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周妙妙
14关注0被关注0夸夸
周妙妙
4月前

sccc_slience: 分享个解决问题的一般路径:结构化思考,这个也是之前带同学过程里发现大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启发给我指引的是Tango,感谢东东 解决问题的路径是: 1 提出问题(为什么消费者不来我们平台买东西?) 2 发现真问题(消费者不知道/消费者觉得我们体验拉胯/消费者不信任我们等等) 3 分析问题(消费者知道的人里,下单比例是多少?下单消费者里,复购比例是多少?售后是多少?) 4 提出方案(解决某一个问题,比如跟消费者说这个商品销量10w+好评99%,是解决信任问题) 5 落实行动(最小化mvp跑通,不要管方案挫不挫,有用最重要) 6 总结复盘(落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怎么优化) 123叫解构,456叫解决,解构以后你会发现关键问题,问对问题,解决成功的概率就会激增 举例说明: 你是华东片区xx业务的项目负责人,明年的销售目标是上涨100%,你作为负责人,怎么来搞?于是你开了个脑暴会,拉了你手底下的经理们: A经理:深耕市场提高市占率+维持老客户基本盘,前者加大投放,后者做私域引导,要向内走 B经理:总销售额=销售人数*平均业绩,所以应该再招同等人数的销售,然后加大培训,让老销售带新,提供激励 C经理:业绩=线索*线索漏斗转化率*平均客单价,所以应该投入线索费用,提高各个销售拜访频率,重点客户加大拜访,对产品打包,提客单价 D经理:业绩=市场总规模*(1-竞对A市占率-竞对B市占率...),所以应该去竞对AB公司挖人,把他们客户转成我们的,他们下滑我们就能增长 E经理:业绩=续约+转介绍+拓新,所以续约率要提升,转介绍激励也要加强,拓新要去新城市,不走老路,人员应该向外走 如果你是决策者,你会怎么做? 这些例子里,每个经理都有自己的逻辑框架,且自洽,所以需要去做的是在不同自洽的逻辑里,去选择实现路径和方式以及成本,从而把控整体效果,为结果负责,这个事情需要提前沟通,提前思考输出,现场开会想,是想不出来的 而这个能力的习得,也不复杂,去跟高手沟通方案的过程里,多问一句,你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他给你的答案不重要,过程很重要

00
周妙妙
4月前

张机: 在我一开始考察小生意的时候,我是想一期实体生意,一期流量生意的。 但我发现,流量生意划向了两个极端,一个是各种网赚项目,比如小红书引流卖资料包,或者短视频切片带货;另一种就是知识付费、社群、线下课、私董会…主打一个卖空气。 他们一定是有可能赚钱的,但我感觉一个太粗暴,一个太飘渺。至少,他们不真正属于大多数想勤劳致富、一份耕耘的普通人。 赚钱,我并不妄想自己碰上超额回报,而是希望能有一个持续可观的收益。 因此,考察着考察着,最终成了考察实体小生意。 面馆、卤味、小酒馆、咖啡、花店、美甲、按摩、面包、甚至摆摊……本质上,是最关乎老百姓真实而确定的需求。 除此之外,我还看好什么? 服务。 但哪些服务是真需求? 减肥?家政?旅游定制?财税?心理咨询?情感咨询? 不知道,反正我本人没有在任何这种服务上花过钱。至少我仍然依托线下门店和美团或者各种成熟交易平台产生交易。 最终,摸得着的生意最终还是到了线下,提供一个确定的服务,服务一个真实的需求。 我想,我是有一些局限性的。也许我会因此错过很多机会。 但我还是喜欢这种稳扎稳打的感觉。 我不想卖来卖去卖空气,我想做那种不用解释,真实而朴素的生意。 #辞职考察100个小生意

