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乔木Diane
1月前
董强,1967年出生,57岁,北大法语系主任;陈铭,1988年出生,36岁,在《奇葩说》以“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姿态走红。

两位相差21岁,刚好一代人。《坠落的审判》映后他们相遇,联手给简中互联网一声来自大爹的问候。

心理学上,个体的身体姿势和动作可以反映他们的权力和情绪。将身体面积摊得最大,姿态最松弛的,通常是房间里的大boss。

显然,董强一开始就认为这是自己的主场。

作为教授兼译者,董强对电影的理解之浅薄,语言之匮乏令人惊讶,不过,在观众对戴锦华发言报以热烈掌声后,他的表演才真正开始。

先用抽象、模糊、形而上的语言对电影一通阐释,接着对观众进行一番观影教育:“你们要是这么看电影,我很失望!”

被观众无视后,慌不择路的董强突然间失去了他的母语,以至于最后脱口而出,他要使用法语提问:“要不然我的身份没法认同了。”

为此,我甚至去确认了董老师该不会是法国人吧!

当然不是。

那一刻他无法使用的不是母语,而是一直以来那套他游刃有余的父权体系的语言。当台下的人不倾听、不附和、不崇拜,这套语言就失灵了,他也不会说话了。

董强是我们最常见的爹味男,陈铭则是一种更加年轻,更加进步的形象,他们关心女性议题,参加女性向综艺,喜欢就这类问题发表意见,颇有女观众缘。

传统的爹味是他割席的对象,女性主义是新新男人的荣誉勋章。他关心女性主义的方式主要是让女性倾听他关于女性主义的高见,以展示其对女性群体的关怀。他以一种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两性议题的看法(爱、理解、尊重这类词辅以大量排比),更温情,更隐蔽,更具道德感化力。

这套语言在“奇葩说”这类辩论舞台极具煽动性,但在戴锦华具体、真诚的表达面前,在《坠审》严肃的思考面前,显得如此华而不实,粗制滥造。

董强和陈铭,他们处于不同代际,看上去是完全不同的男性形象,但他们都尝试通过一个点来抵御观众的逆反——跨越性别的维度是一个更加高级的维度,反之,围绕性别,尤其是女性视角的讨论都是狭隘且没有意义的。

董强强调“这不是一部关于性别的电影”,试图淡化《坠审》的女性视角,陈铭说要为自己性别而道歉,言下之意是他作为广义上的“人”发声,观众却只盯着性别。

殊途同归的默契。

戴锦华说“我的想法不用反驳,不用浪费时间”,观众喊“让导演多说”。

在场的女人,决心不恋战,向前走,两位男士,穷追不舍,丢盔弃甲。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1113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一起看电影

100万+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