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换门了,从佳能换到了索尼。
换门的代驾是很大的,换到索尼之后,选用哪一个或者几个镜头是个大问题,这里面有不少坑,我也挑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后面的同学有帮助。
我不拍视频,下面大部分建议都针对静态拍摄。
1️⃣ 全画幅还是半画幅?
带的出去的相机才是好相机,所有换门之后还是否需要购买全画幅就成了一个一开始需要小小纠结以下的问题,尽管索尼有 A7C2 这样超级小巧的机器,但是全画幅的镜头通常都非常重,其实机身的重量很多时候反而不是考虑的重点。
2️⃣ 御三家怎么选?
其实三家对焦、画质这些几乎都是超出大部分人的需求的,因为我只拍静态照片,所以我就说一下我的理解。
选相机的本质是选卡口,不要为了机器换卡口,因为机器你追我赶很快就打平了,机器是没有壁垒的,或者说机器的壁垒对普通人意义很有限。
但是可以为了卡口换机器。卡口越大,镜头越重,理论上光学防抖的上限水平越高,尼康>佳能>索尼,但是实践的时候是佳能>尼康>索尼。重量方面则是索尼>佳能>尼康。
防抖的意义在于可以让快门速度从 1/30 下降到 1/10,甚至是 1/5,但是这个和摄影师本人的健身水平有很大关系,此外如果拍人的话,模特也是不可能不动的,所以需要根据自己的题材以及焦段来决定,防抖主要还是风光摄影以及视频拍摄好用。
不同题材焦段安全快门差距还是很大的,但防抖的作用就是无论什么题材,安全快门可以降一档的水平。
卡口越开放,积累时间越久,便宜镜头越多,从这个角度说,索尼>尼康>佳能。
此外卡口越小,机器理论上越好看,所以外观来说索尼也是远超佳能,尼康的复古机器做的挺好看的,但是 Z 系列微单就显得有点傻大黑粗。
为什么我只强调重量和防抖?因为实际上一个相机会不会带出门,画质根本不是关键原因,最后带出去的往往就是最轻的那个。
3️⃣ 怎么选镜头?
选镜头,99% 的情况就只需要考虑两个因素,焦段和重量,画质和光圈其实各家有差距,但是还是那句话,21 世纪了,大部分镜头的画质都是超出大部分人需求的,但是焦段可以让你拍到想拍的东西,重量决定了你会不会把镜头有带出门。
我换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佳能的镜头群可选项太少了。这里说的不是佳能的镜头不好,而是没得选。
比如我喜欢外变焦不喜欢内变焦,我不拍视频对防抖要求没有那么高,佳能镜头规格对我来说是超配。
我认为根据题材去预估焦段的方法,肯定是不如直接回看自己用手机 or 相机以往拍的照片的焦段的方法来的直接,因为每个人的摄影习惯不同,有的人喜欢广角,有的人喜欢标头,有的人喜欢长焦。
相同题材,每个人的习惯也不一样,所以不要根据题材机械地选择焦段,要根据自己过往的记录选择焦段。
我把自己历史上拍的很多照片的焦段做了一个分析,发现大部分情况下我都在使用 35 mm 以上,150 mm 以下的焦段进行拍摄,不排除有的时候需要用超广角,但是次数非常少。
所以我选择直接购买了腾龙 35-150 mm F2-2.8 作为我的挂机头,这个头的光学素质很好,就算是 A7R5 也能喂饱。
在原来的佳能体系里面,我需要至少带两个镜头才能满足这个挂机头覆盖的焦段,现在一个就够了。
4️⃣ 如何取舍?
不论我 35mm 以下的照片拍的再少,也不代表没有,怎么办呢?其实我自己也纠结了很久,比如我曾经一度想购买适马的 28-105 mm F2.8。
最终选择腾龙的原因,除了上面说到的我自己不喜欢超广角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拍摄广角画面的时候,其实有很多额外的选项,比如我们可以用手机的主摄,现在大部分手机主摄都超过一英寸,日光画质也都很好,又比如我们可以选择光圈缩小然后拍全景拼接,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也可以说 105mm 然后裁切,但是裁切和拼接,我觉得拼接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此外还是需要看题材,比如我发现凡事用到了 200mm 以上焦段的场景,无一例外都是在动物园,除此以外几乎没有,那这个就很好确定了,去不去动物园这是一个既定的事项,人是不太可能临时起意去动物园的,如果自己不是狂热的动物爱好者,150mm 以上的焦段确实是可以放弃的。
有的人可能会说,为什么这么纠结呢?相机镜头是可以换的。但实际上只要出门拍照的人都知道,换镜头是一个非常痛苦且没必要的操作,不到万不得已一般都是不愿意带多个镜头的,带了也是不太愿意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