00
周妙妙
4月前

sccc_slience: 有幸听某位市长讲了下房地产的一些逻辑,趁着脑子还清醒,赶紧记录下: 为什么要房住不炒? 因为发生了结构性改变,下文会详聊 房地产怎么发展起来的? 1980年,城市居民1.8亿,人均住房5平方 2020年,城市居民9亿,人均住房50平方 80年的时候,人多地少,需要解决住房,拉动内需,拉动经济的目标,而房地产可以满足,小平改革开放使得城市机制得以释放: 城市机制释放农村篇: 1 承包制,使得5亿种地农民降到只需要2亿,剩下3亿可以出去打工,带来了第一波城市务工人群 2 进城工作,以前的户籍制度是不能让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更改以后人口流动增加 3 打工到一定年限以后,可以获得城市户口,从而从农村人民转化成城市人口 城市机制释放城市篇: 1 土地批租制度出现,导致出现房地产商 2 产权房出现,92年以后,出现产权房而不再是公有制房屋,以前的公有制可以转化成私有制 3 按揭贷款出现,可以拉动杠杆,让居民大额消费出现 4 城市投融资平台出现,使得效率提高 5 城市成立开发区,以单独区域形成城市新发展极,拉动城市化率 这些举措使得城市化率迅速飙升,也造成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几十年,当然,也导致了房地产商大规模举债,拉杠杆拿地,开发,预售,银行放贷,使得快速发展,也埋下一定隐患 而当前具体指标出现了拐点,使得房地产从白银时代变成了黑铁时代,结构性改变 1 人口下降,需求开始下降,不会有以前那种越来越多的人买房了 2 城市化率65%,基本封顶,欧美基本上也就是75%左右,而我们的城市化里,有一部分是吸纳农村的劳动力,所以相对偏低(即,农村户口实际上在城市长期生活) 3 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对房屋需求不如年轻人强烈,死亡率上升导致房地产空置率提高 4 存量房库存(新开发1年以上卖不动)有6亿平(注意,不是烂尾),90年以后新建房400亿平,其中300亿在居民手里,居民手里闲置投资房占比20%,也就是60亿平闲置,此前年涨幅20%,闲置会划算,但是房子不涨以后,闲置就会流动,从而稀释交易需求 5 人均住房面积到天花板,人均50平,已经媲美发达国家(也是人均50) 6 建设量封顶,此前90年1年1000万平米新建设,00年1亿平,10年10亿平,17年17亿平,而同年全世界新建居民房屋37亿平,中国占比接近一半,而人口占比并没有接近一半,显然过剩 7 城市大规模基础性建设(路,医院,学校等)基本封顶,提升空间没那么大 8 房地产商金融负债率90%,而香港40%,欧美50%,政府给的70%红线,仍然有很多企业没达到 而房地产会不会雪崩? 不会,会想尽一切办法使其软着陆,因为房地产占比我们的GDP10个点,如果没搞好负增长了,那就是极大不稳定,所以会限制新房建设,保障存量交付 房价会不会继续涨? 不一定,北上广深等人口涌入的地方,仍然是人口流入有需求,可能会涨,但是也不会疯狂了,因为流动性变稀释了,而人口流出的城市,尽可能在租售比离谱之前跑掉,是安全的做法

00
周妙妙
4月前

奥特快出海笔记: 下午与某二级前辈交流出海,几点感慨: 1.未来两个确定趋势:中美科技生死战与中国产业链的全球外溢; 2.原本下单给中国境内中国企业的需求,会因产业链外移转到海外,所以中国境内的总需求减少但总供给不变,导致未来几年更残酷的内卷和出清。 但是,转移目的地自身(东南亚、墨西哥、东欧、北非等),现阶段又无法靠本土企业的供给,满足这些转移过去的需求。所以到头来满足这些转移过去的需求的企业,还是中国企业,只不过不在境内——比如“特链”跟着特斯拉去墨西哥建厂。 甚至建立这些供给所需要的供给,也是由中国企业做的。比如在海外建工厂需要的工程机械,可能就是三一重工的产品。 因此,未来只能在中国境内做交付的企业,日子恐怕会日益艰难;而能在全球做交付的企业,反而会有逆势增长。 在这过程中,中国各行各业也将诞生一批真正的跨国巨头,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 3.今年海外胀(股市涨),中国缩(股市x)的底层原因之一,就是面向国内的需求相对于国内供给在减少,但面向海外某些地区的需求相对于当地供给在增加——能全球交付的企业和个人才有可能吃到“胀”,否则只能坐在家里“缩”。 4.1960-1990,日本高速再工业化30年,随后占比逐渐下降;中国接过接力棒,1990-2020狂飙突进。风水轮流转,未来轮到东南亚、墨西哥、中东北非东欧了——所有受益于中国产业链外迁的地区。 无可奈何地一鲸瘦万物生。 Long GNP !

00
周妙妙
4月前
周妙妙
2年前
#二月书单整理
00
周妙妙
5年前
城市之间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