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Alchian花生
1年前
最近在阅读和建立知识系统上有两个反常识的想法。

一是我觉得针对某本书形成读书笔记,脑图是阻碍自己知识体系建立的最大障碍。
二是对于非文学类的书籍,限制自己只能读一半可能是最佳做法。

当你要对一本书形成读书笔记的时候,你的思维方式依然是落在作者是如何思考的框架内,这中间可能会带有不少你自己的思考,但你的思考依然是基于作者的观点和结构而生发出的。

但是不同的书,不同的作者,在同一个主题上会有相当不同的框架。比如同样是行为经济学,《思考,快与慢》与《怪诞行为学》、与《助推》等相关书籍就很不相同。更好的方式是,你拿该领域足够优秀的体系化的书先建立起一套框架,以行为经济学来说可以是《思考,快与慢》也可以是一本教科书,当你的框架形成后再阅读其他同类书籍时去思考那些书里的内容是如何和这个框架形成联系的。

哪些内容是对主题的扩充,哪些完全是信息的重复,哪些是冲突性的观点等。

再到书是否一定要读完这个问题上,很多人读书一定要读完,这在小说等文学作品上是可以成立的,毕竟你需要读完一本书才能知道其完整的故事,但是一本非文学作品,比如物理学或心理学的科普著作,你为什么要把整本书都读完呢?

我能想到的最大好处是,读完了你可以心安理得的在豆瓣标记「读过」,你能在你的心理记录本上增添了一个我「读过」某本书了。当某个朋友问你,或者你要接受考试的时候,你能不会有遗漏的考点了。等等,但是你不需要考试了,你也没有责任去给任何朋友讲述某本书的内容。

你的兴趣不应该在那本书本身,而是某个学科的知识,某个领域你想探究的事务,基于此,为什么一定要把书读完呢?

当你限制自己一定不能把书读完,而是最多读一个比例的时候,有一个你意想不到的好处是,你必须去进行理解这本书的框架,在阅读前你就要清楚这本书究竟在讲什么内容。你需要去确认这本书的哪些内容是你感兴趣的,哪些是与你最近的困惑相关的,这种「刻意」思考是建议书与你,与你的既有知识体系形成连接的方式。
2552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读书会

100万+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