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就是这样 和
@芒芒. 的这集节目对于小宇宙和中文播客的讨论很全面,我做了一些笔记📝
—关于「小宇宙播客漫游日」
「播客漫游日」两年前已经立项了,直到今年觉得用户规模和市场认知度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时候才决定落地。小宇宙代表了播客这个品类,做线下活动更加直观更有冲击力,是为了触达听众、潜在创作者和品牌合作伙伴,传递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这一主题。
在活动策划上,小宇宙发挥C端互联网平台的服务精神,通过人群分组调研倒推每个人群的需求,提取共性,再做抽象,推导出需要设计的多样化的活动。
「播客漫游日」以“连接”作为主线,串起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出播客主题乐园的氛围,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带着收获离开。
活动的线下参与达到2万人次,线上讨论量5000万,很多人发小红书。
—关于2024年播客广告市场
品牌逐渐将播客视为值得长期投入的媒介,出现了很多品牌播客。因为播客在新兴人群中有很强的影响力,特别是友商在做播客时,品牌更不愿意错过这一趋势。品牌决策者的信息和营销知识很多来自播客,所以更容易决定投播客广告。
小宇宙从两方面为品牌提供服务:一种是发挥媒介属性,提供各种资源曝光,一种是提供广告策划服务,输出自己对播客内容和听众行为方面的理解,展示播客如何与品牌结合。
播客广告在幅射人群的广度上没法跟短视频相比,因此品牌对广告效果的精度和品质要求高。播客在广告投放后的转化咨询和长期的服务关系的建立上,转化率很高。节目各有特点,因此投放广告时,品质的比重和效果的比重是不同的。
在小宇宙上订阅数超过1万的播客基本上都有品牌认可。头部播客今年的广告合作持续不断,广告刊例价一年调了两三次,付费节目也有稳定持续的收入。订阅数几千的节目,每周更新,也可以持续获得稳定的副业收入。
—关于付费节目的逻辑和收入
小宇宙深度参与付费节目的生态,团队会根据节目特点主动向创作者提供建议,帮助创作者定价和选题,人力投入远远超过服务费抽成,更希望跑通创作者经济模式,希望未来能把可复用的经验分享出来。
做付费节目应该是一种符合听众预期的自然而然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好内容,创作者可以做一个自己提供起来也觉得相对轻松的,和回报相匹配的内容,而不是说预估自己可能得到的收益,所以要做多少内容。
建议头部播客做付费节目考虑的不是收入层面,而是有益于和听众建立更深度的连接。
付费节目流通周期非常长,有长尾效应,像每个月固定的理财收入一样。
—关于小宇宙的经营现状
小宇宙大部分的收入来自于和广告客户的合作,收入和支出还没有打平。有几千万注册用户,用户持续稳定增长,不期望会有爆发式增长。团队员工有50人,包括产品研发和市场运营,市场运营有20人。
小宇宙建立了两个壁垒:一是良好活跃的社区氛围,节目能在小宇宙聚集听众形成自己的小气候,二是商业价值,品牌非常看重小宇宙上的节目数据,主播把更多精力投入小宇宙上。
当代人普遍存在内心的迷茫和焦虑,需要投资自己学到更多知识,或者在情绪低谷时得到安慰,播客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有人不爱听播客,是因为还没有出现适合他的内容,这也留给了播客创作者广阔的空间。
杨天真开播客是小宇宙促成的。一开始她只是感兴趣,没有立刻决定要做,小宇宙的团队跟她沟通,告诉她什么样的内容可能适合她,可以展现哪些部分,后来其他人强化了杨天真对播客的认知,最后她决定做播客。
小宇宙做事情的态度是“我偏要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