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几个阶段
真正养成阅读习惯是从《如何阅读一本书》开始的。
这本书看完发现阅读原来是由技巧的,不只是靠“静心”和“时间”。它不仅让我掌握了阅读的方法,更像一个标杆让我相信自己能把书读完。
之后就是大量阅读,从工具书到小说,各种书都看,重点是让自己不断读下去。虽然阅读量上去了,但内容就像水一样从我脑子里过去,不留一丝痕迹。那时候常跟朋友推荐“xx书写的真好啊,你一定要看。” 现在回想起来,好在哪里一点都想不起来了,甚至这本书讲的是什么都记不住。
第三个阶段我开始有意识与作者产生交流。对书里引起共鸣句子划线,有相似场景触动或引发思考的写下自己的感想,再把笔记归纳整理导出。但总觉得知识很零散,也不知道怎么用。
现在是第四个阶段,也是我目前最满意的阶段。我把它称之为“把书读薄”。
- 首先我会带着疑问列下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可能是因为它的话题内容可在工作上复用借鉴,或者是跨领域学科但是文章思路结构清晰,亦或是评价很好,记录一些好的表达和触动的情节。
- 其次带着列下的目的有节奏的阅读,重点的部分划线加笔记,不感兴趣或目前对我没有启发的则快速阅读。这样的好处是我再也没有心理负担觉得某些段落作者到底在写什么啊我为什么看不懂,只会告诉自己只是还没对这部分知识感兴趣罢了。
- 再次一章章的做笔记,以章节或者段落为维度做知识结构梳理,而不是把全书读完再整理。这样的记忆效率会比之前高一些,因为是输入-输出的最短路径,把书里的结构和内容用自己语言表达。
- 最后导出读书笔记,它一份完全基于个人兴趣出发的知识框架的补充。有思路逻辑论证方法,有印象深刻的案例说明,还可以有读后感小作文(这部分是扩展项没写)。
最后晒一下《读书的诱饵》笔记,太喜欢这种社科文的结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