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一个之前整理的 Stripe 「不务正业」的事情合集,这种生产「长效影响力」的品牌思维很少公司能坚持。
🔵「不务正业」的 Stripe
最近和一位本科期间 gap 的俱乐部成员聊天,他的困惑之一便是产研之间的隔阂。恰好看到 Stripe 与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合作的本科和研究生项目「沉浸式软件工程」(Immersive Software Engineering)。从大一开始,学生每年有半年时间在大学学习,半年时间在科技企业针对性地实践实习。
支付之外,Stripe 还做了很多酷事情,譬如:
1. Stripe 有自己的出版社 Stripe Press:既出版一些新书,也再版了一些老书,譬如 The Dream Machine,一本讲述计算机和互联网早期历史的书 。(包括最新的《穷查理宝典》)
2. Stripe 有一份软件系统主题的杂志《增量》(Increment),季度出版,纸质和电子都有。
3. Stripe 很早就收购了 Indie hackers,一个独立开发者社区。(23 年 4 月卖回给创始人,改成投资角色)
4. 创始人 Patrick Collison 是 Longnow Foundation 的赞助者和董事会成员。Stripe 也资助拍摄了关于 Steward Brand 的纪录片 We Are As Gods。
5. 创立了一份研究「进步」的杂志 Works in Progress,官方介绍是「一本关于改善世界的新颖而被低估的想法的杂志」。
Patrick Collison 回复过关于为何会做一些看似偏离核心业务事情的疑问:Stripe 的增长受限于优秀的创业公司的增长。他们之所以拓展这些业务,是在用一些低成本的方式推进这件事情。
估值 500亿美元的公司做上面这些事的确成本很低。然而,作为一个过去十几年做出版、杂志和创作者社群的我,也着实被「低成本」这个词伤害到了😂。
摘自22 年 7 月《野鱼志》,有更新:
bobfu.zhubai.love