了「巨婴」的牛逼之处吧。(只能点到为止了)
✍书写是对抗熵增最好的避难所,人类最伟大的发明;记忆系统,则是进化送给人类最美妙的生物算法。
m.okj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