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老蒋不一定靠谱
28天前
这几天因为奈飞剧读了第四遍三体,有一些新的想法:

大刘在zz倾向上并不一定倒向威权,但他在审美上,大概会认为社达/生物中的兽性/不计代价的生存有一种冷酷和残忍的美感,也会带着优越感去嘲讽“人类自诩的偶然成立的高度文明的现代价值观”。三体中处处能看到这种拧巴,维德、罗辑、章北海、程心、雷迪亚兹、大史都是这种拧巴的产物,在这些人物里,我个人觉得章北海和大史塑造的比较好一些,他们更像有可能真实存在的人

其实也可以理解成大刘的zz倾向在不同场景下的拧巴(其实也可以自洽)——在正常逻辑下和现实世界中,他赞同“给岁月以文明”;在涉及到人类物种的生死存亡选择上,他赞同“给文明以岁月”。所以我说他大概不能简单归于社达和威权,他在三体中多次长篇大论的描绘了转型成只为了生存的人类社会中个体的悲惨和灾难

三体在叙事上是不成熟的,第四遍看这种不成熟更加明显。一个长篇作品,应该始终能给读者维持一种“熟悉感”,让读者始终能感知到一个核心的冲突,以及始终能有一些熟悉的场景和角色。三体的中一以贯之的核心冲突是“人类的生存危机”,但这玩意太大了,感知度是有限的,更小更具体的冲突一直在变,从一开始的eto和pdc的冲突,变成面壁者和破壁人之间的冲突,再变成执剑人和三体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冲突,再变成永远流浪的几艘舰艇之间的猜疑链冲突,再变成新人类(宇宙文明)和旧人类(地球文明)之间的冲突,再变成超级文明和低级文明之间的维度冲突,角色上虽然名义上形式上用罗辑和程心串了起来,但真的很勉强,有很多几乎完全脱离他们的情节和人。

这就造成了一种非常割裂的观感,三体一会儿是悬疑小说,一会儿是概念性的哲思寓言,一会儿是非常高举高打的太空歌剧,一会儿又变成了非常有现世质感的人性实验(比如澳大利亚那段),然后还穿插了很多个人物小传(比如万有引力号上的亨特)

这种写法肯定是有好处的,大刘用他卓绝的想象力让读者完成了一种造梦般的旅程,眼花缭乱,穿过一团又一团烟花,你不知道等待你的是什么,有非常强烈的阅读快感

很神奇的是,它同时能做到让读者“不失焦”和“记不住”。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始终知道自己在看什么,现在剧情进展到哪儿了,但读完之后,过几个月再回想故事脉络,发现像梦一样串不起来(反正我是这样),这就是因为大刘给读者埋的暗线在逻辑和结构上的尺度太大了

写作上的不成熟导致了三体影视化的巨大难度——文字本身就更接近思维,读者能允许这种割裂感,但影像对节奏、影像风格、内在逻辑、人物的一致性的要求更高,这就意味着三体如果改编成对剧迷之外的广泛观众有吸引力的合格剧集,需要大量改编工作

比如说,三体第一本中,一个非常棘手的东西就是那个VR游戏,这个东西和主剧情在观感上脱节的很厉害,但它的功能性偏偏又很强,所以这就成了一块烫手山芋,扔也扔不掉,留着又很怪破坏整体性(奈飞版三体这块已经处理得不错了)。如果我是编剧的话,我可能会不顾一切的把VR部门完全去除掉,把它的功能性用别的方式承接过去。还有比如说很后面的飞船遇到四维气泡的剧情,这段到底是和相同时间线上的地球澳大利亚剧情线并行叙事(本来就很难理解了,再双线体验太差了,两条线之间的联系也过于少形不成互动),还是相当于单开一个小故事和地球线隔离开(于是又变成了割裂的单元剧),也是个怎么选都别扭的叙事难题

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写累了想到什么再说
4912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刘慈欣书友会

13010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